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为何会伤人的读后感1000字(精选11篇)
家为何会伤人的读后感1000字(精选11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为何会伤人的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为何会伤人的读后感1000字 1
因为看了奇葩说的一期节目,对于原生家庭问题产生了兴趣,于是看了武志红的《家为何会伤人》。以前从未想过原生家庭会对一个人产生多大的影响;’也没有思考过自身的性格,对待事物的反应与态度竟然都是父母的翻版。
看完这本书让我对家庭有了重新的理解。父母之间的关系是这个家庭中最重要及稳定的部分。父母不健康的关系会对于孩子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妈宝男,啃老族都是由此造成的。这让我对于选择未来的另一半持有更谨慎的态度。
“恋爱,其主要意义不是让我们找到一个能黏一辈子的伴侣,而是让我们真正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伴侣是另外一个和自己一样独立、一样重要的人。而且,我们还深深地懂得,这两个人相互独立的人,又能无比亲密地相处”。
4月份开始,看了三本理财的`书籍。第一本就是给小白看的入门款《小狗钱钱》。书中的语言非常质朴,没有任何理财基础的人都可以看的懂。
这本书中有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梦想储蓄罐。意思就是让我们明确目标,有了目标之后再付诸实践,切实努力的进行储蓄。当然,除了储蓄之外,还要开动脑筋学会开源,用心发现别人所看不到的赚钱之道。
第一,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把希望只寄托在一份工作上,它持续的时间不会像你设想的那么长,所以你要立即寻找另一份替代的工作。除此之外,作者还告诉我们,要分期用最少的钱还款,这样手中才有余钱进行储蓄,才能早日摆脱债务。《富爸爸,穷爸爸》这本更进阶一些。讲述了两个爸爸之间的不同思维,看待事物的不同方式,导致了最后的财富差距。
看完之后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们分清了资产与负债的区别。资产是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穷人永远在负债,中产阶级会购入自以为资产的负债,而富人永远在购买资产。此外还分清了职业与事业。我的职业可以是老师,但这绝不是我的事业。这告诉我们不要只依靠一份工作去赚钱,这样你永远在为公司、政府和银行工作。
同时也让我明白,应该先构筑自己的资产项,然后用资产所产生的收入购买奢侈品,而不是本末倒置。除了以上提到的,书中举出了大量作者投资的案例,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模仿,但其方法我们可以借鉴。三公子的这本畅销书,详细地记载了她如何在五年内有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首先是积累。三公子将自己的每月收入分到了三张卡中。第一张用于日常花销,第二张用于应急,第三张是存款卡。只有先通过强制储蓄,严格控制不必要的花销,才能有一定的存款数。
积攒了一定的存款数,那么就可以进入市场,进行初步投资。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指数基金等都是在这本书中学到的知识,让我对于基金有了初步的了解。
此外,还认识到了复利的力量,也让我更加明确了储蓄的重要性。从现在开始就要贯彻落实我的五年计划,拥有自己的第一桶金。
家为何会伤人的读后感1000字 2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写的《为何家会伤人》,我用了1个多月,终于看完了!书里梳理了很多现代家庭所具有的典型代表案例,全书共分为四个章节: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中国式家庭。
在第一章节中,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中的支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夫妻关系第一,亲子关系第二,只有夫妻关系和谐,孩子才能更好地发展。要让孩子知道,妈妈是爸爸的最爱,而你排在第二位,以后会有人像爸爸爱妈妈一样,去爱你!还有很多人找自己的另一半,是按照自己理想中父母的样子去找的,例如从小父亲在外忙碌,不顾家,那么女儿就有可能找一个事业有成,能力强但又顾家,在家里是暖男的那种。
第二章节中,父母要大胆的放手,让孩子独立的在天空中翱翔!随着年纪的增加,孩子在长大,作为成人,他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太多的干涉不仅不会帮助,反而会适得其反!作为不同的一代人,思想观念一定不一样,所以适度的尊重与距离,会让孩子懂得感恩!在不做违反原则性的前提下,尽量把孩子推出去,并且说孩子,你真棒!大胆的去做吧,我们是你最铁杆的粉丝!这样,孩子会有很大的成长,并且亲子关系也会很和谐!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这一章节,其实在说父母们不应该将精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更多的可以专注于自己的素质提升!有时候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家长的问题,是家长把焦虑、压力转嫁给了孩子!
在最后一章节中,作者深刻的剖析了当前中国式家庭中,存在的最尖锐的问题。
1、我们都爱我们的父母,但是爱的表达方式不一定是全部听父母的话,也就是常说的`愚孝。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使自己成长的速度赶得上父母年老的速度!能够让父母安度晚年!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孝!毕竟,时代不同、认知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所以,不要愚孝!
2、我们要活出自己,有一段很有智慧的话,人生有几百、几千乃至几万个大大小小的选择构成,等你老了,回顾一生的时候,你发现最亏待的,恰恰是你自己,那你这一生,就白活了!愿你从现在开始,从那些看似琐碎的时刻开始,活出你自己。
3、婆媳关系,是中国当代NO。1的问题,每个家庭都逃不脱的话题!其实,婆媳关系是一个谎言,三角关系才是真相,而作为三角关系的核心儿子,必须负起责任来!
真正能够制造安全感的,只有爱!人生在寻找另一半的时候往往是在找一种圆满,将自己没有的那部分补足!家是港湾,爱是退路,愿你我能够坚信真爱,缘分降临的那天,会很快到来!
家为何会伤人的读后感1000字 3
这本共分为了四个部分,一共32个真实案例,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这些案例,我们或多或少都可以从自己还有身边的朋友,同事中发现一些影子。原来在我们眼中看起来那么正常又习以为常的事情,在一步步的影响着夫妻关系,也影响亲子关系。让家失去最初所想的温馨。在这本书中,我比较喜欢其中两个板块。
第一个是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在夫妻关系中,让我印象最深一个内容是: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这本书中,把这个尺子形容成了一个坐标体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坐标体系,也就是自己的尺子,而我们非常习惯于从自己的坐标体系出发,去推测,去揣摩,评价甚至抨击另一个人,却忘了,对方也有一个现象场,有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坐标体系。通俗的来说,就是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做事,来思考,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我知道,我自己有时候很容易会这样,但是现在我在学会控制我自己,不去用自己的坐标体系理解对方,那会进入一个什么状态呢,会觉得我已经很想去理解你了,你却不懂。这样双方会进入一个沟通死循环。这边念书中提到,如果你真的非常希望能理解对方,就必须忘掉自己的坐标体系,尝试这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这是唯一的途径,再一次通俗的说法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其实是不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难,所以才有这么多人处理不好这件事情。
第二个是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是孩子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也是孩子的任何和情商的基石,这比知识更重要。如果童年时,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模式比较健康,那么我们长大后与别人相处也会比较健康,反之,就难以与别人健康相处。也就是目前在亲密关系中谈论比较多的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说:“一个人的现实际关系,是他内在客体关系向外投射的结果。”这句话中的客体关系指的是什么呢,是我们心中内在的:我个人与重要亲人的关系。我是关系中的主体,重要的亲人是客体。这个关系就形成了客体关系。重要的亲人,一般指父母。而这个客体关系,主要指内在的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一般在一个人五岁之前完成。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的关系模式,形成一个人的童年,主要是六岁前,这个模式形成后,以后的人生里,我们将不断的将这么模式呈现在现实世界中,所以说,内在的客体关系模式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简而言之,即性格决定命运。
不管是夫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一种关系模式一旦形成确实很难改变,改变的唯一途径就是自我本身发现这个问题,并且自我承认这是个问题,想要去改变,并且发现病症所在,其实这很难。因为它必须先否定自我,再重新建立,但是一旦成功,自我的进步是一定非常明显和持续有效的。
家为何会伤人的读后感1000字 4
这本书的作者是武志红老师,他是中国很有名的心理咨询师,我从去年十一月份开始,读了三本他的书,分别是《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身体知道答案》、《为何家会伤人》,读完后,发现这三本书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武志红老师在心理咨询中的真实案例,换句话说,这都是我们普通人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通过阅读这些案例,就像是看一个个小故事一样,很易读,读完后通过武志红老师的专业讲解,我们能够发现案例中的心理问题,进而让自己在生活中防止这样的情况。
最近刚读完《为何家会伤人》,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读这本书的感受。
这本书主要是讲在家庭中的心理问题而导致的生活矛盾,有关于夫妻关系的,有关于夫妻和孩子关系的,有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的,还有关于婆媳矛盾的。通过了解这些案例,我们站在第三者的视角上,也许能够很容易地看出谁对谁错,再加上武志红老师的专业心理讲解,对于这个心理问题而引发的生活矛盾就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看问题一定要看到本质问题,例如你觉得婆媳矛盾是婆婆和媳妇的矛盾,但是,解决这个困局的关键其实是丈夫,只有丈夫完全地站在媳妇这边,认清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第一原那么,婆媳关系的矛盾才有可能化解。婆媳矛盾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婆婆在抢儿子,媳妇在抢老公,但儿子和老公都是一个人,这个时候男人必须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不然家庭的关系很可能会出现问题。
看一个问题一定要看到始终,看到本质,如果仅仅看外表,仅仅看谁和谁发生了矛盾,仅仅看这个矛盾的事件本身,很可能根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甚至你解决的方向都是错的。例如孩子不好好学习,整天上网,父母就去催促孩子,给孩子压力,不让他上网,但是却没有了解这个问题的本质和始终,为什么孩子会去上网呢?或者说,父母为什么觉得上网不好呢?其实一步步思考下来,会发现,往往外表问题出在孩子身上,实那么本质问题在父母身上,如果本质问题不能够解决,那么按照外表问题来解决,问题只会越来越糟。
这本书是心理学畅销图书,但是我更认为,这是一本极好的育儿书,现在太多的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我认为这是缘木求鱼的做法,孩子在小时候最需要的绝不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而是心理问题的`建设,当孩子的心理能够得到很好的成长,那么孩子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开展中,势必一生受益。所以,与其给孩子报辅导班,不如家长自己去读这本书,因为一个好的家庭成长环境是最重要的,能够给孩子最根本教育的不是辅导班,不是老师,而是家长你。
愿你我的孩子,都有能够被照亮的生命。
家为何会伤人的读后感1000字 5
一、作为母亲应该进化爱的方式,更多地考虑儿子的人格成长和心理需求。
回想我与儿子的相处,更多的时候我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看问题,没有考虑儿子的感受。总以“我是为你好”的名义,大包大揽他的相关问题,没有听听他自己的想法。殊不知,即便是十几岁的他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灵魂,应该让儿子展现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错了,那也是他在对外界事物的做出的探索。记得在儿子蹒跚学步的时候,我总是鼓励他尝试,在孩子懵懵懂懂初识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也是很有耐心。为什么到现在,孩子才十几岁的时候,我却拿成人的眼界、标准来要求、约束他,不能等他慢慢成长。最终是孩子要学会走路、吃饭、认识世界,适应周围。我不能代替他成长,我要放手,慢慢培养他成长适应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孩子出问题了,必然能从家长的身上找到相关原因。
听了老师的答疑解惑,忽然明白,孩子的问题,都能从家长身上找出相关原因。孩子在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还在会将与父亲的相处方式延伸至与他人的相处方式上来。平时,在家我爱唠叨,当着儿子的面数落丈夫的不是,抱怨声声。现在从儿子的形容动作里我可以看到我的影子。通过孩子这一面镜子,我可以照出自己,原来真的不是孩子的原因,是我自己错了。
三、父母用转嫁压力的方式,控制住了孩子。
的确,儿子长大了,不再是小时候的跟屁虫了,作为母亲的我没有及时成长,调整心态,潜意识里怕失去儿子,想依旧掌控他,就以爱的名义,转嫁压力给他,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控制他的目的。不分析不知道,原来如此,我依旧是为了满足我自己的`的需要。
四、父母的压力远超过教师,是孩子们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
知晓这一点后,我尽量不去唠叨儿子,告诉他只要他天天快乐着就好,十几岁的青春岁月,不要老是拧巴这过日子。想想我也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那时我们最烦恼父母什么。现在我却不由自主地做那些曾经令人讨厌的事。
五、改善与丈夫的关系,把情感重心从与儿子的关系转移到与丈夫的关系上来,让丈夫来填补我的情感需要。
在原生家庭里,应该是等边三角线的模式。而我却忽视了夫妻关系,情感的天平倾斜于孩子。经常与丈夫发生大小矛盾,觉得有孩子足矣,与儿子关系密切,站在一条线上,与丈夫是对立的。却没有想到,儿子会模仿我们的行为方式,并潜移默化的用于他的行为方式上。与其指责孩子,不如改变自己。通过我自己的改变,不断地细小的变化,带动影响丈夫,促成家庭关系的和谐。当家庭关系和谐了,其他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是根本。
家为何会伤人的读后感1000字 6
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一生的跟随,作为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温馨充满爱的环境。近几日,我读了唐以琳的《为何家也会伤人》,感慨良多。
如果概括读这本书的感受,那就是“心惊胆战”。29位世界级名人,在世人眼里拥有耀眼的光环,他们或才情满溢,书写文化传奇,或为世界作出重大贡献,又或曾因改变过世界而声名赫赫。却不曾得知,他们每个人始终都生活在痛苦中,根本找不到普通人的幸福之路,一生都在追寻自己所求,却终求之不得。
海明威因为父母的教育分歧,导致内心世界一直处于痛苦和焦虑中,直至自杀;卡夫卡因为父母的暴力所致终生恐惧,神经几乎崩溃;希特勒的家庭充满着暴力和虐待,使得他迷恋权威,极度自恋,又毫无同情心;陆小曼从小生活在蜜罐中,父母的溺爱让她只懂索取,不懂付出,最后精神世界一片荒芜,活得非常不体面;胡适因为生长在单亲家庭,对于母亲特殊的情感,使得他得到了一个不情不愿、伤痕累累的婚姻;生长在男尊女卑家庭中的张幼仪,自幼学会隐忍,最终把真实的自己隐藏;张爱玲没有得到过真正的母爱,在父亲的暴力下成长,一直想证明自己是值得爱的,结果卑微到尘埃里,受尽一生的磨难。一个个曾经弱小的孩子,因为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经历,影响到成年后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他们家境殷实,很多受过良好的`教育,本该拥有一个阳光灿烂的人生,可命运并没有那样安排,偏偏给了那么多的恐惧、暴力、威吓以及不健康的爱,他们也曾同命运抗争过,可潜意识里记忆会常常跑出来折磨他们,使得他们一度陷入绝望,认为全世界都在抛弃他,无法接纳他,谁也不爱他。
光鲜的外表下,是不为人知的心理状态。失望也好,痛苦也好,认为自己不值得爱也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能接纳真实的自己,不能认识自己。虽然原生家庭像带着魔咒一般周而复始地折磨着人们,但并不是完全不能改变,首先自己要清楚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什么,是做好自己,完成自己的使命,而不是牺牲自己换取爱。只要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总看别人的脸色,不会事事小心谨慎,不会整日提心吊胆。还要勇于面对,要拥有顽强的意志力,相信自己可以战胜命运的魔咒,不沦陷于痛苦的漩涡中。
孔子的学生颜回曾说:“智者自知,仁者自爱。”就是说智者应该了解自己,仁者应该爱惜自己,孔子夸他可以称得上士中君子。孔子就是想告诉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认识自己,更应该学会爱自己。纵观本书中的29个人,他们要么陷在痛苦中无法自拔,要么孤独地活一生,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更没有爱过自己。
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和自己握手言和,或许便是一次新生。
家为何会伤人的读后感1000字 7
这本书的作者是武志红老师,他是中国很有名的心理咨询师,我从去年十一月份开始,读了三本他的书,分别是《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身体知道答案》、《为何家会伤人》,读完后,发现这三本书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武志红老师在心理咨询中的真实案例,换句话说,这都是我们普通人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通过阅读这些案例,就像是看一个个小故事一样,很易读,读完后通过武志红老师的专业讲解,我们能够发现案例中的心理问题,进而让自己在生活中避免这样的情况。
最近刚读完《为何家会伤人》,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读这本书的感受。
这本书主要是讲在家庭中的心理问题而导致的生活矛盾,有关于夫妻关系的,有关于夫妻和孩子关系的,有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的,还有关于婆媳矛盾的。通过了解这些案例,我们站在第三者的视角上,也许能够很容易地看出谁对谁错,再加上武志红老师的专业心理讲解,对于这个心理问题而引发的生活矛盾就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看问题一定要看到本质问题,例如你觉得婆媳矛盾是婆婆和媳妇的矛盾,但是,解决这个困局的关键其实是丈夫,只有丈夫完全地站在媳妇这边,认清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第一原则,婆媳关系的矛盾才有可能化解。婆媳矛盾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婆婆在抢儿子,媳妇在抢老公,但儿子和老公都是一个人,这个时候男人必须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不然家庭的关系很可能会出现问题。
看一个问题一定要看到始终,看到本质,如果仅仅看表面,仅仅看谁和谁发生了矛盾,仅仅看这个矛盾的事件本身,很可能根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甚至你解决的方向都是错的。例如孩子不好好学习,整天上网,父母就去督促孩子,给孩子压力,不让他上网,但是却没有了解这个问题的本质和始终,为什么孩子会去上网呢?或者说,父母为什么觉得上网不好呢?其实一步步思考下来,会发现,往往表面问题出在孩子身上,实则本质问题在父母身上,如果本质问题不能够解决,那么按照表面问题来解决,问题只会越来越糟。
这本书是心理学畅销图书,但是我更认为,这是一本极好的育儿书,现在太多的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我认为这是缘木求鱼的做法,孩子在小时候最需要的绝不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而是心理问题的'建设,当孩子的心理能够得到很好的成长,那么孩子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中,势必一生受益。所以,与其给孩子报辅导班,不如家长自己去读这本书,因为一个好的家庭成长环境是最重要的,能够给孩子最根本教育的不是辅导班,不是老师,而是家长你。
愿你我的孩子,都有能够被照亮的生命。
家为何会伤人的读后感1000字 8
现在生活压力大,很多父母都特别的焦虑,这本书告诉我们父母的焦虑会给孩子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父母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他们自身成长的空间变窄了,社会竞争剧烈,教育又是稀缺资源,于是将期望转移到孩子身上,把自己的需求强加给孩子,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因为孩子非常看重父母的感受,会情不自禁地做一些事情来讨父母的欢心,父母利用孩子这个特点来控制他们,让孩子失去自我。那么父母把自己的焦虑转嫁给孩子,把自己的心理需求让孩子去实现的时候,会给孩子带来以下后果:加剧孩子的学习压力,父母是很难体会到的。
所以才会不停转嫁自己的焦虑情绪;侵犯了孩子的个人空间,父母过多的去替孩子作选择和决定,是不懂得尊重孩子的表现,会让孩子也变成一个不懂得尊重他人个人空间的人;让孩子形成了外在评价系统。成为迎合型的人,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矫正,一生都会活在别人的评价之中。
正确化解父母焦虑的方法是,父母一方面要放手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成长,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自我成长,不要把自己在社会上的焦虑转嫁到孩子的身上。还要进化爱的方式,学会理解孩子,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与尊重,真正的轻松会伴随着能力的解放,带来真正的优秀,让孩子的生命充满快乐的色彩。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聊聊中国式问题家庭。中国式问题家庭有着独有的特点,主要有这几个方面:首先是愚孝的表现。子女不惜牺牲自己、配偶和孩子的利益,去讨好父母,即使被父母伤害,也认为父母是正确的.,长大后会在潜意识的支配下把对父母的怨恨转嫁到他人身上,造成许多无法理解的恶行。除了愚孝,还有就是以爱的名义扼杀孩子的生命活力,替孩子决定本该由他自己决定的一切,侵占孩子成长空间,导致孩子心理能量越来越微弱。
家庭关系的失衡,也是导致家庭出现问题的一个原因。比方,把亲子关系看得比夫妻关系重,导致恋子、恋母情结和糟糕的婆媳关系。
真爱是阻断中国式问题家庭轮回宿命最有效的方法。选择结婚对象时,要把爱情放在第一位,出现问题要先自我反思,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为人父母务必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感知,看到孩子的生命活力,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好的家庭模式代代传承。
爱是什么?如何去实践爱,并且拥有爱?如果你现在对这些问题,仍然存在困惑,也不用着急,先去了解自己,和内心的自己对话,看看自己究竟喜欢的什么,只有当自己的需求满足后,你才有精力去爱别人。在爱别人之前,还是先好好爱自己吧。
家为何会伤人的读后感1000字 9
在我没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有好多人虽然已经为人父母,但他们自己都极其不成熟,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却偏偏要生下小孩,然后又不能尽好做父母的义务,这种人最是可恶,只生不养,还有一类父母,便是把小孩当成另一个自己,用来替自己完成本人没完成的梦想,小孩已经不是小孩,而成为了一种工具,更有甚者,把自己的痛苦全部倾倒到孩子身上,让一个鲜活的生命活活被勒死。我有时候也会很难过,我的妈妈总是干预我,尤其是不允许我自由谈恋爱。父母离婚后我和弟弟都跟随爸爸,那时我才五年级,那天早上我蹲在家门口刷牙,妈妈就拿着行李要走,要离开这个家,别人抢着她的行李不让她走,可是她去意已决,我知道留不住她,生气的大声说道:“让她走”,她走的那几年从来不会打电话过来,再见她是初二的时候,那时的我对她也没有特别多的感情,只是知道我该叫这个人妈妈,仅此而已。我从小便几乎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爸爸长年在外打工,我的青春期没有叛逆,因为爷爷奶奶不会去约束我,更不会责备我,虽然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照顾,但我有关心我的爸爸爷爷奶奶叔叔婶婶,我的童年还是很美好的。虽然爷爷奶奶很爱我,但他们并不会去教育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所有的道理都是从课本上学习的。从书里我学到要爱父母,尽管他们有不足之处,还要懂礼貌,敬师友,要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不讲脏话。凡事都要懂得换位思考。每天保持微笑,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可以帮助的人。就这样我变成了现在的我。我不知道我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是否会像书里说的那样潜意识里有伤痕。就是这样的我,还每个星期给从小抛弃我和弟弟的母亲打电话,只是为了表达我对她的尊重,可我感觉她对我的情感的干预让我受不了,我心里一直很排斥她给我安排相亲,我觉得她没有资格这样做,但又不好拂了她的面子。她把我对她的尊敬当成了约束我的权利。她要求我和网恋的.男友分手,我刚开始为此和她大吵了一架,可后来我竟然妥协了,就这样我伤害了信任我以为会和我有未来的一个男生,相亲后就和你分手,我真的很抱歉,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虽然我有点气我妈妈的这种做法,可是我却不愿意去反抗,因为我怕累,我不想筋疲力尽,所以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没了牵挂就无所谓了。父母对子女的过分要求,伤害了子女而不自知,就像我妈的做法,她以为那是为我好,可是事情是我只会更讨厌她,但我看到她老了的样子又不忍心,于是我把这种讨厌压下去,但只要她和我打电话的时候说到相亲的事我就会爆发,对她大吼大叫。我以前从来不对人发脾气,更没有对长辈态度不好。但我真的很烦。我想自己做决定,可总会有来自个方面的阻力,我在尽力处理,发挥最大的自由。
在此向你说声抱歉,你还是你,可我好像不是我了。我所处的这种情况,我不知道对我的行为有怎样的影响。所以我看这本书想着寻求答案。发泄了一些情感,可是还远远不够。我希望我能做的更好。我在尝试着做的更好。
家为何会伤人的读后感1000字 10
订阅了武志红的心理课专栏后,平时生活中一直弄不明白的问题,让我茅塞顿开,特别是对原生家庭这一块,我们现在的想法,所做的决定,做事情的模式,大多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影响
武志红老师是非常有名的心理咨询师,当然有很多有名的老师,但我特别喜欢武志红老师,就像心理学里面有很多流派一样,可能我比较喜欢武老师的讲解方式,就算是一个小白,也能很好的理解,而不是讲那些专业术语,或者是晦涩难懂的认知
喜欢心理学的初衷是:并不是因为要当一个心理咨询师,而是因为,我希望通过它,可以更好的认识了解潜在的自己,促进和家人朋友之间更好的交流和沟通,利几利他人,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很早以前,朋友就推荐过《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我想,很多人看它肯定是被书名所吸引,家是一个幸福温暖的港湾,为什么会伤害到自己呢,带着这样的困惑我走进了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剖析传统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和子女关系,以爱为名对孩子施行的压迫式教育、夹在婆媳大战中左右为难的三夹板丈夫、完成学业后仍然呆在家里啃老的半大孩子,这也反映了当下有很多人自以为是的态度以及不会处理亲密关系的无知。
整本书都贯穿着一个观点:一个人童年时跟父母的关系,决定了这个孩子的人格,“内在的父母”“内在的小孩”的关系模式,便是他与世界的关系模式,如果他跟父母是和谐健康的。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他在处理人生各种关系时便倾向于尊重,宽容,信任、乐观、也容易得到爱和幸福,相反,如果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关系扭曲,那么他的人生便会出现各种问题,并通过他的新家庭将不幸传递下去。
书中的有很多观点让我感触良多:
感受比事实更重要。没必要执着于自己眼中的事实,因为每个人看待事实的角度都不同,关注他人的感受更能理解他人。
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
顺父母意的孩子容易缺乏存在感,形成的价值感都来自于外部认可。
父母必须克制按照自己想法来塑造孩子人生的冲动和渴望,给予他们足够发展的空间。喜欢用奖罚手段的父母都渴望控制自己的孩子。
分离是亲子关系的最终发展方向,拒绝分离就是拒绝成长。
母亲在0—1.5岁间要给予孩子绝对的关注,在1.5—3岁期间,要鼓励孩子自我探索,同时让他知道需要帮助的时候有母亲的存在。3岁之前,不宜与孩子有两周以上的分离时间。
溺爱实际上是父母将孩子当作自己的.另一个“我”,是深层次对未得到的自我的过度满足,而这种满足与孩子本身的需要相距甚远。
孩子的叛逆和被动攻击都是对本身成长空间被压缩的反抗。
与任何人紧密地黏到一起都会阻碍我们成为我们自己。
当孩子将父母的问题、家庭的悲剧揽到自己头上,并作出自我牺牲的时候,这是一种坏的自恋,需要父母认真的沟通。
愚孝是孩子能亲近父母的唯一有效方式,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拒绝接受相信他们的父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真正的爱是活出来的,幸福不在于找对一个人,而是愿意理解并接纳真实的对方。
家为何会伤人的读后感1000字 11
寒假反复阅读了武志红写的《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真是一本温柔的书,也是一本有用的书,也真叫开卷有益,感触颇深。自己一直以为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比如:棍棒教育等,但是,随着自己越来越多的读书,越来越多的思考,已经不太认同所谓传统的教育方式了,但是,自己在具体的执行上,有时候还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自己一直以来做的不太好的地方。
家既是爱的最主要传递者也是恨的最主要传递者。家庭暴力的因子从小种下,新闻事件报道中形容伤害孩子的父亲为恶父,从心理学角度是说有心理疾病的,暴力偏执。夫妻矛盾,吵架用刀割伤妻子腹部。孩子问题引发矛盾,甩死孩子。只是孩子的问题么?没了孩子家庭就相安无事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猜想该男子小时父母和他的关系,父母对他也是棍棒教育,或者威胁打骂来表达父母的不满情绪。受伤的孩子因畏惧而妥协,即使表面没有反抗,也会心生恨意,因为这是强迫加给我的,给我带来痛苦,不是我自主选择。孩子从切身经历学会和其他人沟通的手段–用武力吵架表达自己的情绪,让你听我的。孩子成为父母意志的.简单复制,长大后会把吵架武力打骂的沟通模式用到婚姻、家庭工作上。发生矛盾,对待妻子、孩子、单位同事也是用同样的方法,粗暴。就像故事中的男子,伤害了妻子和孩子,酿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特别提到目前中国家庭常见的几种教育问题,分析下去是心理问题。比如中国文化中,特别不鼓励孩子独立,对好孩子评价就是“听话”。在家听父母话,依赖父母。在学校听老师话,依赖老师。父母控制欲太强,没有给孩子独立空间,甚至抑制孩子独立—叛逆期。理由是—我是为你好。仿佛除了孩子自己,其他人都知道孩子该怎么做,就他自己不知道。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自我评价很低,不会自己做决定。长大后,觉得人生不是自己的,形成外部评价体系,太在乎别人的评价,做事不是为了自己内心的需要,而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好评。他们学习,生活的动力来自父母的压力,不知道自己内心想要什么。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发展,其实扼杀了孩子独立性,孩子成了父母粗糙的复制。我们不乏听到从选择大学专业到选择另一半成立自己家庭,再到养育第三代,原生家庭父母都会习惯的干涉。
要改善最好的就是“适当放手”,给孩子设立底线—认真生活,不做坏事,没有完美的孩子。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引用书中的话:最好的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鼓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