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妄言之(随笔)
姑妄言之(随笔)
《姑妄言之》是作者面对信息爆炸、网络文字纷纭的今天对为文更是为人做出的一种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一个热爱文字的正直之士理性的思考与睿智的思辨,振聋发聩 。
如此作家,不理也罢
这QQ呢,该算是一个知识型社交平台,使用也因人而异,因此QQ空间也是异彩纷呈。我应该是空间的受益者,因为自从有了它,我觉得自己视野开阔了,见识增长了,业余生活也更充实了。
我Q龄三年,也算能独立下地的幼儿了,虽说还稚嫩,步伐也不稳,但起码有了初步的判断。三年来我按自己的兴趣建立起一个知识素材库,这全仰仗我这些博学广才的好友,他们是我潜在的老师,我很感谢他们。跟着他们,我觉得很开心,觉得学习是件很幸福的事。
我性喜闲散,闲情逸趣是我所爱。音乐书画,旅游摄影我都爱极,但若说起最爱,恐怕还得数文学。文字的魅力,实在难以抵挡,所以每每遇到写作的朋友,都会格外惊喜珍惜。
不久前偶然点进一非好友个人空间,据其自称是一位农民女作家,很早便在知名刊物发表作品,并且获奖不少,在她所在的城市还曾轰动一时,心中敬意不免油然而生。我虽说也是文学爱好者,职业也是跟书打交道,但要说起作品,说起作家,总感觉那有点遥不可及,须仰视才见。在我心里,写作还能发表就很不简单了,能做到称“家”,不是神人也是天才,用老人们的话说那是天上文曲星下凡了。所以,听说此人是作家,还是农妇,我的惊讶可想而知,正如当初得知那位人称“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的刘亮程其实就是一个真正的农民一样。不由感叹,如今社会,一切皆有可能,很多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都能顺理成章地发生。
我一向好奇,便想一探究竟。
不过浏览其空间主页却有些大失所望,感觉此女不是生活在现实里,而是生活在网上,生活在文字中,似乎她就是为文字而生。空间动态里充斥着其家里的生活照片,锅碗瓢盆,吃喝休憩,家人朋友,应有尽有,甚至还配上文字嬉笑怒骂,感慨万端。我素驽钝,不懂如此晒照唠唠叨叨,所为何来。更让人不解的是,偏偏还有不少人围观留评,饶有兴致,人声鼎沸,宛如一堆老妈子聚在一起飞短流长。
失望既生,便想退出。可转念一想,顶着个作家头衔,哪怕只是个业余,也肯定自有一套,若此刻退出,未免操之过急。不有人说吗,文人大都是疯子,有些怪癖能理解。于是静下心来,决定看看再说。点开空间日志目录栏一看,嚯,洋洋大观,一百多页,基本都是原创。一看时间,历时不短,始信所言不虚,确实有料,想必作家就是这么炼成的,厉害!于是容端言寂,点开日志,逐一浏览。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一应俱全,乡土气息外加奇特想象,还真是不简单。不过看着看着就有些糊涂,先前看空间动态诸多生活照,觉得其三口之家,应该算其乐融融,喜剧味道浓厚,而且就年龄而言,该是可以做奶奶抱孙子的级别了吧。可看其作品,无论散文还是诗作,都俨然一痴情少妇,且情感外溢,丰富多彩,变化之快,数量之多,令人咋舌,只是不懂若其夫看了会做何感想。亏她还大晒其夫照片,狂吐自己如何贤惠顾家,也不知她怎么说得出口。虽说两面做派的人,我不是没见过,但如此大言不惭我还是感到不可思议。再看其小说作品,竟也大都充斥着恶俗露骨的婚外畸恋,心想,这样的作品,不看也罢。
其空间也有个别人对此表示反感,认为不妥。留言善意提醒,说这样暴露隐私,自己乐意尚无话可说,连带别人就不好了。话很在理,也很得体,却不料往往招来空间主人乃至一些死党的`恶言相向。其理由是自己的空间自己做主,旁人不应指手画脚,说不喜欢可以滚,没必要自作聪明。这让人很是无语,不由想起影视剧中那古代呆笨书生,无意间踏进烟花柳巷,见一模样还算周正的女子被人调戏,便忍不住上前欲来一场英雄救美。但不料却被女子一手甩开,斥其莫名其妙,反问与他何干,由此引来大家一片哄笑。
于是想说,如此作家,不理也罢。遂退出,不复进。
如此文字,读它作甚
近年浏览网络,见到不少情感美文,尤其是一些女性作者的情感美文。那些文章情感不能说不真,因为读后能感觉她们纠结于心的缠绵悱恻的恋恋情深。那些文章也确实堪称美文,因为它们往往穿上了婉约如宋词的语言外衣,那外衣精致得如竹心薄膜吹弹可破,而那隐约可见的是那种不能不说又不好明说的风情万种的暧昧。
当然也有些直率的,标榜自己不藏不掖快意恩仇,一边夸耀自己美丽贤淑家庭幸福,一边将情感的枝条伸出墙外,演一出“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有那高明玩家还能故作姿态演绎“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惹得那墙外多情人士苦于“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进而感叹“天涯何处无芳草”。当然也有入戏太深弄假成真者,演一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以为自己就是那琵琶女遇上了白居易,也能赢得知音一声长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说实话,每当看到此类文章,我总会联想到如今流行的“小三文化”。我不懂这“小三阵营”到底有多庞大,到底还有哪些人急于挤进这个队伍,但看到这种文章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我想那数字大概很惊人。我实在佩服这些人的勇气,她们不但敢想,还敢写,敢招摇,甚至还敢付诸实施,从文字走向现实,再从现实走向文字,且沉迷其中,乐不思蜀。她们大概试图寻求理解,获得舆论支持,所以往往写得非常魅惑,非常动人,其杀伤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我每每见了,总会好笑,我笑她们情感游戏玩得如此执着,如此痴迷,甚至连自己都骗过了,以为那就是真的了,以为自己就是多才女子朱淑真了,以为文字翻飞就能飞出一个多情柳永来。她们甚至也看见了,甚至相信他比真实的还要真,因为文字中的人儿没有了俗世中的是非纷扰而显得飘逸洒脱,完爆自己身边那个一身缺点的家伙。
我没有办法祝福她们,尽管有些文章写得哀怨感伤听起来如泣如诉。因为我每每读时就会想起她身后的家,以及她所眷恋的那个人的家,我会替他们愤怒,愤怒于她的背叛,她的入侵,尤其是她还标榜自己家庭幸福的时候。在我看来,那些唯美的文字后面藏着一颗半路杀出横刀夺爱的并不唯美的心,而那看起来凄婉的文字大概也只是指望哀兵必胜的伎俩罢了。曾经就有那么一位多情女子大言不惭宣称,自己所写不过是一种引诱手段而已,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检验一下自己的魅力。事实上呢,也确实有不少中招者意乱情迷魂不守舍,最终弄得夫妻貌合神离甚至反目成仇劳燕分飞。
所以呢,别怪我偏激,从某种意义上说,婚外畸恋凄婉就对了,若是婚外暧昧笑了,那婚姻与家庭就要哭了。我想,这种自导自演的情感游戏,最好的归宿就是让她们把自己玩进去,最终落得个自怨自艾自寻烦恼自作自受。
这没有现实土壤的虚无,这隐去了生活本真的伪饰,这没有生活原初味道的游戏,这偏偏还有些妖冶之气的诱惑文字,读它作甚?
记忆真的那么美吗
教书二十几年,学生一波又一波,作文写了无数,批阅也无数,但有一种文体绕也绕不开,那就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
也是奇了,学生碰到“我的老师”“我的同学”之类的题目时,几乎不约而同会倒向过去,展开记忆大搜索,或者干脆来个玄想梦幻添个未来,而极少面对现实写眼下天天见面的某位老师或同学。
学生们的解释也几乎千篇一律:写不喜欢的会得罪人,写喜欢的会被指拍马屁,不痛不痒的又没意思,还是写过去写未来,自由自在。因为如此一来,可以半真半假,甚至全凭虚构,反正又不会有人去追究去核实去考证,既回避了尴尬,又拓宽了写作空间和想象空间,再说经过时间的打磨岁月的沉淀,写起来会更客观更准确。
唉,这样的说辞,谁又能说不是呢?理是这个理,写是这么写,但说实话,看多了,却难免失望麻木甚至有些生厌了。于是偶尔见到直面现实,写眼前人眼前事的作文无论优劣褒贬都会大加赞赏,认真点评,甚至范文诵读,以鼓励学生消除顾虑,大胆表达,就算是错觉,就算会有冒犯,就算会被人拿来品评诋毁,但起码它不是梦呓,不是玄想,不是无关痛痒。
如今人们写文,似乎也喜欢怀故恋旧的题材,而且一旦陷进去,久久不愿出来。在他们的文字里,过去的一切都很美好,就连落后贫穷愚昧都成了记忆中的珍宝,他们立在现实土壤上,大发今不如昔的感慨,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曾经是那么拼了命地想要摆脱,他们如今怀恋的其实或许就是当初想要忘记的。那个时候他们不回头,因为那时他们必须向前看朝前迈,而当他们终于安定下来,他们却似乎更愿意去有选择地去回顾去品咂曾经的拥有或曾经的苦乐,而把现在的生活现在的处境隐藏起来,把现在的真实感受模糊起来。至于那未来等来了或再成为过去再说吧,因为就算说了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不敢断言,他们就是这么想的,但读那些作品,我确实有这种感觉,而那玄幻穿越类的就更不用说了。
相比之下,我是更愿意相信并接受写现实的作品的,道理很简单,你是相信逝者坟前煞有介事的祭拜还是生前的平淡真诚和睦的相守呢?所以,在我看来,一味怀旧者等于是坐在岁月的巷道背对来人漠视当下,并眼睁睁让他们成为不可挽回的过去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