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读后体会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醉翁亭记》读后体会”,以供大家参考!
《醉翁亭记》读后体会1
《醉翁亭记》是北宋欧阳修的名作,“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这名句想必是人人传诵,这天就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位大师的大作吧!
这《醉翁亭记》完成之前,欧阳修被贬官,可他却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不醉在酒上,而是被美景醉倒了,是一种完美的醉。你看,欧阳修能有如此之肚量,他那种潇洒的心境是我们无人能及的。虽然,欧阳修满怀一腔爱国热情,一心想对国家有所作为,却时时遭人排挤,这种怀才不遇内心的痛苦并非我们能够所体会的。既然事已至此,那就自得其乐吧!你看文章一开头就带给我们一种愉悦的感觉,美得让有点让人人沉醉其中了。
我似乎随欧阳修来到了那景色优美地方,清晨飘散开来的迷雾,傍晚聚拢来的烟云,散发着幽香的野花,苍翠的大树。一切都是那么恬静、完美。
我们再看一看欧阳修,在这样的状况下还能如此淡定,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此刻的我们因为学习、工作的压力往往很浮躁,因为一点点小事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因为一点点小挫折、小困难搞得天都要塌下来的样貌。学学欧阳修老先生吧!
《醉翁亭记》还是值得我们一读噢!
《醉翁亭记》读后体会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多优美的词句呀!这出自于大作家欧阳修之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爱山水之甚深,名垂青史。
“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每当听、读这些诗句,我似乎来到了那儿:走在山间小道上,耳边传来阵阵水声,那声音,似从远方传来,又像近在咫尺。再走几步,那清泉便显露出来了,这时,一只松鼠爬来,触动了高高的苇草,通过苇草摇摆的空隙,我看见——一座竹亭建于水面之上,它莫非为醉翁亭也?……
这篇文章,写得生动、简洁,每个字都与大自然的元素紧密不离,体现了欧阳修清高的精神,和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作风。
欧阳修对于山水之间的乐趣,是比什么都爱的,他爱山,他爱水,他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了山水之间,他与大自然彻底融合到了一起,山水是他最亲的亲人。
我想,要是将他带到城市里来的话,他会疯的。
读过欧阳修作品的人都会发现:他的写作感情非常清高,总少不了一种孤傲的性格,很是生动。
我们也应该学习他的精神,要认准好与歹,与好人交往,与歹人隔绝,还要爱自然,这才是欧阳修写作妙处之所在。
《醉翁亭记》读后体会3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是不可多得的。
优美的意境。好的散文应为诗,要创造优美的意境。所谓意境包含着意和境两个方面的范畴,它是浸润着作者主观感情的艺术画面。优秀的散文应该有风光绮丽的图画美,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以悦目而致赏心。
《醉翁亭记》开头这一段描写,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景色优美的环境里,产生了愉悦的感受。另一段景物描写,也是如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幕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这里写到了清晨飘散开来的淡雾,傍晚聚扰来的烟云,春季发出幽香的野花,夏季苍翠的绿树,秋季洁白的'霜色,冬季露出水面的石头。一切都那么恬静简朴,淡雅自然。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名作,作为我个人十分喜爱这篇名作,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精神面貌十分乐观。写作时背景是欧阳修由于参加范仲淹的改革,后失败,欧阳修被株连被贬,此问就是被贬滁州时作者创作的。
《醉翁亭记》读后体会4
山环滁州以竞秀态,琅琊深秀渐闻水声,一片碧波环绕的醉翁亭已化作乐趣的统一,已留下雨打风吹的痕迹,深深地刻下了当年醉翁的足迹。
与民同乐,乐在山水,领会在心。山水相映之美,将绿水与青山环绕。树的绿是没有边缘的,仿佛在向四周扩散,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绿的气息。水的秀不在于是怎样清澈,而是倒映着天空与山的影子,这绿色与蓝色调和,勾勒出另一片天地。酿泉水在山间倾泻,弥漫着酒香的诗情在酿泉水中流淌,与水一道迎面倾泻而来。人醉在景中,仿佛是人正在水汽中弥漫。
与民同乐,乐在宴酣,畅爽在酒。在溪水中捕鱼,用泉水酿酒,这是生活中最真、最醇、最清新的滋味。野味山珍,杂乱摆开,美酒前陈,游戏欢乐,没有拘束,撇开身份,这就是太守的酒宴。没有名贵的酒菜,没有拘束人的礼节,有的仅仅是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一片热闹简单的气氛。于是,连滁州的人民都这样简单地生活,快乐地游玩,酒气弥漫了整座城市。
与民同乐,乐在其乐,以人为乐。朝暮变换之美,树林禽鸟和鸣,在这一派自然之景中,太守与游人共同欢乐。人民因视与太守同游为荣幸而快乐,而太守却以人乐而乐,将醉与乐统一,从中便得到了精神的升华,于是便练就了醉翁与民同乐的旷达。
四季更迭,朝暮变换,伴随着日升日落,云归云散;花开花落,水落石出,无穷尽的变化,变化着的角度,一同演绎着无穷的乐趣,将山水之秀丽发挥到极致。
《醉翁亭记》读后体会5
大散文家欧阳修同范仲淹一样,在北宋时主张改革;也同范仲淹一样,被保守派排挤出朝廷,远赴安徽滁州为官。但与范仲淹不同的是,欧阳修似乎远比范仲淹洒脱:既然满腔的报国热忱无人欣赏,那就自得其乐好了―毕竟人生处处是风景,在众人皆醉(实际上是佯醉)的状况下,何必与污秽一争高下呢!所以,在滁州,欧阳修精心经营着自己的文字天地。布局谋篇、遣词用句,无处不显示出作者的苦心。
宋朝的大理学家朱熹曾在自己的《朱子语类》中说,欧阳修的文章,多是历经多次修改而成的;而之后真的有人得到了《醉翁亭记》的原稿,发现仅文章的开头就改得一塌糊涂。围绕“滁州四周皆山”这一资料,欧阳修开始竟用了几十句!改来改去,直到定稿的时候,才决定用“环滁皆山也”这五个字。
在这样的苦心经营下,《醉翁亭记》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当是理所当然的事了。但是,我在那里想说的,却并不是欧阳修是怎样的认真,而是说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相对于他的政治生涯而言甚显“屑小”的事业―做文章上的心态。
虽说“文章千古事”,但对于欧阳修来说,在政坛上叱咤风云,于国于民有所作为,当是他最大的理想和追求。但是,当这种追求不合于世时,欧阳修也总有排遣的法子。他不消沉―《醉翁亭记》中的“乐”就足以证明;他也不昂扬―时势不利,空有报国心,难得施展处。那么,好吧,自得其乐,经营自己的另一方天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