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读后感500字

发布者:章豆豆 时间:2022-11-16 08:42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其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中庸》读后感500字,欢迎借鉴学习!

《中庸》读后感500字1

现代人一提起“中庸”,便会感觉很负面和消极,认为这与“与时俱进”“奋力拼搏”相违背,其实不然。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段话的意思是: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我以为,这段话显然表达了真理。

当然,此论述未明确表达创新和守道之间的关系,似有遗憾。但我认为对于古人求全责备是不妥的,况且,“和”字并非守旧,“和”字也含创新之意,不然怎么成“天下之达道也”?

求全责备者多半是厚古薄今者,期望孔子无所不谈,无所不包,这本身就比中庸更偏离真理更远。

《中庸》读后感500字2

书中我最认同的一句话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通过探索了解道理,丰富知识,处事的意念诚实,对待事物的态度就客观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行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肃好,就能治理好国家,天下就太平了。如果我们都这样做,那给多好,天下能太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书中我们都应该做到的是:孝子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衰,祭则致其严。大意是:孝敬侍奉父母时,应当尊敬他们,使父母高兴,父母生病时,应当表现出焦虑,他们死后,应当十分悲痛,祭拜父母时要严肃,这样才算孝敬。

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两句话,那么人人都有丰富的知识、高尚的品德、端正的态度,那家族就会兴旺起来,国家就会强大起来,那国家之间将很友好,天下就太平了,这是多么美好,希望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中庸》读后感500字3

读了中庸,我看中庸是有三层含义的,一是中不偏,庸不易,二是指中正、平和,三是指中用的意思。

在中庸中讲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因为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一个人要保持中正平和,需要从容淡定,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过喜过忧,不能过怒过哀。七情六欲本来是人的正常反应,但不能反应过头。无论在什么场合,如果都将这些情绪表现到“中正平和”的境界,既不过分,也无不足,不管遇到了什么状况,都能够保持一种淡定的态度,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情怀,那么就做到了中庸。做到中正平和似乎有利于自己的成功。

在现今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随波逐流,肆意妄为,没有原则,没有持之以恒的目标,越来越少的人做到不偏不倚,中正平和。我们需要多注重提升自己的内在涵养,学习中庸思想中的优秀部分。虽然中庸很难实行,但是也不是不可实行的,“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要实行中庸之道,也需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现在人们在物质的侵蚀下,在多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容易行为失据,离中庸渐远,以致于常常心理失衡,痛苦绝望。所以保持平常心

《中庸》读后感500字4

暑假里,我读了《大学》、《中庸》这两本书。《大学》、《中庸》二书原是《礼记》中的两篇,是儒家的重要经典,是中国思想史、文化史的宝贵财富。它们如两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告诉我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令我受益匪浅。

从“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虑而后能得”中我懂得了应该不断地自我革新,使人处于最美好的境界。知道应该处在美好的境界,然后才能有坚定的目标;有了坚定的目标,然后才能心绪安定;心绪安定然后才能神志专一;神志专一才能深思熟虑;深思熟虑后才能获得最佳结果。从“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中我懂得了当国君的,要处在仁的境界;为人臣的,要处在敬的境界;做子女的,要处在孝的境地;做父母的,要处在慈的境地;与国人交往,要处在信的范围。所谓君仁,是说党领导的要把目标放在仁爱上,为民做主,为百姓谋利益;所谓臣敬,是说当部下的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所谓子孝,是说子女对父母要孝顺、孝敬,不仅仅是承担我们今天法律上讲的瞻养义务,而是子女的所作所为以及发展能让父母心安;所谓父慈,不是父亲包括母亲对子女像母鸡护小鸡那样的溺爱,而是要让子女受教育,为他们考虑久远;所谓交信,就是人与人交往以诚相待,不因关系的亲疏而增减。从“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中我懂得了所谓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是不要自欺。就好比憎恶难闻的气味,就好比喜爱美色那样自然真实,能明辨美恶,这就叫自我感到愉快。从“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中我懂得了人对于自己所亲近或喜欢的人会过于喜爱,对自己所轻视厌恶的人会过于厌恶,对自己所敬畏的人会过于尊敬,对自己所哀怜同情的人会过于怜悯,对自己所傲视怠慢的人会过于轻视。所以喜欢一个人同时能了解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同时能了解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少有。

从大学中,我明白了“格物”、“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中庸》中,我明白了做事不能做过了头或者没有达到,要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这样正好,同时也要遵循事物的规律。《大学》、《中庸》,不愧是中国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啊!

《中庸》读后感500字5

读了中庸,我看中庸是有三层含义的,一是中不偏,庸不易,二是指中正、平和,三是指中用的意思。

在中庸中讲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因为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一个人要保持中正平和,需要从容淡定,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过喜过忧,不能过怒过哀。七情六欲本来是人的正常反应,但不能反应过头。无论在什么场合,如果都将这些情绪表现到“中正平和”的境界,既不过分,也无不足,不管遇到了什么状况,都能够保持一种淡定的态度,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情怀,那么就做到了中庸。做到中正平和似乎有利于自己的成功。

在现今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随波逐流,肆意妄为,没有原则,没有持之以恒的目标,越来越少的人做到不偏不倚,中正平和。我们需要多注重提升自己的内在涵养,学习中庸思想中的优秀部分。虽然中庸很难实行,但是也不是不可实行的,“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要实行中庸之道,也需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现在人们在物质的侵蚀下,在多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容易行为失据,离中庸渐远,以致于常常心理失衡,痛苦绝望。所以保持平常心,把心摆正,回到中庸上来,何尝不是消除烦恼,赢得快乐的一种途径呢?

《中庸》读后感500字6

寒假里我看了大队部推荐选看的国学经典诵读——《中庸》。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我的语文是弱项,对文章的理解力较弱,所以,我一直很排斥古代文言文的书籍。但没想到,这次硬着头皮看的这本?中庸,却让我对文言文中的知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中庸?里讲了不少有道理的话,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十八段话:“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这段话的意思是: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前有准备,就不会理屈词穷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有发生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决定妥当,就不会行不通了。读完这短短小小的几句话,我有了极大的触动。原来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未雨绸缪、作好准备,这样才可能获得成功,如果没有准备,那么面临着艰难险阻成功的几率会非常低。生活中也是如此,就像我们学生在考试前肯定会有复习的过程,温故而知新;运动员每天都必须训练,为了比赛出成绩的那一刻;军人不打无准备的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戏剧家更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早点去准备吧!早点准备一定是对的,因为只有准备好了的人,才能有勇气面对任何可能出现的困难,才能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千年前充满智慧的古人,用他们那简朴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人生的真谛。这些国学经典作品真是非常值得好好阅读,细细品味。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