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弗斯坦《爱心树》读后感500字
《爱心树》是美国谢尔·希尔弗斯坦编写的绘本。讲述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大树给予了一个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把无私、博大的爱给予了小男孩,而自己却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尔弗斯坦《爱心树》读后感,感谢您的欣赏。
希尔弗斯坦《爱心树》读后感1
今天下午我们上了一节绘本课《爱心树》。
故事讲的是一棵大树深深地爱上了一个小男孩,在男孩小的时候,他们天天在一起,男孩在他身上爬树,摘苹果吃,抓着树枝荡秋千。慢慢的男孩长大了,他欲望越来越强,想要买东西、建房子、想要远行需要一艘船。于是,大树让男孩摘光了他的苹果卖钱买东西、砍光了他的树枝用来造房子,为了给男孩造一艘船他让男孩把自己的树干砍下来,最后在男孩很累很累的时候,他让男孩坐在自己仅剩的一块老树根上休息。
看到这里我感动的哭了,这棵大树多像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呀!他们是那么的无私,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孩子。“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父母为了让我们能成才,用心良苦,付出了自己的所有。
这棵大树又是多么的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他们诲人不倦,把知识源源不断的传授给我们,不计较自己的得失,。我们班主任阮老师这几天一直发烧,但她怕耽误我们的学习,还是忍着浑身的疼痛坚持给我们上课。她多像那棵爱心树呀!在我们需要的她的时候,她无怨无悔的帮助我们,支持我们。
从这个故事里我明白了爱,不要一味的索取,还要懂得感恩和回报!以后,在家里我一定里要好好听爸爸妈妈的话,不惹他们生气,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好好做。在学校里要尊敬老师,认真听讲,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学好本领来回报老师和父母对我们的爱。
希尔弗斯坦《爱心树》读后感2
前几天,爸爸出差回来给我带回一本书——《爱心树》,我一拿到书就被书上精美的图画吸引住了,津津有味地读起书来,还一口气把它读完了。这可能是我读的最快的一本书,但也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和一棵苹果树的故事。苹果树很爱这个孩子,孩子想游戏时,大树做他的`秋千,饿的时候就摘树上的苹果吃,玩累的时候就靠在树上乘凉、睡觉。他很快乐,大树也很快乐。直到小男孩渐渐长大,要求和想法也越来越多。他不断地向大树索取钱、房子、船……最后苹果树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下一个木桩,但它还希望那个孩子能坐在上面休息。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故事中的大树就像我的爸爸妈妈一样,他们愿意为我付出一切,可他们从不要回报。他们只希望我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等到有一天,我长大了,当我有事要求助爸爸妈妈时,他们又会全力地帮助我。但是我可千万不能像故事中的小男孩一样,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要求,而不给爸爸妈妈回报。这个故事也让我明白了做爸爸妈妈的辛苦。作为孩子的我应该用行动来回报爸爸妈妈。以我现在的能力,对爸爸妈妈最大的回报就是好好学习,有空时帮爸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少让他们操心,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希尔弗斯坦《爱心树》读后感3
《爱心树》这本绘本是美国的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作品。它讲述了一段耐人寻味的精彩故事: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得不厌的男孩组成的悲伤的动人的故事。
有一棵苹果树,它爱上了一个男孩。男孩几乎每天都跑到树下,收集叶子,扮森林的国王,扒树干,荡秋千,吃苹果。可是,时间过得飞快,男孩渐渐长大,不再与大树玩耍,大树常常感到寂寞。有一天,男孩突然来到大树底下,对大树说:“我长大了,想要一些钱,买东西玩,你能给我一些钱吗?”大树它没有钱,便把果实给了男孩,让它去卖钱。过了好久,男孩老了,他又来找大树,说:“我只想找个地方休息,老树根就是我休息的的地方。”男孩有气无力的说。男孩坐在了老树根旁,大树尽量挺直“腰板”,让男孩静静的躺下来休息,大叔很快乐。
爱心树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在男孩需要帮助的时候,大树把自己所有的果实,树干,树枝都给了男孩。通过这个,我想:妈妈就像书中的这棵伟大的树,妈妈对我的关心,照顾是我这辈子都报答不了的。
记得我有一次得了重感冒,妈妈又是给我喂汤药,又是陪我吊点滴,跑上跑下,忙个不停,过了几天,我的病完全好了,妈妈来接我回家,这时,我发现妈妈消瘦了许多。顿时,我的眼泪溢满了眼眶……
父母这棵爱心树是多么伟大呀。他们总是不断的满足我的要求,我会好好孝敬父母。
我非常感谢美国的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因为他写的爱心树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只要让别人快乐,这时,你自己的心里也同样快乐!
希尔弗斯坦《爱心树》读后感4
放假前,学校安排每个老师和学生一起共读《爱心树》,可整个寒假我的时间一直排的很满,既要接送妈妈一周三次往返医院做透析,还要接送儿子上英语,根本不能静下心来读书,直到今天是上交读后感的最后一天,才坐下来,找到这本书品读一番。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段时间自己的爸爸妈妈一下子都被病魔打到,让我很害怕失去他们的原因,今天读了小男孩和大树的故事,我的心情特别激动,仿佛自己就是那个一直只知道索取的小男孩,而父母是那棵从不计回报无私的爱着我和哥哥的大树,这才让我意识到原来我是那么脆弱,那么的自私,常常忽视早已力不从心的父母,甚至有时候烦躁的对他们的关爱乱发脾气,往往这个时候,父母还在哄我着不懂事的我。现在回想起来,满是愧疚,我想,为什么人往往要等到快要失去时才会珍惜,才会懂得?
庆幸此时读到这个故事,让我及时醒悟,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尤其是我们的年老多病的父母,他们从赋予我们生命的那一刻起,就不计回报的爱着我们,直到他们失去生命的那一刻,才会终止,而我们呢?为他们做了些什么呢?既然不再是“幼稚的的小男孩,”那就像大树一样爱我们的父母吧,老了的他们像个孩子似的,需要我们的宠爱,和大树一起感受“树的快乐”!
希尔弗斯坦《爱心树》读后感5
今天,老师和我们一起读了一本书,叫《爱心树》,想了解这本书吗?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翻开书,第一眼就看到的就是一幅画:一棵大树向一个小"男孩"招手.说实话,我只看到了一只腿,我还不知道他是个男孩,还是个女孩呢?他(她)一定十分可爱,我心里在暗暗想。又翻了一页,一个小男孩爬树去摘苹果,小男孩十分开心。树也好开心,叶子直往下落。小男孩慢慢长大了,不和大树玩了,他要钱,要娶妻生子。于是,他把大树的苹果全部给卖了。得到了好多好多的钱。我在想:小男孩好自私呀!可,这不就是我吗?大树好像爱我的妈妈呀!
小男孩越长越大,他对大树说:“我长大了,我要一栋房子,你能给我吗?”大树说:“我没有房子,但我可以把树枝给你。”于是,小男孩把大树的树枝砍断了,去造了房子。好长时间没有回来,大树好孤独。这就是我呀!我长大了,不和妈妈住,丢下了爱我的妈妈。
又过了好久,小男孩又回来了,他要船,于是把大树给砍了,剩下的只是树墩。我就是想不明白,大树为什么放弃生命也要让男孩子快乐呢?
有本书是这样写:一个伟大的母亲,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把自己的耳朵捐给了自己的儿子。一直到他母亲死后,孩子给母亲梳妆时,才知道自己的耳朵是妈妈给他的。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想了想,我的妈妈也是这样的,她为我无私的奉献,哪怕失去所有也要让我开心。妈妈对我的关心,而我却因为我的一点自私,让妈妈受罪。妈妈喜欢的东西,如果钱不够,总是先给我买,而我却一点也顾不到妈妈。我的眼眶湿润了,脑海里全是我和妈妈只间,妈妈关心我,我却关心不到妈妈的一幅幅画面。我哭了,因为画面中,有一幅是:妈妈为了让我上学,把生活费也用去交了学费。我开始抱头痛哭,妈妈为我做的事太多太多。我一定要好好的报答我的妈妈。
我真想摸摸这本书,摸摸这本使我和妈妈关系更加好的书,真想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我的下代,下下代。
希尔弗斯坦《爱心树》读后感6
这个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爱心树》,它的英文原名叫The Giving Tree ,意思就是:一棵不断给予的树。这是一本绘本,图与文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所以自然地保持了绘本浑然一体的艺术感觉。简简单单的文字和画面,没有任何修饰与色彩,却讲述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寓言,温馨中略带着哀伤。它使我们重新思考自己与父母、与孩子、与朋友、与世界……的关系。故事内容是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一个小男孩,小男孩每天跑到树旁玩,荡秋千、捉迷藏。饿了吃苹果,累了在树阴下休息。有一天孩子长大了,孩子需要一些钱,大树给了孩子一些苹果到城里卖。过了一些时间,大树把树枝给了孩子造房子,又过了一些时间,大树又把树干给了孩子造船,大树变成了老树墩,大树有些伤心,孩子变老了,只能坐在树墩上休息。
我觉得这个故事中大树就像那个男孩子的妈妈,小男孩只知道索取,而父母只知道奉献。但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孩子看的。虽然它的文字非常浅白,但故事中的哲理也许只有饱尝索取与付出的成人才能深深地去思考。我觉得我们是那有求必应的家长,孩子的要求我们想方设法的满足,一旦不能达成所愿孩子就会撒泼打滚,这是我们想要的吗?我觉得我们还是个贪得无厌的家长。我们总是让孩子做这做那,完成我们大人的目标,这难道不是我们在向孩子索取吗?让孩子替我们完成梦想吗?
索取与付出是应该成正比的,我们对孩子的付出,就应该换回孩子对我们真诚的回报,这个回报不是金钱不是成就而是他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