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与修养的发言稿(通用10篇)
衣食与修养的发言稿(通用10篇)
现如今,发言稿对我们的作用越来越大,发言稿以发表意见,表达观点为主,是为演讲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那么发言稿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衣食与修养的发言稿,欢迎大家分享。
衣食与修养的发言稿 1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将就这次讨论会的主题“衣食与修养”发表一些我个人的理解和看法。
现如今,随着祖国的蓬勃发展,今天甚至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可以说是进入了衣食无忧的小康社会。然而正是这种物质上的极大丰富,导致了一些人道德修养下滑,一些饱暖生淫逸的事例我们时常听说,这也警惕我们要考虑衣食与道德修养的辩证关系。
的确,无可否认的是,只有真正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才能有精力进行道德层面的教育。正如古人所说的“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连正常的生活的满足不了,何谈修养的形成,活下来才是生存的第一法则。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一事实。在他的理论中,前两层次正是人们的生理需求,而后三层次才是精神层面上的追求。他认为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这也正是我们国家努力脱贫的原因,就是要先满足人们的物资追求,然后才能进一步提高全民素质。
不愁吃不愁穿是提高人们修养的前提没错,但这并不意味着修养并不重要,反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更加重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过去贫困社会每个人的最美好的梦想,然而,当如今衣食过于丰裕的时候,却容易出现道德修养水平下滑的现象。就拿离我们身边很近的事来说,每天中午吃饭,被我们倒掉、浪费掉的食物都有百斤,这相当于一个人三个月的`口粮。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只穿名牌,也许是出于彰显身份或是富有,也或许是追随时代潮流,但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挥金如土却并不是有素质的代名词,相反,正象征了人们的虚荣。
从很早开始,先贤就教育我们要节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敬畏衣食,也是一种对劳动的尊重,更是一种道德修养的体现。我们从小就背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背是一回事儿,而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坚决杜绝一切浪费,提倡节俭,反对奢靡。在满足了个人的物质需求,能够做到吃饱穿暖的前提下,我们更应该注重道德建设,丰盈自己的内心,而不是沦落世俗,一味地追求物欲,却忽视了自己精神上的渴求。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衣食与修养的发言稿 2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我能衣食无忧地站在这里向大家表达对“衣食与修养”的看法。
衣食与修养是否有必然的联系仍需商榷,但我认为二者是有一定的联系的。衣食是物质层面的,而修养是精神层面的,离开物质谈精神就会成为无稽之谈。宋明理学家提出“穿衣吃饭是人之私欲应当尽量摒弃”,遭到李贽“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无情批判,正如管仲所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都把衣食充足作为修养的基础。
衣食不足导致过于贫困时,修养是很难形成的,犹如贪瘠的土地难以培养出绚丽的花,困顿的生活中或许有温暖的真情存在,但很难形成高尚的品德,因为人们住往聚焦于如何生存下去,而非如何生活下去,试想只有一碗粥,却有一群难民,几乎毫无疑议,他们会大打出手,这时没有人顾及谦恭礼让的修养,因为生存的残酷不允许。
而当衣食无忧时我们本以为可以看到“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的大同景象,但现实生活中却频频出现高官贪污、明星偷税的现象,他们的生活已经优于常人许多,为何却饱暖生淫逸了呢?究其根本,地位越高生活越优越,所得到的的权力也越大,离“天花板”更近了,人的欲望是没有边界的,它不会件自己画地为牢。相反,它会随着权力世界无限蔓延滋生。这时很多人难以抗拒运用手中的权力,竭尽全力再去追求物质生活的极致,而修养再一次被抛诸脑后,沉迷于物质享受,使他们的大脑疯狂。
所以,衣食固然影响修养,但却并非其决定性因素,真正最具有决定力的,是那个穿衣吃饭的“人”孔子有言:“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修道立节,不以穷困而改节。”可见真正有修养的君子,都大抵可以做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忱之,乐亦在其中矣”。倘若人在穿衣时念及纺织工人的辛苦,在吃饭时想到农民的汗水,感恩自然在心中生长,而修养也在不自觉中流露出来,儒家早已提出修养的标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倘若衣食不足也不争不抢,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倘若衣食有余也不妨与人分享。佛说人生在世要报三重德,这样的修养也是报众生之德了罢。
今年我国将迈入小康社会,我们要对社会主义建没充满信,发挥好我们青年传播者、参与者的作用,从自身做起,在言行举止之间培养好修养,聚少成”多,相信祖国有一—天一定会形成“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美好社会!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衣食与修养的发言稿 3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衣食且足,如何修养》。"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在《牧民》篇中向后人教谕如斯。
从前车马都慢,物资匮乏,靠天吃饭。当是时,衣食之后的修养也只是士大夫的风雅,魏晋名士的风流。
今天,这个民族走向了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全面小康,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一个前人不曾、未敢设想过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衣食且足,行将实现全面小康,又当如何实现全民修养?不妨先来回答一个更为基础的'问题,何为修养?修养是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品格,是处万物之下而德居其上的如水不争。修养更是一种心境,"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纵然风来疏竹,雁渡寒潭,不余声影,修养者视之,亦不甚惜。
回首前工业时代的中国,那劝课农桑的年代,我们只能看到这样一番景象:春耕夏忙,秋收冬藏,然后期来年风调雨顺;养蚕缫丝,植麻种桑,终于得一袭汉家衣裳。农忙如斯,哪偷得闲暇修养?上至天子南郊祭天,下到村野卜祝巫觋之事,衣食足只是恩赐与奢望。
今天,当修养渐渐自觉于有闲阶级的文化资本,衣食且足,人皆可修养。
衣食的修养在于"得体"二字。正如毛苌论诗时推崇的“发乎情,止乎礼义",衣食也贵在随心所欲不逾距。既不必辟谷以求登仙,亦无需追随魏晋药与酒的风流。观其极端者,纵是煊赫一时的犬儒学派,长时间的自令放为亦不可用。最终不过,不偏不倚,得体合礼,返璞归真。
修养当然不只是口与体的满足,更在于修身养性,在养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身处不堪其忧之境,而安贫乐道,不改其乐。何也?盖子渊衣食不足,虽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而中有足乐者,斯养心之效也。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一语中的,振聋发聩。亦然,如今仓廪实而衣食足,全面修养未来可期。
同学们!何不趁如今衣食足,呵育修养之花,绽放人间。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衣食与修养的发言稿 4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低调于衣食,高贵在心灵”。
古人有云:“衣食足而知荣辱。”孔子亦有言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如今,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姓将少有为衣食生忧,但衣食温饱问题解决了,浪费、奢侈问题却接踵而至,这不得不引起重视。我们不难见到有人衣食足而耻恶衣恶食
但我们更应该低调于衣食,高贵在心灵。
所谓低调于衣食,并非拒绝享受,坚持最低级的生活质量要求。“一单食,一瓢饮,在陋巷”的艰苦求学精神固然值得称颂,但这种生活方式却不必模仿,生活在小康社会,却拘泥于苦行僧般的生活,只会自讨苦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标志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更高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增强个人的体质,从而更好的工作与学习,推动社会发展。
而与之相对的奢侈浪费行为应当坚决杜绝。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有钱任性”的奢靡中挥霍的不仅是财富,还有个人修养;买来的不是奢侈品,而是高傲却脆弱的虚荣心。有钱人与暴发户的区别,不仅在于财富的多少,更重要的是修养和对待财富的态度。只懂得挥霍却不思积累,浪费却不愿节约,再多的财富,也只是杯水车薪。
所以彰显一个人高贵的不在于外物而在于心灵。衣食住行是为了生活而非用来炫耀。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为更高远的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是最肤浅的追求,为何我们不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广一点,将视野从自身投向社会,投向仍处于贫苦的地区,投向世界其他的角落,甚至看向将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贪图享乐终不可取,提高自我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并多为社会做贡献,才是有担当的表现,正向马云、任正非、马化腾等大企业家做的那样,不只顾自家企业,带着许多小型企业共同发展,并且热心于慈善事业,还推出“蚂蚁森林”软件,关注环境保护……相比于高昂的身价,这些才是真正的“高贵”。
同学们,我们青春学子将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低调于衣食,高贵在心灵不只是口号,更应落实行动,从点滴做起,共享节俭生活。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衣食与修养的发言稿 5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将就这次讨论会的主题“衣食与修养”,分享我的观点:重衣食者方能尚修养。我将具体分析我的观点,让大家深入地了解何为“重衣食”,而何为“善修养”。首先,给给大家解释一下“重衣食”的涵义,此处的“重”取注重、器重之意,在《说文解字》中也称“修”实则为“修衣食”,即讲究衣食,而非重视衣食,看重衣食。那何为讲究衣食,即为穿衣整洁舒适,自然大方,而并不追求精致款式和国际品牌,但又不刻意穿破旧的衣服,结果反而适得其反;饮食干净卫生,营养均衡而并不追求燕窝熊掌,鱼翅海参,但又不刻意地吃剩饭剩菜,学会真正地讲究衣食,真正学会“重衣食”。
其次,给大家解释一下“尚修养”的意思。此处的“尚”取“提高、提升”之意,即提高自己的品性品德。五千年中华文化,无数的感人故事告诉我们如何尚修养。其实,尚修养的最本质特征即为性情坦荡,目光长远,做事讲究,如此结合起来,便能提高自己的修养,做到尚修养。
接着,我要给大家分析一下“尚修养”与“重衣食”的关系。衣食,是一种物欲,而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很多人利欲熏心,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的方向,迷茫无所从,连维持自己的修养都不能做到,更何况“尚修养”呢?行奢侈之风,做淫逸之事,这是人本身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认知出现了问题,而要想做个君子,便应摒弃畸形的'物欲追求和扭曲的价值取向,永葆自己的初心。“重衣食”方能“重物欲”,“重物欲”方能“行正道”,“行正道”方能“尚修养”。我们切不可混沌于衣食物欲之间,而应反躬自省,提升修养,获得精神的丰盈。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拘小节”,多“重衣食”,必能“尚精神”,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大放异彩。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衣食与修养的发言稿 6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将就这次讨论会的主题“衣食与修养”分享我的观点:善修养,远淫逸。
首先,衣食需要,是拥有修养的保证和前提。修养是人们在食足衣暖后,在自我实现方面的需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位饱受饥饿之苦的人是不会认为乞讨是件丢人的事的,同样一位学生也绝不会以捡废品来增加零花钱的收入。所以,若想善修养,那么首先应做到衣食足。
其次,衣食虽足,但绝不可生攀比之心,行奢侈之风。我们应恪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传统,坚守“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美德,尊奉“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的古训。在这个奢侈品攀比之风盛行的社会,守住本心,善修养,远淫逸。例如我们在选择鞋子时,不能只将目光落到品牌与名气上,更不能“惟价高者好也”,而是应该看鞋子的舒适度,保暖度等综合评价。请大家记住,穿着名牌鞋并不能使别人高看你一眼,真正能使别人敬仰你的,是你的内在,是你的修养。所以切记:善修养,远淫逸。
最后,我希望大家的修养可以保持一生,切记不要装“有修养”。父亲曾是上海滩最大的百货商之一的郭婉莹,在20世纪60年代被送到乡下改造。当生活夺走了她拥有过的富足,在贫民窟的'煤球路上,她用铁丝在煤火上烤出恰到火候的金黄的吐司面包来,用被煤烟熏得乌黑的铝锅蒸出彼得堡风味的蛋糕来。后来,郭婉莹被下放到去养猪,饱受身心的双重折磨,可是她却展现了不一般的修养,穿着旗袍刷马桶,踩着皮鞋在菜市场卖咸鸡蛋,用弹钢琴的手指挖泥……郭婉莹所展现出的修养,才是真的修养,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培养的修养。
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在衣食物欲之间,擦亮双眼,善修养,远淫逸。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衣食与修养的发言稿 7
亲爱的老师,敬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衣食为人,修养涵心。”
管子有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自古以来,衣食是一切思想的起源和根基,自此开始,方有孔子发扬大礼小节,却亦生饱暖生淫逸之恶习。我们必须谨记“衣食足,方可谈修养。”
衣不蔽体自当羞,无衣无食最无奈。食,乃人生存之必需,活下去,是我们最基本的渴望;衣,是人与动物之区别,人需要遮蔽,需要体面;活下去、有面子,在这之后方可谈道理;随着刀耕火种,养蚕缫丝的出现,人类无需在对温饱之事烦扰,于是有了更多闲心冷静的.思考,切身体悟乎。于是人类的智慧渐渐发展,从以德配天到百家争鸣,我们风风火火地在精神与哲思之康庄大道上前进,与其他生物渐行渐远。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衣食稍足。大众思想不再仅仅朝着有衣穿的“体面人”、“读书人”方向倾斜,乱象也接踵而至。
衣食足并不等于可以浪费。金谷盛会,本是才学与修养的碰撞,是心灵激荡的巅峰盛会,却也被比衣比食、比繁华比铺张的不良风气浸染。石崇大手一挥,挥下的又岂止是魏晋南北朝的安宁与祥和?不是,是家破人亡、是山河飘零,那片浸染石门鲜血的大地,则是历史给予后人最沉重的警示----莫因一时温饱而忘忧,莫为一享贪欢而弃置涵养。
“衣食足”的美好本意其实是给我们以探究世界、寻找本心、提高涵养的物质条件。试看粗犷不羁如子路尚求“结缨而死”,“缨”于子路,是学识与修养的象征,纵死弃母;揆视近代,民族英雄杨靖宇死前以树枝充饥!在生死关头秉持为人之精神与气节,大义殉国。当生命无法延续,他们在死神的威胁面前尚谨心恪守涵养与初心,又何况是衣食富足的我们,却常为一己之私、一时之欲忘却应有的修养与品性。
当你因衣食不愁而将食物随手倒进食堂的泔水桶里时,同学们,你是否已经忘记初学“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时暗暗立下的誓言?当你因攀比而不知疲倦地追求潮牌时,你可曾忆起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那厚实的箴言?我希望同学们能够静下心来,倾听古人们对衣食的敬重。切莫忘记衣食之本心,过尤不及。
衣食,予人以温饱,然而,在衣食充裕的当代,我们也不可放纵自己的欲望,无尽地索取,如此,我们方可感恩于馈赠,更行更远。
子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今日的我们虽已无饥寒之忧,但同学们仍需谨记:衣食为人,修养涵心!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衣食与修养的发言稿 8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路旁的灯亮了,驱走黑暗,让胆怯的心灵不再害怕,让碎小的脚步变得宽大,心中的那片阴暗与寒冷,逐渐变得光明与温暖。长长的夜路,有人举手之劳为你亮着一盏明灯,心中有多大的温暖啊!那不是长长的夜路,而是充满着人性光辉美的一条路,正如一盏亮着的灯!
我喜欢光明。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透过云层的那一刻,第一缕曙光将黑暗吞噬,我喜欢阳光温暖的感觉。当太阳缓缓从西方坠下,云层遮住太阳的那一刻,最后一丝余晖将温暖与光明遮蔽时,我努力抓住每一丝温暖,想用一面镜子将它折射!
但,太阳还是带走最后一丝光明。夜幕早早的将临,尽管我对黑暗是充满恐惧的,但在黑暗中我依旧能寻得光明,正如“上帝给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拿它寻找光明。”3年来,每天晚上放学已是近9点,黑色笼罩着我的周围,一盏盏路灯为我照明,驱走黑暗。我家住在5楼,每当走到楼下面时,望着黑洞洞的楼道,不禁会倒吸一口凉气,脑海中不断浮现黑色的图片。我站在楼梯口不住地东张西望——有没有同行的人?我两手紧紧拽着书包带子,胆怯的向前走了几级台阶。隐约听到从楼上下来的脚步声,我心中有一丝喜悦但还是害怕,我抬起头向楼上望去,原来是住在七楼的张爷爷,他常年一个人住,偶尔子女来望他。他下楼十分缓慢,用脚摸索着,每走完一层他总是在墙上摸上好一下,然后用手按下去--灯亮了!我心中无限安慰!于是,我大胆的向前走!每走一层,我也把灯按下!呵,好亮,我不再畏惧!张爷爷从楼上下来,按下所有的灯,我从楼下上去,也按下了所有的灯!在楼梯拐角处,我和张爷爷都相视一笑。在家门口开门时,我隐约听到一阵轻快的上楼声
一盏灯的力量有多大——让所有黑暗的人不再害怕,这是人世间最美丽的灯!这盏灯为他人照亮了前行的路,同时,也不让自己在黑暗中跌倒。为人也为己,这盏灯,他珍贵而有价值。
电视屏幕上曾出现这样一个公益广告;一个深冬,天已经很晚,一个女孩骑车进了小巷,小巷口有一个卖番薯的老人,女孩骑车经过时,对那个老人说:“大爷还走呢?”老人笑着回答道:“这就走了。”说完,老人把头顶上的灯斜了一个角度,为女孩照亮了前行的路,女孩回头很感谢地说:“谢谢您,大爷!”老人看着女孩走远了,放下了灯。自言自语地说道:“不早了,大家都来了,我也该走了。”
老人的灯,为女孩照亮了小巷的路,也为每天晚上路过的行人照亮了路,照得每一个人心里都暖暖的。
老人的灯,一定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亮的灯。
抬起头,此刻望着窗外,暮色早已笼罩四周,我看到小区巡逻的保安将手电筒的灯光照到路边在黑暗中行走的路人,尽管手电筒的灯光很微弱,但对于那些路人而言,再微弱的灯光也是最明亮的。老人的灯,保安的灯,他们用举手之劳,温暖他人。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盏明灯,正熠熠生辉,照亮自已,温暖他人。
此时,望着窗外为他人而亮着的灯光,我想一个简单的词“道德”……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
衣食与修养的发言稿 9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什么是修养?它指的是一个人身上特有的文化、智慧和善良所表达的美德,注重修养的培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中国,有句谚语说的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素质:渊博的知识、思考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考就是愚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愚庸。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优秀、最聪明的时期,也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一个险滩。
你愿意做浅薄无知,言行粗鲁的人,还是知识渊博,举止文雅,谦虚有礼的人呢?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会选择后者。
一个人的修养并不是说可以通过思考就能拥有的,而是通过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同学们,当你走在校园美丽干净的环境中时,可能会感叹生活是如此美好;当你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玩游戏、学习时,会觉得生活是如此的充实快乐。但是,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我们的言行却不尽人意,这需要大家的监督和行动。
例如,每天早上进入学校,受到同学的热情欢迎和值班老师的微笑时,应该做什么?是冷漠的路过,还是行一个标准的敬礼、恭敬的`鞠躬?当课间休息时,是选择轻言轻语,养精蓄锐,还是追逐大脑,放肆的喧哗?
同学们,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不能只是空谈,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真善美,也希望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那为什么不采取实际行动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老的谚语就是在告诉亲爱的同学们,从现在开始,采取行动,从自己开始,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
上课时,认真听讲,尊重老师,真诚、礼貌地与同学交流,如果被冤枉了,也不应该失去绅士风度;如果被误解了,也要学会容忍别人的不知情。遇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上下楼梯时,注意谦让,向右走,保证道路流畅;注意卫生,不要乱扔果皮,看到纸屑就捡起来;爱护公物,不乱写乱画,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互相监督,共同促进。修养不仅能给别人快乐,还能让自己变得美丽起来。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衣食与修养的发言稿 10
每个人活在这世上,穿衣吃饭都是不可缺少、不可避免的,然而生活又不止于衣食,或多或少地,我们都要追寻修养和意义。或者用儒者的话来说,要去求“道”,只是我想这二者并非针锋相对的两种事物,而是同一生活里的两个侧面。所以要达到更好的生活,我们自然要有志于衣食,亦要有志于道。
衣食是生活物质的一方面,以它为基础才发展出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管仲说衣食足而知荣辱,要阐述的便是这个道理。试想,一个人如果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又怎么能够希望他去思考那些宏大的问题。对一个社会乃至国家来说也是如此,挣扎在温饱泥潭里的民族是梦不到未来的,只能祈祷明天早上的面包。
因此,追求衣食并不是就意味着物质的上升与修养的滑坡,相反,充足的衣食正是我们得以提高自己的前提。我们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而中国家庭富裕程度的`变化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当人衣食无忧时,他就没有生存需求的压迫,也就不会为此做出令人不耻的行为。相反的,他有更好的物质能力去追求自我修养的提高,进而使得整个家庭修养和知识水平得到提升。
当然,对衣食的追求并不是无所限制的。有利于修养发展的是衣食无忧的生活,而不是过分奢侈的生活。修养以衣食等生存需求为基础,却最终要超越它们来为我们提供充实感和幸福感。孔子反对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也不是要提倡寒酸的窘迫的生活,而是要借此強调“道”之于我们的重要性,它才是替代物质最终赋予人生意义的东西。
我们近年来特别强调的文化强国、科教兴国,其意义也正是在此。从缺衣少食到衣食无忧,再到吃好穿好,我们的物质经济在持续不断的发展,但并不意味着物质欲望也要随之膨胀。如果一轮轮的增长只是伴随着无度的消费和对奢侈的跟风,那么这增长的经济最后只怕也要崩塌。真正的良性关系是要用衣食的富足来保证修养的提升,又以文化素质和教育程度的提高来推动现实生活的进步。难怪孟子在形容大丈夫时,不只是说一句“富贵不能淫”,还要加上“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气魄与胸怀。
由此可见,衣食与修养不是简单的机械关系,衣食富足之人亦可修养颇深。乃至于我们可以这样说,衣食便是一种修养,修养也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份衣食,这又有何不可呢?有的人在增长的食物消费里只是吃出了金钱,有的人却可以从中找见健康,升华品位。伊尹可以凭五味调和之论身居相位,今人又怎能不把意识从单纯的生存需求中解放出来,成为自身修养的一部分?
也许这种境界并非人人可得,但至少意识与修养在一开始就不是一个要在二者之中择其一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兼得兼备乃至令它们相互促进、相互融通的问题。我们家庭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令这个问题在现代显得更加重要,也更加迫切。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可能便是有志于衣食,亦有志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