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经典诵读三字经读后感800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经典诵读三字经读后感800字1
《三字经》是我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必不可却的入门之书。据材料引见,《三字经》是中国近年来传布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丛书》。全文结构严谨,文笔天然流利,深入浅出,讲究押韵,朗朗上口,很是适合背诵识记,百读不厌。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普遍流传而又言简意赅。
如今的每个家庭都只要一个独生后代,许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呈现都是家庭作风不良或教育不严而形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的权利和严格要求后代的重要性。此刻的独生后代有许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而《三字经》教育人们孝敬父母,友好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果我们的教育以身作则、从小学起,经常给孩子讲“汉代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为父母摇扇子,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长辈,吃梨时挑小的,大的让兄长吃。那这个社会还会呈现那么多不和谐的现象吗?
《三字经》作者具有不凡的归纳综合和言语表达能力,这从其对历史的表述中便可见一斑,文中对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寥寥三百余字,却集其要点和精髓,让人耳目一新,颇有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之意。如”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寥寥数字,却包含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后顺序,”三王“所指、三个朝代的建国君王、延续时间,以及从夏朝起头摒弃禅让、王位世袭等丰硕的知识。
《三字经》虽然重在传道,可是并非枯燥的说教,它记载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孝父、孔子拜师、赵普读《论语》、公孙弘抄书、孙敬头吊颈读书、苏秦锥刺股读书、孙康映雪读书等,这让人在学习中添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对为人、处事、求学、结交等方面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三字经》在结尾时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给子孙儿女留下什么遗产。作者的立场是”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独一经。“他说世人留下许多金银财富给儿女,我呢?教育后代,唯有一册经书而已。在教育后代的问题上,很附和现代观念。
解读《三字经》能让更多文化并不高的人也能理解文化,使文化通俗化。读完《三字经》,能对我国传统文化有进一步认识,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涵养,弘扬正气。
经典诵读三字经读后感800字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样的三字经对每个人都不陌生,回忆自己的儿时,那时候,对三字经中的所表达的含义都不能完全弄懂,但是依旧会乖乖地一字一句地重复着长者的诵读,时间久了就能倒背如流了。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魅力让这本《三字经》在中国流传上千年,它们又是怎样能够成为孩子们的启蒙之物呢?现在的我又一次翻开幼时的三字经,才发现自己又有新的感悟。
儿时读《三字经》更多的对里面延伸的故事感兴趣,孔融让梨,孟母三迁……但是如经发现《三字经》包含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论是帝王君主的成功失败,还是平凡百姓的生活琐事,都是对人性提出的思考。“人之初,性本善”,是全书正文的开头,一个人的一生之初应是善良的,这样做出来的事情也会朝着善的方向发展。那么反过来想,是否有性本“恶”的情况出现呢,中国上下五千年中,有昏君,也有贤明之主,从他们降生的那一刻,并非就注定他们是带着恶或善的,历史上也有贤明者最后被权力腐蚀,堕落成昏君的例子,甚至到最后祸国殃民者更是不在少数,他们曾经善过,但同样也变恶了。这样还算他们性本善吗?
人之初时期,婴儿是没有善恶之分的,而“性本善”更多的是对幼儿启蒙时期的一种要求,即一个在幼儿启蒙时期就要懂的道理,此刻起你要有一颗向善之心,做事要有善的念头,这也是幼儿启蒙最关键的一点,从小树立他们的向善之心,善也是需要培养的,而非直接告诉他们人性本就是善良的,这样告知一样的结论,在他们长大之后就很容易被推翻。
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三字经》作为幼儿经典启蒙读物地位不可撼动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如今的社会,家长们在孩子启蒙时期就灌输他们一些带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色彩的观念,将培养向善之心完全的抛之脑后,只是浅显的解释字面上的意识,而不去深入了解《三字经》是无法发挥他们真正的作用的。现代家庭中,孩子们重新拾起国学,识《三字经》,习国礼,又有多少孩子们和家长们是真正将这些经典有意义的人生启蒙哲理理解到了。
中国国学博大精深,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理解,小小一本《三字经》却能产生影响人生的重要使命,更需要越来越多的人真正的了解国学背后带来的文化、观念、意识。
经典诵读三字经读后感800字3
我放假这么长时间就读了一本书,就是《三字经》,刚开始妈妈让我读的时候我不是太理解,这不是以前那些人摇头晃脑背的书吗,有什么意义,我直接说“封建糟粕吧”,妈妈说:“你好好读读,看看有没有意义,这本书读完以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朝代更迭,帝王兴衰的纷繁历史,还有人文教育,史地天文、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你都掌握了。”这么好呀,我翻开了滋养心灵的篇幅。
确实是语言非常简练,内容非常丰富。原来我基本是把这本书背下来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为了孟子小时候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既然搬了三次家,后来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竟然拿起剪刀,剪破了整片布,只为了告诉孟子,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若逃学就像我剪断布匹一样,前功尽弃,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专心读书,发愤用功,终成为一代大儒,后人称为“亚圣”震撼吧,原来圣人小的时候也和我们一样有那么的缺点,但孟母爱子教子的行动使我非常感动也很受启发。“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九岁,便知道在冬天,用身体温暖床上的被褥才让父亲去睡觉,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当做到的,我们现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罐里,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为父母做个什么呢。“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着,七篇止,讲道理,说仁义”,哦我算知道了《论语》是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把孔子和孔子子弟的至理名言,记载编辑而成,《孟子》是七篇,记录了孟子的事迹和言论,整本书的主旨,就是在谈道德伦理的道理,我原来知道这两个圣人和这两本书却不知道是谁写的,讲的是什么,这下算弄个明白了。接着“自羲农,至皇帝,号三皇,居上世”,我明白了什么是三皇,伏羲、神农、和皇帝从这开始一直到“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清太祖,领兵入关,平定各地的乱事,使百姓安定下来,到清世祖顺治皇帝是建立了空前巩固多民族封建帝国,清朝一共经历了十二位皇帝,到宣统皇帝时,清朝灭亡。一个完整的中国历史发展轨迹大致轮廓已经清晰的展现在我的眼前。
这真是一本好书,我确定了在好好的读几遍,一直到我明白里面所有的人生哲理,那些离我们虽然有些远的伟人是如何尊师重道、严格自律、勤劳节俭、知错能改、中国历史发展也是我们的隗宝,让我们吸取经验并借鉴,不会重蹈覆辙,让我在传统文化熏陶中更进一步。
经典诵读三字经读后感800字4
初会《三字经》,是刚入小学时的事。那时的我只是一个懵懂无知,踏入校园不久的孩童,哪里懂得那些文字后蕴藏的深厚哲理,不过是面对学校布置下的经典诵读的任务,不得已而为之。所以,虽是记得个滚瓜烂熟,却根本不明白其中的含义,能博得老师的一两句表扬也就满足了。
再读《三字经》,依然是不得已而为之。开始本以为只要会背就行,心中还暗自雀跃了一番,默默感谢了荷花池小学的启蒙教育,帮我省却了再次背诵的时间。可老师接下来需要理解的要求让我长叹一声,不得不无奈的又拾起这部当初让自己头痛至极的奇文怪字。可是,毕竟是年长了七岁,随着时间的流淌,我的人生阅历已早已大大超越了七年前的自己,对古文字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再加之是在假期,时间上更为充裕,重拾这部著作,不必如同当年那般囫囵吞枣。细细品味后,我开始渐渐明白当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领略到那些三字短句的魅力所在,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对《三字经》所下的定义。这看似一个个短小精炼的语句,却上有天文,下有地理,博古通今,字字含义深刻,句句深入人心,凝聚了古人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各个领域的思想精髓,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真可谓“半部论语治天下”!
开学之后,在博通古文的胡老师的指引下又读《三字经》,更是有了不一样的惊喜,不一样的收获。读《三字经》,方知孔孟之练达睿智,历史之广博丰富,中华文化之深奥精微。“中不偏,庸不易”,“不为拘泥,不为偏激,寻求适度、适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上帝赋予了我们每个人成为璞玉的机会,可是,为何人与人之间竟会存在这么大的差别,是社会不公吗?是先天注定的吗?不,我想这些都不足以构成我们堕落、颓废的理由。要想得到更多,就必须得学会付出努力。像播种一般,只有洒下汗水,辛勤付出,才能迎来收获成功的果实。如果今天的你不把握大好时光,不努力学习,却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为自己的懒惰寻理由,整日怨天尤人,那么将来你注定一事无成。如果你愿意刻苦磨练自己,愿意为自己的明天努力付出,那你一定会苦尽甘来,上帝定会赐予你变为璞玉的机会。我们的明天就掌握在自己手中,相信今天的你定不会错失成为美玉的机会。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会孝敬父母,感恩父母,这是作为“人”所必须遵从的准则。父母给予了我们至深至纯的爱,从小到大,他们为我们操碎了心,我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培育,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深深牵绊着他们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孝顺父母,不心怀感恩。想想今天,有多少孩子以青春期、叛逆期作为借口,理直气壮地顶撞父母,与父母闹得不可开交。又有多少人不断为自己找寻借口,想着日后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珍惜眼前人,善待为我们无怨无悔付出的父母吧,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流泪,错过了才道惋惜。
都说不同的年龄段读《三国演义》、《红楼梦》之类的名著会有不同的感慨,我想,读《三字经》也是如此吧。或许,再过十年,或是更久以后,我回头再来翻阅这幼儿时期开始的启蒙教育读本,从中得到的感悟又会是另一番境界了......
经典诵读三字经读后感800字5
我读过很多书,有天文书,有历史书,有童话书,有漫画书等等。这些书使我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很多启示,懂得了许多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经》这本书。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也是我的好老师。每一次读它,都能引起我很多的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是《三字经》的第一句,虽然很简短,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下来都是很好的,没好好学习才变得和别人不一样了。“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更是教育我们: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一无所知,能有什么用呢?“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说的是古人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还有“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等通俗易懂的哲理,还有孟母三迁、五子登科、孔融让梨这些经典故事,甚至还有天文、地理、气候等自然方面的知识……《三字经》真是知识的宝库、思想的宝库!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最令我感动的一句话。它讲的是东汉时期,一个叫黄香的人,九岁的时候就非常懂得孝顺,每当夏天,总是先把枕席扇凉了、蚊子赶跑了再请父母歇息。冬天,则自己先躺下,用体温帮父母把被窝暖热!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爸爸告诉我,这个故事讲得不仅仅是孝顺,更是爱!是亲人之间至真至纯的爱!而这个爱,就是关心,就是体贴,就是相互的照顾和无私的奉献!
每次读到这里,我的眼眶都是湿润的,因为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也想到了我对爸爸妈妈的一点一滴。为了我,爸爸妈妈总是绞尽脑汁换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为了我,爸爸妈妈总是无论下雨下雪都等在学校门口接我回家;为了我,爸爸妈妈总是上了一天班还不知疲倦地陪我学习陪我玩耍……我小时候很黏人,一离开妈妈的怀抱就哭闹,妈妈整夜整夜地抱着我,困极了,就坐在那里睡觉!一次我高烧近40度,爸爸一会儿一会儿地给我擦酒精,帮我降温,竟一夜没有合眼!一次突然下大雪,我因为值日,走出教室的时候天都黑了,但是妈妈一直在校门口等。看着雪人一样的妈妈,捂着妈妈冷得哆嗦的手,我忍不住眼泪啪啪直掉!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很爱很爱我,而我,却不知道关心爸爸妈妈。好吃的东西我总是抢着吃,很少主动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学习累了还好发脾气,妈妈总是给我洗脚而我从没给妈妈洗过一次……想到这些,想到黄香,我觉得好惭愧!真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学习、去思考、去努力做好!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读《三字经》,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自然,什么是善恶,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爱!我爱这本书,喜欢书里的智慧和精神。我更会在享受爱的时候,像黄香那样,真挚地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每一个人!让《三字经》伴我成长,让爱与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