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灯》读后感
《年灯》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年灯》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年灯》读后感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总是以爆竹、烟花为特色,今天阅读了《年灯》一文,认识了年灯,更渗透些许其中的“情”。
“对于我,灯,就是家,灯下,就是母亲。”在一个个期盼亲人回家的日子里,灯光,对于亲人来说,寄托着团聚的欢快喜悦;而对于游子来说,灯光,是温暖的,是迷人的,无论家有多远,无论离家有多久,那束温暖的灯光是一种纽带,连接亲人与游子的`心,这时候的家,无疑是最幸福的,每一个成员都到齐了,彼此亲切地交谈,浓浓的温馨洋溢于家中,这时候的守候,也是最幸运的守候,当一张熟悉的脸探出来拿一瞬间,惊喜就会化为感动,漾满脸上每一地方。
这样的情,不仅仅存在于文字中,也藏在生活中。晚自习结束了,已近九点,天暗下来了,一盏盏的灯也都一个接一个灭了,我走到小区门口,看到了家的灯光,是温暖的橘黄色。在周围熄灭的灯光中,这束灯光就像城市里,一双守候的眼睛,给我一个信息——还有人在等我。
轻轻打开门,妈妈便急匆匆地走过来,见我已经打开了门,脚步缓了一些,拍拍我的肩膀,为我拿下书包。我一下子沐在灯光下,心中也像开了一盏灯,每一个角落都敞亮。那盏灯,那束光,在我心中就是一个家,有着期待与急切,给人无限的温暖……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盏灯,那便是家的象征,无论是否孤身一人,每个人都会渴望有一盏灵魂的灯,以致于在茫茫暗夜里,有光,就不会迷路。这盏灯的光透过层层心灵蒙上的纱,使我们得以窥见心灵最深的角落——脆弱的感情。这是一盏用亲情做的灯,在人生苦海上为我们指明方向,供我们灵魂栖息、安心。而在这盏灯下,便是守望的人,也是人们心中的依靠。
人世间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人在等你,有人在想你,灯光下的守候,守候着家的温情;守候着,游子归心似箭的急切;守候着,父母对儿女深深的爱意。
《年灯》读后感2
寒假里我读了一篇《点亮一盏感恩的灯》的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点亮一盏感恩的灯》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三个故事:①一个行路人因为太疲惫,躺在路边睡着,一条毒蛇发现了他,正要向他吐信,这时,一个过路人打死了蛇,就悄悄走开了;②“我”上中学时,父亲把寄给他的钱装在没有贴邮票的信封里不小心丢在路上,一个好心人贴上了邮票寄给了他;③“我”的`同事的妻子,为了让一对捡垃圾的夫妇,能在阳台灯光下吃东西,把自己家的灯点着。 文中三位好心人怎能不令人感动呢?第一位救了陌生人一命,第二位拾金不昧,第三位给人以暗香。是啊!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馨;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亲情、友谊,那么世界将是一片孤独的黑暗。
正因为我们遇见了雷锋,世界变得如此明亮,我们不再担暗中碰得鼻青脸肿,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雷锋,那么人生的路将照得夜如白昼。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更何况人呢。面对曾经帮助自己的恩人,我们需要尽最大努力去回报。我们要感恩父母,是他们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上,给了我们无私的爱和关怀,却不图回报;我们要感恩朋友,是他们在我们失意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而在我们高兴的时候,他们在一旁默默的祝福着我们;我们要感恩老师,是他们给了我们知识和看世界的眼睛,教会了我们许多东西,我们的成功就是他们最大的骄傲。学会感恩,学着去感恩,将冰冷的世界变得温暖,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的世界连起来,用爱心串联起每一个角落,将爱抛向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