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日记500字三年级
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元宵节的日记500字三年级例文,希望你喜欢。
元宵节的日记500字三年级篇1
正月十五元宵节,早上,我看见姥姥揉面团娴熟的翻过来,掉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还时不时的让我按住盆,倒下开水,面粉成型了。姥姥开始做汤圆了,她先取出一小块面粉团,在中间开个小洞,双手有节奏的将一个小洞变成一个大洞,在洞里放入黑芝麻,又慢慢地的将四周的面粉往洞里靠,洞又没了,我认真地学习着,一眨眼功夫,二十个汤圆可以放入锅里了。汤圆在沸水中翻滚着,再慢慢浮上来。汤圆好了,我盛了一碗,刚吃一个,一种香香的味道在我口中蔓延开来,好吃极了!
晚上,我们一家去公园,那有燃灯的、踩高跷的和舞狮灯子的,各处都充满着快乐的气氛。不知谁说一句:“看这边的花灯多漂亮啊!”我们顺着声音望去,哇!花灯的颜色各种各样,有黄的,粉的,绿的,蓝的,七彩的,紫的等等,漂亮极了!这边还有猜谜大会呢!我也挤了进去,还猜中了两条灯谜呢!
对了,说到这里,大家还不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吧!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农历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上元佳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节日文化之一,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汉代,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有又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今天了解到这么多知识,我很高兴,我希望下次还过这么快乐的元宵节。
元宵节的日记500字三年级篇2
今天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佳节——元宵节。
晚上放学回家,一进门,我使劲用鼻子嗅了嗅,好香的味道啊!我冲进厨房,原来那香香的味道,就是厨房里的那一大锅小汤圆飘出来的香味。我们家的汤圆是多种多样的,咸也有甜,特别好吃。咸汤是没有馅的,它是用香菜、芝士丸、娃娃菜、冬菇、腊肠、虾干等一起煮的;甜的又有芝麻味和流沙味。其中我最爱的就是流沙汤圆了,流沙汤圆的皮是用糯米做的,口感特别好,一咬下去里面的流沙就都一窝蜂地涌出来,好像要去做什么重要的事情一样。
除了吃汤圆,怎么可以缺少元宵节最经典的活动猜灯谜呢!我们有一副灯谜扑克牌,爸爸负责出题,我、妈妈、外婆猜谜,很多连妈妈和外婆都猜不出来的谜题,我都答对了,比如:乡间小路落满花(打一礼貌用语),我就能迅速地猜出来是“道谢”。因为小路也可以说是道,花儿落了,也可以说是花儿谢了,所以合起来谜底就是道谢;又比如: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打一中国省份名称),因为这里有四条江河,江河也可以说成“川”,所以谜底是四川。我一共猜中了五个灯谜,连我自己都觉得我是一个小女超人。当然也有很多我不会的,只能听妈妈和外婆来猜和解释,学习他们的方法。我觉得猜谜特别有意思也特别有意义,让我长了很多知识。我以后要多看书,多观察,多积累,未能成为猜谜小能手。
元宵节的日记500字三年级篇3
今天是元宵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汤圆,吃汤圆。
我们开始做汤圆了!我把皮捏成了一个“凹”形,然后再往中间放进了一勺豆沙,再把“洞”给捏紧了。最后,我把汤圆搓成了一个小球。就这样,我做了一个又一个......做到最后一个的时候,我一看,还有相当三个汤圆的豆沙呢!怎么办呢?我们正在讨论多余的豆沙怎么处理时,我灵机一动,我急忙说:“我有办法了!你们看我的!”我把最后一个汤圆里放了剩下的全部豆沙,为了容易分辩,我还在这个汤圆上刻了一个三角形的记号。
我一直在等待享受我今天的成果。噢!终于吃汤圆了!我高呼着来到了妈妈面前。妈妈问我想吃几个汤圆,我爽快地说:“六个!其中一个得是有三角形记号的。”我们一家围着桌子一起吃着汤圆,可高兴了!当我吃到放有许多豆沙的汤圆时,不由得说了一句:“啊!真甜啊!”这时,爸爸问我:“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不知道!”“不知道就到网上查查吧!”
吃完了甜甜的汤圆,我立即来到了电脑前,我要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我从Google中搜索一下,结果就出来了。发现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候,明帝提倡佛教,农历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晚上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后来就慢慢的变成了盛大的节日。
今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还吃到了汤圆。今天,我真高兴呀!
元宵节的日记500字三年级篇4
说到元宵节,我想起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错飞到人间的一个小村庄里,那村里的人以为是一只坏鸟,就把他杀死了。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让天兵去把那村庄给烧了。仙女听到了玉皇大帝的话,就让一个神仙变成老奶奶到村里报信。神仙到人间跟村里的人说,在村里村外点上篝火,才能免去灾难。他们按照神仙说的做了,玉皇大帝一看,心想,我还没有放火,他们就放起火来了,自己烧自己。玉皇大帝乐得哈哈大笑。这个小村庄真的免去了大难。这个事情流传开来,就有元宵节了。
这就是传说,不是真的,真的元宵节起源于汉朝。印度人信佛,他们成佛的人,把他们烧成骨灰,扒一扒,有一个像珍珠一样的东西,叫舍利子,印度人朝拜舍利子。这事后来流传到中国的汉朝,民间也有了佛教的活动。舍利子的事情被汉朝的皇帝知道了,他们也在皇宫,张灯结彩,朝拜舍利子。老百姓看着很好玩,也跟着玩,张灯结彩,但是没有舍利子,这就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五张灯结彩、放篝火的玩法。就演变成后来的元宵节。
唐朝的元宵节是最热闹的,他们有宝马香车,灯楼高50米,有50000盏灯,灯楼里有20个房间,过三天,人们都到街上玩。宋朝是过五天,他们过的也很热闹,也是在街上玩,玩法很多。明朝是过十天,从初八玩到十七。
正月十五,人们一起吃元宵,猜灯谜,闹花灯,耍龙,狮,放烟花,踩高跷,扭秧歌……对了,张灯结彩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活动,而扭秧歌是后来的风俗。有各种各样的玩法。
南方的风俗也很好玩,其中有偷菜。女生上别人家偷,别人看见也没事,但是男生不能偷。
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的玩法,在冰上玩,滚冰是最有意思的了,我上冰上一滚,我的头都滚晕了。打花脸也很有意思,你给我打,我给你打,打来打去非常好玩。
元宵节的日记500字三年级篇5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在这一天里,我们打算去看龙灯,因此,我早早的吃好了午饭,到了暨阳街道。到了那儿,我发现警察叔叔们早早地站在了路中央,拦下了一切机动车辆,为人民的安全做好了保障。
龙灯还没开始,可大街上早就站满了观众,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我和爸爸马上选好了看龙灯的位置。忽然,远方飘来了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原来是马上开始舞龙灯了。只见领头的是一直凶猛巨大的老虎,它有着两道又尖又长的胡须,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一张一合,头顶上写着一个大大的“王”字,好像正在向你似的。
跟在老虎后面的是两条布龙。他们一黄一绿,银色的龙鳞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异常耀眼。两条龙“飞”到了十字路口后,竟在人海中飞快的翻滚起来,远远望去,两条翻滚在人海中的巨龙好像正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游泳一样,让人看了以后赞不绝口,浮想联翩。
之后出现的是一条板凳龙。它的样子可和刚才的两条巨龙截然不同:板凳龙的头非常大,荧光闪闪的眼睛到了晚上仿佛会发光似的,胡子长的像庐山上飞流直下的瀑布一样。板凳龙的身体是由一节节长长的板凳组成的,因此,走过时便会发出“吱吱”的声音,仿佛是一曲悦耳的交响乐,飞入人们的耳朵中。板凳的上方还有许多的工艺品,让人眼花缭乱:有的是一个个五彩缤纷的花篮,上面的花漂亮的美不胜收;有的是十二生肖中的动物,不知道这些动物是出自谁家之手,进那样栩栩如生,美丽动人;还有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取西经的画面,看着这些艺术品,然人感到非常妙不可言。
一眨眼,龙灯很快结束了,可周围的观众好像留恋着什么似的,迟迟不肯离去。今年的'龙灯太精彩了,我明年一定还要来看!
元宵节的日记500字三年级篇6
我的家乡坐落在安徽省颖上县黄桥镇薛桥村, 在那里,不论什么节日,我们都有着独特的民族习俗。
就拿元宵节来说吧。据我了解,自古以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被人们视为重要的民俗大节,“正月十五闹元宵”生动地到出了节日的特点,而我的家乡也不例外。
到了晚上,我们小孩子都把事先准备好的油漆桶里塞进用汽油浸泡好的松果,然后走到田野里,点上火,和小伙伴们一起摇,我们把这项游戏称做“摇火把”。大家玩的可带劲了,你瞧!那边的陈大善正把胳膊甩了又甩,准备把“火把”摇翻天;你看!这边的韩天星正像大力士似的,把“火把”摇成一轮火球;你听!这火把发出的“嗖嗖”声,不正代表着我们农村小孩追求快乐的心吗?
元宵节的时候,我们不仅“摇火把”而且还要吃“汤圆”。虽说“汤圆”不太耐看,但吃的却是有滋有味。汤圆又称元宵,它的种类很多,味道有香、甜、酸、辣、咸五种。其中做法有包圆宵和摇元宵两种。食用方法分为煮、炸、蒸三种。而我最喜欢吃妈妈做的炸元宵。走进厨房,只见妈妈穿着一身白大褂,一改平日之风范,当上了大厨。妈妈拿起菜刀,把和好的面切成13块,又往这些面里放进馅儿,把它们放入油锅里炸。只见妈妈用漏勺把汤圆捞了起来,翻了几下,又重新放入了锅里。不出5分钟,第一锅元宵便出锅了,我和爸爸连忙冲了上去,一同分享这美食。
此外,元宵灯会也别有一番情趣喔。看那里!三头六臂的哪吒三太子飞了上来。只见他脚踏风火轮,手拿火尖枪、混天凌和乾坤圈,好不威风呀。瞧,嘿嘿,唐僧师徒也赶来凑热闹。只见孙悟空踩着筋斗云飞在半空中,右手紧握金箍棒,左手反搭一个凉棚。唐僧则骑在白龙马身上,双手合十,一幅仁慈相。猪八戒自然是大腹便便,懒懒散散。沙僧肩挑行李,头带紧箍,脚踏实地。白龙马身上驮着一个唐僧,但它仍然春光满面,真是难得。
怎么样,朋友,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很向往我家乡的元宵节吧,有空一定要来我的故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