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证考试导游词
导游证考试导游词
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时常会需要准备好导游词,导游词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是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而异,有针对性的。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导游证考试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导游证考试导游词1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们现在正在往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南海边陲的莲花峰风景区的路上。
乘这个时间,给大家介绍一下莲花峰风景区。
莲花峰三面环水,一面依山,她集山川形胜、滨海之秀,有奇石峭拔于碧波沧浪之上,俨若莲花之状,宋文天祥曾至此“望帝舟”,以其“莲花存正气,天祥树丰碑”的忠踪故迹而引人缅怀民族英雄忠国爱民的浩然正气,史称“莲峰海色”,现以“莲峰浩气”列入汕头八景,是首批国家AAA景区之一。
景区内有“莲花峰摩崖石刻群”和抗日战争时期海门“万人冢”两处景点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景区对原景点进行修葺绿化,在继续挖掘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及抗日战争时期海门“万人冢”爱国主义教育基础上,导入文化,开辟了海上碑林,配套了观海长廊,修复了忠贤祠(莲峰书院)莲峰古寺、古炮台及海滨旅游设施,使其发展成为集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化、海滨文化及珍稀景区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名胜区,在汕头市历史名胜综合价值评估中名列首位。
好!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目睹这久负盛名的粤东名胜迹地吧!
首先,诸位见到的是文天祥石雕像,大家不禁会问:“文天祥为什么会站在此,面海遥望什么呢?”
那是南宋末年,元兵入侵,烽烟弥漫,宋室吉王赵昰、信王赵昺出走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由陆秀夫、张世杰护驾从海路仓惶“南逃”(路线:临安→温州→福州→潮州→新会崖门);1275年文天祥在江西疾速起兵勤王,怀着拯救宋室的心愿,指南而来,几经转战来到潮阳,希望与帝昺之师会合。
1278年冬他来到海口村(今海门镇)登临莲花峰遥望帝舟不见,命题“莲花峰”,剑刻“终南”。加上民间神奇传说,潮阳老百姓神化说:“莲花峰就是被文天祥一跺脚才裂开的。”就这样“以人传地、以地传人”,莲花峰名传遐迩,文天祥成为国人精忠的楷模,莲花峰成了人们敬谒文公忠魂、觅莲峰海色之胜地。
为纪念文天祥的爱国精神,1987年潮阳县人民政府聘请著名雕塑家唐大禧设计,在莲花峰“宋庐陵文信国公望帝处”巨石旁建造了这座高16米、由74块花岗岩石头精琢合成的雕像,奇异的是原先同一颜色的花岗岩石头经雕琢后,有一块石头明显变黑,这恰到好处成了文天祥战袍下的一块补丁,免不了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726年前民族英豪那数千里转战抗元的艰辛岁月。
石像下有一幅由吴南生撰文、启功书丹、秦咢生题额的文天祥生平史传题刻,左侧有原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的“铁骨丹心,凌风劲节”及著名作家老舍于1962年春游海门诗二首的题刻。
石像的文天祥神态刚毅、佩剑面海、美髯飘拂、孤忠义胆,令瞻仰者肃然起敬,给人以“当年帝舟穷望眼,忠魂今尚绕波涛”的感慨!接着来到莲花峰下,只见“龙虎”题刻把守着忠魂护舞的莲花峰峰门。中国古代风水宝地有“左青龙右白虎”之说,“虎”字为清抗法、抗日名将刘永福用象形草体一笔写成,“龙”字为清练江使者陈尚发所书。难怪1982年春,八十七岁高龄的艺术大师刘海粟游览莲花峰时顿发艺术灵感,挥笔题刻了“云龙风虎”四字。
拾级而上,来到了观海楼,观海楼面对波涛南海,背倚峭壁,凭栏极目,海阔天空,碧波万顷,渔帆远影,涛声依旧,浪拍黄沙,近处海滨沙滩弄潮的人们互相追逐,或海滨垂钓,玩得不亦乐乎,如有兴趣,可招知己几人租游艇出海逐浪,投身于大海浩瀚的怀抱,又是另一种心境。
这里水光山色随季节递变,景致迥殊,可分为“碧海静波、浅滩怒涛、晨曦幻彩、大屿塔影、狮首灯光、春朝蒙雾、秋阳浴日、夕阳归舟”莲花峰八景。奇特的夏天六月,天将破晓,莲峰沧海海面浮光烁金,时有出现海市蜃楼的自然奇观,明代邑人吴仕训有诗赞之曰:“栖真海口泳沧浪、枕石餐霞意激昂。盼望乘云归去久,惟留水色与山光”,这自然景观的`秀丽与历史文化瑰宝的完美结合,正是莲花峰引人入胜的地方。
中国关于莲花峰命名的地名特别多,请诸位来欣赏由众石拱围的莲花峰有多像,只见主峰由四瓣纵裂的花岗岩石集结拱围而成,恰似莲花之状,民国时揭阳文人姚梓芳诗“石作莲花海作池……”一语道出莲花峰的地理概貌和一方景致。
其实莲花峰动人之处不仅是她天生丽质的山光海色和神工鬼斧,而是同宋文天祥和元隐士张奂忠风贤迹紧密相连,那千古不息的涛声,无时不在向人们诉说那悲壮的历史往事,那瓣瓣挺拔向上的石莲花犹如忠贤高洁的民族气节。
“精忠踏碎石莲花”的、关于文天祥的传说在潮汕是家喻户晓的,而位到莲花峰追随缅怀文天祥的就是元代的隐士张奂(号鲁菴),至莲花峰,“云水结庐”作为其住所,“傍峰筑室”作为其书舍,效法“首阳高风”,因他德高才重,设坛教化村民有功,故张先生去世后,村民为表达感激之情,将其葬于莲花峰前,旨在赞美其不屈外族统治的民族精神,与文天祥忠贞不渝般的气节。
“万人冢”位于莲花峰的前小山坡北侧,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抗日战争时,日寇侵华在海门犯下的滔天铁证,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1年3月,日军侵占海门后即封锁港口破坏渔船,肆意屠杀海门人民,尤其是1943年夏,海门人民把它称为“排号年”,饿殍遍地,原有五万余人口的集镇,抗战胜利后仅剩一万八千多人,有一万七千多人在本地死亡,一万五千多人流亡外地。1945年抗战胜利后,由慈善机构倡举,海门人民将乱葬于红沙窟海滩能够收集到的一万一千七百多具罹难同胞的尸骸迁葬于此,建成了“万人冢”,这仅是这次死难同胞的一部分。几经修缮,1995年由莲花峰风景区管理处筹资将其拓建成占地近四千平方米的园林式陵墓,配置了16幅当年苦难历史镜头的金刚乌石影雕。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教育青年一代不忘历史,以史为鉴,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警醒每位炎黄子孙“莫忘国耻,振兴中华”,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防止侵略战争的悲剧重演,以唤起人们爱国爱乡之情,激励振兴民族复兴之志,提高国人素质,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更积极地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有着重要教育意义。
穿过丹心花园,从广场往西拾级而下,只见莲峰西海面怪石林立,千姿百态,这是奇特的海岬角蛋石花岗岩地貌,2001年管理部门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辟了海上碑林,拓建了观海长廊,为游人观瞻增加了文化极其丰富的内容。只见离海水不到5米处有一宋泉井,曰“奇泉”,又曰“文泉”,神奇的是它跟海水只有咫尺之距,但却清泉不绝,且水质清纯甘甜无比,每逢涨潮,泉孔没于海水,潮退取水,仍清冽如初,奇哉!
从观海长廊往西拾级而上,只见一古炮台面海依山而立,这是明朝抗倭时于隆庆三年(1569)建造的海门古炮台,至清康熙1674年为抗击海盗再次改建,为我国东南沿海古代重要军事设防之一;是潮阳人民保家卫国,抗击外敌入侵的历史见证。但原炮于1958年被人为破坏,1997年管理部门仿制了四门生铁大炮陈列其中,向游人开放,再现当年历史,和平时仍要提高警惕,居安思危,防止外来侵略,这对激励人们热爱祖国、提高国防意识,建设好强大的中国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古炮台来到狮首山顶,海风吹拂,澄江如练,山顶上有一块大石头,为渔家女翘首长盼她们丈夫儿郎平安归航的望夫石。望着眼前那汹涌澎湃的大海,心绪难以平静,风声海涛声犹如在向人们诉说着昔日渔民辛酸的血泪史。
从狮首山向东而行,来到了钟南山麓,出现在大家眼前这座莲峰书院,该建筑原名“忠贤祠”,为纪念宋忠臣文天祥丞相,元隐士张鲁菴,明万历甲午年(1594年)为抗击倭寇驻守海门金吾将军江应龙和隐君吴从周所倡建,因纪念一忠一贤,故取名“忠贤祠”,至清道光四年(1824年)拓建为莲峰书院,几经修缮,修旧如旧,1997年管理部门对该祠进行全面修复,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并把潮汕民间雕刻艺术融于其中,古今结合,更具别致高雅,使其面貌焕然一新。如今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更宝贵的是里面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书画名家的题匾,镌刻着文天祥的两幅墨宝真迹,纪念祭祀着宋文天祥、元张鲁庵、明江应龙及吴从周、清陈名魁及李象斌六位忠贤之士,令瞻者肃然起敬。为烘托忠贤祠爱国文化氛围,又在莲峰书院前镌刻了碑栏,不乏有现代一些名家政要,著名的有于右任、启功、赖少其、刘海粟、陈大羽等
“天下名山僧占多”,忠贤祠后钟南山上,这座莲峰古寺始建于永乐年间,距今有600年的历史,为粤东重点寺院,乃潮汕十大禅林之一,几经沧海桑田,而今成为宗教旅游胜地。古寺附近的钟南山上怪石林立,且多为元代时期的摩崖石刻。
从终南山卵石路而下,在半山坡处有一块巨石,刻有“终南”二字,这是文天祥剑刻的,有着不平凡的三层含义,(一)此处外面乃大海,可谓是大陆南端尽头;(二)南朝终了,复国无望;(三)从南字中的“午”字发现,文天祥的义军是正午时分至此。对岌岌可危的南宋朝廷深感责任重大,故文天祥用心良苦剑刻了“终南”二字,这与文天祥诗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不谋而合。
后,大家来到了“AAA”牌花坛,2001年莲花峰荣膺全国批107个AAA旅游景区之一,这也是广东省AAA旅游景区。在AAA牌背后,有一张1962年《人民画报》出版的莲花峰彩色照片,历史虽于1969年除夕无情破坏莲花峰(期间因破四旧,莲花峰被认为与封建迷信相关,而被炸去一瓣),但人有情,这是一位海门籍海内赤子珍藏所献的照片,故大家有幸目睹昨天的莲花峰的真面目,宛若一朵硕大的石莲花绽放于水天云海之上。
朋友们!大家通过对莲花峰的参观,一定感慨良多,许士杰先生曾在1984年作赞莲花峰诗,“终南望帝问谁寻?碧海蓝天龙虎吟。激浪轰鸣歌铁骨,芙蓉怒放表丹心”。谢谢大家!
导游证考试导游词2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我们这个留坝县美的地方。留坝县地处秦岭南麓,汉江上游,“面巴蜀而背秦川”,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生态环境优越,地质地貌特征独具特色,历史文化积淀丰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这其中以紫相山有代表性。
紫柏山气势磅礴,从远处看,犹如“龙腾虎跃”,因此,又名“如龙山”。
紫相山,位于留坝县城西北15公里处。海拔1000-2610米,年平均气温6-l2摄氏度,气温2l摄氏度,空气凉爽宜人。
紫柏山集名胜古迹、秀丽风光、珍奇动物、稀有植物、瀑布温泉、矿产资源、原始森林于一体,成为历代隐士出没、真人坐禅、游客云集之地。既有“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之誉,又有“留侯避谷”之闻。特别是宏大的洞廊、石柱、石笋、清泉、暗流……极富有诗情画意。紫柏山的独特地貌和生物群落,以及奇风异俗等,构成 “紫柏山奇观”,极具丰富的文化,是理想的旅游、探险、度假、避暑和休闲胜地。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巨石叫诸葛抚琴石,位于较宽阔平坦的东沟口,谷口山崖挺拔,顶端青松掩映中凡立一石,高十余米,形若巨人弹琴抒怀,民间称做“诸葛石”。相传,诸葛亮在街亭失守后,沿古陈仓道退兵营盘,为了防御张合的追兵,曾在这里驻寨扎营。诸葛亮常站在山崖高处巡视野练,日察魏营,夜观星相,天长日久化影为石。
这个地方大家一定是觉得有点奇,怎么到处都是一个又一个天坑。这个地方叫“八十二坦”,又称紫柏天坑。这里位于2600 仍米以上的紫柏山巅,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山岳景观。其主要特点是:位居山顶,形状如盆,深度一般在数十米到百米不等,中央多有垂直向下的“无底洞”或甘甜丰美的泉水。天坑中多奇花异草,少乔木。人们把这些天坑按其特点分为长青坦、锅底坦、牧羊坦、卧云坦、迷魂坦、贝母坦等,并赋以美丽动人的传说。紫柏天坑是世界地质史上一大奇观,正待你去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这里可欣赏到我们这里美的.奇景----紫柏晴岚。紫柏山四季示遮雾障,难窥其容。逢霏霏霪雨初弄之时,可见山中云蒸霞蔚、金光万道,山峦丘丘壑游动于云海之间。当四周云雾不断从林间、谷底簇拥升起,飘向顶峰,沫后新日冲开重重迷雾,但见巍巍紫柏,遍披“龙鳞”,万顷松针之上,雾珠晶莹闪烁;九十二峰如朵朵盛开的莲花,令人惊叹不已。这广奇观就是“紫柏晴岚”,今又名 “紫柏云海”。清人载陈庆怡题诗赞:“晴色排空际,岚光拂百堆。奇峰九十二,面面白莲开。仙子何年隐,而今安在哉?苍苍岭上松,时有鹤归来。”
张良庙,是陕西省批核定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在留坝县北17公里处的紫柏山下庙台子街上。张良庙傍山依水,古朴典雅,终年云雾缭绕,颇有仙家灵气。柴关、紫柏二山在此形成一个圈椅状,庙前一水和庙后一河又是环抱之态,庙四周幽静肃穆,方圆百里苍松紫柏挺拔苍翠。鸟语清脆,空谷传音;再加以庙宇玲珑,楼台迭现,常使风尘仆仆的游客,如处云雾缥缈,变幻无常之境,顿生飘飘欲仙、游身世外之感。张良庙融名胜、古迹、文物、风景于一体,成为陕南著名的游览胜地。
张良庙原在紫柏山顶,约在明清之际移至山下,初建的具体时间不祥。庙有6大院,150余间殿宇,总面积1.4万平方米。庙门是彩石基座,砖构券洞式牌搂。
来到山前,青砖砌成为山门,可见上方横刻“汉张留侯词”五个朱红大字。庙门右侧竖一石碑,上书“紫柏山汉张良留侯辟谷处”。“留侯”是他的封号,故庙名为“留侯词”,俗称“张良庙”。
进大门是一座连通二门的大木桥,名日“进履桥”,取张良在坦桥为黄石公进履之意,是根据“祀桥纳履”典故而设计建造的,桥建于1847年,桥长8.6米,宽3.65米。两边有牛肋栏杆,并设坐椅两排。桥廊山风幽凉,桥下溪水瀑暖。唐代诗人李白诗日:“我来祀桥上,怀古钦英风。”苏辙也曾在这里吟诵:“曾闻祀上逢黄石,久矣留侯不见欺。”赞扬了张良一生有始有终,里表一致。
公元前218年春秦始皇东游到博浪沙,张良为报国破家亡的仇恨,雇力士仓海君椎秦失败以后,隐居于江苏下邱。
一日,张良来到沂水河祀桥散步,见桥墩上坐着一位老翁,须眉皆白,身着褐色麻布短衣,手拄一根赤黑色的手杖,脚穿一双黑色麻布鞋,上面沾满了油腻污垢。
这老翁见张良走过来,有意将脚上的鞋子 (古时称“履”)坠落桥下,对张良喊道:“孺子,把鞋给我捡上来!”张良是饱读诗书的贵族公子出身,知道“孺子”是对小核子或对妇女、卑贱奴隶等的蔑视称呼,而且还是叫去给拾双臭鞋,这明明是在侮辱自己,非常生气。但又看老人这么一大把年纪,一定是自己不能下去,便强忍着怒气,下桥去把鞋捡了上来。不料老翁又叫张良把鞋给他穿上。张良心想,既然己经捡上来了,穿一下倒也没什么,就擦干净鞋上的泥,一条腿跪下来,恭恭敬敬地给老翁把鞋穿在脚上。老翁笑了笑,也不道一声谢,拄起手杖就走了。张良惊奇这老翁好生无礼,看着他走了很远。老翁回头一望,见张良还在目送他,忽又转回来,对张良说:“五天以后天明来此桥相会。”说罢又走了。
第五天天刚亮,张良来到这桥上。老翁已先到了,生气地对张良说:“与老人家约会怎敢迟到?”叮咛张良,要他再过五日来此相会,说罢就走了。第二个五天鸡叫的时候,张良就来到桥上。谁知老翁又先到了,又叫张良再过五天来此桥相会。
到了第三个五天的前夜,张良没有睡觉,他想再不能因为迟到受老翁的批评,因此不到半夜就来桥上等候,终于比老翁早到了。老翁来后,见张良早已坐在桥上,就对张良说:“应当这样,”并称赞他 “孺子可教矣”。然后取出一编竹简送给张良,叮嘱道:“读此书,将来可做帝王的老师,十年后可以兴天下。十三年后,到济北谷城山下见我,看到黄石一块,那就是你的老师。”老翁说完后,就不见了。
张良得到这编竹简后,天亮翻开一看,原来是一部《太公兵法》。《太公兵法》传说是妻子牙辅佐周武王消灭商封时所著的兵书,这部兵书在秦始皇并吞六国时,有人将此书带至深山隐藏起来。张良得此书以后,在下邳苦读十年,后来辅佐刘邦成就汉室帝业。
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碑石林立,它就是匾联石刻区。张良庙的愿联石刻200余通,囊括了宋、元、明、清上下900年间的书法佳作,这些匾联石刻形式多样,砖、石、木刻均有,篆、隶、楷、行、草书俱全;风格各异,或遒劲雄浑,或娟秀隽永,或刚柔相济,或舒展洒脱;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抒发思古之幽情,感慨天下兴亡,褒扬英雄美德,吟唱壮美河山,追述道教活动,各具匠心;例如,“急流勇退”、“机谏得宜”、“智勇深沉”。殿堂立柱饰有众多对联,如:“秦世无双国士;汉廷名臣”;“富贵不淫,有儒者气;淡泊明志,作平地神”,等等。
越过遍立历代名人碑的前、后过庭,进入二山门便是大殿院。大殿院是张良庙的主题----人生业绩的光辉点。殿内有留侯金身塑像一尊;殿中丹灯放彩,雕梁画栋,其上有 “二龙戏珠”,“双凤朝阳”,“仙鹤翔云”,“野鹿喜摘菩提果”,“山虎栖卧梧桐旁”等绘画。殿室丹柱竖立,楹联多副。农历三月二十五日是张良的诞辰日,这里每年郡要举行庙会,狮舞、龙灯和彩船云集,诵经者亦是空前。
殿上悬有白金匾额,上有四个金光灿灿的大字:“帝王之师”。观后,不由得使人想起《唐诗》李商隐的诗句:“张良黄石术,便为帝王师。”这座殿院当然是专为此题设计的。西汉建国之时正是张良隐退之时。他在秦岭深处的紫柏山麓,日与百姓为伍,躬耕田亩;夜与琴书相伴,悟道参禅。冯玉祥将军在此留下敬仰张良的对联:“收秦关百二山河奇谋独运,辅汉家统一事业成功不居。大殿右侧 “南花酣”的池边有张良“辟谷学仙”的“辟谷亭”。有于右任题碑:“送秦一椎,辞汉万户”,赞其“做大事,不做大官”的高风亮节。
大殿左侧北园建有“洗心池”,清洌一潭,青天白云映人池底,便游客在此得到精神的洗涤。“北花园”西北角阶下竖一大碑,高260厘米、宽84厘米,上刻 “英雄神仙” 四个大字,颇为爱好书法的游客所赞赏。阶上有一六角亭,名日“拜石亭”,取张良拜黄石公为师之意。
拜石亭北有一四方亭,名日“回云亭”,取功成身退、返回去山之意。亭前柱石刻对联:“赤松黄石有深意,紫柏青山无俗情。”
再经翠竹庇荫的曲径盘道攀援直上便到了庙中的制高点,人间仙境的“授书楼”,它取黄石公给张良授书之意。
张良庙巅顶之景 “授书楼”建于1850年,楼名取自“黄石公授书”的历史典故。云梯尽处的授书楼,掩映在紫柏青松林间,隐没于云海怒涛之中。其楼八角展翅,凌空欲飞。阁楼两层,由四根巨柱贯顶,直冲霄汉。缘梯而上,凭栏远眺,祝峰环抱,云海沉浮,松柏叠翠,花草竞秀。严冬时节,则千峰玉砌,万壑银镶,玉树琼花,美不胜收,尽显神仙洞府之妙。
导游证考试导游词3
各位旅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北京长城,现在我来介绍一下长城的历史。
游客们,再往下走我们就到“好汉坡”了,“好汉坡”是指只有好汉才能登上的险坡,是八达岭的必经之路,让我们GO!
来到学校,走进教室,找到我那熟悉的座位,放下书包,向四周观看。我看到有的同学长胖了,有的同学变瘦了;有的同学黑了许多,有的同学却白了不少;有的同学长高了……过了一个暑假,大部分同学都变了样。我第二次再作观察:看到有的同学在交谈;有的同学在玩耍;还有的同学在翻看新发下来的书。于是,我坐下来和旁边的同学交谈起暑假是怎么过的。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相互防御,都在自己境内险要的地方修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到了明代,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裕关,全长一万三千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已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没有汽车、火车,没有起重机,全靠着他们无穷的智慧、拼搏的血汗、无数的肩膀和无数的手,才建成了世界上这气魄雄伟的大工程,这是多么伟大啊!在建造中,也牺牲了很多人,孟姜女哭长城就是一个例证。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法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的杰出代表,因为这里四通八达,故成为八达岭。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要讲长城修筑在这里?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八达岭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不仅守卫着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师的西北大门。
八达岭长城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例如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达岭都是毕竟之路。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要讲给大家:位于关城东门路旁,有一块巨石,传说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经过这里,曾经站在这块石头上回望京城,所以这块石头也就被叫做望京石。但现在这块石头已经不那么突出了。
昨日那个稚嫩的脸还似乎在眼前,以各种方式展示着我的过去。初一的我,刚刚踏入中学的大门,心中自然是无比的好奇和紧张。但是很快我认识了许多志趣相投的朋友。还未消逝的任性总会制造许多麻烦,经常吊儿郎当,却从不担心,下课就抓紧时间打闹,总拿时间不等人当作幌子,周末里要么骑车去兜风,要么和同学去踏青野炊。俨然一派无所谓的样子,只知道尽情的玩,忘我的.玩。
现在,我们就站在八达岭长城上,请大家尽情观赏吧!请注意不要爬高,不要走得太远,不要在城墙上刻字,大家一起来保护长城!7点我们在来的地方汇合。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王鹏,接下来,就由我来说说游览长城的注意事项吧。
1、安全是游览长城的生命线,我们坚决反对爬野长城。
2、慢一些爬长城,留意周围的提示语,保证自己的安全。3不论上去还是下来,都要低下身段,降低身体重心,以免发生危险。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没有火车、汽车,也没有起重机,劳动人民就是靠着无数肩膀、无数的双手一步步、一块块地将这些条石抬上这雄伟、陡峭的山岭的。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聚成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啊!
导游证考试导游词4
鸭绿江大桥其实有两座,相隔不足百米。第一座桥于1909年5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由当时的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始为铁路桥,十二孔,长944。2米,宽11米,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可旋转90度,便于往来船只航行。第二座桥始建于1937年4月,1943年启用,距第一座桥上游不足百米。1950年11月——1951年2月,经美国飞机多次轰炸,第一座桥毁为废桥,只剩下半截,朝鲜一侧只留下光秃秃的几个桥墩。
第二座桥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鸭绿江大桥还在使用中,是联系中朝两国的纽带。这座桥于一九三七年开工建设,一九四三年交付使用。大桥上行铁路,下行公路。当时公路桥面铺设木板,一九七七年换铺水泥板后就再没有修过。多年没有大修过的'鸭绿江大桥钢梁已锈蚀斑斑,路面破损多达三百余处,有的桥面板移位、断裂,致使大桥承重能力减弱。
鸭绿江大桥全长九百四十六点二米,其中中方桥长五百六十九点九米。新闻报道中说,这次大桥桥面大修工程投资二百多万元人民币,由沈阳铁路局投资,沈阳铁路局丹东工务段承建。工程每周四四时至周日二十三时闭关昼夜施工,其余时间正常通关。这一工程将于今年十月下旬完工。这次修整后,大桥桥面的承重能力将由原来的十吨提升至二十吨。
导游证考试导游词5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的一座,位于礼泉县城东北20多公里处。陵园规模宏大,总面积2万余公顷,被誉为“天下名陵”和世界的皇家陵园。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来到昭陵,一定要给大家先讲讲李世民这位伟大的唐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被公认为垂范千秋的皇帝楷模,他有勇有谋,帮助父亲李渊打下江山,于公元627年由高祖李渊禅位登上皇帝的宝座,在位23年。这位皇帝即位后任人贤、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顺应民心和历史发展的政策,开创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吏治清明、思想文化日益繁荣、民族关系友好和睦的一代盛世,因而声名远播,创造了我国历史上盛极一时的“贞观之治”。
公元636年,文德皇后长孙氏病故。太宗遵其 “因山而葬”、“俭薄送终”的遗嘱,选距长安约80公里的九嵕山为陵址,定名昭陵,安葬了文德皇后,此后继续营建。九嵕山海拔1888米,山势突兀,地处泾河之阴,渭河之阳,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等山峰遥相对峙。东西两侧,层峦起伏,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九嵕山主峰颇为神奇:从南面观之,形似圆锥;从西南面望之,形若覆斗,很像日本的富士山;从东面看之,形同笔架,号称“笔架山”。公元649年,唐太宗病故,与文德皇后合葬后封固陵墓,陵墓修建工程至此竣工。陵墓地宫坐北朝南,建在南面山腰的峭壁间。从唐贞观十年 (636年)唐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人葬到唐开元二十九年 (741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105年之久。
昭陵是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陪葬多的一座。同时它还开创了中国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河,也可以说是唐代“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因山为陵,就是选择自然山峰,从旁边凿洞为埏 (音yan,墓道)道,在山峰的底部修造地下宫殿。据有关资料记述,昭陵从埏道至墓室深约230米,前后安置五道石门。
地宫宽敞富丽,几乎与长安城的宫殿差不多。埏道两侧设东西两厢,厢内放置石柜,柜内有装殉葬品的铁匣。陵山上还为护陵人员修建了游殿和房舍等。为了解决来往不便的困难,又沿山崖修了栈道。经过1000多年的沧桑变换,昭陵的地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现仅存几处废墟,如朱雀门、献殿、祭坛、司马门、皇城等。据记载,皇城建筑曾经遭到火焚,公元798年重修房屋378间。
昭陵陵园方圆60公里,共有陪葬墓167座,其中以魏徴、李靖、李勣 (徐懋功)的墓与众不同;太宗李世民的灵寝位于陵园北端,像皇宫在长安城北部一样,居高临下,气势壮观雄伟,为以前帝王陵园所无法比拟。因山势陡峭,来往不便,于是顺山旁架设栈道,绕山300米,才能到达墓门。后来为了围固山陵,将栈道拆除,与外界隔绝。陵山有内外两重垣墙围绕,外城遗址已难考证,方形的内城依山婉蜒,墙四隅建有角楼,正中各开一间:南“朱雀”,北“玄武”,东“青龙”,西“白虎”。陵园内主要建筑是献殿和寝宫。
献殿位于朱雀门内,正对山陵,存放李世民生前使用器物,是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1992 年在献殿遗址曾发现一件残缺吻,高1.5米,宽0.65米,底长1米,重约150公斤,可见原建筑规模之宏伟壮观。寝宫建筑在陵山垣墙外的西南角,去陵十八里,封内一百二十里,是供太宗灵魂起居的场所,为守陵官员、宫人所住。诗人杜甫在《重经昭陵》中写道:“灵寝盘空曲,帝子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可见,当时昭陵不但险峻,而且已是松柏成阴。
昭陵的营造工程是由唐代著名美术家阎立德设计的,在规模和布局上都有独特的风格。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就是唐太宗在公元636年埋葬文德皇后长孙氏以后,诏令雕刻列置于昭陵北麓祭坛内的。六骏是六匹曾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为唐王朝的统一战争立过战功的骏马。石刻骏马姿态各异,但都矫键雄强,生气勃勃。
“昭陵六骏”石刻吸取了佛教艺术的浮雕法,以熟练的技巧、简洁的手法刻画真实的事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可惜这几件艺术珍品在19世纪20年代遭到破坏,其中有两件被盗运到国外,现存美国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件在盗运时被发现,运回西安,今陈列在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博物馆内。在盗运过程中,这六件石刻都被打成数块,马身上原刻有射中的箭,现已模糊不清;太宗所题赞词和马的名称也都看不见了。所幸还有北宋游师雄立的昭陵六骏碑,以线刻手法记录了六骏浮雕的细部、名称、毛色特点、战功及太宗赞六马的全文。
这里是与六骏石刻一同列置在祭坛的十四国君长石刻像。这些石像早年也被毁,现仅存四座像的题名像座。石像的形象没有具体记录,有些资料只说是“逾常形”,可知比普通真人的形体高大、魁伟。
唐代盛行在墓前立碑和在墓室内放置墓志石的风气。昭陵大部分墓前有碑,几乎每座墓内都有墓志石。大部分碑石现都保存在昭陵博物馆内。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太宗又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因此昭陵被誉为 “天下名陵”。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我们到的这里就是唐朝三朝元老李勣墓。李勣(594-699年),原姓徐,名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人。唐初大将,诸葛亮式的人物,能掐会算,曾运筹惟握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17岁时,参加隋末的瓦岗农民起义军,与秦琼、罗士信不同,李勣可是瓦岗军元老级的人物,因功封东海郡公。瓦岗军失败后随李密旧部归唐,任右武侯大将军,封曹国公。赐姓李,因避唐太宗讳,单名勣。他曾奉事李渊、李世民、李治三代皇帝,在很多战役中建有大功,深得唐太宗赏识。在他生病时,唐太宗曾经亲自为他剪须和煎药。
李勣死后,唐高宗为他修建了陵墓。他的墓冢由3个高约6丈的锥形土堆组成,土堆下部合在一起,上部形成倒“品”字形的3个山头,象征阴山、铁山和乌德鞬山,意思是为表彰他生前破突厥之战功。这座墓前有一遍石碑,高5.6米,碑座为1.2米巨龟形,碑首雕刻6条龙。碑文由唐高宗李治亲自撰书。武则天称帝时,李勣的孙子徐敬业起兵讨伐。李勣不但被剥夺官爵,他的坟墓也曾经被挖开,棺材被劈碎。武则天死后,唐中宗为李勣追复官爵,并重新安葬。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昭雪平反后重新修复的李勣墓。墓前有石人1对,左侧有石羊、右侧有石虎各3对。墓内出土的一顶三梁进德冠,是目前发现的一唐帽。还有一幅《歌舞图》,也是研究唐代舞蹈的极为珍贵的资料。在其他很多陪葬墓中也出土了神态各异的'胡俑和骆驼俑,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初唐时期 “丝绸之路”的盛况,体现着初唐时期中国各民族的大融合。
50多年来,从昭陵及其陪葬墓里发现和出土了大量碑石和墓志铭。这些碑石不仅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也是研究唐代历史的稀有文字资料。因为这些碑石和墓志的内容除对死者歌功颂德外,对其官品职务、重要功绩及立功年代也有较详细的记载,这些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重大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昭陵碑石形体高大,雕刻精细,均为初唐著名书法家书写的名人墓碑。另有唐高宗李治御制御书的《李勣碑》、孔颖达碑座的刻字,尉迟敬德墓志盖的“飞白书”等都是稀世珍品。
初唐盛行楷书,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储遂良、褚世南和薛稷,号称 “初唐四大家”。在这里可以看到他们的典范佳作。例如,褚遂良所书的房玄龄碑,书法秀逸柔婉,笔力丰满;欧阳询所书的温彦博碑,字体疏朗,笔力道劲,是欧阳询传世的后一件作品。美中不足的是,这些碑石均有破损。
这批艺术瑰宝在20世纪20年代曾遭令人痛心的破坏。当时军阀混战,碑石无人过问,一些不法书商勾结地方官吏,将碑石拓片出售,价格高达20xx两银子。为了进一步抬高价格,他们拓片后把碑上关键的字,如时间、人名、地名砸毁,让后人再拓不出完整碑文。后来的拓碑者也如法炮制,以致有的碑石甚至被砸成几段。
昭陵及其陪葬墓出土文物中数量多的是陶俑。这种彩绘釉陶俑的制作工艺也很独特:它以瓷土作胎,焙烧成型后,施以铅釉,然后再经烧制便成釉俑。昭陵出土的这种彩绘釉陶俑造型美观,姿态多样,神情生动。
多种多样的发型和服饰反映了当时的物质文明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例如披翻领长大衣的男立俑,着翻领袍的女站俑和头戴翻沿帽、足登小蛮靴的骑马女俑等。还有头戴翻沿帽、敞胸襟、满脸络绸胡、深目高鼻的陶俑,很明显,这些都是西域人的形象。携带水葫芦及野鸡、野兔的骆驼,则表现商旅们在“丝绸之路”上长途跋涉的情景。彩绘釉陶俑仅流行于初唐,是这一时期特有的,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导游证考试导游词6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欢迎您来依山傍水具有岭南风格的中山詹园,中山詹园又名“中山大宅门”。这里宜人的自然景色与丰厚的文化底蕴交相融合,汇成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当我们走近詹园,走近庄园主人黄远新先生和他的母亲詹氏时,我们感到,黄先生为报答母亲养育之恩和辛苦劳作的一生,选择一种特别的爱,建一座私家庄园,作为送给母亲安度晚年的厚礼,并以母亲姓氏题字命名“詹园”。
我们欣慰看到詹老太有生之年沐浴在这份爱的阳光里,脸上灿烂的笑容写着幸福两字;我们震撼庄园主人以詹园作孝心的诚意,以寻梦庄园的执着,使今日“詹园”演绎以谋求传播孝道和健康长寿为主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营造民间亲情为宗旨,把提升和传播孝道——这份传统美德凝聚在整个园区里。
大家来,请看这一对红色灯笼,灯笼上各有两个大字“忠恕”“孝悌”,大家都知道这四个字的含义吗?
一、忠恕
为中国传统儒教之重要道德规范之一。是说做人要忠诚,要宽容,要有包容之心,容人之量,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忠恕”二字出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君子之道,忠恕而己。”
二、孝悌
也是中国传统儒教的道德规范,是指子女对父母要尽心奉养和服从,要孝顺。而兄弟姐妹之间要相互友爱,相互尊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过去要求男人的八种要德。
照壁
影壁,南方人称照壁,古代称萧墙。从建筑学上来说,它起到一种阻隔空间,屏蔽正堂的作用,使建筑增加层次感,增加住宅气势。从建筑风水上来说,它又可起到阻挡外魔,驱逐内邪的作用。我们这座照壁并镶有一块精美的砖雕,六块精美的石雕,上面刻有双龙戏珠,双凤对舞的吉祥图案。两边向前环抱,有如欢迎各位尊贵的游客。
石雕鱼缸
这是一个清代的较大型石雕鱼缸,古朴雅致,落落大方。过去,一般大户人家以及士大夫阶层均喜在庭院之中摆放此物,用语以昭示富贵吉祥和调节风水。比如,鱼缸放在院内有承接雨水的作用,就包含有接受上天赐福的'意思。我们这个鱼缸除上述作用外,还体现着浓厚的文化意蕴,大家可以看到鱼缸的内沿上部雕刻着一篇楷书短文:“水之为物也静——————鱼之为物也动——————”以水之静和鱼之动昭示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动静阴阳之变化,深含《易经》之哲理。
舜帝宝殿
舜帝宝殿为詹园五大建筑之一,堂左以短廊勾连暖春阁,映以堂前之照壁,形成詹园南侧的大建筑群。我们可以看到,此堂外部为歇山式单层建筑,循阶而上,登堂入室,内部为四层垛梁架构,雍容大雅,气势恢宏。此处是园庭议事及举办家庭重大庆典活动的地方。
暖春阁
此处也是园主接待客人聊天之处,故名暖春,以示主人雍容大度,与人交谈,如坐春风。此处亦为歇山式单层建筑,我们现在看到的匾额楹联字体为草书,对联内容是:“暖风入阁瑞祥日,飞燕来庭如意春”。我们都知道,江南三月,草长莺飞,燕子呢喃,春风拂面,一派勃勃生机。
此联即指描写南方春日之气象。阁内之条几,上刻八仙图案,故又名八仙台(八仙为:铁拐李、吕洞宾、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阁内悬挂的均为中国书画,有清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以及当代名家手笔(内容有山水、花鸟)。更有当代中山籍书画大家黄苗子先生的名贵手迹。
行运吉祥树
这是一棵紫薇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花有紫、红、白多种,花期特长,我们看到的这一棵已有五百多岁了,它是我们园中的幸运树。同时,我们看到在它的周围有一圈小石狮子,像一群雄赳赳的武士守卫着幸运树,也守卫着幸福。现在我们以顺时针方向绕着“幸运树”走一圈,让我们走出一个好运来。
奇石馆
我们都知道,“园林无石不秀,书斋无石不雅”。我国玩石、赏石、藏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据《史记·五帝本记》记载:“舜把一块天然墨玉制成玄圭(一种工艺品造型)送给禹,禹非常喜爱。”唐代宰相李德裕更是一玩石大家,临死遗言:“把家中玩石送一块与人者,即非吾李氏子孙。”至宋代简直达到疯狂的地步,我们大家都知道的“花石纲”,就是宋朝皇室玩石头的产物。宋朝的大书法家米芾更是对着石头下拜,一时传为美谈,成为有宋一代玩石的典型范例。我们现在看到的詹园藏石多为喀斯特地貌溶洞中所生产的钟乳石。
这种石头在玩石类中称为“趣石”,它的形成是长期的水溶石灰岩质下滴积累而成的,堪称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形态繁多,有石柱、石笋、石笔、石蘑菇等等不一而足。通过对这些趣石的观赏,让我们生活的空间少几分阴暗,少几分缺憾,让我们的生活多几分亮色,多几分光辉。让我们更加关注我们周围所有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这样,我们就会更加充满爱心。
环保屋
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市中垃圾箱也花样翻新,大家恐怕还没见过如此独特的垃圾箱吧?从造型上说,质朴而不简陋,色彩淡雅而得体,跟周围的环境很相衬,很协调。更因为我们园主的环保意识很强,所以命名为“环保屋”,而且是我们詹园主人亲自设计并用老榆木精制而成的。
别有天
“别有天”即“别有洞天”之意。我们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窗口,它在园林建筑上叫“漏窗”,我们通过这个小窗口可以看到园区内部的景致,从暗窥明,可以遥见“双依亭”,周边有香木花树陪衬,犹如天然画卷,足见设计者之匠心独具。
导游证考试导游词7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长城参观,我是长城旅游社的导游,我叫阿衰,今天能为大家服务,感到十分高兴。
请大家向右看我们已经到了长城,长城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一共有一万三千多里。咱们走的这一段长城名叫八达岭长城。长城的城墙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城砖和条石筑成的,城墙外沿有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垛子上凹的地方叫了望口,底下的方洞就是射口,可不要搞混淆哦!
快看!咱们现在所站的地方是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可以互相呼应,隔这么远怎么呼应呢?我来告诉大家吧!如果北方的匈奴来入侵,士兵就在烽火台上点燃烽火,另一个城台看到了,就也点燃烽火……通过这种方法,召集各地的诸侯前来救援。
摸一摸墙上的条石,踩一踩脚下的方砖,想一想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这些条石,每一块都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你们知道吗?长城是有感情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
好了,这次的导游就到这里了,请大家亲自攀登长城的制高点,感受它的雄伟与瑰丽吧!
导游证考试导游词8
欢迎大家来到南岭国家森林公园,这里曾被省旅游协会评为"广东受欢迎自驾车目的地",被省旅游局评为“休闲渡假好去处”,亲水谷景区被评为“假日观光新亮点”,是广东省十佳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4大景区:小黄山景区、瀑布群景区、亲水谷景区和广东峰。
南岭公园总面积273平方公里,位于乳源瑶族自治县与湖南交界处,主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是广东峰。广东第二、三峰也位于此。
南岭为广东四季分明的地带。冬看冰雪秋赏红叶无需千里北上,每个季节都在这里尽情展现各自本色。春有繁花满树、杜鹃争艳。夏有浓阴蔽日,清溪长流。踏青避暑,无不适宜。秋天虽无香山那绚烂得一塌糊涂的红叶,但漫山遍野因红叶、黄叶的点缀,更像是天然浑成的色彩斑斓的油画。而到了冬天,它则让广东人很意外、很狂喜。雾淞、冰凌、飘雪,让人恍若走进银妆素裹的北国风光里!
南岭有广东省片的原始森林,是岭南的天然生态屏障,被称为"广东物种宝库",目前,公园内已发现的植物2000多种,野生动物200多种,有82种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是华南虎的后栖息地。在这片保存得完整、块的原始森林里,活跃着的是那数不清的珍稀物种,跳跃着的是那意趣不同的瀑布,走动着的是那为数不多的游客们。对国内外科研专家来说,它是“广东的物种宝库”、“岭南生物多样性丰富之地”。对生态旅游爱好者、背包客来说,它是露营探险、观天象看日出的天堂。但对普通游客来说,那山头缭绕着的云雾,更像是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难窥真面目。
[小黄山景区]
我们现在要参观的景区是世界上片"广东松"原始森林存留地—小黄山景区。
“小黄山”海拔1604米。山势险峻、蓝松遍布,风光不逊黄山,因此得名"小黄山"。云海、蓝松和佛光是小黄山的三大奇观。春天沿途可见高山杜鹃绽放,冬天更可以看到南方难得一见的雾淞和冰挂。
现在我们来到小黄山脚的观景台了,正前方峭壁上那株广东松,像不像正伸出双臂,欢迎八方游客?这就是"小黄山"的迎客松—咱们广东人的迎客松。广东松学名华南五针松,又名"蓝松",是一种只生长于南岭一带的特有物种。其针叶五针一束,到寒冬时会分泌防寒素,使得树冠呈现美丽的宝蓝色,十分独特。
看完迎客松后,沿着山脊的石阶步步登高。在原始森林中穿行,体味峰回路转;攀越云海,登上山顶,四下豁然开朗,空气清新无比,心情也因此美丽起来。
在小黄山顶"玉兔峰"可以远眺广东峰、广东第二峰、第三峰。在这里看日出是许多登山者的爱好。也有游客在小黄山顶拍摄到"佛光"奇观,"佛光"的形成得益于南岭的独特自然环境,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自然奇观。
沿着游道继续前行,来到一片奇异的松林,松林里的松树都是成双成对的',其形成原因现在还是个谜。
[亲水谷景区]
亲水谷是典型的壶穴地貌,位于峡谷之中,两岸峰谷高耸近千米,一道碧水从高处直冲200米而下,河床宽处50米,窄处仅2米。沿途急滩、瀑布、涡流、深潭接连不断,以"幽峡、碧水、奇石"而著称。还生长有保护植物红豆杉、华南五针松等。
让我们沿着游览栈道慢慢游览。这条游道全程3500米,依溪而建,舒适平缓、老少皆宜。
现在我们走的是"天然道",这段游道是天然形成,完全没有人工修饰。春天和夏天,各色野花开满整条游道;秋冬季节,槭树、枫叶、山乌和蓝松构成了一幅彩色画卷,十分美丽。
继续往前走,来到珍珠潭。大家看那溪水从高处直冲下来,在狭窄的山谷中层层跌落,激起出颗颗水泡,浮上水面,就像颗颗珍珠。珍珠潭因此得名。
亲水谷四季水清见底,水底河床上那些圆形的石臼,就是"壶穴"地貌。这些圆圆的小洞,装满了清澈的高山泉水,一个个绿莹莹的煞是可爱,这可不是人工钻出来的哦。有人说是被水冲刷而成,也有人说是第四季冰川时期残留下的。
河道中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块,都是千万年前从更高处冲下来的,可以想见当年水势之大。现在的水势当然比不当年了,我们现在看到仙女潭的仙女瀑,是亲水谷落差的一条瀑布,春夏季节水声雷动、气势雄壮,秋冬则露出温柔一面,显得水清山幽。
[瀑布长廊](又名九重瀑布)
南岭处处见瀑布、时时闻瀑声。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是广东一绝,而且都是天然瀑布。
其中著名的"瀑布长廊",是南中国的天然瀑布长廊。由发源广东第二峰—发财岭(海拔1888米)的溪水汇集而成,在深壑幽谷中跌宕直下,落差近500米,形成近百条大小瀑布,负离子含量冠绝广东。
瀑布长廊的起点——九重山是很好的拍照点,也是秋天赏红叶处,这里也能体现南岭"层峦叠嶂"的特色,毛主席诗中提到的"五岭逶迤腾细浪"指的正是南岭的这种景观。常有游客在这里细数山峦,据说有人数出20多重呢。
从九重山下走,经过"松门",这里有两株三人合抱的松树,一左一右,像在把守大门。参观海拨正处在1000米的"千米瀑"后。我们来到了南岭瀑布绝—孔雀瀑。
从观景台往过去,这条瀑布就像一只孔雀,骄傲地扬着高贵的头,拖着长长的屏花,向游客炫耀它的美丽。
由于原始森林涵养了天然水源,南岭瀑布全年水流不断,又还有短尾猴、松鼠及各种飞鸟生活在这里。许多游客都有幸看到呢。
再往下我们可以观赏到飞流瀑、惊心瀑、虎口瀑和双飞瀑。
在广东,要观赏保存得完整、片的原始森林,就要来南岭的“小黄山”这个景区。特别是到了秋季,驱车入内,触目可见的就是被那些丛丛红叶、黄叶点缀下,层次分明的彩色森林,一下就让人明白到物种丰富的原始森林和色彩单调的绿色次生林之差别。
其中为著名的是“广东松”。广东松为濒危保护植物,生长在海拔1000米—1800米的陡峭阳坡和孤峰上,树形千姿百态,令人不期然想起安徽黄山。这也是“小黄山”得名之来由。
虽说南岭的小黄山没有安徽黄山闻名遐迩,但广东松树间的密度大大超过黄山。而且其叶五针一束,且主产南岭山地,枝干挺拔,层次分明,独成一景,又称“华南五针松”。更让人称奇的是,那多达1300多公顷的广东松,松叶颜色能随着季节变幻,春夏翠黄苍劲。
而到了冬天,为了适应悬崖峭壁的严酷环境,广东松则会分泌出这种白色防寒物质,成为与众不同的“蓝松”。气温越低,广东松分泌出的防寒物质越多,有时甚至呈现出光彩夺目的粉蓝色。岭南画家尤喜以“蓝松”入画,并已成为岭南画派的一大特色。
[广东峰]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群峰起伏,千米以上的山峰有30多座。其中以有“广东峰”之称的石坑崆为出名,海拔高达1902米,堪称广东的“喜马拉雅”,崔嵬雄浑、峻峭秀丽,四周群峰高耸,分布错落有致,天然巧成。
第二高峰石韭岭仅比峰低14米,有1888米高,山顶由多个小石峰组成,向东连绵起伏,极为峻峭,是华南雄伟的花岗石山峰之一。做广东人,不登南岭山峰,实为憾事。
今天的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一行就到此结束了,大家有没有觉得还一游未尽呢?是否觉得南岭很原始,但似乎也很有仙气?感觉都市里的浑浊,全在这个天然大氧吧里得到净化和升华。好的,再次谢谢大家来到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祝各位旅途愉快!
导游证考试导游词9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前往新丰江水电站景区参观游览。新丰江水电站座落在河源市区西南部的亚婆山峡谷,距离市中心3公里。水电站的水源属东江水系新丰江支流,流域集雨面积5740平方公里,电站一带年平均将雨量1800毫米左右。建成投产后,年平均进库水量为65.6亿立方米。水电站共有四台机组,总装机容积为33.61万千瓦,是目前广东的水力发电站。2000年4月被广东省文明委、省委宣传部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7月1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
【大坝雄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新丰江大坝。大坝属混凝土结构,坝顶高124米,宽5米,长440米,是世界上座经受过六级以上地震考验而安然无恙的大坝。坝体中央镶嵌着“新丰江水电站”六个直径近百米的苍劲有力大字是原广东省省委书记、中南局书记陶铸的亲笔手迹。新丰江大坝与1958年7月15日正式破土动工兴建,1959年10月20日下闸蓄水,1960年10月25日并网发电。它是我国个五年计划的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整个工程由广东省水利勘测设计原设计,广东省水电工程局施工,投资约2.19亿人民币。工程从施工到发电,前后不足两年,创造了当时国内同类水电站工程建设快和工期短的纪录,是我国水电站建设史上的一项奇迹。
大坝中设有三个巨大的溢洪口,孔中各装有一扇宽10米,高15米的弧形电动闸门。当水库水位超过警戒线(116米)时,为确保水库安全,必须开闸泻洪,这里曾7次开闸泻洪的历史。泻洪时,三扇闸门同时开启,3600立方米|妙的溢洪量令水奔泻而下,水击坝底,空谷传声,声如雷鸣,浪如白雪翻滚,奔流直下,气势磅礴,情景非常壮观。
【留影台——碧湖叠翠】
各位游客,这里就是观库留影台,位于大坝中部。站在站台上游望,万绿湖(新丰江水库)青山碧水美景尽收眼底。清澈碧绿的湖水像一块纯净无暇的翡翠,湖中浮洲点翠,远处峰峦叠翠,金带横系,一直伸延至远方。
【发电站厂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新丰江水电站的发电厂房,右侧挂着“诚信、高效、团结、创新”八个大字,是粤电集团的企业精神。
跨入发电厂,我们可以看到宽敞的发电厂房。主厂房安装了四台高大的水力发电机组,这四台机组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总装机容量已有原设计的29、5万千瓦增加到墓前德、61万瓦。这四台机组设备是由我国哈尔滨电机厂和天津发电设备厂制造的,而整个工程是由广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广东省水电工程施工。电站总投资2.19亿人民币,是我国目前同规模的水电站中、投资少而建成速度快的一个水电站,也是广东省的水电站。目前这个水电站。目前这个水电站在供电系统中还担负着调峰、调频的任务。这些水轮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呢?请大家到电厂展厅就可以找到答案。
【电站展厅】
各位游客,这里是新丰江水电站展厅,也是新丰江水电站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展厅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自水电站建设开始至今的4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这些照片展示了新丰江水电站40多年艰辛的'发展历程,追溯了新丰江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的可歌可泣的创业史和建设史,也反映了建设者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体现了我省水力发电的光辉成就。
现在,请大家看着这台大型的水力发电机组模型。模型主要由大坝、主厂房、发电机组、桥式吊车、溢洪闸门、检修闸门、快速闸门、尾水闸门、引水钢管、主变压器及SF6组合电器等组成。水经大坝拦截后蓄于大坝一方,大坝的两方形成水位差,令原来落差很小的水流产生较高的水位差,然后把具有较高势能的水引入这条直径为5.2米的钢管中,令其顺着钢管流至蜗壳,进入转轮室,推动转轮旋转,通过主轴,令转子旋转,由于转子通入励磁电流,便形成交变磁场,这就使快速转动的定子产生感应电压,并通过主变压器将13.8KV的发电机出口电压升高至220KV,在经过SF6组合电器把电接入电网中。这水力发电的简单过程,既首先提高水的势能,再令势能转变成动能,动能再转变成电能的过程。
游客们,新丰江水电站景区参观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支持!
导游证考试导游词10
各位游客大家好,很高兴各位来到我们省级风景名胜区——金鸡岭。金鸡岭呢,座落在乐昌市坪石镇,面积四十公顷、海拔338米,因西北峰顶有座巨石,鸡头、鸡冠、鸡尾全备,貌似雄鸡,昂首北望、引颈欲啼而得名。
今天我们的沿途游览线路:【牌坊】—【娇垒】—【一字峰】—【兵器岩】—【金鸡石】
【金鸡岭形成过程】
请问大家知道金鸡岭是怎么形成的吗?对了,看来游客们的知识还是很渊博的。现在我为大家详细解说下它的形成过程。
在内陆断陷湖泊“坪石—宜章”盆地形成过程中,盆地持续缓慢下沉,周围山岭岩层破碎的泥沙、卵石,源源不断被流水冲到湖盆充填,经过白垩纪三千多万年,终于堆积了砂岩、沙砾岩、夹页岩等河流湖泊相地层,总厚度三千多米。那时,内陆气候炎热干燥,雨量偏少,泥沙中含有的铁、锰、铝等物质,经受长期的强氧化后成铁锈,遂使岩层染成红色。白垩纪末的“晚期燕山地壳运动”,湖泊一度干涸抬升。后来地壳又发生了“喜马拉雅地壳运动”,才彻底改变了粤北的地壳面貌。山岭急剧抬升得更高,仅存少数的湖泊盆地也随之升起,湖水干涸消失了,红色岩层也成了高原台地。地壳运动后的晚第三系(距今三千万年),粤北山区气候逐渐变得潮湿多雨,气候温暖,植被茂盛,溪流纵横,结果将质地疏松的泥沙不断冲走流失,只剩下比较坚固的岩石。经过几千万年的“流水切削”,终于形成了今天这样千姿百态、雄伟壮观的石山体形。金鸡石是丹霞地貌充分发育遗留下来的较硬岩体组成的“石蛋”,其鸡背、鸡头、鸡身实际上由大小不同的'三个石蛋堆叠而成。金鸡岭是老年期丹霞地貌的代表名山。
【牌坊】
首先,我们经过通往东门的座牌坊,牌坊上“金鸡岭”三个字是前全国政协叶选平副主席题写的。第二座牌坊“金鸡啼晓、宾客如云”是原全国政协王任重副主席题写的。过牌坊百米,有一眼泉水,名曰聪明泉,水质清甜,正可意浓情悠品茶香,让身心休憩和享受一番。东门前左侧是丹崖绝壁的一字峰。一字峰长四百米、顶平、宽三至六米,从正面看像是万古金城、铜墙铁壁,如横卧的汉字“一”;从东侧看,又是顶天立地的南天一柱,如阿拉伯数字“1”;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娇垒】
接着,进入东门隘口,是一道石砌城墙,城高墙厚、壁垒森严。传说太平天国女将洪宣娇曾于此扼守退敌,故名娇垒。左侧石壁上刻有原广东省长卢瑞华的题词“为广东旅游争光”。
【一字峰】
登上一字峰,远眺西北面是蜿蜒如练的武江,极目湘南粤北,令人感慨万千:京广线上列车川流不息、武江上百舸争流、公路上车水马龙,一片欣欣向荣景象。坪石镇,人口三万多、有三星酒店至招待所等各挡次旅业一百多家、饮食业二百家、商店五百家,是广东省十大重点建设镇之一。一字峰东面,迎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有玲珑剔透的排岗石屏,石屏的后面是小鸟天堂雀儿山。传说是女娲在雀儿山中,沐浴大自然的甘露,纺成了这道锦嶂秀屏。一字峰北面是海螺峰、孔雀峰,也都栩栩如生、形神兼备。一字峰中段,是纪念洪宣娇大破清兵的“胜清亭”,这是观日出的好地方:在金鸡啼晓、旭日初升之际,远方群峰有一轮玫瑰色的红日渐渐爬上山脊,继而变成金红,再从大红一跃而成乳白色,在瞬间你就能猎取到无数日出壮丽景观。
一字峰东坡下,是当年太平天国兵营,天兵天将们在此屯兵、开荒种地、挖塘养鱼、操戈练武。点将台上洪宣娇塑像,手持战刀,英姿飒爽,目视前方的练兵场;她腿前迈、手微摆、挺胸而立,神采奕奕。兵营现已建成了典雅的别墅、餐厅、歌舞会议厅等。绿树婆娑、鸟语花香中,您大可以在此度一个安逸清静的长假,洗却都市的喧嚣与烦恼。
【兵器岩】
兵器岩又名别洞,洞深近百米,洞壁上有“洪宣娇大战金鸡岭”的石刻浮雕:“天王降旨喻宣娇”、“飞驻金鸡阻敌援”、“演兵场上振雄威”、“诡计偷袭女帐营”、“敌军如云困寨门”、“掷鲤抛穗笑敌昏”、“难叩洪关敌计穷”、“敌兵溃败走仓惶”、“斩将追兵气若虹”等,设计新颖,雕刻精湛。游观景亭后,可到当年太平军种植粮食的秣粮坡,如今已是满坡的金竹,还种植有桃、梨、李、乐昌含笑等树木;坡后的爽谷与虚谷之间的宣娇阁,它原是岩廊石室;宣娇阁左下侧,是竹林七贤浮雕,开魏晋名士世家风范的阮咸、嵇康、向秀、王戎、山涛、阮藉、刘伶互为交好、陶醉竹林,寄畅于山水、天地之间;在虚谷绝壁,凿有一组大型摩崖浮雕《华夏魂》:高十四米、宽二十米,刻有“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除害”、“女娲补天造人”等,反映了韶州人民对先民的崇敬。
【金鸡石】
再下百步天梯,是地势隐蔽的峡谷,藏有十二枚巨石蛋;再登上朝阳亭,就可到达金鸡石;石高八米、长二十米、宽四米,金鸡石前面还有骆驼峰,后面有刺猬石,都惟妙惟肖的。金鸡岭还可观赏到五猴拜观音、笑佛卧岩、熊猫岩、望江台、七巧洞、西门晚照、石狮送客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鹫阁上展出的一只罕见的大秃鹫标本,鹫两翅张开宽2.8米、重7.2公斤,而瑞霄泉石壁上明丁卯(1627年)所刻的“人心天理”等,佐证了自唐宋以来,金鸡岭就已是旅游胜地、文化重镇了。金鸡岭的形成,沉积了三千多万年,“流水切削”磨砺了几千万年,大家体验到她的魅力了吗?美在于形,只能悦目;美在于神,方能赏心;惟有沉积岁月之美,才能由眼前瞬间的触动变为心灵恒久的感动。那种魅力源自天地灵毓的造化,也源自内在精神的历炼。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今天的金鸡岭风景名胜区游览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导游证考试导游词11
鸭绿江大桥其实有两座,相隔不足百米。第一座桥于1909年5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由当时的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始为铁路桥,十二孔,长944。2米,宽11米,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可旋转90度,便于往来船只航行。第二座桥始建于1937年4月,1943年启用,距第一座桥上游不足百米。1950年11月——1951年2月,经美国飞机多次轰炸,第一座桥毁为废桥,只剩下半截,朝鲜一侧只留下光秃秃的几个桥墩。
第二座桥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鸭绿江大桥还在使用中,是联系中朝两国的纽带。这座桥于一九三七年开工建设,一九四三年交付使用。大桥上行铁路,下行公路。当时公路桥面铺设木板,一九七七年换铺水泥板后就再没有修过。多年没有大修过的鸭绿江大桥钢梁已锈蚀斑斑,路面破损多达三百余处,有的桥面板移位、断裂,致使大桥承重能力减弱。
鸭绿江大桥全长九百四十六点二米,其中中方桥长五百六十九点九米。新闻报道中说,这次大桥桥面大修工程投资二百多万元人民币,由沈阳铁路局投资,沈阳铁路局丹东工务段承建。工程每周四四时至周日二十三时闭关昼夜施工,其余时间正常通关。这一工程将于今年十月下旬完工。这次修整后,大桥桥面的承重能力将由原来的.十吨提升至二十吨。
在大桥维修的时候,周一至周三只允许旅游和贸易车辆往来,而周四至周日封闭公路路段,铁路运输正常不变。
随着大桥的竣工和朝鲜旅游的恢复,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丹东市政府和丹东边检站报请公安部批准,允许游客步行上桥进入朝鲜境内。
公安部批复:允许徒步过桥旅游,但必须保证游客人身安全和大桥安全。同时规定:游客不准在桥上拍照留影,只准并排排队行走。
导游证考试导游词12
各位游客:
你们好!我们现在前往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游览。它位于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是一个以客家民居文化为主题、张裕酒文化为附题的乡村旅游景区。
大家知道吗?我们客家人的祖先也是黄河流域的汉人,东晋时因避乱迁到赣水流域,于唐末至北宋年间南移到广东路的韶、循、梅、惠各州。南宋末年,元兵南侵,江西客家人文天祥丞相起兵勤王,许多闽、赣客家人参加起义军,直抵粤东梅州。后来闽,赣的客民更是大规模地迁居梅州。当时地方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将他们列入“客籍”,称为“客户”、“客家”,这就是“客家人”称谓的由来。开始时这些客家人仍保持聚族而居的传统,按姓氏在山坡上结茅扎寨居住,所以在梅州各地,至今留下不少带有“围”字,“寨”字的地名。这些围、寨后来才发展为砖砌瓦盖的方形、半圆形围屋。
客家人无论迁徙到哪里,当地良田早有归属,他们只能钻进偏僻的山区,而且常受当地土著的排挤欺凌,遭山贼土匪的侵扰抢掠。为了一致对外,只能聚族而居,将单家小屋组合成连居大屋,变成具有防御功能的城堡式住宅。所以无论是殿堂式、围龙式、纵列式,还是“四点金”、“五凤楼”都沿袭了这种理念。
光禄第就是殿堂式于围龙式结合的建筑群。殿堂式建筑一般是“三堂二横一围”或“三堂四横两围”。所谓“三堂”,就是依宅基中轴线建造横列的上、中、下三座堂。每座堂中间是大厅,两旁为厢房。下堂(前厅)用作迎宾接客或偶尔停棺入殓;中厅常为长辈议事、节庆设宴之所;上堂(祖堂)供奉先祖牌位。堂与堂之间以天井分隔。每堂大厅两边还有对称的两厢或四厢,作书房、花厅或习武场所,其余按辈分居住。所谓“二横”、“四横”,就是在堂的两旁分别建一排或两排与中轴线平行(纵向)的房屋,给族内各房人丁入住。屋后是封闭的,屋后和两侧的外墙一般不开窗。若开着,也是窄长的小石窗,作向外眺望和射击之用。这种屋的外墙特别厚实,常以石灰、黄泥、沙石的“三合土”夯成,有的还以条石作墙基,上砌夹层青砖,所以坚固耐用,百年不倒。当全部外门关闭,外墙如同一道防御工具,整座大宅就活像一座城堡。
围龙屋,只是在殿堂式的横屋后面加建半月形的围墙式房屋,“围墙”内可分隔成十几至二十几个房间,把屋后围起来。“围墙”合拢处正中一间为供奉宅神的“龙厅”,故称“围龙”。如果人丁兴旺,还可加建横屋,再家一条“围龙”。因此有的大宅的“围龙”多达五六条。
各位游客,围龙屋无论大小,大门前多有一块长方形的禾坪及一个半月形的池塘。禾坪主要用作晒谷,池塘则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的功用。屋后内层围龙的弧线与上堂后的直线之间的空地称为“花头”,可栽种花果树木。因此半月形的池塘便与层层马蹄形的围龙组成一个太极图,透视出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的理念。一座围龙屋内,卧室、大小厅堂、厨房、厕所、仓库、水井,甚至猪圈鸡窝一应俱全,完全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生活的典型缩影!
[光禄第外]我们眼前的建筑就是光禄第了。它背靠林木茂密的山丘,两旁有延伸的山麓拱卫左右,犹如一把罗圈椅稳坐在山脚,屋前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大家可能不知道,客家人建屋时特别重视“地理风水”。客家俗谚“山中少堆土,枉劳一世苦”、“罗盘差一线,富贵不相见”、“后高前下,多牛足马”。光禄第的“风水”正是符合“堂局”的要求。由于光禄第前低后高,我们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清它“三堂四横”的平面布局;大门围墙内分上中下三座屋,两边各两列横屋。在左右外层横屋尽头处,筑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围起来。这跟我刚才介绍是不是一样?只不过它缺了那半月形的池塘罢了。
[光禄第门厅]大家都看到正门顶上灰塑的.“光禄第”三个字了吧,这是李鸿章的手书呢!大厅旁斗拱上是木雕鎏金的狮子滚绣球。这座光禄第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主体建筑“三堂”均为两层,坐西向东。因为西高东低被认为是“鲁土”,居住会高贵,会出好儿孙。整个建筑群总面积4180平方米,屋内有18个厅、13个天井、99间房,还有前后花园及书斋等。整座建筑为土木结构,工艺精致,绘画木雕众多,堂皇大观。
上堂大厅是安置张弼士牌位及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大家请看,这大厅左侧间房就是张弼士原来的起居室,其他厢房则是设有床的接待室。
[光禄第中堂]中堂大厅是接待客人和家族聚集、议事的场所,也是整个建筑群落讲究的建筑空间。大家看,中堂大厅两旁的斗拱有木雕鎏金的麒麟、凤凰及飞鸟走兽,形态生动逼真。中堂的屏风及两边厢房的挂落雕工精细、金碧辉煌。现在中堂布置了光禄第的主人张弼士的生平事迹及相关资料图文展览。从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张弼士(名振勋,1840-1946)是本村人,少年时开始在南洋经商,后来创办实业,获利甚丰,闻名中外。清光绪年间,他曾任槟榔屿领事、新加坡总领事。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觐见光绪皇帝,获授太仆侍卿、光禄大夫。民国初年,张弼士被委任为袁世凯总统府顾问、工商部高等顾问、南洋宣慰使、立法会议员、参政院参政、全国**联合会会长等职务。张弼士既是商界大亨,更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客家八贤”之一。他艰苦创业、以实业兴邦的民族精神和“生为中华民族,当效力于中华民众”的爱国思想一直受到人们赞扬。
[客家民俗文化暨张裕酒文化展览馆]现在我们到达了客家民俗文化暨张裕酒文化展览馆,光禄第正屋两边各有两排纵向“横屋”。内侧两排为一层房屋,外侧两排为两层楼房,向后延伸成“围龙”。客家民俗文化暨张裕酒文化展览馆就设在左边外侧的那排横屋内。这排横屋底层的前部分为客家民俗文化展,后部分为张裕酒文化展,提起家喻户晓的“张裕酿酒公司”,各位可能马上会问:“那不是在山东烟台吗?”没错,张弼士于1892年创办了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开辟了1000余亩的葡萄园,栽种了25万余株葡萄。他搜遍国内外名贵酿酒品种,如蛇龙珠、赤霞株、解白纳、玛瑙红、梅鹿辄、醉诗仙、大宛红、魏天子等名种。葡萄栽培和酿造均采用当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烟台红葡萄酒1914年曾在山东物品展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同年又获得南洋劝业会优等奖章。1915年在巴拿马万过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和优等奖状。所以孙中山先生给它题赠“品重醴泉”的奖匾。1913年,张裕公司研制酿造出中国的“苦艾酒”-味美思,这种白葡萄酒也享有盛名。解放后这两种酒都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名酒。
导游证考试导游词13
距今600多年前,深圳的先民就已经在深圳东部的大鹏湾畔创造着文明,而在龙头山下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大鹏所城”,更是以她辉煌的历史成为深圳的骄傲作为明清两代我国东南沿海抗倭防盗的海防军事要塞,这里拥有一部轰轰烈烈的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史。明代为了抗击倭寇而设立的“大鹏守御千户所城”,简称“大鹏所城”。深圳今又名“鹏城”即源于此。它寓意着深圳就像展翅高飞的大鹏,搏击风云,遨游长空,勇敢直前。
[景点概况与历史沿革]
我们今天将要参观的大鹏所城,是深圳一的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深圳近些年通过广大市民投票产生的“深圳八景”之首。而且这里盛产将军,大家不妨听我慢慢说来。
在中国1.8万多公里长的海岸线上共有66作所城,其中保存完好的就是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大鹏所城。当时为了抵御日誉猖獗的倭寇和盗贼,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广东沿海设立24座“卫”、“所”,这种“卫”、“所”是一种新的军事编制单位,一个“卫”有5600名将士,每个“卫”下面设有5个“所”,每个“所”有将士1120人。“卫”和“所”的将士实行子承父业的世裘制,将屯田与戍边结合,军需粮饷和家属口粮实现自给自足。将士们带来了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大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昔日盗贼出没的蛮夷之变成了“天青海宁,百业兴旺”的新岭南,更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
作为我国明清两代岭南重要的海防军事营垒,所城在明代抗击倭寇和清代战争抗击英军入侵的斗争中曾起了重要的作用。600多年来,古城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民族英雄,有清代声名原播的赖氏“三代五将”有显赫的刘起龙父子将军,有近代抗日英雄刘黑仔等等。
[南门楼]
来到大鹏所城,首先可以看见明代风格建筑南门楼,重修后的南门楼风格古朴,沧桑硬朗,显示大鹏古城曾经作为南中国抵抗外来侵略的军事堡垒的不可侵犯的气概。
登上城楼远眺,只见古城三面环山,一处面海,进可攻,退可守实乃兵家必争之地。让我们对所城先做个大概的了解吧!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它占地11万平方米,平面呈方行布局。雄伟壮观的城墙,由麻石和青砖砌成,长1090米,墙基宽5米,墙高6米,上设城垛654个,警铺16个,并劈有马道。整个古城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每个城门上各有一个长1200米,宽5米、深3米的护城壕。明清时期城内的主要建筑北有火药局、关帝庙、花光庙,东有左堂署、参将府、侯王庙,西有刘起龙将军第,南有赖恩爵将军底等。
[刘起龙将军第]
在古城内有十多座将军府第,其中的抗英名将、清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的震威将军第和清福建水师提督刘起龙的将军第为著名。
由南门街北去,穿过古朴的民居小巷,我们先来到清代刘起龙的将军第参观。刘将军倍受皇上恩宠,道光十年(1830年)二月,他巡洋时卒于海上,道光皇帝亲笔为他写“御祭文”立于他的墓前,还“照提督例赐恤”
刘将军一生致力于巡海辑盗,保护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凭着他的机智勇敢,屡立战功,在抗御与平定委寇,保护我东南海疆的“前后十八战”中战功卓著。而且他为官清廉,体恤部下,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虽地位显赫却不居功自傲。深得将士及古城人民的敬仰,至今古城还流传着很多有关他的传说故事。
[赖恩爵将军第]
请看,着门匾上写着什仫?“振——威——将——军——第”五个漆金大字,是清代道光皇帝亲笔所书——这就是赖恩爵将军第了。它建于1844年,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是古鹏城保存完好的一座赖恩爵将军俯地了,整个将军第为清代府第式建筑群,规模宏伟,有数十栋屋宇,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除了门横额为皇帝御笔,门前还放着一对石狮和一对象征武官府第的石鼓(文官府第为一对石麒麟);檐板,梁枋等饰金木雕刻,上绘人物故事,花鸟虫草及墨书诗词等。
将军第为侧门内进,正间为住宅,三套三进三间结构,当心间三厅二天井;左右次间三厅,二天井,十厢房;侧间为宾房,三进三间结构。两间前长廊有月门相通,地面铺砖,墙石脚青砖结构;长廊前有倒厢;正间有前院,侧廊;侧间有后院,偏厢;前后院均有水井。整座将军俯第以一丈多高的高墙围着,气势雄伟,大有“将门府第”的气派。此外,赖恩爵将军府第内对联众多,大都反映了赖氏家族显赫的家世和赖恩爵抗英缉毒的英雄事迹。
大家请看,正门大门的对联是;“奉旨抗英筹功略,秉成护国著奇功”,所说到的正是赖恩爵将军。在战争首位,即中英双方的次交锋——九龙海战中,赖恩爵奉林则徐之命率中国水师与英军作战,表现出不畏强暴的英勇抗争精神,终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获全胜,沉重打击了侵略着的嚣张气焰,充分显示了中国官兵保卫祖国领土主权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念。之后不久,赖恩爵接替著名的关天培担任了广东水师提督,晋封“振威将军”。以赖恩爵为首的清朝爱国官兵作为民族英雄而被载入史册,永垂不朽。
[怡文楼]
我们还可以通过《大鹏民俗展》了解这里独特的大鹏人的民俗风情——“大鹏军话“的方言,“红顶蓝布”的凉帽,少七天的哭嫁婚俗,等等。他们在语言、服饰、过年过节习俗、神灵崇拜等都有其地域性的历史渊源。在面积80平方米的展示厅里,根据大鹏人的世代相传的生活习惯,布置了生产工具房、卧室、磨房,因为很多实物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已是非常罕见,更加让人们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各位游客,600年前,70多个姓氏的军民为保卫边疆奋战在大鹏所城,而今,众多有识之士因改革开放而投身特区建设,赋予了深圳古往今来的独特文化——深圳精神。现在,我们可以告慰因失去香港而忧郁去世的赖恩爵将军;祖国强大了,香港回归了,你的遗憾实现了。真可谓;六百年前风云边,大鹏所城镇海疆;六战六捷传佳话,抗御英雄清史扬。古墙班驳追思忆,海浪声声话当年。将军空有千均力,朝廷腐败难回天。斗转星移岁月迁,古时沧海今桑田;中华儿女多壮志,开天劈地谱新篇。五湖英才聚鹏城,香港回归心相连;可慰英魂无遗恨,继往开来万万年。我的讲解到此结束了,谢谢你的支持和配合。
导游证考试导游词14
毛主席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参观一座雄关,它叫金锁关。
金锁关雄峙于铜川市印台区金锁乡人民政府附近,这里两水交汇 (淌泥河与柳林河)、三山鼎立 (东马栏山、西仲家山、北女回山),峡谷绝壁,天然奇险,为关中的北大门,是三秦的军事和交通咽喉要地。有 “金锁天堑,鹰鹤难飞”之誉,是“榆塞秦关襟喉要地”,自古就为兵家必争之地。
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金锁关。金锁关的左边峡谷为神水峡。它位于马栏山与女回山之间,是铜川漆水河的主要支流淌泥河的河谷。河谷两岸山峰突兀而起,峰峦叠樟,险峻异常。谷地有公路蜿蜒北上,是关中通往陕北的主要通道。
公路西侧山崖上清晰可见 “雄关天堑”四个大宇,为清光绪年间陕西巡府叶伯英所题刻。而有边川谷为柳林河谷,它处于女回山与仲家山之间。明净的柳林河水穿谷而过,与淌泥河交汇于此。此河谷则是通往宁夏及甘肃的交通要塞,自古就见证了唐朝皇室及其重臣和玄奘前往玉华宫避暑的情形。
据史料记载,1129年,宋军将领刘延亮曾屯兵于神水峡,截断了北上进犯宋地的金兵。1551年,陕西巡抚张菏认为“金锁关至为要冲,宜筑城戍守”,以防河套之地叛匪突犯西安。两年之后,同官知县亢庆鸿在三山之间筑建了高大的关城。至此,金锁关长期驻有重兵把守,变得更为险峻。1633年,陕北农民起义军将领张献忠率军攻破并烧毁关城。1678年,守备官由金锁关移驻耀州,仅留有外委把总1名,守兵20名驻守此营。从此,关城日渐废毁。
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金锁关关城遗址仍依稀可辨。关城东西约宽100米,南北约长500米。有南北两门。北门外桥北三岔路口,俗称 “三关口”(今西包公路从此通过),南口通西安,北口通陕北。淌泥河水从关口流过,称 “北水关”,分一道、二道卡门。西口通甘肃、宁夏,柳林河水从关口流过,称 “西水关”,一道卡门。卡门城墙,原用正方条石筑成,其城洞遗迹犹存。
这座古代雄关历经各朝,特别是唐、宋以后,北御辽金,西防西夏,屯兵驻守,攻占不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及抗日战争期间,金锁关成了国民党封锁我陕甘宁边区的重要据点。尽管如此,仍有无数热血青年冒死来到这里,冲关而过,奔赴延安。1946年9月,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在撤离西安时也曾在此与国民党激战,并取得了胜利。因此,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朱德、周恩来等曾路经这里,并留下了许多咏颂这雄关天堑的诗句。
金锁关崖壁陡峭,遍山劲松,谷幽水急。每逢初春,关外积雪消融,而关内仍属银白世界。清晨红日东升,映在白雪与绿草之上,将金锁关映衬得分外妖烧美丽。因此,金锁关的“三山春雪”自古就为文人们所乐道,也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句。我们现在身在雄关险谷,耳边似乎仍有刀载相撞、战马嘶鸣的回音,金戈铁马,兵戎相见的战争场面仍依稀可见。而在金锁雄关也确实残存着不少的古代遗迹,流传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趣闻野史,其中尤以宋时杨家将的故事广为流传。
据说,800多年以前,北番辽国日益强大,不时南下侵犯宋朝疆域。一日辽将率兵十万,将长安围困。杨六郎骑马应战,搭弓射箭就射得辽兵抱头鼠窜。待跑出300里之后,辽兵发现杨六郎射出的箭插在了金锁关的南门之上。见状,辽军一面惊叫,一面逃出了金锁关。
杨六郎在收复了金锁关之后,就率兵驻扎在这里。直到今天,仲家山上还有杨六郎插旗杆石;女回山上有其屯兵的山寨;杨家坪相传为杨六郎演练军马的场所;而附近的岩洞称“六郎洞”,据说曾为六郎的居所;而棋盘川里的马家寨有一清澈的山泉,据说是巾帽英雄穆桂英的黄骡马马蹄刨出来的;因此叫做“马刨泉”。虽说这一切只是传说,但是金锁关南门在毁坏以前,上面确实插有一文铁箭。
我们眼前的那座山名叫女回山,也叫做 “搬转山”。如果仔细观看,大家会发现,这里的山峰走势都为南北方向。而女回山却特立独行,为东西走向。这里也有一个凄苦的传说:秦时始皇征集百万民工建造长城,孟姜女的新婚夫也未能幸免,据 《旧唐书》记载,孟姜女为陕西同官人。
她在苦等丈夫数年之后,因相思甚苦而决意到陕北寻夫。殊不知,其夫已死,且尸骨已被砌入长城之中。孟姜女长哭不止,哭倒了长城。为了躲避秦兵追赶,孟姜女身背丈夫遗骨选到了此处。而此时秦兵己追到身后。只见孟姜女使尽全身力气,硬是将这一南北走向的山峰搬转了方向,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样。此山挡住了秦兵。孟姜女也得以逃回家乡----同官,即今天的铜川。这座山峰因此被称为 “女回山”或 “搬转山”。
现在我们来到了西水关外北山下。这里山上曾造有太量摩崖造像,后来在炸山取石时毁坏。而关城南门外淌泥河东岸细砂石崖上,有公元689年雕刻的阿弥陀佛像,1573-1619年雕刻的作品也有遗存。我们可以看到大小不等的石窟摩崖造像20多拿。大的近似真人,小的不及手掌,个个生动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