公司扬尘治理工作计划
为有效遏制扬尘污染,切实提高空气质量,制定扬尘治理工作要求和相关规范、标准,不断加大巡查、检查及整改力度,在扬尘治理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具体该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公司扬尘治理工作计划》,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司扬尘治理工作计划1
一、建立健全扬尘监督管理机制和工作措施
为扎实推进治尘工作的开展,年初,我们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目标,及时成立了治尘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成员由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从班子、领导上确保治尘工作落到实处。治尘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我们坚持治尘文件的及时学习和转发所辖区域各项目,认真督促各项目健全扬尘治理机制,我们采用宣传、集中培训学习和张贴宣传画报等方式,不断加大治尘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坚持每月组织一次扬尘工作例会制度,坚持每月四次扬尘治理工作学习,从认识__想上提高工作的积极性、自觉做好各项目的治尘工作。
二、认真完成各项扬尘整治基础工作
按照扬尘治理工作要求,基础工作方面,我们不断加强扬尘整治基础工作,做到接口必硬化,裸土必覆盖,施工必打围;一是督促各项目加强扬尘治理三大工程治理力度;二是加强对各项目在建工程运渣车的监管,按照运渣车辆管理办法,做到办证,冲洗加盖,清洁运输;三是督促各项目加强对所辖区域卫生的保洁。
日常事务方面,我们认真做到了一项一专人随时做好场内场外环境卫生的保洁清洁工作,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按时上报各项目在建工程好差工地的评定工作;二是认真调查在建各项目污染源工作;三是按时参加扬尘工作例会;四是按时报送扬尘治理工作统计表。
三、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2013年,按照镇治尘要求,我们认真开展每季一次专项整治工作,对存在的总是及时整改完善,确保治尘工作目标,扬尘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镇制定的每月四次例行检查工作要求,出动内部管理执法人员50人次对我镇所辖区域内的各项目进行了50次以上例行检查,20次不定期检查,发出整改通知书6份,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安排我单位治尘工作人员告知建设单位治尘工作人员深入一线,针对存在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租用撒水车对污染道路进行清扫及冲洗。
四、坚持治理扬尘污染源
我们在狠抓扬尘治理工作的同时,不误污染源的治理工作。在认真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下,按照属地管理责任制和部门监管职责要求,针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各项目建设单位切实加强污染源的治理力度,一是及时清理建筑垃圾;二是定期疏__道、沟渠内漂浮物;三是组织专人对所辖范围进行清扫。
五、坚持砂石场、搅拌站运渣车辆的监管
我镇有企业自产用砂石场3个,我们严格按照区扬尘治理管理办法开展监督管理,认真做好打围冲洗覆盖、硬化降燥工作,严格要求施工企业按照__市运渣车辆管理办法执行,办证不超不冒。
六、存在的问题和明年工作思路:
(一)存在的问题
1、施工企业对此工作时紧时松;
2、部分企业未配置或配置专业保洁人员不够;
(二)明年工作思路:
进一步深入推进告成镇2013年扬尘治理工作目标,认真做好打围施工,裸木覆盖、冲洗保洁工作,营造一个空气质量高环境卫生好,施工现场规范的建设发展园区。
公司扬尘治理工作计划2
我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按照《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城市建设扬尘治理专项检查暨“治渣土、控扬尘、保安全”建筑渣土治理集中行动督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单位制定《治渣土、控扬尘、保安全专项治理方案》,推动本次工作的开展。 1.成立治渣土、控扬尘、保安全领导小组。
2、施工现场设置不低于1.8米高的彩钢围挡,出入口安装铁制封闭式大门。
3、施工现场车辆进出必须冲洗车轮,行车路面要经常淋水清扫;工现场运送土方、渣土的车辆进行封闭或遮挡。
4、土方铲、卸及碾压等过程设置专人淋水降尘。运输车辆装载工程土方,土方最高点不得超过槽帮上缘50公分,两侧边缘低于槽帮上缘10~20厘米,并做好覆盖;
5、土方在现场堆放时,应采取覆盖、表面临时固化及淋水降尘等措施;对施工现场的水泥及其他粉尘类建筑材料必须封闭存放或覆盖,禁止露天存放。
6、现场施工便道视具体情况覆盖碎石并及时淋水降尘,或进行临时绿化;
7、所有进场的水泥、沙子、石子、粒状材料必须用苫布进行覆盖,避免造成扬尘。施工现场使用封闭的库房堆放水泥、石灰粉等易飞扬的材料,防止扬尘;散落地面的粉状物应及时洒水进行打扫,不准遗撒或暴露。大风天气不准装卸水泥、石灰粉等易飞扬粉末性材料。
8、为降低施工现场扬尘发生和现浇混凝土对地面的污染,施工现场主要道路采用混凝土硬化。
9、在清理施工垃圾时应使用封闭的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凌空抛撒造成扬尘。施工现场内设置分类封闭垃圾站,及时清运,清运时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10、施工现场主要道路每天设专人用洒水车随时进行洒水压尘。
11、作业面要工完场清,建筑物四周采取周边外架挂网封闭措施,脚手架在拆除前,先将水平网内、脚手板上的垃圾清理干净,放入袋内运下避免扬尘。
12、建筑物拆除应采取封闭措施或淋水降尘,及时清理,大风天气不准作业。
13、现场所有垃圾必须在当天清除出现场,并按政府有关管理机构的规定,运送到指定的垃圾处理场。
通过此次尘活动的开展,使我们更加深刻的明白了治渣土、控扬尘工作的重要性,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才能保障人体基本健康,而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离不开我们对渣土、扬尘工作治理的不懈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公司会继续将渣土、扬尘治理工作作为安全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来抓,确保本次活动取得实际性成效。
公司扬尘治理工作计划3
按照建筑工地及道路扬尘集中整治要求,进一步加强建筑工地管理,落实扬尘治理措施,实现“天更蓝”的目标,我委对中小企业创业园建筑、拆迁等建设工地的扬尘进行了集中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我委会同环保局、住建局对负责的26个工业企业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将其中5个涉及拆迁、在建、扩建、改造项目纳入检查治理范围。
一、主要措施
1、健全组织领导,责任分工到人。我委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整治目标和整治范围,采取分组包干、责任到人,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定期通报整改进度,为扬尘控制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2、营造宣传氛围,提升整治成效。工作人员每到一个工地,均就扬尘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宣传讲解,同时利用制作宣传展板、悬挂横幅、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促使项目负责人、建设单位、监理方和施工人员自觉遵照整治要求标准化操作,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变整治为预防,变被动为主动,为扬尘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打下了良好基础。
3、细化整治标准,强化监督检查。根据扬尘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和调查摸底情况,研究细化整治标准。建筑工地做到工地管理规范化,修筑实体围墙,硬化施工通道,绿化施工场地,设置使用冲洗降尘设施,规范堆放建筑材料,及时清理建筑垃圾,密闭盛放生活垃圾,湿化绿化临时土堆,配备清扫保洁队伍等。建设工地严格实行洒水降尘,合理安排混合料施工时序,及时铺筑、压实、覆盖,设置冲洗台确保净车离场等。
二、工作成效
在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与配合下建设工地现场扬尘污染防治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整改不到位的建筑工地下达了停工整改通知书并全力督促整改,目前各建筑工地整改取得了明显效果。 与施工单位等对接,不等不靠,积极协调,督促各责任单位及时清运建筑垃圾、覆盖裸土,确保扬尘治理无死角。
三、下一步打算
1、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建立联合督查机制,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加强部门配合联动,齐抓共管,共同加强多部门管辖地区的文明施工管理。
2、加强精细化管理。严格按照整治要求,进一步细化整治标准,坚持巡查,重点加强复查,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把扬尘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3、加强长效化管理。工地扬尘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巩固好前期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措施,完善长效管理,努力实现工地扬尘防治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公司扬尘治理工作计划4
按照建筑工地及道路扬尘集中整治要求,进一步加强建
筑工地管理,落实扬尘治理措施,实现“天更蓝”的目标, 我委对中小企业创业园建筑、拆迁等建设工地的扬尘进行了 集中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我委会同环保局、住建局对负责
的 26 个工业企业进行了拉网式排查, 将其中 5 个涉及拆迁、在建、扩建、改造项目纳入
检查治理范围。 一、主要措施
1、健全组织领导,责任分工到人。我委组织召开专题
会议,明确整治目标和整治范围, 采取分组包干、责任到人,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定期通报
整改进度,为扬尘控制工作的 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2、营造宣传氛围,提升整治成效。工作人员每到一个工地,均就扬尘治理工
作的重要性进行宣传讲解,同时利用
制作宣传展板、悬挂横幅、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促使项目 负责人、建设单位、监理方和施工人员自觉遵照整治要求标 准化操作,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变整治为预防,变被动为主 动,为扬尘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打下了良好基础。
3、细化整治标准,强化监督检查。根据扬尘整治行动
实施方案要求和调查摸底情况,研究细化整治标准。建筑工 地做到工地管理规范化,修筑实体围墙,硬化施工通道,绿 化施工场地,设置使用冲洗降尘设施,规范堆放建筑材料,
及时清理建筑垃圾, 密闭盛放生活垃圾, 湿化绿化临时土堆,配备清扫保洁队伍等。建设工
地严格实行洒水降尘,合理安
排混合料施工时序,及时铺筑、压实、覆盖,设置冲洗台确 保净车离场等。 二、工作成效
在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与配合下建设工地现场扬尘污染防治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整改不到位的建筑工地下达了停工整改通知书并全力督促整改,目前各建筑工地整改取得了明显效果。 与施工单位等对接,不等不靠,积极协调,督促各责 任单位及时清运建筑垃圾、三、下一步打算
1、加大联合执法力度。
建立联合督查机制,
积极对接相关
覆盖裸土,确保扬尘治理无死角。
部门,加强部门配合联动,齐抓共管,共同加强多部门管辖 地区的文明施工管理。
2、加强精细化管理。严格按照整治要求,进一步细化整治 标准,坚持巡查, 重点加强复查, 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 把扬尘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3、加强长效化管理。 工地扬尘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 的任务,在巩固好前期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措施,
完善长效管理, 努力实现工地扬尘防治工作规范化、
常态化。
公司扬尘治理工作计划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我厂环境保护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推行清洁生产、实行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的原则;实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坚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评选先进的必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定制。(]
第二条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应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行政一把手是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
第三条配备与开展工作相适应的环保管理人员,掌握生产工艺技术及生产运行状况。
第二章环境监测工作
第四条每年根据公司下达的《环境监测计划》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监测时如有超标情况,要按照程序文件要求及时通知相关部门,不得私自减少监测次数或停止监测。
第五条每月3日上报前一个月的《环境报表》。
第六条生产办除开展常规监测外,要承担对突发性的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工作。
第七条外排污水和大气的监测外委进行。
第三章环境保护工作日常管理
第八条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实现全过程、全天侯、全员的环保管理,在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的同时,必须有环保工作内容。
第九条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全员的环保意识。重点要作好“4.22世界地球日”和“6.5世界环境日”的宣传工作。
第十条完善环保各项基础资料。
第十一条加强对外来施工单位施工作业的环境管理,承揽环保设施施工的单位,要持有上级或政府主管部门的施工许可证,在施工过程要防止产生污染,施工后要达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对有植被损坏情况的,施工单位要采取恢复措施。
第十二条污染防治与三废资源综合利用:
(一)对生产中产生的“三废”进行回收或处理,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对暂时不能利用而须转移给其它单位利用的三废,必须由公司安全环保部批准,严格执行逐级审批手续,防止污染转移造成污染事故;
(二)开展节水减污活动,采取一水多用,循环使用,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
(三)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检查,减少跑、冒、滴、漏现象。对检修中清洗出的污染物要妥善收集和处理,防止二次污染。对检修中拆卸的受污染的设备材料要进行处理,避免造成污染转移;
(四)在生产中,由于突发性事件造成排污异常,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污染扩大,并及时向公司安全环保部汇报,以便做好协调工作;
(五)对于具有挥发性及产生异味的物品,要采取措施防止挥发性气体造成污染环境或产生气味,避免污染环境或气味扰民事件的发生;
(六)凡在生产过程中,开停工、检修过程产生噪声和震动的部位,应采取消音、隔音、防震等措施,使噪声达标排放。
企业环境管理制度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范本
第四章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第十三条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以下简称为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第十四条建设项目应积极推行清洁生产,采用清洁生产工艺。
第十五条凡由于设计原因,使建设项目排污不达标,设计单位除负设计责任外,还应免费负责修改设计,直至排污达标,并承担在此期间由于排污不达标造成的排污费和污染赔款,对由于施工质量造成生产装置污染处理不能正常运行,施工单位应免费限期进行整改,直至达到要求。在此期间,发生的环保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
第五章环境保护设施的管理
第十六条生产办要将环保设施的管理纳入设备的统一管理。
第十七条环保设施需检修或临时抢修,要对其处理或产生的污染物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并上报公司安全环保部批准,保证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和达标排放。
第六章环境污染事故的管理
第十八条污染事故是由于作业者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污染事件,事故的处理按____局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污染事故级别划分根据国家污染事故划分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凡发生污染事故后,必须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控制污染事态的发展,并立即上报公司安全环保部,开展事故调查等工作(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12小时内将事故报告或简报上报公司安全环保部,公司安全环保部按照有关事故处理规定分级负责,逐级上报,接受处理。
第二十一条凡外来施工的承包单位,在签订工程合同时,签订双方要明确环保要求及规定,施工队伍主管部门要监督检查,发生污染事故,一切后果由责任方承担。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中油集团、管理局、__、实业公司相关规定不一致时,按上级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本制度由生产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