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抗击肺炎感人故事心得体会作文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众多党员纷纷加入抗疫的行列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武汉抗击肺炎感人故事,仅供大家参阅。
【战地日记】你守护病人,我守护你
当白衣天使在一线冲锋陷阵时,他们的背后还有无数默默支援前线的医护家属,也在积极做着贡献。光大集团永明保险湖北分公司党总支组织委员、办公室主任龚楚雄就是其中之一。
1月23日,凌晨2点,新冠疫情蔓延,武汉宣布“封城”,交通工具停运,这也意味着部分一线医护人员可能无法正常上岗。龚楚雄的妻子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呼吸科工作。当她对交通停运带来的不便表示担忧时,龚楚雄当即做了一个决定:“我来送你,你们呼吸科的同事都由我负责接送!你们不用担心交通问题。”
由于妻子的职业关系,龚楚雄明白此次疫情来势汹汹,传染性极强。他的这个决定可能会带来巨大风险,但是此刻无心想这些。孩子已提前送走,自己已无后顾之忧。疫情当前,自己能做点什么就做什么。
早晨,他跟妻子的同事一一确定好通勤时间,开着私家车,将妻子和呼吸科的医护人员送去上班。晚上,他又开车一一接回。遇到医院有急事召集员工时,中途还得再出去送人,一天要跑五六趟。
1月24日晚上,妻子接到通知,她所在的医院院区改成定点收治医院。28号之前,医院现在所有的住院病人和医疗物资全部需要转移!
龚楚雄了解到,此刻医院留下的病人基本上是重症病人,有的还具备传染性。运输途中,得做好防护,仅有的十余部救护车根本不够用,于是他和其他家属联合起来,用自己的车子帮助医院转运物资,比如电子设备,医疗器械,一次性材料,呼吸机等等,来减轻医院压力。
两天时间,从早忙到晚,累得饭都顾不上吃。通过他们的全力支持,医院完成了转运任务,开始大批收治新冠病人!
对此,龚楚雄表示,“和医务人员相比,自己干的这点事儿这点根本不算什么。”25日,他作为家属参加了呼吸科的动员会,当听到呼吸科领导说到,这次疫情不知道会有多少同事会感染甚至牺牲,他泪目了。他想,我一定要尽全力协助他们!
随着疫情的爆发,武汉各大医院口罩全线告急,同济医院也不例外。口罩就是医护人员的防护罩,前线战士没有武器怎么能够参加战斗?龚楚雄非常着急,到处托人买口罩。但是湖北早已弹尽粮绝,他又托人在北京采购。
1月29日,9箱共2000多个口罩顺丰到货。这批口罩共花费7万块,龚楚雄打算全部捐给呼吸科。但是顺丰快递小哥打电话告诉他,顺丰爆仓,配送很难及时到达。于是,他火速赶往物流,自己搬运一箱箱口罩,并以“一名光大永明人”的名义把这7万多元紧缺的口罩物资捐赠给同济医院。送完口罩,龚楚雄长舒了一口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龚楚雄所在的光大永明保险湖北分公司,200多号员工,目前还没有一例感染。身处疫区中心,这样的防范意识与龚楚雄不厌其烦的叮嘱不无关系。作为医护家属,龚楚雄在了解疫情的势态后,第一时间汇报领导并告知同事戴口罩的重要性,并建议勤洗手,勤消毒,不聚集,进行弹性工作制,提高对新冠的警惕性,避免被传染。
正是由于他的不断强调引起了同事们的重视,大家积极防护,并注意给办公场所消毒,将防疫工作做在疫情爆发的前头,保证了自身的安危。
【战地日记】总台青年:与白衣卫士并肩作战
“过去的半个月时间,一直和我曾经学习、工作了11年的城市战斗在一起,真正同呼吸、共命运,每每回想起其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热泪盈眶,愿武汉挺住,世界祥和!”这是1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蒋晓平在他微信朋友圈中写下的话。从1月14日主动请缨奔赴武汉采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以来,他一直待在武汉,用镜头记录了整个事情的全过程,这段话是他在这段时期内的肺腑之言、真情流露。
勇闯禁区 没有时间看春晚
《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中,由白岩松、康辉、水均益等6位新闻主播带来的节目《爱是桥梁》感动了无数人。
节目中展现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重症隔离病房内外的场景,都是出自总台记者蒋晓平之手,但正在看春晚的人们不知道的是,蒋晓平和摄像苗毅萌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所拍的节目上了春晚,他们也根本无暇欣赏春晚,这个春节,他们一直待在金银潭医院的病区,通宵达旦记录着医护人员的工作,而且,就在除夕到来前,他们也正在经受一次难耐的心灵煎熬。
为了解肺炎病房的救治情况,蒋晓平此前已多次到位于南楼7层的重症监护病房,与重症监护室主任吴文娟多次接触。在1月18日,还和吴主任首次进入了金银潭医院的重症隔离病房区域,“当天摄像有事回北京了,另外一个摄像还未赶到,我一个人在重症隔离病房主任吴文娟的带领下,穿着防护服、手里拿着套有塑料袋的便携DV,跨进了潜在污染区的那道门。说实话那时候心里直打鼓,不怕是不可能的。”蒋晓平推开了潜在污染区的门,依次经过风淋通道、紫外线消毒区,再推开两道门进入了半污染区,“半污染区其实就是病房外的楼道,两边的病房是采用最严密防护措施的污染区。”半污染区属于二级防护,必须要首先换上医生准备的专用裤子,穿隔离衣,套口罩、帽子、鞋套。在病房里面的医生护士们是三级防护,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他们在外面又罩上了一层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和面屏罩,走路笨拙,就像个太空人似的。蒋晓平看到,监护室内外的沟通都要依靠对讲机,为了能够让所有参与治疗的医护人员随时掌握患者的情况,隔离重症监护室里的护士,将每一位患者的情况写在纸上,反贴在玻璃上,每小时更换一次。
“我当时询问是否可以进入病房拍摄,得到的答案是绝不可能,如果进去了,摄像机受到污染,一旦洗消就全部报废了。”这次探班让蒋晓平极为震撼,也拍摄到了一手的资料。两天之后摄像苗毅萌赶到,他们两人一起再次进入半污染区,补充拍摄了更多的细节,于是就有了素材被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477家媒体广泛选用,播出1719次(截至1月23日18时)的新闻报道:《独家!总台央视记者探访武汉金银潭医院隔离病房》。
身体上的冒险还是其次,就在除夕到来前的腊月二十九晚上,蒋晓平接触过的一位护士透露,吴文娟和医院的一位副院长因为感染肺炎,被隔离住院,而且医院的党委书记当天下午也被送到一家医院紧急抢救!这个消息不啻一个晴天霹雳!这些人蒋晓平和苗毅萌全都接触过!此前和吴文娟一起在办公室里起码待了有四五天,而且全都是近距离接触!而那个副院长在1月18日深夜召开过新闻发布会,蒋晓平还在旁边为他出谋划策过,在医院里也与他多次打过照面,而且一起交谈,一起坐电梯!至于党委书记,就更不用说了,一起走路、一起商量选题,密切接触太多了!当天晚上,蒋晓平把这个消息在新闻中心社会部工作群里讲过之后,一片哗然,有同事当即劝告:明天的采访是否考虑就此取消?
由于疫情进展太快,国家卫健委专家组在1月20日确认有人传人现象出现,当时总台只有蒋晓平和苗毅萌一路坚守在风暴之眼,其他媒体不被允许进入。严峻的形势让外界心急火燎,迫切地想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全国乃至全球的信息源只有依靠蒋晓平和苗毅萌两个人了!在这种情况下,两人深深地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往里冲了!
幸好,蒋晓平和苗毅萌经过咽拭子测试和CT检查,身体无碍。
感同身受 在战场永不杀青
蒋晓平是湖北宜昌人,1992年在武汉读大学,毕业后留武汉工作,200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成立时,当年9月来到北京,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工作。其间他一共在武汉学习、工作了11年,对武汉有着很深的感情,看到武汉遭此大难,他非常痛苦,因为他有很多的亲戚、朋友、同学、前同事都在武汉,他觉得自己更有义务、更有责任来到武汉并肩战斗,与这座城市共度难关!同事徐进在跟随蒋晓平的几天时间里,耳闻目睹了他的工作状态,徐进忍不住拍了一张蒋晓平红着眼睛,一边打电话一边擦眼泪的照片,徐进在朋友圈中写道:“摄影师换了3位,不能说他的脾气暴躁,准确地说是极为焦躁,每天多半时间在传染病医院猫着采访拍摄,剩下的时间就是插缝儿帮同学、朋友等从各个门路找药、安排住院,甚至还经常为别人找口罩,其余的时间才是下榻。”
在此期间,蒋晓平玩命工作,像打了鸡血似地,而背地里,他又不知偷偷流了多少泪水。大年三十,他们一早来到金银潭医院,拍摄采访率先赶来支援的“最美逆行者”——湖北恩施、十堰、宜昌、襄阳等地的14家医院医疗救援队,在采访中,来自恩施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的医生谭晓哽咽着说,她在武汉学习生活了10年,她的妹妹、她老公的弟弟都在武汉,这个事情离他们并不遥远。作为医务人员这是他们应该尽的责任。这些话瞬间引起了蒋晓平共鸣,他的眼泪顿时夺眶而出。这一天,他们拍下了医护人员给患者送饺子、贴窗花、挂灯笼的温馨场景,还隔窗探望并采访了82岁的陈义和老人等患者。晚上拍到社会爱心人士为医护人员送饺子、鲜花、蛋糕等画面。他们陪着医护人员的除夕夜,记录下医护人员抢救病人抗击肺炎疫情的工作状态。
凌晨2点多,蒋晓平和苗毅萌仍在紧张工作,他们专注认真的这一幕也被护士余子玉用手机记录了下来。余子玉说,她本应在当天凌晨1点下班的,交班后她走出病房时发现已经2点多了,正准备去休息室,却看到一早来到医院采访的两位央视记者还在工作,她说:“当时很感动,觉得逆行的路上我们并不孤单,他们也是跟我们并肩作战的战友。”有感而发的余子玉在正月初一忍不住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台前幕后,永不杀青》的文章,配上蒋晓平他们3人在除夕夜的工作照片,其中她写道:“奋战了近一个月的我们,讲真,精疲力竭,但是看到亲爱的同事们出现在CCTV大屏幕,瞬间泪奔。”“拍到CCTV的话筒,想到一句话,你我负重前行,只愿岁月静好。”此文一出,马上被许多人含泪转发,感动了许许多多关注疫情的人。
现在,总台已向武汉疫区陆续派出了百人报道团队,但蒋晓平仍然坚守在金银潭医院,其间采访制作的《独家探访隔离病房》《蹲点日记:医护人员的坚守 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抗击新冠第一线:我们与这座城市在一起》《蹲点日记:抗击疫情的“逆行者”》《我们过年 白衣天使帮我们过关》《金银潭医院院长:当生命进入倒计时》等节目引起巨大反响。
虽然艰辛 无时无刻不感动
隔离病房的护士们每班至少4个小时,这4个小时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一个班下来都是一身汗。“我仅戴着N95口罩进入半污染区都觉得憋闷,但医护人员身穿6层防护,还戴着头罩,憋气、头晕、听力下降、动作迟缓都是正常感觉,戴着防护手套的触感也跟平时不一样。在这种状况下,连续工作四、五个小时,想像中应该是很漫长的,但护士们的答案却不一样。”蒋晓平说,护士们告诉他,这四、五个小时一晃就过去了,因为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她们在里面为患者做抽血、吸痰、验尿等各种检查,还要承担着帮患者翻身、喂饭、倒垃圾等生活上的琐事。重症隔离病房的护士们平均年龄只有25岁,最小的刚满20岁,这一张张青春生动的脸上,留下了因为长期穿戴防护用品印上的痕迹,“她们脸上有口罩、面罩勒出的很深的印子,常常一两个小时都消不了,还有人因为过敏,脸上破皮、起水泡。”南楼六病区护士长李彩红说,这些小姑娘跟她女儿差不多大,有的比她女儿还小。她们在病房里熬了几小时后出来都是笑嘻嘻的,没有一个人有怨言,这让她更心疼。而她自己也在忙碌中忘记了自己的生日,丈夫和女儿发来视频祝她生日快乐,她忍不住一个人偷偷掉眼泪。六病区护士肖志敏因为疫情连续上班很多天,一天早上醒来,她看到枕头边放了儿子画的一幅画,画中儿子和她开心地站在一起,头顶是一道彩虹,而旁边的玩具城堡被打上了一个大叉叉。儿子告诉她,自己不要玩具城堡,只要妈妈的陪伴。可是儿子的这个简单要求,她都无法做到。
“还有一个护士告诉我,有一次她在隔离病房参与抢救,突然感觉到头晕憋气,一下子蹲在地上起不来了,但当时所有的医生护士都在集中精力抢救病人,没有一个人发现这个情况。还好她蹲了一会儿缓了过来,接着又加入到抢救队伍中。”蒋晓平说,类似这样的感动随处可见。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之前在直播中采访他,并不知道他身患重病,事实上除了党委书记和副院长两个人,医院其他人都不知道这个冲在前面、忙得团团转的院长竟然是个渐冻症患者,而且他的爱人也感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医生护士们完全顾不上家了,从12月29日他们接诊第一例病人,已经奋战了一个多月,四病区的医生余亭和六病区的护士丁娜是夫妻,他们中间只隔一层楼,但他们没见过几面,余亭也只回过两次家。”蒋晓平说,要完全拍好这些感人的故事并不容易,熬了那么多通宵,有时候却是事倍功半。
“医护人员在隔离病房里活动,摄像机根本进不去,透过窗户拍下来的都是无声电视,完全拍不出他们紧张的工作状态。而他们出来之后很疲惫,在高度疲惫状态下干扰他们的工作,实在于心不忍。”蒋晓平说,这种特殊时期,医院就是一片没有硝烟的战场,这些医生护士就是白衣战士,他们在冲锋陷阵,在奋力帮助病人战胜疾病,“说他们是白衣天使一点儿也不过分,只恨手中的笔和镜头不能完整地展现他们整个的精神状态。”
近在眼前 却远在天边的家
在金银潭医院南楼四病区的清洁区,蒋晓平有一个临时“工位”,从进入金银潭医院蹲守开始,他就把自己带有编辑软件的电脑、读卡器及相关设备都放在这里,经常穿着白大褂拍片子、剪片子,时常和医护人员交流。余子玉告诉记者,蒋晓平早上来,晚上走,大家都已经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同事了,“有一次一个新来的护士,看到身穿白大褂、戴着眼镜正在跟大家交流的蒋老师,便上去询问患者出了问题怎么处理?我一下子就笑了。”
实际上,蒋晓平在武汉有他自己的家。在蹲守金银潭医院期间,蒋晓平没有与任何亲人见面,“我姐姐家就在武汉,但是这次我不可能去她家,一是因为工作重没时间,二是疫情形势严峻。”蒋晓平说,春节前他的岳父岳母刚好离开武汉到了北京,妈妈和哥嫂都在湖北宜昌,家人们彼此牵挂,都是通过电视了解他的情况。但他进入半污染区采访的事情并没有告诉家人,直到新闻播出大家才知道。妻子在微信中含泪写下:“明知前方有病魔的威胁,你依然选择逆向而行,并不是不知那里有危险,只是职责所在,所以义无反顾。愿一切顺利,平安归来!”
正月初一早上9点多,连续工作超过24小时的蒋晓平终于从金银潭医院回到了酒店,疲惫不堪的他接到妈妈和嫂子发来的视频连线,他马上强打精神,笑着让妈妈看看自己所处的环境,告诉妈妈自己吃住都很好,“说着说着我就感觉鼻子有点酸,一看不行,不能让我妈看见我哭,于是赶快把手机挂断,忍不住自己抹了一下眼泪。”每次看到疫情严重,他就在自己家里的微信群里转发一下有关的信息,提醒家人注意防护,而家里的人也天天关注他的消息,每制作出一期节目,家人也都疯狂转发,但却不敢过多影响他的工作情绪。“直到有一天,我翻看我姐的朋友圈,突然看到她说,除夕她根本没有心情看春晚,没有心情吃团圆饭,心系着在外的亲人,她的弟弟央视记者蒋晓平,一直坚守在金银潭医院采访,至今已经10多天了。”他突然崩溃,嚎啕大哭。
“很多人问我武汉疫情这么严重,为什么要一直守在这里?还有朋友骂我,别人都往外跑,你却跑到这么危险的传染病医院里去?你是不是想出名想疯了?其实我只是想为武汉,想为家乡湖北做点事,这就是很朴素的信念。作为记者,这种时候也是体现出我们职责和使命的时候。”蒋晓平淡淡地说,“有人还问我,你就不担心自己感染上新型冠状病毒?其实我现在真的很坦然,即便真的感染了,那就积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我肯定能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更多的认识,这样我的报道也会更全面和深入。之前一直不能进入病房拍摄,如果感染了,倒还可以带着DV进到病房里去拍。”
救援集结 医护用品仍紧缺
随着疫情发展,各地救援队不断集结到武汉参与救助。1月27日,金银潭医院的医生护士迎来了国家医疗队和他们并肩战斗,从最初接诊首例病例开始,他们至此已经整整坚持了30天。来自国家、全国各地共计20支医疗队2360多名医务人员已经在武汉汉口医院、武昌医院,黄冈市、仙桃市等湖北省各地医院展开救治工作。
2月2日凌晨,空军按照中央军委命令出动8架大型运输机,分别从沈阳、兰州、广州、南京起飞,向武汉紧急空运795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58吨物资,上午9时30分全部抵达武汉天河机场。当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完工举行交付仪式,标志着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人民军队医务工作者使用。
随着总台增援报道团队到达武汉,连续奋战二十几天的蒋晓平也终于可以缓一缓,但是目前,又有更多的人开始找上了他,因为他在医院待的时间长,一些爱心人士希望能够通过他,给医院带来帮助。他又义务接下了帮助医院发布信息,帮助企业和个人对接捐助医疗用品等分外事。
2月2日,蒋晓平拍摄并发布了一段视频,显示金银潭医院医疗用品紧张,口罩、防护服都有缺口,特别是医用N95口罩,希望社会各界能够踊跃捐赠。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在接受央视记者专访时也表示,我国口罩的产能大约是每天2000万,其中医用的外科口罩产能是220万,医用N95的产能大约是60万。医用N95这部分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这都是用于重症病房医务人员的口罩,这部分资源应该采取特殊的措施来统一调拨、统一管理,呼吁把医用N95口罩留给一线医务人员。
【战地日记】有一种温暖 叫“硬核”
“好好在家待着,哪儿也不去,让你出来,你再出来!”近日,因为Vlog视频博客中一句“硬核”又温暖的灵魂提醒而成为“网红”、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大黄”的,是海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田佳。
从大年初一到现在,田佳24小时都在负压病房吃住,始终没有离开过病房一步。承担着危重症病人救治的重任,田佳坦言:“肩负责任,同时心里也有压力。”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田佳的手里紧紧握着对讲机,对讲机里还时不时传出请示田佳指导的声音。田佳解释说:“我的时间其实不固定,有可能随时被请示指导的电话打断”。2月2日凌晨,在负压隔离监护病房内,A班、P班、N班与第一梯队的组员紧急集合加班抢救患者。抢救成功之后,田佳松了一口气,还不忘开玩笑地说:“抗击病毒,我们是认真的”!
“每天看疫情通报,第2列数字就是我们的防线,让它不被改写就是我的工作目标、意义和价值。”田佳和他团队的责任就是让第2列数字锁定不再增长。2月3日是奋战的第十天,田佳最期待的就是艳阳高照的晴天。远远感受到太阳光的抚触,他就觉得这一天很美好、很有希望。
负压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外界的新鲜空气可以流进病房,病房内的空气经过专门的通道处理后才能排放出去。在负压病房里,和田佳并肩作战的小伙伴们,已经从同事变成了亲密的战友、家人。尽管面临的风险、承担的压力大,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自信、坚强。
用“突击队”来形容田佳所在的第一梯队一点都不为过。田佳常常开玩笑问他的战友,“你每天在负压隔离病房工作,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治疗、抢救,常常近距离接触,怕不怕被传染?”他的小伙伴斩钉截铁地答复:“不怕,就算被感染了,我相信,你们会把我治好的。”由于有担当、精锐、优秀的医护人员冲锋在前,田佳很有信心能够战胜这场疫情。
田佳所在的科室也是个“硬核逆行”的科室。科室战友们兵分三路,第一路是在海南省传染病医院隔离负压病房,全程日夜守护海南重症病例;第二路是援鄂奋战湖北洪湖市人民医院;第三路则是坚守医院重症医学中心。“当仁不让,首战用我!能打胜仗!”田佳信心满满地竖起了大拇指。
【战地日记】卫生健康青年:让我们“90后”成为你们的“恺”甲
截至2月10日,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CU护士张司恺已经在武汉一线连续奋战16天。作为该院第一批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的成员之一,张司恺用自己的行动宣示:我们“90后”长大啦!
在RCU,张司恺是同事们公认的工作骨干。工作四年来,她的夜班数一直排在前三名,多次被科室评为优秀护士。在听到医院召集援鄂抗疫医疗队员的通知后,张司恺第一时间和护士长说,“您就让我去吧,一定要让我去。”
作为一名北京大妞儿,张司恺对于2003年那场发生在家门口的“非典”阻击战印象深刻,尽管当年她还只是一名小学生。她从电视节目里,看到许多医护人员义不容辞辞别家人,投身抗击“非典”的战役,深受感动。如今,她迎来了自己的应战时刻:“我清楚地知道这次战疫有多危险,但我坚信只要有我们在,终会春暖花开!‘非典’时,17年前,你们‘60后’‘70后’‘80后’保护我们‘90后’,这次就让我们‘90后’成为你们的铠甲吧!”
除了张司恺,她的家人也分散在不同的战场,通过不同方式与病魔进行着搏斗。张司恺的父亲是北京市通州交通支队潞河大队的一位民警,妈妈则是一名记者。疫情袭来后,一家三口迅速投入战“疫”。张爸爸连续多日没回家,领导催他回去休息,他说“老婆出去跑采访、闺女在武汉,我不用回家,可以和大家一起多忙活忙活。”
因为不想让父母担心,出发前张司恺一直没告知家人。出发时间定在初二,张爸爸初一晚上10点多才知道女儿即将上前线。爸爸满怀担忧,却深深理解女儿的选择,他却含着泪说,“我们为你感到骄傲!”
张司恺原本计划今年结婚。出征前,由同事操刀,咔嚓几下,及腰秀发渐次落下。原本准备留着拍婚纱照的长发,剪掉多少有些不舍。但想到武汉严峻的形势,出征在即的她,内心却很坦然。
最难“搞定”的是未婚夫。当他知道张司恺的决定后,从愤怒、悲伤到理解、支持,花了整整一夜的时间。行前,他“狠狠”地说,“等你回来,我们就结婚!”
【战地日记】抗疫一线的“最佳拍档”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社会各界和各条战线都积极动员起来,投身战“疫”一线。在这些平凡的身影中,家庭成员中的一方或双方都来自税务部门的“最佳拍档”发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
你在前线战斗,我在社区防控
“咱们尽量别出门,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回来一定要认真洗手,尤其老人和孩子最好就在家哪也别去。”在杭州市富阳区百合景苑小区门口,疫情防控志愿者周燕看到有要进出小区的居民,在做好详细登记之后总会这样叮嘱一番。
周燕是国家税务总局杭州市富阳区税务局的一名党员干部。在单位安排社区志愿者时,她主动报名参加了第一批:“我家有人在‘前线’,我也不能拖后腿。”周燕的丈夫罗成,是定点医院杭州市西溪医院手术室护士。周燕说,罗成第一时间就写了请战书,申请进入隔离病房。
正月初三,周燕参加了社区防控。她与同事根据轮岗工作要求,协助小区物业全面摸排住户近期出行情况和健康状态,同时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指导进出人员戴好口罩。
“前线医务人员很伟大,而作为一名防控工作志愿者,我在基层落实好源头防控举措,减少感染病例,也是贡献一份力量。我们都相信,这场战‘疫’一定能赢!”周燕告诉记者。
“夫妻管家”贴心服务
2月3日,天还没亮,来自杭州市临安区税务局的赵利民夫妇戴好口罩,在6点前赶到了杭州市马溪社区一户湖北返杭人员的家门口。这家人年前曾在武汉短暂逗留,目前还在居家观察中。
“我们都很好,今天体温也很正常。”户主林先生打开门,隔着一米多的距离,同赵利民夫妇打了个招呼。
“自从开始隔离,我们都没出过门,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保护大家。”林先生表示因为不方便出去,原本很担心日常买菜、倒垃圾怎么办,后来发现赵利民夫妇都帮忙做好了。
疫情形势较为严峻后,了解到马溪社区人口密度大人手不足,赵利民夫妇马上加入了社区志愿服务队。在记录居家隔离者身体状况的同时,夫妻俩还为他们提供购买生活用品、倒垃圾等贴心服务。
“志愿者夫妇很负责,一大早儿他们已经在了,晚上很晚才离开社区。在家待久了心情烦躁,他们会一直安慰我,还常用微信发一些最新防疫消息让我放宽心。”林先生感激地说。
订婚日变成“志愿日”
2020年2月2日是情侣们心中浪漫的日子,这是难得一遇的日子。这一天,原本也是杭州市拱墅区税务局干部赵家奇和女友的订婚日。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们的计划,两位准新人和家里人商量,决定推迟订婚日期。
“订婚日期可以改,但是我们还是想在这一天留下不一样的纪念,而现在没有什么比防控疫情更有意义!”赵家奇说。
赵家奇的未婚妻是杭州市拱墅区财政局的一名公职人员,同样的党员身份让他俩默契十足。两人在各自单位招募志愿者时不约而同主动请缨,参与援助辖区疫情防控工作。2月2日当天,他们一个在拱墅区孔家埭社区,一个在拱墅区假山路社区,为社区进出车辆司乘人员和进出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信息登记,同时针对社区人员宣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小知识。
“我俩报名成为志愿者,家里人虽有担心,但是都很支持。疫情防控刻不容缓,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让每个人都提高警惕、加强防护,早一天战胜疫情!我们的志愿日也是我们爱的纪念日。”赵家奇说。
相关文章:
1.应对新型肺炎疫情心得体会5篇
2.2020疫情新闻观后感
3.疫情总结表彰大会党员干部发言稿5篇范文
4.2020观看《在战“疫”中成长》电视节目有感心得体会5篇
5.2020抗击新型肺炎疫情思想汇报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