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精选9篇)

发布者:青衫磊落 时间:2024-1-12 08:07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精选9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精选9篇)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 1

家庭教育类的书籍,以前也读过一些,但是读过之后,总有些东拼西凑的感觉,读过了,也就过去了。而这次读到的《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感觉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书的题目就带有革命性,对传统的家教理念是一种颠覆。由此,激起了我阅读的兴趣。

“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这句话耳熟能详。但就是在本次读书的过程中,我对这句话的内涵才真正有所领悟。生活习惯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而实施这项教育最重要的场所,正是我们的家庭。对孩子爱心、感恩心的教育,意志力的教育,责任心的教育,自信心的教育,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教育等等,都是生活教育的内容。我再次明确地认识到:不会生活的人,不可能会学习。生活习惯决定学习习惯这个论断抓住了事情本质,实为精辟之语。如果以上的生活教育做好了,还用担心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吗?因此,单纯追求学习成绩实为舍本逐末。而在现实生活中,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我们把“成绩”抓得牢牢的同时,对学生做人的“本”又做了多少工做呢?

先成人,后成才。在理念上,这点我们都懂。可是真正面对着自己上学的孩子,尤其是上中学的孩子,又有几多家长能对孩子的成绩泰然处之?处在浮躁的社会中,我们的功利心在作怪,我们印象中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不管黑猫、白猫,逮着耗子的就是好猫”。但是,作为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工程,这个工程的严肃性注定了我们是一分付出才有一分收获。舍本逐末的结果,就是不会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振聋发聩的钱学森之问,已经告诉了我们此路不通。

只有脚踏实地,把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内容,这是对孩子教育的前提和物质基础,这将为决定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奠基。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生活才是孩子最好的课堂。父母必须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为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榜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从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成绩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不期然而然了。这也是对“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未来”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了。

“学习习惯决定学习成绩,生活习惯决定学习习惯,父母的生活习惯决定孩子的.生活习惯”,因此,一切的决定因素是父母的生活习惯。基于此,作者提出了“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的论断。我们生下了孩子,孩子在学着认识世界,我们也在学着当爸爸、当妈妈,可是我们没有经验,所以会经常犯错误。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孩子的不是、错误清清楚楚,批评指责,我们何曾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了吗?孩子对我们的错误又批评指责了多少?

要驾驶一辆汽车,尚且需要年啦半载的学习培训,可是对于教育孩子培养人的这一世纪工程,我们又学习培训了多长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认为,没有研究过教育学基本知识的青年公民,不应当有成立家庭的权利。”照此看来,我们大部分家长当家长的能力本来就是先天不足的。所以,我们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求我们家长必须掌握教育的本领,而这就必须学习。最实用的学习方法就是读书,向书中学习教育的知识,汲取教育的智慧。一个不读书的人,他本身就不明白生命的意义,这样的人怎么能做好孩子的人生导师和楷模呢?

各位家长,为了孩子,为了我们的后代,让我们现在开始,从学习开始,用学习来改变我们自己吧!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 2

当今社会,人们迫于生活的压力或者抱着终生学习的态度,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培训班,然后拿到各种各样的证书。奇怪的是,当人们成为父母之后,很少有学习如何教育孩子的,多数家长要么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随意而为,要么把教育孩子的重任放在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上,当孩子上学以后,又一股脑的把责任推到老师身上,甚至花钱推到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老师那里,悲哀!

先有自己,后有自己选择的另一半,后有家,再有孩子;人的`问题,造成了家庭问题,问题家庭培养出问题孩子。改变孩子先改变家庭,改变家庭先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先改变观念,改变观念从阅读开始,阅读从经典开始。

面对孩子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知道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反而来抱怨、责怪、谩骂甚至打孩子,何其悲哉!

每个为人父母的人都应该好好的去研究如何教育孩子,其实很简单,身教胜于言教,父母的思想言行及家庭环境造就了孩子的品性和习惯。家庭教育做好了,做人的根基打实了,所谓科学、文化、知识、技能的教育就简单多了。提升自己,培养孩子,归根结底还是老祖宗讲的到位--修身齐家,身不修,何以齐家?至要莫若教子,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断送孩子的前程,乃至断送整个家族的未来为代价,此两者须权衡。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 3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的事业是父亲》等教育类书籍层出不穷,特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畅销书中常居榜首,本书作者也做推荐,可见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远高于老师及他人,本人未婚无子,教育类书籍自然接触少,不过看完《改变孩子 先改变自己》感慨颇多:作者贾容韬以一个父亲身份写的字字真切,他的问题也是中国父母的通病,但他改变了,改变了自己,更改变了孩子,把儿子从成绩倒数第一,打群架,几欲被学校开除的学生一年多时间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好孩子。

我的钦佩的不是贾容韬多伟大,而是他的改变从对孩子唠叨打骂不信任到对孩子的鼓励信任交心,多少父母可以做到呢?孩子逃学泡网吧打群架成绩倒数,家长只会对孩子责骂、武力,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从自身不找原因,永远是孩子的不对,当父母不易,孩子年少不理解,可父母又何尝理解自己子女呢?他们需要关爱沟通,需要父母和自己说知心话,理解自己。 虽然过了青春年少,长大了,对父母曾经的.爱现在能理解,那时那日真的无法理解,真的很希望父母能倾听我们心声,为什么成绩不好,为什么叛逆,为什么讨厌你们的唠叨…….那时特别不喜欢父母自己与别人攀比,谁家孩子成绩多好,谁谁谁怎样怎样,父母永远不给自己孩子鼓励,一味打压,怎还有动力。如果父母都向贾容韬那么通情达理,我们的人生轨迹是否有改变呢。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 4

关于教育,没有实战经验的人是不是该少说话,或者直接闭嘴呢?虽然还未有教育子女的理论积累,更没有实战的经历,但并不代表我的生命里,逝往的生活中没有过被教育的时间,也许由此我可以很直白的说,没教育过人(这人包含了任何人,老的,少的,有的,没的。)并不代表咱没被教育过,既然如此,我势必有话要说!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就是很多问题的症结所在,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父母和蔼可亲,兄妹贴心温暖,却要面对糟糕的生活,糟糕的人生,其实很多时候没有任何问题,所有的事情在生命的高度上来看都不存在任何的击倒压力,唯有语调声高,唯有话语沉重,唯有不恶意,却不屑的目光等若干的表现,在自我理解正常,却不考虑沟通接收方的任何感觉的情况下,产生若干的偏差,很多或者很严重都是可能的!

我想说对《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作者我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但仅从书名的影响下我也可以清楚的知道这个作者或者是一个极为合格的父亲,否则有多少的为人父母的人会想到在教育的模式里,在家长制膨胀的情结氛围中思量到要对自己做些许的改变呢?很少吧,我是如此的认为!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头脑,有独特的心率,没有人也不该有人要求你和自己的父母,师长做统一频率的呼吸,我觉得这不公平,甚至是武断之极!很多人都会发现如此的现象,当某种情形或事件发生时,作为对立的一方可以说出几个箩筐的道理或理由来奚落也好,来阐述自己曾经的先见之明也罢,但最终的结果是很破裂的,裂了几层,碎了多少没人知道,而当自己犯错时,很多东西就变成了浮云,不谈,不说是统一的结局。这种事情世人多少都会经历几次,有时恐怕一天也会没德的遇见几回,但没有人会做更深的反省,会将此提升到一个又一个模式当中去,道理相通,就是人心不一而已。

我想说能够和子女做家长的父母都是好父母,能够想到改变自己来适应子女的父母是绝对的好父母,虽然我心中所想好父母未必会有一双好儿女,但每一个努力使自己成为好父母的人们,想要的夜无非是要成就一双好儿女,目标近乎相同,那就摒弃抄近路的想法,慢慢学习,潜心修炼吧,最基础的一点便是记得“独立的个体,双向的沟通”!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 5

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站在孩子的高度思考:

在日常教育中,我们父母常常摆出家长作风,以“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多,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长”为由,在孩子面前扮演上帝。我们认为自己知道什么东西是对孩子好的,什么样的路是适合孩子走的。故而以“过来人”自居,企图用“爱”的名义来管教和操控孩子。

然,我们的“认为”真的是正确的吗?从其一生的角度来看,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吗?我们所谓的一些人生经验,只是基于我们自身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总结出来的主观思想。以我们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和知识架构来衡量和要求仅仅只有几年或十几年生活体验的孩子理解、接受和认同,就有点“强词夺理”。就像有的妈妈和我说的,“感觉自己说了一大堆道理,其实孩子根本不理解或者是根本不听。”

要求、期望或所谓的负责,只是父母内在恐惧的替代物而已,任何企图通过“控制”和“改变”孩子来达到让孩子按照自己意愿和设想走路的父母,都是不成熟的父母。

常言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换位思考,放到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教育,就是将自己置身于孩子的立场和视角,去体验孩子的内心感受,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

为人父母者,一定要站在孩子的高度,经常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孩子,希望父母怎么和我说话?希望父母怎么对待我?如果我是孩子,会不会为有我这样的父母而庆幸、而骄傲?当我们角色转换,以孩子的目光来观察自己、审视自己时,就会发现自己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怎么做才叫做站在孩子的高度?

贾老师用两个小游戏,详细的阐明了站在孩子的高度,就是要从内心伏下身子,用孩子的视角观察世界、体验世界,用孩子的心来感受世界;进而更加准确地理解孩子的意图和感受。也只有理解了孩子,我们才具备了教育孩子的前提和资格。

影响孩子的“黄金法则”:

引言部分:“黄金法则”的核心是,当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被父母影响,家庭教育成功机会就大大增加了。

不露痕迹,藏锋有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永远都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当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被父母影响,家庭教育成功机会就大大增加了。就好比一则广告,使我们对一款产品或一种理念产生好感,又察觉不到它在操纵我们,这才是顶级的广告。

本小节,贾老师以一个真实的案例给我们详细的叙述了“黄金法则”的核心与功效。

韩女士的儿子游戏基本处于失控状态,成绩直线下滑。针对这个案例,贾老师给韩女士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表现出对孩子学习的淡然、超然。在孩子面前不谈学习,不对孩子进行学习说教。只管自己沉下心来学习,给孩子做好表率就行了。

第二,对孩子玩游戏,不仅不表现出反感,还要表现出兴趣,甚至可以鼓励孩子玩,最低标准是不干涉、不限制。

事实上也是如些,家长越在学习上和孩子过多的.纠缠,孩子越会在学习上掉链子;当家长将目光抽离出来,转到自身的学习提升上时,孩子也就卸掉了心中的对抗,承担起了他的职责;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心甘情愿地让他玩游戏时,孩子也就放下了追求挑战刺激的心理,慢慢减少游戏的时间;就像贾老师说的:“教育孩子,其实就两件事,一是增长智慧,二是提高德行。”父母的品德是孩子成长的软环境,对孩子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是父母完美的人格形象。当韩女士潜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道德水平的时候,其散发出来的人格力量是无比强大的,甚至是无坚不摧的。

父母如何做人,决定了孩子如何为人;父母怎样做事,决定了孩子怎样做事。在贾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韩女士的持续努力下,韩女士的儿子实现了从一个网瘾少年到同时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皇家建筑学院等六所世界名校录取的华丽转身。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在于父母的修为,在于潜移默化的熏陶。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 6

最近读了贾容韬老师写的《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一书,经过第一遍的阅读,就有了比较多的感触,还有就是思想上的转变,确实是一本值得父母一读的好书。

对于教育,一般的人都认为是学校教育,而对于家庭教育,很多人应该都是比较陌生而棘手的。我自己也是进入了这样一个误区,认为教育,应该是学校的事情,作为父母就是拼命挣钱,给孩子往好的学校送,给孩子准备好的物质生活。然而,读了这本书后,思想上发生了转变,结合自己孩子的情况,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都让我感到原来的我是多么浅薄,多么寡闻,完全没有把家庭教育当回事,没有把家庭教育当成一个事业来对待。

好的是,自己不会也没有装会,现在社会发展太快,很多不学习就会跟不上的,我也在加强学习,加强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家庭是给孩子培养好习惯的地方,是给孩子温暖的地方,是塑造人生品格的地方。很多时候,自己用现有的眼光,主观的去要求孩子,却没有更多的考虑孩子的感受,没有站在孩子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原来,家庭教育是需要大智慧的,包括批评的方式和时机,合理的运用赞赏和鼓励,学会倾听,学会调整心态等等,有很多都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学习提高的。

孩子出现问题了,更多的时候是盯着这个问题去找孩子的原因,就像盯着锁着的门找钥匙一样,没有跳出这个思维,就找不到钥匙,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本来就是一张白纸,是被动来到了这个世界,后面出了问题,肯定是家庭的.原来,是父母的原因。因此孩子出了问题,一定是家庭出了问题,父母出了问题,所以要找准病因,才能因病施救。纵观现实中大部分问题孩子,多数多是家庭不和谐的,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家庭矛盾比较恶化的等等。正是因为家庭没有成为孩子温暖的港湾,孩子才会被外部不良思想侵袭,不良作风影响,心理产生了扭曲,才会导致恶性循环,造成问题孩子。此时,唯有先认识清楚自己的问题,从自己的病因出发,找到解决办法,改正方法,进而潜移默化的去改变孩子,把孩子引导在正轨上。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很多时候言语或者行动不当,却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对于孩子,更多的是包容、理解、信任,而不应该在孩子犯错了大发雷霆、挖苦、指责。更多需要做的是,调整好心态,控制好情绪,加强相互的沟通交流,走进孩子的心里去。言传身教真的很适用,孩子也是想进步想提高的,看到父母都在进步,在改变,在学习,他肯定也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这恰好是我们所希望的,共同成长,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摩西奶奶说,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关键是要开始行动。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孩子越小越是有利时机。愿你我都能及时醒悟,把这份事业做好,行动起来。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愁吃愁穿,反而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孩子的身上。

教育孩子是一个可大可小的话题,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人都有自己的教育想法,传统经验也好,某个教育专家也罢,无一例外都是希望能够把孩子教育成大人喜欢或者社会认可的人才。只可惜每个人拼凑出来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教育片段,不成系统,不能完美地满足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教育困惑。读了贾容韬老师的《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一书,突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悟。

教育孩子不是满足大人的教育愿望,而是给孩子宽容和理解,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想要成长,向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希望孩子乖巧懂事,在我们忙碌的时候自己独立做自己的事情,在我们无聊的时候陪我们打发时间,可是如此的教育期望到底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结果不得而知。

生而为人,总是想着改变别人,甚至奢望可以改变世界,其实最应该改变的就是自己。改变自己需要勇气,改变自己需要理念,改变自己需要否定曾经的自己,开拓崭新的自己,自己改变了,理解世界的角度也便改变了,同时意味着自己眼中的世界也会改变,教育孩子亦然。

作为功利性的家长最先改变的便是以我为中心,去阅读,去学习,去反思,去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去鼓励孩子,去相信孩子,去改变传统只重视学习成绩的教育思路,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各项人格发展。去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去修心,去修夫妻关系,去培养优秀家风。

当觉得改变孩子穷途末路,去试试改变自己吧!把重点放在自己身上,在自己的身上花费心思,或许,你变了,孩子也一定会有所改变。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 8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这本好爸爸贾容韬教子手记很实用,读完让我受益匪浅,作者以自己的两个孩子为例,详细讲解了教育孩子的方法,对于我们这些在外工作很少能和孩子在一起的初为父母的人来说,实在是受益匪浅!

生活习惯决定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不会生活的人,不可能会学习。生活习惯决定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决定学习成绩。父母的生活习惯影响了孩子的生活习惯,这种因果关系可以列出下列的公式:父母生活习惯→孩子生活习惯→孩子学习习惯→孩子学习成绩。

培养孩子读书习惯。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最好方法是家长首先养成读书习惯,让孩子喜欢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自己首先热爱学习。有的家长吃一餐花掉数百元,买一套衣服上千元,一套化妆品需要一个月工资,眉头不皱一下,而他们却不舍得花几十元买几本书读读。好多家长并非买不起书,而是家长没有这方面的观念。作者在书中说道:“教育孩子是个系统工程,并不是给你支两招就行了。正因为你不读书学习,没有教育思想、缺乏教育艺术,你的孩子才出现了问题。如果你固执己见,仍然不肯读书学习、不改变观念、不与时俱进,谁也救不了你的孩子。”多读经典,少读时尚。

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格。善良是立身之本。亚里士多德说:“行善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除非你善良否则你不可能快乐。”作者以五十余年的人生阅历告诉我们,我们留给孩子最大的`精神财富应该是健全的人格,它比优良的学习成绩重要得多。而健全人格的底线是善良,只有善良能给孩子带来终生的幸福。我们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善良的人无论他以后是大名鼎鼎的什么家,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他都能凭着自己的善良去开创美好的未来。

读完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对于我这个宝爸来说领略了很多作者独到的见识。关于孩子的教育千万马虎不得,想要改变孩子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先改变自己,为孩子树立榜样!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读后感 9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无法替代孩子教育的失败,事业的辉煌只能是暂时,繁华过后我们还是要回归家庭。如果年轻时你以工作繁忙为理由,没有尽到教育孩子的职责,我们的家庭何谈幸福,人生何谓成功,你又为社会国家增加了多大的一个包袱呀?

当你在教育孩子遇到了困惑的`时候,当你的孩子出现了自私、叛逆、以自我为中心问题的时候,读一读《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真是不错的选择。它将是你家庭教育道路上的明灯,读过之后,你会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最近看过一段文字,即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段碑文: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我成熟之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心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也不可能。走到人生终点,我才意识到:如果我能先改变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进而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读后震撼,想改变问题孩子要从改变自己开始,作者整本书向我们显明了这个最简单质朴但也是最正确的道理。

这是一本能让人收获幸福的书,告诉你怎样身体力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一本能改变千万人命运和家庭的书,能帮你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如果你真爱孩子,并希望孩子成人、成才,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乃至生命质量,你一定要阅读此书,它值得你认真读、反复读!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