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初二读后感700字

发布者:秋雨舞春风 时间:2022-11-16 08:41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一句句经典而又耐人寻味的话语贯穿整本《傅雷家书》,让人深深体会到其中饱含的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傅雷家书初二读后感700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傅雷家书初二读后感700字1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在读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这种伟大的父爱可以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非常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能够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我太感谢这本书了真正的父母的爱之书!

傅雷家书初二读后感700字2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其子傅聪和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傅雷夫妇呕心沥血的培养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因此傅雷夫妇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

在这本书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傅雷对儿子深深的爱。无论是在谈及艺术,对待情感还是待人处事,无不体现着傅雷对儿子的爱意。有人说“父爱如山”傅雷正是如此。他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傅聪:“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细心叮嘱傅聪:“谦虚是很重要的,要学习非谦虚不可,谦虚才是聪明人。”反复勉励傅聪:“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傅雷曾还对儿子深深的忏悔,说自己对待儿时的傅聪太过于严厉,为此傅雷主动提出要成为儿子知己,为的是与儿子的关系更加亲密。

傅雷也常常教导儿子要时刻努力,加强自我的管理,不可迷茫的度过一生。“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傅雷时时刻刻都让我们体会到“谆谆人世语,悠悠父子情”。身为人父,为的就是能够让自己的子女龙飞凤舞。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面对已经接触社会生活的傅聪,傅雷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同样也是天下父母的想法。作为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叛逆的心情,用学习来回报父母的恩情,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这不仅是为了父母好,也是为了自己好,为了自己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更加快乐。

傅雷家书初二读后感700字3

寒假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读完《傅雷家书》后,有人感叹傅雷先生对儿子深沉而细腻的父爱,有人则细心钻研傅雷先生教给儿子的人生哲理,而我更加关注的是先生的“教法”。

《傅雷家书》记录了傅雷夫妇给儿子的书信,信中既有谈到为人处世的方法、如何正确对待艺术,又写到了学习方法与生活的琐碎。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位父亲对远在国外的儿子深深的思念与谆谆教诲。

傅雷先生在音乐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与知识,而儿子傅聪更在音乐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其中离不开父亲与他的交流。傅雷并不因自己是“父亲”而忽略儿子的想法,他与儿子平等地交换意见,有时因为儿子的意见产生新的想法还会记录下来。在告诉儿子应该怎样做时,他总用提醒的语气,而不是命令。教给儿子道理时,他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评儿子,而是潜移默化般的教育。当儿子获得荣誉时,他给予足够的赞扬,同时还提醒儿子不要被过分的赞赏冲乱了阵脚。

他以更温和的方式去教育儿子,却也不失一个父亲的威严。

父母与孩子之间隔了相当长的一段岁月,正因为有了这段岁月的沉淀,父母会更有能力、更有经验去面对生活,而把这些方法传授给孩子也是人生的课题之一,是人类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一环。

“教法”在家庭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若是太过温和,便会宠坏了孩子,若是太过严厉,便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在这个点上失去分寸后,孩子就像脱缰的野马。傅聪年纪小时,傅雷就因太过严厉使儿子一度匮乏自信。在生活中,有些父母在听孩子的建议时常说:“你还小,什么不懂。”却从不解释“不懂”在哪里。失去了交流后,父母与孩子在思想上便成为两条平行线,各自延伸却从不相交……

所谓“教法”,就是教育的方法,好教法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与孩子的配合。我们都在羡慕着傅雷先生的儿子成绩斐然、家庭教育成功,羡慕着所谓的“隔壁家的小孩”,不妨自己学习他的教法,学会用心地、正确地传达爱。

傅雷家书初二读后感700字4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的'著名诗句。《傅雷家书》使我感受到那充斥在字里行间中的浓浓的亲情。

《傅雷家书》主要是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间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的实录。一封封家书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在傅聪成长过程中记录的点滴小事,但就是透过这一件件小事却显示出了傅雷与傅聪之间最伟大、最真挚的爱。傅聪在二十岁时出国深造,而二十年后傅聪再一次回到故乡时,却没有看到父母的笑容,而是墓园里多出的那两座新坟。

当你在一万尺的高空时,爱的力量能够感受到你的微笑;当你在一百尺的深海时,爱的力量能够感受的到你的心每一次有规律的跳动!在儿子傅聪出国深造时,傅雷写给儿子一封又一封的家书,而更为难得更为可贵的是,那一封又一封的家书被儿子傅聪保存的完好无损。通过读书,我了解到,傅雷在革命中不幸被打成了右派,尽管如此,傅雷还是一如既往的给儿子写信,并不断的激励儿子,做儿子的精神支柱。花儿因为有小草的衬托而美丽,大树因为有雨水的滋润而高大,傅聪也因为父母的鼓励而成功。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与孩子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傅雷也曾对傅聪说过:“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乃至世界上也不多。”不过在孩子心里,并不认可傅雷这种苛刻的爱,他喜欢的是那种所谓的“溺爱”。傅雷为了教育傅聪,苦心孤诣,呕心沥血,这种爱虽不被认可,但是却不能否认。

大爱无疆,爱不是空空的支票。傅雷就将自己的爱付诸于行动之中,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而傅聪也在父亲这种特别的爱中逐渐成为一个人才。用大爱无声这四个字来形容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间的感情,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希望这种爱会感染、感动更多的人。

傅雷家书初二读后感700字5

人们都说母爱如灯、如花,但你可曾关注过在背后默默无闻付出的父亲,你可曾感觉到父亲无言的爱。

学习了《傅雷家书两则》这篇课文,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傅雷家书》这本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他让我们彻底的感受到父爱的伟大与无私。

记得傅雷在儿子去波兰留学的途中,给儿子写过这样一封信,信中说:“儿子啊,你走的这几天里我是多么想念你,睡觉也是梦见你,日常发生的琐碎小事也想和你谈谈……”从这封书信中,足以看出傅雷对儿子的爱。那份父爱是那么的细腻,那么的强烈,这种爱已经不足以用语言来表白。

傅雷不但对儿子倾注了无限的爱,而且也很注重对儿子的教育,向儿子传授人生的经验:“我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辞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这是傅雷在儿子取得成功的时候,写给儿子信中的一段话。他告诫儿子要保持对艺术的谦卑,正确对待成功,去攀登艺术的顶峰。

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有:“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睡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其实父亲一样是我们的避风港,是我们痛苦、难过、孤独、惆怅时的依靠,在父亲这座巍峨的高山下,我们享受着人生最伟大的爱。

记得深秋时的一个早晨,我吃了早饭匆匆去上学,刚出村子没多远,身后传来父亲的喊声。父亲骑着摩托车来到我面前说:“忘记带保温瓶了吧?快座上,我送你一程……”深秋的早晨,浓雾弥漫,爸爸穿着单薄的衣服顶着风穿行在公路上,却让我感到如此的温暖与幸福。

父爱是伟大的、是深沉的,但他又是细腻的、无微不至的。朋友,你是否感受到父爱,你是否关注过父亲,让我们去关注父爱,回报父亲吧。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