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高三读后感

发布者:无名布衣 时间:2022-11-16 08:41

《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作者就这样坚持了30年,终于完成了把科学和文学溶合在一起的《徐霞客游记》这部地理学。小编特地准备了徐霞客游记高三读后感,欢迎借鉴学习!

徐霞客游记高三读后感篇1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读这本《徐霞客游记》,你会看见一位身着布衣、头戴草帽、肩扛行囊、手持木杖的行者行走在几百年前的祖国山河之上,历经艰难险阻、越过巍峨大山、渡过江川大泽,眼神坚毅地向前不停走去。

《徐霞客游记》是一本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由徐霞客在游历山水途中所记下的一篇篇日记整理而成。这本书中详细记载了徐霞客所游历的各处景物环境,范围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覆盖了大半个中国。书中记述了很多古地名、古民族名和古代历史遗迹,同时也讲述了各地风景名胜和人情风物,一篇一篇的游记像是打开了穿梭之门,带人去各地体验游耍一番。为了使书更易理解,后人还在徐霞客原著中添有不少生僻字词的注释解说,更有与书中风景名胜相对应的插图,使读者身临其境,能更好地、全方位地去了解书中内容。

《徐霞客游记》创作时间在明朝后期,此时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度已经渐渐衰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与之前士人钻研儒学典籍所不同的是,格物致知、重视实践的风气开始兴起,徐霞客同样走在时代前面,摒弃功名利禄,冲破科举制度的罗网,毕生穿梭于山水之间,潜心研究中国地理科学,开拓了中国古代地理史上实地考察、研究自然规律的新方向。

徐霞客的人生游历分为三个阶段:28岁之前是他的准备阶段,他将精力放在游历山水之上,对地理文化有所研究却并未留下游记;第二个阶段是从28岁到48岁,二十年日日月月跋山涉水,游览了诸多名山,但只留下了一篇游记;而他著作的大部分内容都在游历的第三阶段完成的,大概是饱览胜景之后的怅然留恋,让他想要用一种方式将山水黛色留下,于是在身患重病的残年里仍坚持记录,才给后人留下来这样弥足珍贵的宝物。而这个宝物之所以珍贵,不仅是因为它自身的知识丰富,更是因为徐霞客在它背后付出了无数的心血,用无数艰辛经历才酿出此作。在三十多年的旅行中,他孤身一人闯荡游历,大多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往往背着沉重的包袱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渺无人烟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数不清走了多少险路,而其中的危险可想而知。神农翻山越岭尝百草是神话,可徐霞客的一步一步都有着真实的印记,他勇敢而又执着,尝尽了旅途的尘土,最后因为患上足疾而不得不放弃。

在地理专业方面,《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凡成就。他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游历考查之时,还详细研究了关于石灰岩地貌的问题,他也成为世界上对石灰岩研究的先驱。徐霞客还敢于挑战权威,纠正了文献记载中关于中国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正确指出河岸弯曲或岩岸近逼水流之处冲刷侵蚀厉害,河床坡度与侵蚀力的大小成正比等问题,对喷泉的发生和潜流作用的形成也有科学的解释。所谓实践出真知,徐霞客在他的辛苦跋涉旅行中细细钻研科学,书中也记录了不少生态品种,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影响,在耕作种植方面作出了贡献。

虽说《徐霞客游记》为一本地理著作,但也是一本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作品,在文学形式方面具有开创性,有着许多独到之处。徐霞客在写景记事之中采用日记自我陈述的方式,让人觉得真实可感。另外,他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与前人相比更为细致入微。徐霞客从小饱读诗书,词句的运用功底在此书中可见一斑,书中词汇丰富,不少新奇的比喻和描述让人眼前一亮。更可贵的是,他的游记就好比诗一般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往往在描述中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流露出来给人启发。种种写作手段都让这本书体现出了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对于现世也具有借鉴意义。

这本书在地理文学方面皆有所建树,但这些不仅仅是专业研究的需要,在现代这个浮躁的社会之中,它在人生启迪方面也具有独特的阅读价值,尤其对于当代大学生有着启发教育意义。当所有人都在汲汲于功名之时,徐生却越过千千山,万万水,安心沉浸于他的自然世界之中。他本出生于富庶之家,却能摒弃身外之物,仅着青衫布衣,草鞋箬笠,去追寻他的诗与远方。或许很多人都期待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想着周游世界闯荡一场,可是谁都不足百年前这位书生勇敢坚定,在交通极为不便的那个时代,仅凭着一双脚就去探索世界;谁也没有他执著坚持,三十余年,若没有那份一腔孤勇的热爱,骨子里的偏执坚守,怎么能孤身一人熬过漫漫艰难和孤独呢?我读着徐霞客笔下的文字,除了惊叹于绮丽山河的壮阔浩然之外,更感动于他闪耀着的精神光辉。只有仔细品读这本书,你才能完全明白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含义,才能更深理解何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徐霞客游记高三读后感篇2

读着本地名人的传记,我不仅想起了一本书,白话文的版本,配上一些名人的字画、老照片作插图,别有一番情趣。以致我看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还历历在目,它就是《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名弘祖,江阴马镇人。生于明历十四年。从小便有游遍天下的大志。成年后仍矢志不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终于写成了《徐霞客游记》一书,使自己成为了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在中华人文史上具有其独特的地位。

古时候,生产力落后,交通不便,旅行就是自讨苦吃;那时候99%的男子人生主要目标就是当官光宗耀祖养儿子子孙满堂。可是有这样一个人,他按照自己的想法闯荡世界,用“另类”的方法留下自己的痕迹,哪怕这一路困难重重、惊险不断——被劫、被冤枉、被陷害和背叛,被贫困和疾病折磨着……文中关于这些的描写只是短短地几笔带过,接下来便是大段大段兴致盎然的景色描写、地质考察以及风俗纪录,好像这些艰难不曾发生过一般。看得出,徐霞客是一个真性情的人,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另类”,然而正是他另类的经历辅以奇文妙语,才给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食粮,也让这个“另类”的布衣之士被人们永远地记住。

他的游记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为早期的名山大川和晚期的云南风光。读《徐霞客游记》,我仿佛也跟着作者一起游历名山大川、野径深幽,有“足不出户,心游天下”之感。

好男儿志在四方,为了实现个人理想,徐霞客痴心不改,毅然将生死置之度外,这是何等的气度!数年如一日,坚持记录野外的所见所闻,从不间断,始成大作,他踏实勤奋的写作态度同样令人钦佩。

读徐霞客文,学做真人。我深深地羡慕和佩服像徐霞客这样的人,他们“出淤泥而不染”,无论遭受多少打击磨难,到头来依然心存善念、乐观积极。他们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并且真心地赞美它们,他们把不开心的事抛到脑后,于是乎每一天醒来都是新的开始。这是一群多么幸福的人啊!我坚信,只要努力,我的人生也定能如他们一般平实中见真奇。

徐霞客游记高三读后感篇3

我读了《徐霞客游记》这本书后,很受启发。知道了徐霞客一生共出游了二十四次,经历了种。种磨难,游离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知道了只要有坚忍不拔,敢于奋斗,知难而上的精神就没有过不去的路。

公元1586年的有感寒冷的冬天,徐霞客出生在江阴马镇的一个小村子里,他出生的那一天他的父亲已经41岁了。他的母亲王子孺在怀徐霞客的时候曾做过不同寻常的梦,梦境奇异,等待徐霞客出生之后,他的父母就给他取名弘祖,后又取字振之,是希望徐霞客长大后能光宗耀祖,振兴已经中落的徐氏家族。徐霞客是徐有勉(徐霞客的父亲)的第二个儿子,他小时候突出的表现更加让他的父母对他充满了更大的希望。徐家在科举的道路上经历了悲惨遭遇,而在徐有勉那里得到了彻底性的改变,而徐霞客自己也不喜欢读四书五经而是古今历史,山海图经,对各地山水胜景尤其感兴趣。19岁时,徐霞客的父亲因病去世,他的母亲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徐霞客22岁时第一次出游一直到了他逝世前一年,三十多年中,他共有2千次出游,其中两次遇盗三次绝粮,好友去世从人逃遁种。种的磨难,并没有难倒徐霞客出游的意志。

伟大的时代出伟大的人,就是因为徐霞客坚忍不拔,敢于奋斗,知难而上的意志力在他的有生之年内完成了一本着作——《徐霞客游记》。

同学们,也许是在人生路上,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生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学会走路,现在我们去某一个地方都有车骑,又方便又快,而徐霞客当时去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用的是什么走遍了大江南北,他用的是一双脚!同学们,让我们去学习徐霞客的意志力去学习他的精神,让我们英桥向目标奋斗吧!

徐霞客游记高三读后感篇4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柳宗元的一句话与我看见徐霞客雕像时的思绪形成某种谙合。江边的雕像刻画了一个身背行囊,手拿草帽,衣着飘逸,目光炯炯的徐霞客。站在他身旁,向前望,寻找他两眼的聚焦点,目光竟穿越到了另一个新的空间:“风翳净尽,澄碧入流。”

翻开《徐霞客游记》,为了寻觅那青衫博带下的仙风道骨。60多万字的游记,记录了他从眉宇清隽的少年到风烛残年的老人的所见所思。

步步都是险境,步步都是犯难,千山万水行来,自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岩石,洞壑,瀑布温泉的猎奇:从动物,植物生态品种的比较到矿业,手工业,物种的记录。他的足迹遍布奇山险壑,他无惧穷山恶水,因为他是大自然的朝圣者,他懂得朝圣路上必经磨难,所以他的脚步是那么气定神闲。

热爱地理的信念使他到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霁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当他俯观山河壮丽,仰叹星河辽阔,在残垣老树之下点起油灯,燃起篝火,记录星宿位移,在我心中他对理的信念幻化为对美的信念。

当他用毛笔记下“程愈迫,则流愈急。”中国的探索脚步踏入一片新的天地。游记所保存的关于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广泛,深入的考察记述,比起喀斯特地貌的研究来,徐霞客远远走在了前面,他是历史的创造者。

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他仿佛有腾云驾雾般的本领云游四海?

徐霞客出生书香门第,年幼受父亲影响喜欢读历史,地理之类的书籍。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在父母的鼓励下,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他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

从小种在徐霞客心中的幼芽渐渐成长,他感到心里有什么要崩裂要挥扬的东西正在夺门欲出,于是他出发了。出门时定是“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吧。

当他攀上冲天的山峦,周围云雾萦绕,是不是有吐纳天地的万丈豪情?穿着一袭青衣,衣袂在风中舞动,这时远处山头的一片云弥漫飘散过来,把他包裹在内,一同回归山岚,他是否更强烈的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与自然融合,决定一生与其共舞?

正是这份痴爱,让兼具童稚般不泯灭的好奇和圣人般老道练达的思维。我仿佛看见,他一手拿着枯树叶制成火炬,一手抚摸着崎岖的岩壁,走进岩洞。耳边叮咚的滴水声,潺潺的流水声,组成一支小夜曲。他久久地蹲着,把手放入溪流中,感受那清凉的仙露爱抚的从自己的手指间穿过,他仔细观察溪底溪岸,经长时间冲刷已温润如玉,乳白色中镶嵌着古老的黄褐,他有敲下一块带走的冲动,最终还是作罢。火炬的光芒渐渐微弱,他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他把自己的理想付诸行动,果真迸发出灿烂耀眼的光辉来。

他说:“我带着一把铁锹,什么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尸骨。”好一个“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临死前手里还紧紧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崇尚科学,尊重自然,他用一生实践了这八个字。

“把理想都放到生活方式中燃烧吧!”

徐霞客啊,我仿佛听见你说。

徐霞客游记高三读后感篇5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的,作者是徐弘祖。他经过34年旅行而写出的,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他游历过的喀斯特地区的洞穴超过270多个,并指可以根据所见、所感、所思、所想得出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录。难怪现代科学家李约瑟说:“《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世界上最早一部记载石灰岩地貌的著作,是中国明代地理学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他比欧洲最早对石灰地貌进行考察和描述的爱士倍尔早一百年,比欧洲最早对石灰进行系统分类瑙曼早两百多年。

他将喀斯特洞穴的特征,成因及其类型,详细地描述了出来,并指出一些岩洞是水的机械侵蚀造成,钟乳石是含钙质的水滴蒸发后逐渐凝聚而成等。他在游历黄山时,记录道:初五日云气甚恶,余强卧至午起。挥印言慈光寺颇近,令其徒引。过汤地,仰见一崖,中悬鸟道,两旁绿泻如练。余即从此攀跻上,泉光云气,缭绕衣裾。已转而右,则茅庵上下,馨韵香烟,穿石而出,即慈光寺也。寺旧名珠砂庵。比丘为余言:”山顶诸静至,经为雪封者两月。今早遣人送粮,山羊学雪没腰而返。“余兴大阻,由大路二里下山,遂引被卧。

这里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地势地貌以及地理位置都很明显。说出了慈光寺周围环境状况,在茅庵附近有很多人在那里祭拜,因此香烟缭绕,从石缝中穿出。那里原本叫珠砂庵,在下雪时,受雪封路2个多月,有个早晨让人送粮食进来供人食用,走到半山腰,人都快被雪淹没了,不得已回去了。

徐弘祖让人钦佩的不仅是他的远见,对地理独特的见解,更是因为他的坚持不放弃,才使得我们今日可以看见这么多宏伟的著作,我觉得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他的坚定不移的优良品质。

徐霞客游记高三读后感篇6

想必大家都听过《徐霞客游记》吧!我也读了《徐霞客游记》。以下便是我读的这本书主要内容与我自己的心得感受了。

《徐霞客游记》主要讲了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的山河土地,他自二十二岁开始出游,30年间,东渡普陀,北游燕冀,南涉闽粤,西北登太华,西南游边疆。足迹及于今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云南等16个省区及京津沪等地。《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载精详而忠实地记录了徐霞客大半生跋山涉水见闻与心得。

我读的《徐霞客游记之山篇》,大家如果要读整版的买简易版,因为如果要读原版你可就死定了,原着六十多万字,不持之以恒是不可能读完的,我读的山篇就花了我一星期的时间。如果读原着一二年都是有可能的。徐霞客原名徐弘祖,字振之,别号才为霞客。《徐霞客游记》我发现他是以日记的方法编写而成。《徐霞客游记》它不仅是一部闻名于世的地理巨著,更是一部我们值得观看与品读的山水游记。《徐霞客游记》是以文学价值极高而见称于世,而被人们推为“古今游记之最。”这就是人见,花见花看,车见车要看的《徐霞客游记》。

这便是闻名于世!经徐霞客花了30年之久才写成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高三读后感篇7

徐霞客是明朝人,徐霞客喜欢读地理和游记,所以,他很想出去考察探险。徐霞客的母亲非常支持他。徐霞客20岁开始游太湖,在外旅游了30年。走遍了16个省和自治区,写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

其实徐霞客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为了进行地理探险考察,他在地理学上最大成就,就是对岩洞,溶洞地貌的考察。

现在人们进岩洞很方便,可是徐霞客进了250个溶洞,历尽了千辛万苦。有时他会踩到蛇,差点就被蛇咬。有时迷了路,会找不到出口。

徐霞客走了500多条河,记录了许多资料,特别是关于长江的起源。徐霞客还知道很多植物的知识,他记下了150多种植物。

徐霞客探险了30多年,终于累倒了。去世时,他的床头放着植物标本和写了30年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使我认识到徐霞客是一个做事执着、信念坚定的人,我也要向他学习。

徐霞客游记高三读后感篇8

我读完《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后,我感觉它是一部用“脚”写成的千古奇书!为什么呢?因为这部书是作者用脚“走”遍中国近二十个省的途中写的,所用的时间有三十多年,直到作者生命的结束。

作者徐霞客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祖上曾建了一座“万卷楼”来收藏书,这给了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可是徐霞客认为一个人要想写出好文章,达到妙笔生花、下笔如有神助的地步,除了破万卷书以外,还必须行万里路!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就这样,他的一生就在不停息地行走中开始了。在旅行中,他曾遇到过三十多次盗贼,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半途而废。他曾经在大雪封山的日子登上了天下第一山——黄山的峰顶,就连山上的和尚们也感到万分惊讶!他也曾通过实地考察得出了万里长江的源头是金沙江,而不是岷江……

徐霞客的一生都是在不停地跋涉中度过的,他的一生给我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惜的是: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丢失了,现存的这部书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这也没能影响《徐霞客游记》成为“古今游记之最”!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