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800字(精选18篇)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800字(精选18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800字(精选1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800字 1
最近几天看完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这是一本心理学咨询入门的畅销书籍,讲述了一只抑郁的蛤蟆先生通过去做心理咨询,重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最终找到自我、重获快乐的故事。
书里的蛤蟆先生在外界看来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成功人士,家世显赫,生活富裕。以前的他是大家眼中的开心果,但现在的蛤蟆先生却神色黯淡,变了一副模样。朋友们十分担心他,决定送他去苍鹭先生那里做心理咨询。在开始咨询的.时候,蛤蟆先生坐在那里等着接受指导,希望听到苍鹭先生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但是苍鹭却拒绝了他,苍鹭先生对他说:“心理咨询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处于自愿。所以,这就意味着,只有当你来咨询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取悦朋友们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的合作……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你,而不能是其他任何人。”对于蛤蟆先生来说,“合作”是个新鲜词,第一次他不再被人当做命令或是说教的对象,这些年来,不论做任何决定,他总是习惯性地问问别人,不管是严肃的獾还是明智的河鼠,仿佛这一问,责任就从他自己的肩头卸下了,不管事情的好坏,都和他无关。
在后续的咨询过程中,苍鹭先生问了蛤蟆先生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蛤蟆先生以前从未思考过的,因为以前的蛤蟆先生总是让周围的人告诉他答案,他也会努力地让大家对他感到满意,为他骄傲,甚至压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久而久之他都忘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经过每次和苍鹭的聊天,蛤蟆先生开始重新寻找自己,思考那些往往会勾起痛苦的回忆,但在这个过程中蛤蟆先生也在不断地找寻自己,接纳自己。
蛤蟆先生和苍鹭在最后一次面谈中讨论了“高情商”的含义。“它和智商完全不是一回事,情商真正的意思是理解你内心的情感世界,并且还能掌控它。高情商的人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成年以后“高情商”是我们需要培养的,情绪稳定能帮助我们减少焦虑,提高生活幸福感。
作为一个做过心理咨询的人,我在这本书中更能找到共鸣,同时也让我回忆起之前做心理咨询的经历。心理咨询是一个能够帮助自己进一步了解自我的方式,我非常庆幸当时去尝试了这种方式,并从中获得了成长,走出了当时的焦虑,并且现在也能够主动地探索自己、调整自己,让自己处于平和快乐的状态。
了解自己是一生都值得探索的命题,在探索内心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甚至惊喜地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从而接纳自己、顺从内心,帮助我们变得更加平和幸福。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800字 2
和这本书的相遇,是偶然听罗翔老师提到的《柳林风声》,网友说它是心理学的入门书籍,在网友们的推荐下,我网购了这本书,并用两晚上的时间读完了。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罗伯特·戴博德的著作。这本书可读性强,书里的知识点和专业用词浅显易懂,相对较少。它用一个小故事告诉了我许多道理,作为老师的我们,可以用它来治愈自己,也可以更加了解学生,更好地与学生相处。
这本书主要讲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蛤蟆先生因陷入抑郁,对生活失去了热情,从而把自己困在家里,朋友们发现后决定带他向苍鹭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在与苍鹭医生的十次谈话中,蛤蟆先生从抑郁情绪中逐渐走了出来。
书中将人分为三种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儿童的自我状态又分为自然型儿童和适应型儿童。为了避免父母生气和惩罚,自然型儿童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适应父母,顺从父母的心愿和要求,由此产生适应型儿童。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蛤蟆因为沉迷汽车而受到獾的谴责,在吸烟室里独自面对獾时,蛤蟆发誓痛改前非。看到蛤蟆悔过,獾从严历挑剔般的父亲转变成了和颜悦色的父亲。当走出吸烟室,獾提出让蛤蟆公开承认错误,蛤蟆立马拒绝。蛤蟆的态度为什么转变如此之大?书中提到,“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就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因为在吸烟室,他回到了儿童适应状态,面对父亲般挑剔的獾,他只能顺从同意并取悦他。其实,老师教育学生也和蛤蟆面对獾一样,学生会同意老师的观点以求放过,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认可,所以会一再重复错误。长期以往下去,这些学生或许就成为了我们口中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本身并没什么问题,很多时候是家长、老师对他们认识不深,只有运用正确的心理知识去帮助他们,“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思考,书中的新理论也使我有了新的教育方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切实发动自身力量,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800字 3
毕淑敏老师说过:“学习心理学是生命的福祉”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在这个被“内卷”“996”式席卷的时代,我们时常跌入低谷,徘徊迷茫。这个时候如果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帮助和开导,那一定比你在痛苦中沉沦要好得多。可是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并不了解,所以迟迟不愿迈出求助的那一步。《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就是一本阅读价值很高的温暖而治愈的心理学入门读物。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讲的是一只患有抑郁症的蛤蟆在朋友的帮助下通过10尺心理咨询,最终找回了快乐和希望的童话故事。很多心理学的书籍告诉你道理,然后教你方法,读者需要看完书后去学习使用这些方法帮助你改变。但这本书特别的地方其一在于它非常细节地记录了10次完整的心理咨询过程,让我们完全和蛤蟆先生感同身受,一起进行疗愈。没有一种觉醒是不带着痛苦的,其二则在于作者罗伯特·戴博德化身为书中的苍鹭医生,赋予了该书以童话的形式来诉说一些硬核专业的心理知识。书中让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是苍鹭对蛤蟆说“不管是愤怒还是悲伤,都不是所谓的抑郁症带给我们的,而是‘我们’让我们自己悲伤和愤怒。”所有的情绪由心而发,是可控的过程,也是自我批判,自我剖析,自我解读的最好过程。读者读起来不会有紧张,难堪的.想法,完全置身于一个温暖的童话故事中来实现自身的治愈。
"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苍鹭先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角色,他是温柔又强大的心理咨询师,博学且不卖弄自己的知识。他循循诱导着蛤蟆探求自己内心最深处的秘密,手把手带着蛤蟆成长。苍鹭像是父亲,像是兄长,像是靠谱的朋友,也许读者在看见他的时候,脑海里会自动浮现出一位身边的人物,不管这样的人是谁,总是在我们人生道路上最重要,最温馨的陪伴者。
蛤蟆先生或许真的存在,是你是我,是我们每一个人。当你开启专注读这本书的自我疗愈时,你会在书中看到心理咨询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看到心理咨询的沟通技巧,看到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流程的模板,在这个世界上能帮你的人只有你自己,希望所有不快乐的人,都能通过阅读走出低谷,能够遇见一个帮你敞开心扉,找寻自我的苍鹭。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800字 4
冲着这本书的排行版与名字好奇心,开启了学习之旅。粗略看完一遍后对于心理咨询具体的点位与其中交流的互动依旧不是很清晰,于是拿起笔展开二度阅读。同比这一次阅读的更深入些。
心理咨询,在世俗角度或以往认知里,仿佛它就像一个疾病,做心理咨询的人都有毛病。那是一个很深的认知误区,就如抑郁与抑郁症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内容。一个是状态一个是病症。天会下雨也会阳光,月有圆也有缺,都是不同的状态。国外心理咨询是很普及的活动,仿佛就像社区服务点一般。而国内往往有点“谈虎色变”,当然目前认知与接受度也在不断提升,倒是可喜。但当前青少年自杀率,厌学率等系列数据表明,单认知提升已远远不足,甚至专业性贴入社会各通道,有点迫在眉急,尤其是“祖国的花朵”。
咨询的过程,并非我们平常以为的,说教传授,更多的是引领来访者不断进行自我探寻,自我反观觉察,让来访者自己生长出力量。所以一切的咨询前提必须是从来访者自愿开始。
一个人的年龄分为生理年例与心理年龄,可能他有很好的学历工作能力等等,但也可能拥有一个很小的心理年龄。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常有3种模式的心理状态,即将:父母型状态(扮演指责批评权势等),成人状态(理性客观地分析处事),儿童型状态(弱小受伤无助等)。
一个人的童年心理轨迹往往决定了后面整个人生对待人事物的相处模式或者是总基调,就如一开始种下的因,在后面的一切都是结的果。而且大多是不太滋味好的果。而要破这个原有轨迹,意味着改变,改变意味着痛苦,而且可能是一段漫长的'改变过程。
情绪的力量与作用远比学习一门技术知识更关键,因为它是内在的力量。就如当下很多优秀的人可总觉得过不好一生。因为内在生命核心力不足。所以觉察内心世界,观察每一个情绪背后的需求是十分重要且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成为“我是我的观察者”,观察每一个起心动念。
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之来处。
愿我们都成长为一道光,
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
安。愿好眠。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800字 5
饭可以一天不吃,书不可一日不读。这是朋友对我的评价,我是一名爱读书的人。这个暑假有幸加入了区教体局组织的读书会,也有幸读到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收获了阳光。刚看到书名,我首先想到的是:蛤蟆怎么会看心理医生呢?它也会有心理问题吗?本来就爱读书的我不会错过好奇心的。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由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罗伯特·戴博德撰写的,故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蛤蟆一生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它作为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獾进行10次咨询的过程。整本书通俗易懂,没有高深的专业术语,整个故事在一群小动物中展开,趣味性强,适合大众去读。
在这10次的咨询过程中,蛤蟆先生经历了自我蜕变的'过程,由最初的郁闷,不能自拔,生活灰暗到走出阴霾,阳光灿烂,规划人生。这本书也告诉人们,一个人在成长中会有成人状态,儿童状态,父母状态三种情况,这三种情况也会互相转换。还告诉人们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重要……
通过读这本书,我明白了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对家庭、对自身、对工作是如此重要。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社会,我们经历了三年的疫情,人们遭受了不同情况的压力,心理问题不可避免,但有很多人不愿面对,要么压抑,要么逃避,但这些都不是正确的处理办法。如何解决来自心理的压力?需要读书,需要求助,需要外界的帮助,搭建健康的心理状态,活出精彩的人生。
最近,我因为一点小事和老公搞冷战,彼此不开心,心情很压抑,感受不到家庭的温馨,甚至感觉一回家就有一种窒息感,想逃离家庭。通过读这本书,剖析书中的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我顿悟了,发现竟然是自己的错,这就是觉察吧。回到家,我立马改变自己做法,找机会和老公聊天,我们和好了,我的心情也不压抑了,孩子也不用看我们的脸色行事了,一家人重新感受家庭温馨,其乐融融。读书解决了我们的夫妻矛盾,真好!
“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一定要读书。读书增智,读书医愚,读书健康……读出精彩,读出幸福。这个暑假不虚度,在最美的时光遇到最好的书籍。
亲爱的朋友,你们也来读书吧,让我们一起沐浴书香,把幸福、开心、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800字 6
书中的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后来却一反常态躲在屋子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做了心理咨询。10次心理咨询,蛤蟆先生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探索内心世界,找回了信心和希望。书不厚,但从始至终关注心理健康,给我带来颇多启发。教学生活中,我们也该更多地关注孩子心理。
蛤蟆先生的转变告诉我理解和分析学生所处的心理状态就要走进他的`家庭,了解其成长经历。每个孩子诞生时是一张白纸,父母是作画的人,白纸绘成什么画面,关键在父母和家庭的影响。婴儿时期几乎所有事情都会引发父母的反应,而孩子在适应父母的喜怒时也学会了一种生存策略,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来应对父母和其他人,这种调整成为以后所有行为形成和发展的核心,也雕砌出人格的雏形。我们与自己、与他人相处的方式,看待世界的视角,并不会随着童年消逝,反而停留在我们身上,影响我们未来的每一个决定。
其次,要学会科学引导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倾听是一把利器。看了苍鹭和蛤蟆的咨询过程我发现,苍鹭说的最多的三句话是:“你怎么看?你有什么感觉?你是怎么做的?”你说我听,这样的方式,给了蛤蟆足够的尊重,让他慢慢开始打开心扉,不断成长。减少指责也是一大法宝。几米说:“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意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多些耐心和宽容,让他慢慢自己去帮助自己,认可自己。孩子的世界观和我们有很大不同,换位思考非常重要,它让孩子感觉自己真心被理解、接纳,同时也能让我们更心平气和。
选择“你好,我也好”的人生坐标。在这个坐标中,我们不仅相信学生是好的、是可发展的,更要重视自己、相信自己也是好的,通过行为和态度,展现自己的美好。这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选择和承诺。面对失败,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教育过程中挫折不胜枚举,而挫折会产生困惑,困惑是学习的第一阶段。由困惑产生焦虑将成为你改变的动力,激发你的创造力。停止内耗,悦己才能更坦然地与世界交手。
罗伯特·戴博德先生将人比作一条河流:看似静静流淌,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危险重重。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失去前行的勇气。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800字 7
第一次见到心理咨询师,蛤蟆先生问“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咨询师站定了,直视着蛤蟆先生的眼睛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
前几天偶然遇到一本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刚刚读完,趁着这股热乎劲,想要总结下自己的读后感。
眼下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在处理技术问题,那些技术问题相比过去要难得多。受教育的人也以往任何时候都多,我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了解物理世界。可是个人的情感智力,也就是情商世界,我们了解多少呢?
我们需要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也许更重要的是,需要能控制冲动,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认清当前的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带着一个小小的儿童,当一个人以儿童自我状态与人交往时,他的情感、思考和行为表现等就会表现得像孩子一样。
父母自我状态:我们从父母或其他重要他人那里拷贝来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成人自我状态:一个人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其思想、行为和情感都指向于此时此地,具体表现为理性、精于计算、尊重事实和非感性的行为。
当你处于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时候,都是潜意识进入的,很难感知到,这两种状态都是长期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原生家庭影响很大。要常反思自己的状态,需要进入到成人自我状态中去形成自己的个性情感状态。
人生坐标
这个坐标可以用来理解行为的方法,尤其是理解我们自己的行为。
“我好,你不好”坐标的的人会加强自己的优越感,总需要攻击或谴责别人。比如我们童年时候的父母,公司里的上级领导。其他坐标的相对应类型的人,大家可以多思考下。
当你理解了别人对自己的.行为基于哪个坐标后,就能很好地消化接下来的沟通了。我们自己要做的是基于“我好,你也好”的状态下,进行进一步的对话。
基于以上的认知,才能了解自我意识,把控自己的情感,管理自我的情绪。
以上是我对《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的浅显认知与收获,希望对读到这篇推文的你也有一些帮助。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800字 8
蛤蟆本是一个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家伙,惹出过不少麻烦和笑话。可他现在陷入抑郁,不能自拔。他的朋友们决定出手相助,其中包括智慧又威严的獾、关心朋友但有点絮叨的河鼠,还有体贴善良的鼹鼠。他们商量来商量去,决定督促蛤蟆重视这个问题,并带他去接受心理咨询,帮助蛤蟆找回自己。于是本书故事就此展开。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能逐渐感受到蛤蟆先生在面对心理咨询师苍鹭时从最初的无话可说到渐渐打开心扉,愿意对医生诉说自己抑郁的原因,令人大吃一惊的是最关心他的朋友鼹鼠、河鼠和獾竟然是造成蛤蟆先生抑郁的罪魁祸首,因为河鼠对蛤蟆先生的态度并不好,会骂他讨人嫌,说他是个混蛋,蛤蟆先生为了让河鼠消气就承认自己是个混蛋,但他的所作所为不被河鼠接受,这让蛤蟆感到非常难过。而獾则是像蛤蟆先生的爸爸一般,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蛤蟆先生的'不好,这让蛤蟆先生感到羞辱。但苍鹭医生却全身心地关注并理解蛤蟆,医生倾听并不断向蛤蟆发问的方式,使得蛤蟆觉察到了自己的种种想法和感受。渐渐地,他开始在很多方面探索和审视自己。就这样不断地治疗,到最后,蛤蟆先生终于在苍鹭医生的帮助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恢复健康。
在阅读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了心理咨询的力量和魅力。心理医生用专业的知识和温暖的话语,引导蛤蟆先生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本书的语言简洁易懂,逻辑清晰,循序渐进。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自我探索和治疗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同时,它也让我们更加理解和关注身边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会如何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
总的来说,《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心理学读物。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心理咨询的力量和魅力,更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人性、情感和成长的过程。通过蛤蟆先生的故事,我们得以一窥自己内心的世界,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情感是如何被过去的经历所塑造的。让我们明白,无论面临何种困境和挑战,真正的改变始终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800字 9
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蛤蟆先生和苍聲的十次面谈,蛤蟆先生通过这十次面谈,逐渐走出抑郁,去真正的了解发现自己,并在最后找到了自己努力的目标。这个转变表现的最明显的就是在每次面谈后蛤蟆先生都会去有意识的去思考面谈时得出的结论,把自己身上的问题结合到自己的生活和以前发生的一些事情上,并不会像之前那样整天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苍鸢第一次问蛤蟆先生“你觉得怎么样”时蛤蟆先生的局促还有自己下意识的就回答道“很好,谢谢你”和之后迫不及待的向苍鳌分享自己的感受,这都是蛤蟆先生进步的过程。
书里的每位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他们是蛤蟆的好朋友,但却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要对他好,忽视了蛤蟆自己内心的感受。在看到后面的几次谈话后,我认为导致蛤蟆变得糟糕的原因除了朋友们对他的所作所为,更重要的是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
最开始蛤蟆先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的波动,认为自己只是太累了,需要休息,可他的朋友们却执意让他去看看心理医生,面对医生的问候,也只是不耐烦,到了后来蛤蟆先生哭着跟心理医生说道“我感觉自己好像没什么价值,我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像一个皮球慢慢泄了气,做什么都没力气,甚至觉得活着都没意义”。
我印象最深的是蛤蟆先生与苍鹭医生的第一次会谈,仅仅只是简单的'几个提问,却顿时让蛤蟆先生意识到心理咨询的意义所在是他想让自己变好,不是别人,也不是出于其他目的。在更多的情况下,苍鹭医生都采用倾听和询问的方式,而不是单方面一味的灌输思想,更多的是逐步引导蛤蟆先生主动诉说,给无助的人一个安心的发泄口。
这本书不仅是在给蛤蟆先生做心理检查,也是在跟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因为学习或工作的繁多,导致心理和精神上有些波动,这是自己察觉不了的,看了这本书,我忽然间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800字 10
这本书讲了蛤蟆先生与心理医生的十次面谈,在读的过程中,让我想到我的咨询师,也会把自己带入到蛤蟆的角色里,但我走得要比他慢,和现在的咨询师已经进行了28次咨询,还在探索中。
刚开始的时候,也会像蛤蟆一样期待咨询师告诉我该做什么以及该怎么做,但咨询师没有给我答案,而是让我更多地了解自己,陪着我去寻找答案,这个过程会比较慢但却让自己内心更有力量。
在书中看到“共谋”的时候,让我很有触动,“共谋”是我们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配合对方,让自己产生某种感受。我们会觉得是别人“让”我们产生了某种感受,但却没有意识到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别人或许会影响你,但最终还是自己在决定要选择什么样的感受。这样的观点是让自己为自己的行为包括情绪负责,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认识到对自己是有自主权的,我们有力量来改变处境,也有力量改变自己。我认为,当我们为自己负责后,改变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不是为了改变而改变。
书中提到儿童、父母和成人三种状态,当处于“儿童状态”时,会体验到童年的感受;当处于“父母状态”时,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当处于“成人状态”时,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看到这个概念的时候,突然发现,36岁的我,更多的时候还是处于“儿童状态”和“父母状态”,现在才开始有意识地向“成人状态”努力。有时候,会有些心急,觉得自己成长太慢,领悟太晚,但这样的想法太多的时候,反而增加了自己的焦虑成了阻力。这个时候就像跌倒在地的感觉,以前,肯定会给自己打鸡血,让自己赶紧站起来勇往直前;现在,开始允许自己在地上趴一会,整理好心情,再爬起来,也允许自己不爬起来。感觉自己变得消极了,但却更有力量了,因为我开始接纳自己的感受了。
其实,与自己相处的方式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适合自己的方式就是好的方式。就像咨询师一样,有很多种流派不同风格,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适不适合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800字 11
一个淡定友爱的母亲和一个热情开朗的父亲,会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氛围。(题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写的一部心理案例的合辑,看过这本书,就会明白,在人生长河里没有谁是你的摆渡人,除了你自己!
该书主要讲述了蛤蟆先生曾经一向爱笑爱闹,后来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它一个人躲在屋子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动物朋友们非常担心它,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通过十次心理咨询,蛤蟆先生在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文中有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人生的坐标有四个象限,分别是“我好,你也好”;“我不好,你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也不好”。蛤蟆先生在咨询之初,处于“我不好,你好”的状态,对自己十分不自信。如果发生了问题,都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认为自己十分差劲,认为别人都比自己好。后来,蛤蟆先生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认识了自己,开始慢慢变得自信、友善,终于来到了“你好,我也好”的坐标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记得我曾经也有过蛤蟆先生这样的感受,如果出了什么问题,总会认为是由自己引起的,然后就陷入无尽的自责中而郁郁寡欢。
罗伯特戴博德曾将人生比作一条河流,看似静静流淌,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汹涌,危机重重。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遇到汹涌的暗流,如何才可以跨过人生的暗流,成功通向彼岸?正如苍鹭说的;心理咨询必须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双方都必须处于自愿,为咨询负责的只可以是自己,而不是其他的任何人。
人生苦乐无常,我们总会受伤,也总会有许多迷茫。请不要灰心,更不要沮丧。只要能沉得住气,扛得住难,你自己就是那股最强大的力量。当你在自我治愈的路上,主动迈出第一步时,新世界的大门,已随之为你悄然打开。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800字 12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是英国最有名的心理咨询入门书之一,讲述了抑郁症患者蛤蟆先生通过十次心理咨询,终于找回了自己的自信和快乐的过程。
蛤蟆先生是英国著名童话《柳林风声》里的一个人物,我认为它有点像孙悟空,每个人都看着它的故事长大的。蛤蟆先生爱吹牛,爱冒险,追求刺激,对什么事它都是三分钟热度,它曾拉着它的.三位好朋友踏上了一场冒险之旅,在一路上事故不断,九死一生才逃回家,却发现自己的庄园被别人给占据了。但还好,最终他们团结在一起,齐心协力,夺回了庄园。后来它才认识到,家和朋友是多么的可贵。虽然它曾爱笑爱闹,但患上了抑郁症,它一个人躲到屋子里,好朋友来看它,它却放声大哭起来,它的朋友都很担心它,劝它去做心理咨询。它们找到的咨询师,是刚来小镇上的苍鹭先生,苍鹭先生就是作者罗伯特·戴博德的化身,他是英国资深的心理医生。我感觉苍鹭先生就像作者一样是一个温柔又有智慧的老爷爷。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咨询的倾听、共情、沟通技巧,也可以看到一个标准心理咨询流程的模板。我犹如身临现场般地体验到了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每一个细节,见证了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在这本书中,作者借由蛤蟆和苍鹭的互动,体现出了蛤蟆先生的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它深深地影响到了我,让我知道了自己应该如何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怎样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
作者写得很巧妙,他把心理咨询的核心理念、常用技巧和沟通技巧都融进了故事和对话当中,整个过程就是标准的心理咨询模板。
读完这本书,我有两个收获:理解到了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意义;还体会到我不能骄傲,也不能过于自卑,要自己帮助自己,努力走向自信、快乐、充实的人生道路!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800字 13
这本书很久之前在APP上囫囵看过一遍,当时对我并没有什么触动,看完就忘。这次看完却收获良多。里面谈到要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我们默认18岁就是成年长大,开始脱离父母,包括思想和生活上的脱离。但什么才是对自己负责呢?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之一,就是我开始真正的面对这个问题。我曾经特别讨厌「情绪稳定」这个词,现在我弄清楚了,我讨厌的不是这个词,而是「冷漠」和「压制」这两个词。我更愿意用控制情绪的能力来代替情绪稳定。
我觉得,对自己负责,不是无视他人的情绪,而是在我们自己有情绪的时候,能保有延迟动作和缓和当下的能力,当理智回归以后,又能认清和理解那些触发我们情绪的',来自他人的行为和情绪的本质,分清那是气话,冲动还是真正的恶意。
这里不得不提到现在很热门的原生家庭问题,我觉得除去少部分真正有恶意的父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父母都爱孩子,只是很多方式都不对。这些不对的方式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长大以后,又造成了很多人生困惑和痛苦。但是,什么是真正的长大呢?我觉得是:我们既能抗议他们的不对方式,又能理解他们的爱的时候,就是真正长大。而一味的抱怨原生家庭,绝对不是。
我们身边情绪控制能力强的人不多,打心底喜欢我们的人也不多,所以如果我们自己能拥有更强一点的情绪控制能力的话,就能更好的包容,保护和引导那些真正爱我们的人,不是吗?喜欢是理解,是我了解你的本质,所以即便你在情绪最低处,我也喜欢你。
任何重要的人生关系里,都是这个道理。
所以,回到自我负责。真正的自我负责绝对不是无视他人的情绪,而是能正确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行为,看清本质,表达不满,远离真正的恶意,包容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800字 14
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题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主要讲蛤蟆先生经过与苍鹭的十次面谈,蛤蟆先生逐渐走出了抑郁,去了解发现真正的自己,并在最后找到了自己努力的目标。
对于这本书,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苍鹭先生第一次问蛤蟆先生:“你觉得怎么样?”当时蛤蟆先生很局促,下意识地回答:“很好,谢谢你。”之后,它迫不及待地向苍鹭先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这就是说明蛤蟆先生在进步。
“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是两种成长状态。这两种状态最为典型的人物是蛤蟆先生和獾,蛤蟆先生一直都是顺从,不会与他人争辩,甚至有些时候还会想要去如何取悦他人。而獾就是第二种状态中“挑剔型父母”很严厉,爱批评别人,对于之前蛤蟆先生做的任何事情都持否定态度,这使蛤蟆先生时常想起他的父亲,挑剔型父母。
这两种类型的人在生活中一抓一大把。小孩子会因为想要一件衣服,想买一个玩具,在地上打滚哭闹,引起父母的关注;孩子在家里向父母提出合理建议、完成家长交代的事情但未达到父母要求,而被骂得狗血淋头。在这本书中,蛤蟆先生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部分人有相似点,有时你可能遇到一些困难,或浑浑噩噩度过了一天一天又一天。自己没有目标,像是漂在水中的`浮萍,随波逐流,不知道去何方,自己该做什么。
但身边总会有一缕阳光照亮着你,芾领着你,让你找到目标去奋斗,去实现它。只要你想走出来,离开现在的困境,找对方法与途径,就一定会成功!正如书的结尾,蛤蟆先生骑着自行车放声高歌,它很累,但它很开心。所以,在生活中,不管有什么困难,我们都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毕竟人这一辈子,开心最重要啦!开心很重要,但自己要明确好目标,努力去实现,更为重要!亲爱的朋友,你有目标吗?赶快行动吧!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800字 15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是一本心理咨询入门的畅销书籍,讲述了一只抑郁的蛤蟆先生通过去做心理咨询,重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最终找到自我,重获快乐的故事。
鼹鼠在去看望蛤蟆先生时,发现原本热情又时尚的蛤蟆先生变得不修边幅,邋里邋遢,整个人都郁郁寡欢。于是鼹鼠告诉了好友河鼠,他们一起带蛤蟆先生去心理咨询师那里看病。在十次咨询之后,蛤蟆先生重新变得开朗起来,最终摆脱了抑郁的生活。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和蛤蟆先生一样幸运,他们往往抑郁而不自知,连父母朋友也认为他们只是压力大了点,其实很少会有人带他们去看病。就像刚开始的时候,鼹鼠也没同意让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咨询师,甚至还认为蛤蟆只是肠胃不舒服。但好在细心的河鼠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其实抑郁症看似离我们很遥远,但实际就在我们身旁。
蛤蟆先生之前在朋友面前是那么活泼,把情绪都藏在心里,所以抑郁的情绪日益增长,最终压垮了他。但是抑郁的.原因甚至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蛤蟆先生小时候父亲经常责骂他,母亲也只会在父亲不在时关爱他。原生家庭的影响不可忽视,这直接导致了蛤蟆现在的讨好型人格。
之后的咨询里,蛤蟆与苍鹭逐渐交心,我发现蛤蟆抑郁的主要原因还在他自己的身上。当蛤蟆的朋友老是责骂他,蛤蟆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心中却极为不快。所以在蛤蟆的眼里,自己一事无成,活脱脱是一个失败的实体。每次发生了什么事情,蛤蟆总认为是自己的错,甚至从未发过火。对此苍鹭提出了一个新的看法:导致蛤蟆悲伤的不是事情,而是蛤蟆自己。其实是蛤蟆先生自己选择了悲伤,选择了痛苦。
所以,我们不能像曾经的蛤蟆一样,要学会掌握自己的情绪,要乐观地看待每一件事。遇到了烦心事,也要主动和朋友家人一起交流分享。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800字 16
青春是一场华丽的狂欢,在岁月的激情中我们的内心也难免会受到挫折,在寂静的夜晚,我一声不响地读完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
这本书中的蛤蟆本是一个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家伙,惹出过不少麻烦和笑话。可是他却渐渐陷入了抑郁不能自拔。他热心善良的朋友们都出手相助,其中有智慧威严的獾、关心朋友却唠唠叨叨的河鼠和体贴善良的鼹鼠,他们都出手帮助了蛤蟆先生,例如在“蛤蟆一向是大家的开心果,一点儿小事就容易兴奋,如今怎么就把自己弄成这番模样了。鼹鼠心里乱糟糟的。”这句话中我被善良的鼹鼠因为蛤蟆先生的抑郁而担忧的这种情感所感动,或许就是拥有如此的朋友蛤蟆先生才得以康复的吧!
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此书中最让我心怡的动物莫过于智慧又威严的獾了。在动物们都对问题一筹莫展时,他总能一针见血的说出问题的根本。在《愤怒的表现》中“又高又壮的.獾,很多年前就想阻止蛤蟆先生沉迷汽车,还把蛤蟆先生声色俱厉地的训了一顿,让蛤蟆先生当场悔恨落泪,发誓要改过自新。”这里的獾让我体会到了它的威严,在“严厉的獾变回了和颜悦色的慈父模样”中。在这里我体会到了獾的慈祥与真心待人,希望他人好的性格特点。
当然了文中的主角是换了抑郁的蛤蟆先生,其实我认为在书本上的蛤蟆先生是现实生活中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们,或许在他们的内心深深的陷入低谷,临近绝望时他们需要的不正式朋友的关怀吗?在《成长的寓言》中,蛤蟆先生面见咨询师,文章写道“蛤蟆先生发现这发现这辈子从来没有人对他这么全神贯注过”文中的这句话,不正是写出了一个心理疾病的人的心声吗?他们不过是想要一个可以倾诉的人罢了!
读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我想告诉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们:或许世界没有变,是你变了。重新擦亮眼睛,你眼前的一切会变得更加美好。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800字 17
你有没有时常感觉身体里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对你说“你还是去看看吧,我感觉我在你身体里对你不好”而另一种声音却在反驳“你觉得不好就不好啊,我要我觉得不好才会去心理咨询,其实我觉得我在你身体里挺好的”,这个对话像不像正在被焦虑和抑郁情绪困扰的你?你对很多事情也提不起兴趣,不想见人不想打扮,什么也不想做。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主人公蛤蟆先生心境就是如此,这看似是一本童话故事,却道出了我们成年人面对焦虑和抑郁最真实的感受。
从开始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到不愿意面对,觉得丢脸恐惧,再到了解自己的成长中原生家庭的羁绊,童年中的亏欠,成年后愤怒背后的故事,最后说出“我好,你也好”。蛤蟆先生被治愈了。
一开始,蛤蟆先生哭着跟心理医生说道“我感觉自己好像没什么价值,我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这个感觉有没有似曾相识呢?也许只是在平淡无奇的日子,某个瞬间,一直看似积极乐观的你,却突然间失去了快乐的能力,那些让人斗志昂扬的`正能量通通试失效,所谓坚强,不过是一盘散沙,你像一个皮球慢慢泄了气,做什么都没力气,甚至觉得活着都没意义。
这本书将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知识,通过幽默的小故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蛤蟆先生找心理医生的10次咨询中,部分读者可能会有一些代入感,通过阅读或多或少的感受到力量,但如果已经没有办法继续,请及时寻求专业力量的帮助,相信你也能遇到苍鹭,我们可以拥有美好。
这本书触动我的地方就在于,我们深陷痛苦时,却不自知自己为何痛苦,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剧本活成了悲剧,却不知这是我们自己亲手造成的自证预言,然而你卖力的演绎悲情的痛苦人生游戏,最后赢了游戏,却输了自己。
蛤蟆从一开始像个孩子一样依赖父母权威,依赖心理医生给他一个答案,通过追溯童年,直面内心的恐惧,到最后幡然醒悟,没有人可以真正帮你,没有人可以给你答案,能帮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800字 18
我第一次了解心理学是来自于一本书,书名叫做《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是借以童话《柳林风声》中角色编写的一本大众心理学著作,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罗伯特。戴博特为了让普通读者能够了解深奥难懂的心理学理论,用童话故事的方式来表现现代人的内心痛楚,令我看了感叹不已。
主要讲述的内容是,蛤蟆先生原本开朗活泼,之后却变得双目无光,不愿与人说话,一向是大家开心果的它怎么突然变成了这副模样?朋友河鼠十分担心却不知道该怎么帮它,直到在报纸上看到了心理咨询的广告,于是河鼠和鼹鼠还有獾一起将情绪低落的蛤蟆先生带到了苍鹭的心理咨询室,一番了解过后,苍鹭医生并没有着急去开导,而是指出蛤蟆先生在与别人相处时,总是主动承担别人的过错,用卑微的方式来换取大家对它的认可,这样心里好受吗?蛤蟆暗暗在心里思索,并在苍鹭医生的帮助下摆正了态度,积极的去改变自己,终于三个月之后,蛤蟆先生又变回了从前那样开开心心、热情好客。
这是一本能让我反复阅读的.好书,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怎样让自己保持着良好的心态,有正确的认知,使自己面对困难时不轻易脆弱。我认为现代许多人都有像蛤蟆先生一样的心理问题,小的时候希望大人多给自己一点陪伴和关注,就一味的讨好、顺从家人,缺少正确的沟通;长大之后,遇到身边朋友不重视自己的时候,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去获取大家的认可,久而久之,焦虑、喜怒无常、内心孤独等问题便开始显现出来了,这时便出现了和蛤蟆先生一样的状态——阳光照不进心里,平时看似温和、善良乖巧的人,内心其实正在承受着巨大而无法释放的压力。
我觉得,一个人真正的长大,就是了解自己,爱护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能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改正。正如苍鹭医生对蛤蟆先生所说的:“无论何时,只要我们的情绪能够真正获得理解,就能有成长的机会,这就是真正在实践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