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10篇
《朝花夕拾》通过描写作者所经历的一切,他批判了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对年轻人的毒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欢迎大家来阅读。
中国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1
在众多中国优秀作家中,我最喜欢的是朱自清、罗兰,其次就是鲁迅先生了。读他们的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写的儿时一本散文集。本书原名《旧事重提》,也许是题目太直白了吧,便改为了《朝花夕拾》。书里写的是鲁迅先生童年时和青年时所难忘的事和经历,也说明了自己最珍贵的童年过得很不好,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得不到长辈们的认同,这使他很伤心。但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能从童年的无奈释放出来,是想让我们的长辈以一个理解和同情的心态对待我们。
这本书里有很多生动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范爱农》这一篇,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事情。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和迫害。我很同情者为革命者,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至今不知是如何去世的。无论如何,让我们为他给予沉重的悼念吧。范爱农,一位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内的心痛苦、悲凉,有谁替他分解点呢?所以,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阿长与山海经》,这一章给我的印象也很深,长妈妈很爱鲁迅,但长妈妈姓名的来历和家人对她不同的称呼,从中知道长妈妈身份的卑微和地位的低下。睡觉时摆一个“大”字,可以看出来,她也是一个粗俗、不拘小节的人;“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晒裤子用的竹竿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这些也能反映出长妈妈是个善良、迷信的好妈妈。读了这一章,使我非常的敬佩长妈妈。
在这些“历史”书中,我们知道了伟大的祖国有着太多屈辱的历史。但现在,祖国一天天繁荣富强起来,值得我们去歌颂、去赞美我们那伟大的祖国!
中国,崛起!!!
中国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2
鲁迅所著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向我们描绘了清末明初的生活图卷,封建的社会制度,社会对人民的囚禁。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有人说,何首乌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牵连不断的拔起来……”我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一幅场景:矮矮的泥墙边,一个小男孩正在拔何首乌,还因此受到了大人的责骂,但最后也没能找到一个像人形的何首乌。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刻画了一个处于底层的劳动者。睡觉是一个大字型的长妈妈会讲美女蛇吃人的故事,还能做“别人不能做或不肯做的事”,给童年时的“我”买来带图画的“三哼经”她思想、性格上有许多消极、落后的东西;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却真诚,心地善良,热心的帮助孩子解决疑难。写出了作者对这位劳动妇女的尊敬之情。同时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浑浊,以及封建社会对人民思想的毒害。
在《范爱农》中,作者描述了正直倔强的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在《五猖会》中,作者写了自己正想要到东关去看“五猖会”时,被父亲要求背书一事弄的毫无情趣的内容表现出来的。叙述这件事时,抨击了北洋军阀及其走狗鼓吹封建教育和封建礼教的丑恶行径,并插入了精彩的议论,使往事的回忆充满了战斗性。
在《琐记》中,作者写了自己在青年时代,因受“留言”中伤,决心离开故乡赴异乡求学。学业完成,又赶上中国当时工业不景气,“我”学的专业派不上用场,更何况所学又少,在这茫茫然中,作者感到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船,到外国去。从而去了日本留学的故事。
《狗·猫·鼠》、《无常》……,一篇篇文章,将鲁迅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故乡的自然风光、童年生活中的人和事都给作者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也给我们讲述了封建社会的危害,让我们懂得了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中国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3
暑假,我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初读《朝花夕拾》,让我十分意外,原本以为名著会让人难以接近,殊不知,《朝花夕拾》给人一种在与一个多年不见的朋友聊天的感觉,我想着也许才是这本书的独到之处。细读《朝花夕拾》,我品味到了鲁迅先生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天真烂漫,甚至忍不住脑补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画面。鲁迅趁大人不注意溜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玩耍,嬉笑,采摘野花野果,真是让人心向往之。
书中,鲁迅使用了大量对比与讽刺的手法,例如在《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使用了许多明亮,快活的文字来描写“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再写到作者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学习,反衬出了“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枯燥与乏味,体现了鲁迅对私塾的不满。
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既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又不需要遮遮掩掩,但就是能走进读者心里,也许才算是真正的名著吧。
童年已经渐行渐远,留下的只剩琐碎的记忆,本书是鲁迅先生对逝去岁月的回忆,还有无奈的感伤。细细品味《朝花夕拾》,也让我开始去寻觅童年的时光了。
中国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4
今天是放假的第三天,我也按照原计划,每天在《朝花夕拾》的册子中读一篇先生的文章。而今天所读便是先生的《二十四孝图》。
先生的这篇文章更像是《二十四孝图》这本古籍的读后感,而我所写的则是先生的一篇读后感的读后感,这边让我感到不少压力了。
先生是新白话运动的领军人物,而这篇文字也是从白话运动入手,先给予那个所谓的绅士冲击,阐明先生对于白话运动的立场。为了加强说服力,先生便以而是读过的《二十四孝图》入手,揭开封建卫道士羊皮下的真狼面目。
为了读通先生的这篇文章,我还将《二十四孝图》的原本在网上找出,加以浏览,让自己更好的能理解先生的这篇文章。“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这些文章都是传扬封建礼教中的“孝”的脍炙人口的文章。
这些“孝”不少都是愚孝,是违背了人性的孝道,甚至是为了人颂之为“孝”而“孝”,封建时代也讲求“礼仪孝悌”,但是这些所谓的“孝”实在无法用当下的孝道观念所去衡量。郭巨可谓至孝,家里贫困,孝母之心值得称赞,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实在违背了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这样的故事在书中随便翻翻举目全是!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这样一种封建的吃人的礼教,实在让人感到可悲!
孝乃百善之首!作为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理当传承发扬!但这样的愚孝是可悲的,而捍卫这些的披着羊皮的卫道士们更是可耻的!
中国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5
读完鲁迅的《朝花夕拾》,让人回味无穷、耐人寻味。这本散文书是讲鲁迅小时候的故事。书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作为鲁迅的杂文,暴露出鲁迅对现实关怀的一面。这本书确实非常好看。
这本散文中,我觉得最好看的一篇是《狗、猫、鼠》,这篇文章我读了许多遍,才明白了它其中的含义,希望我的理解是正确的。这篇文章主要对猫和老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一些人。鲁迅先生在文中说明了他不喜欢猫,因为猫与一些人的行为和各种都很相像。比如:文中有写到猫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就尽情的欺负它们,直到最后玩烦了,才把它吃掉。就像有些人,抓住了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的折磨别人,如果折磨不过瘾,就十分不甘心似的。如果别人犯了一点儿小错,那么一些人一定在别人的背后,偷偷的幸灾乐祸。鲁迅先生说他讨厌猫的第二个原因是,猫与狮虎同族,都只吃比自己弱小的动物,但猫却有媚态的样子,正如我们现在的某些人,常常的掩饰自己的某种本性,其实反而让人觉得他更加的虚伪。猫平时是吃饭不管事,就像一些懒惰的人,有东西吃比谁都急,但要有事做,就连个人影都不见了,就像有句俗语:“吃野吾做野,做野打烂野。”鲁迅先生还让我们知道老鼠并不是那么的惹人讨厌的。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对这些弱小的小东西给予一些爱心的,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做不到呢?虽然说,我不是受益匪浅,但是我却感受到鲁迅不一样的见解。
在《朝花夕拾》中,我感受到鲁迅那个时代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太多的屈辱的历史,为了不让悲剧再上演,就要努力的奋斗,让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
中国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6
“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之后……”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起那本“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鲁迅曾在《莽原》上陆续发表过十篇带有自传性质的回忆散文,总题为《旧事重提》。虽是回忆的文章,但都反映了当时社会无硝烟斗争的痕迹。
有人说鲁迅是仇猫的,而且狗也是仇猫的,这不是证明鲁迅先生是狗了么。但鲁迅承认自己是仇猫的,说起原因他觉得理由是挺充足,并且光明正大。原因有二,其一是因为它颇与人们幸灾乐祸,慢慢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其二是猫与狮虎同族却有一副媚态。这一点我觉得猫和那些叛国叛民的汉奸颇有相似之处,虽是中国人的种,却对侵略者殷勤献媚,点头哈腰,一副令人厌恶的嘴脸。
而后又因为可爱的小隐鼠的死让我对猫的仇恨更深了,即使后来知道隐鼠是被长妈妈不留神踩死的,但这种怨恨从来都没有消散过。
鲁迅年幼时有一个“保姆”——阿长,大家叫她长妈妈,鲁迅平时叫她阿妈。她懂得许多规矩,而这些规矩也是让鲁迅所不耐烦的,其实那些规矩说白了就是旧时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素称迷信。但是她又有传统妇女的优秀品质:淳朴,厚道。幼时的鲁迅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无意中向她说起,也没放在心上,后来她告假回家回来时给鲁迅买来了,这使鲁迅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做成功。于是对她最后一点误解也烟消云散了。
长大后的鲁迅到日本去留学,在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学习。解剖学有两位教授,其中有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大家叫他藤野先生。那时,中国是弱国,所以在别人看来,中国留学生是低能儿,被人瞧不起。但是藤野先生一点也没有“种族歧视”,他待人都是一视同仁,先生教学严谨,一丝不苟。一次他让鲁迅抄讲义,然后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用红笔从头至尾添改过了,还增加了脱漏的地方,文法错误也一一订正,而且这样一直教完所有他担任的功课。正因为藤野先生端正的教学态度,所以鲁迅把他的肖像摆在书桌对面,以此来鞭策自己。
《朝花夕拾》文如其名,像是一位漫步在夕阳下的老人向旁人娓娓诉说着往事。
中国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7
在暑假的时候,我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书中写的是鲁迅以前的回忆,内容主要是作者对当时旧社会的批判,也体现了鲁迅先生写文章的语言特点。
在这本书中有十篇文章,其中有的写的是作者的童年,有的写得是作者的青年,作者几乎把自己的一生写进书中。有些故事读起来会有一丝亲切感,就如作者的《五猖会》,在“我”正准备去看庙会的时候,父亲却让“我”背书,现在的我们身上是不是也会有相同的事情发生呢?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我才觉得父母的这种行为是不是没有顾及孩子心理的感受呢?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长妈妈,虽然让晚上的睡相不好,而且还爱说别人坏话,但她还是有优点的,如“我”和她聊到长毛的时候,她的精神,“我”甚至对她产生了特别的敬意,虽然这敬意越来越薄,在长妈妈的身上,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当时的社会的妇女的形象。在现在的社会中虽然也有这种“反面”形象,但已经很少了。这也是当时封建社会留下的后果。
在这本书中,我不但见到了一些旧社会的坏风气,还有一些值得我仍然学习的地方,就如书中的藤野先生,他是鲁迅先生从医时的老师,他为人非常的严谨、认真。在“我”的笔记中,他都会帮“我”勾勾画画,有一点错误他都会改出来,这也使“我”对他充满了敬意。而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的态度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总之《朝花夕拾》向我们揭示了当时旧中国整体社会现象,落后、愚昧。也激励我们珍惜今天,更好的去创造明天。
中国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8
在暑假里,我看了《朝花夕拾》这一本书。这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里面讲了鲁迅小时候的故事,读着这些故事,使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字里行间洋溢着真实的情感。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鲁迅的爷爷——周福清是皇帝点中的翰林,全家都以此为荣。但是后来他的爷爷犯了罪,被抓到了京城,判了个死刑。从此,周家败落了,鲁迅父亲的病也就因此越来越严重。鲁迅从此在家、三味书屋、当铺之间来回跑。在这期间,鲁迅也曾想过从此不读书,因为他想到了他的爷爷、父亲、三味书屋的寿先生都读了一辈子的书,结果到头来什么也没有。但是,鲁迅的父亲就希望他们三兄弟能读好书,将来好给周家增光。结果真的给他盼到了,鲁迅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有一部电影叫做“风雨故园”,它讲的就是鲁迅小时候的事,大家有机会可以看看。
《朝花夕拾》共十篇,我最喜欢的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很受我喜欢。
中国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9
《朝花夕拾》是伟大的作家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老师让我们在阅读课上读了次数。读过后,我感触很多。真是独一无二的品,特别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更是津津有味耐人寻味。
《朝花夕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恶习,用杜甫的一句话说:“朱门酒肉臭,路由冻死骨”。所言极是。但他们都受到了鲁迅的批判。
但是我们细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真是一种享受,流露出来那份天真烂漫富有童趣,眼前时不时出现了一幅自然画。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鲁迅先生的自然心声,向往童年时的鲁迅,我仿佛看到了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朋友一起捕鸟,但由于性子急,总是捕下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讲故事,因为非常害怕到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炼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老师严厉的批评,但也抵不住鲁迅先生的魄力,当他读书聚精会神时,却没有发现学生干各种各样的事,有的在跑神,有的再睡觉,但是鲁迅先生却在画的出神。
一切都是那么天真烂漫,富有童趣,令人回味,也许挡不住我心中的感慨吧!我真是太喜欢《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尤其是作者以孩子的眼光,孩子的角度看世界,读起来倍受感慨回味无穷,真得像鲁迅先生一样,我真想重回童年,感受鲁迅先生的童年,感受那充满激情的童年。
中国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10
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如同品尝一杯散发着淡淡芳香清茶,令人回味无穷。细细的品味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时不刻地享受着那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童真童趣。那些事情是那样的熟悉,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就发生在自己身上。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如同品尝一杯散发着淡淡芳香清茶,令人回味无穷
读着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我感受到了发自鲁迅先生心底对自由的向往和童年独有的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又将那何首乌连根拔起而弄坏了泥墙;。他与昆虫为伴,在玩弄斑蝥;他又采摘野果,津津有味的吃着。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子急,总是捕不到很多。玩累了,他又听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因而不敢再答应陌生的声音。鲁迅先生这一系列的细致描写,为百草园土涂抹了一笔神秘的色彩,令我无比向往。
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鲁迅先生与同学们们心中的孩子气,当先生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着画。也表现了鲁迅先生童年的乐趣。但是鲁迅先生也从侧面写出旧社会时先生的迂腐。读到这我深深地感受到这种教育制度不可取,可能会挫伤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描写童年,读起来使我倍感到亲切,作者的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天真无邪。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这一篇。童年对我来说已经是过去式了,可是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又勾起了我的回忆,“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我们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那些琐碎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以下那个不同的年代的童年之梦,体验一下那时鲁迅的美好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