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大学课前演讲的励志故事

发布者:追索 时间:2022-11-15 23:13

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大学课前演讲的励志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故事1:梦是跨越崎岖的桥

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想在荒漠雪域不动锅灶烟火就能吃上热饭菜,你一定会觉得那是个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现在不一样了,你做不到,却有人帮你做到了,他就是“打工仔”周峰!

出生在江苏睢宁的周峰只有初中文华,虽然只能在一些建筑工地做苦力,但却热情淳朴,吃苦耐劳而且心怀志向。10多年前的一次,周峰加完夜班回工棚后,因为没有茶壶也没有热水,只能用凉水泡了一包方便面充饥,结果吃坏了肚子,不仅在医院里输了好几瓶液,还 旷了两天工。

经过这一阵折腾,一般人做的第一件事可能是赶紧去买个电茶壶或电饭锅,但周峰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件事情,就在前几天,周峰曾在无意中听一位包工头讲起过国外有一种金属自热技术,周峰心里想,如果能用那项技术研制出一种无需煤电柴火就能自动加热饭菜的方法,那样,任何人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吃上热菜热饭了!

周峰很快想办法对国外那种金属自热技术进行了解,但结果让他大失所望,原来那项技术的最高温度只能达到摄氏80度,远远不够将生米煮成熟饭。周峰意识到,只要能把自热温度提高到100度,自己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然而一个在国际上都没有解决的难题,周峰能凭一已之力解决吗?知识与心态决定一切,为了实现理想,周峰决定报名一所理工大学的自修辅导班,学习化学专业。

凭周峰这样的文化底子,要学习化学这种专业知识的难度可想而知,正因如此,周峰每天白天打工10个小时,晚上参加自修辅导,而且几乎每天夜里都读书直到一两点,碰到弄不懂的问题,他不管多晚都要打电话向教授请教,不愿被耽搁,所以,他的教授已经有无数次在睡梦中被他的“騷扰电话”吵醒,弄得哭笑不得。因为学历又低时间又少,别人用两三年就能学成毕业,周峰却读了5年还 没毕业。

工友们对周峰的看法也褒贬不一,有的夸他上进,有的说他花这么多力气只是为了想办法解决烧饭问题,实在不值得,还 有更多的人则在背地里笑话他简直是脑子出了问题,不用火不用电就烧饭煮菜,那只能是一个神话般的幻想,实现不了的。

被人夸,周峰不骄傲自满;被人嘲笑,周峰也不沮丧泄气,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自己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6个年头,周峰终于顺利拿到了自修毕业证书。周峰辞掉了工地上的工作,到一家研究所当了一名化验员,既是工作又是研究。除了工作,他最喜欢的就是抽时间跑书店,经常一看就忘了时间,直到店家打烊为止,晚上又马不停蹄地思考总结做笔记。就这样,又是4年一晃而过,周峰终于将自热饭菜技术研制成功:他在一个塑料软盒里放入一包金属屑,再放进一包水,在水和金属屑上“坐”上用铝箔制成的锅,往锅里放进米和水,密封后按下开关,水与金属屑就开始产生发热作用,没有火也没有烟,一分多钟就开始冒出缕缕热气开始冒出来,20分钟就能把米煮成香喷喷的熟饭,难能可贵的是,周峰的金属自热技术不仅能达到140℃到170℃的高温,而且还 可以定时,令全球科研者叹为观止。

10年时间,周峰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的自热包还 被列为国家3A级高科技研究成果。2006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周峰根据jollify(快乐的一餐饭)的音译,成立了“今米房”自热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出来的自热包不仅被中央军委后勤部作为列装食品专供我军边防,而且深受各国旅游探险行业者青睐,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年产值达数亿元。周峰并没有因此而止步,目前,他又开发出了一个产品90%出口的6倍超浓缩果汁项目,使自己的事业更是如虎添翼。这正周峰的个性:心怀梦想、把握现在、着眼未来!

“人生不能没有梦,虽然我们的路上会有许多崎岖和坎坷,但是无论有多苦多难,只要坚持不懈,我们的梦总会成为一座跨越崎岖和坎坷的桥梁,直通成功!”每次谈到自己的“今米房”,周峰总会身有感触地这样说!

励志故事2:舒伯特的创作力量

弗朗茨·舒伯特是19世纪奥地利最伟大的作曲家,也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不到30岁,舒伯特就创作出了近1000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他还 为不少诗人的诗歌作品谱曲,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他的歌曲中既有抒情曲、叙事曲、充满战斗性的爱国歌曲,也有源于民间音乐的歌曲。

很多人都很奇怪,他怎么就能创作出这么多优秀的音乐来呢?有一次,舒伯特正在舞台上表演小提琴演奏,一位小姑娘拿着一串用鲜花穿起来的项链跑上了舞台,他示意舒伯特弯下腰后,然后把鲜花项链挂在了舒伯特的脖子上。表演接着进行,随着舒伯特全神贯注地表演,脖子上的花瓣开始一点点的掉落了,到了结束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花瓣都已经全都掉落在了地上,舒伯特的脖子上剩下了一根白色的绳子。

幕布拉下之后,舒伯特的助手很快走了过来说:“这是一件多么荒诞的事情,一个伟大音乐家脖子上居然挂着一根白色的绳子在演出!”说着,就伸出手去想要帮舒伯特摘去那根绳子,可是舒伯特却反问助手说:“难道你只看见我脖子上挂着一根白色的绳子,却完全没有注意到刚才我一直都站在花瓣的中间演奏吗?”

“这……”助手呆住了。

舒伯特接着说:“很多人都想知道我为什么能够写出那么多的曲子,现在我告诉你吧,那都是因为我有一颗积极的心灵,积极的心态是创造一切的力量!因为世界上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美好的,所以我的生命里没有忧愁和顾虑,没有担心和害怕,这样,我就可以拥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创作!就像刚才,你只看见我脖子上挂着一根掉光了花瓣的白绳子,而在我看来,我却是站在花瓣中间演奏,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啊!”

美好的心态是创造一切的力量,在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带着一种灰暗的眼光去看世界,所以总是感觉很茫然很沮丧,整日不是怨天就是尤人,丧失斗志,既误事又误人,其实凡事都有两面性,当我们在遭遇挫折和打击的时候,不妨换一个角度去想一想事情,那样,我们可能也会发现,原来自己正站在花瓣的中间!

励志故事3:一米高,两米高

那时候,他还 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一天,他在马路上走得好好的,却无缘无故被人撞了一下,还 差点摔倒。本以为那人会停下来跟他打声招呼,可对方头也没回,就急急地跑过去了。于是,他生气了,他要讨个说法。结果,他没怎么使劲,50米,就给他追上了。那人只得蹲下告饶了……他很纳闷,不就要你道个歉吗,干嘛要蹲下告饶?原来,那人竟是个小偷。事后,追上来的警察向他竖起大拇指,说,小伙子,跑的好快啊!好好练,将来一定能拿百米世界冠军。

世界冠军?他知道自己跑步快,但没有想过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不过警察一句话倒是提醒了他,其实,他更适合体育竞技。

第二天上学,他就向学校提出了练百米短跑的申请。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他的潜力就被挖掘了出来。2002年,年仅15岁的他就获得过世界青年锦标赛的200米冠军。于是,他的信心就更足了,他发誓,他要在即将到来的07年大阪世锦赛上拿下他人生的第一个成人世界冠军。然而,那天的200米决赛中,他尽管跑也出了19秒91的好成绩,但还 是以落后美国人盖伊0.15秒屈居亚军。

第一次出征世锦赛,就以失败告终,他很伤心。痛定思痛,他决定放弃200米,改练自己擅长的100米。可一段时间下来,也就是时候在2008年之前,他的百米最好成绩仅仅只有10秒03。这个结果是他没有想到的,也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于是,他就找到教练,想请教练给他把把脉。教练没说话,只是从办公桌的抽屉里取出一把尺子来。他很惊讶,问教练拿尺子干什么?教练答非所问,你是什么时候拿到世青赛冠军的?他说,您知道的,15岁的时候啊。于是教练就笑了,说,你看,这个办公桌是一米高,你在15岁时取得的成绩就是这个高度,而前不久盖伊拿到的世锦赛冠军则相当于两米的高度。教练顿了顿,接着又意味深长地说,你给我记住了,从一米到两米,这中间虽然只有一米的距离,但你不可能一步跨越,盖伊也是。所以,你得和盖伊一样,必须一点一点的向上攀爬……

教练的一席话,顿时让他有了一种如醍醐灌顶的感觉。这时,他才明白,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除了要有实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常心。他深深地给教练鞠了一个躬,然后转身,再次投入到训练中,并且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每天都将自己关在训练场苦练,即使刮风下雨,也从没间断过。数月后,也就是当年的5月份,一个月内的三场比赛让世人记住了他。第一场是在5月4日的牙买加国际田径邀请赛上,他第一次跑出了9秒76的佳绩,这是他个人历史上第一次跑进了10秒大关。半月后的汉普顿锦标赛上,他又跑出了9秒92的佳绩,这是他本赛季连续第二次跑出10秒以内的百米佳绩。北京时间6月1日,美国纽约田径赛上,他从起跑到惊人的途中跑和近乎完美的冲刺,在风速1米7的情况下,他又以9秒72的成绩率先到达了终点,并打破了鲍威尔在去年创造的9秒74男子100米世界纪录。

他,就是百米“飞人王”——牙买加的乌塞恩-博尔特。

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博尔特激动地说:“能打破鲍威尔的世界纪录,特别要感谢我的教练,是他的‘一米高,两米高’理论,把我推上了世锦赛冠军的领奖台。”可见,一米是一个高度,而从一米到两米,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台阶,却要我们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而不是靠一腔热情取得的。

励志故事4:一张白纸的奇迹

著名华人作家王鼎钧先生把自己的一生,比喻成一张白纸,“我这张白纸上,已密密麻麻写满了几百万字”。15岁,就在抗战地下刊物《新闻》中撰写《游击队员的家信》专栏;16岁,注批《聊斋志异》;20多岁,成为几家大报刊的专栏撰稿人;一生著作等身,出版了近40种专著,凡数百万言,被誉为创造了当代散文陽刚之美的散文大师。

这样一位大家,一生怎么会是一张白纸呢?

王鼎钧的人生轨迹,还 真与白纸有一段奇缘。

王鼎钧七岁那年走进了学堂,他身上寄予了落魄父亲的全部希望。为了鼓励儿子读好书,父亲送给了王鼎钧一个特殊的礼物:一箱白纸。这是父亲珍藏了七年之久的珍宝。它的来历也很不一般。王鼎钧出生的第二年,在某军阀手下当差的父亲,因为该军阀被打败而仓皇出逃。逃亡前,有人携走了经手的公款,有人卷走了搜刮的黄金,有人拿走了没收的,有人抢走了银行的存折……王鼎钧的父亲什么金银珠宝也没拿,而是将办公室里的白纸全部整理好,揣进一只箱子里,沉甸甸地拎回了老家。

那确实是一箱宝贝,一张张颜色像雪,质地像瓷,用手摸着似皮,在空气中抖一抖声音如铜的白纸,在那个年代,难得一见,非常珍贵。虽也是读书人,王鼎钧的父亲自己却一张白纸也没舍得用,他要留给儿子。

不言而喻,父亲将自己的梦想和希望,全部寄托在了儿子的身上,也寄托在了这些纸身上。就像一个赌徒,把一生都押了上去。

战火不断,时事艰难,家道中落,父亲希望儿子好好读书,好好在这些白纸上写字,从而出人头地,支撑起这个家。而儿子,却毫不客气地在父亲视为珍宝的白纸上,肆意涂鸦,甚至糟蹋,一点也不心疼。我以为王鼎钧的父亲会因此生气,愤怒,抓狂。然而,没有。他平静地看着儿子在白纸上所做的一切,一次次修正着自己对儿子的看法,和对儿子未来的“奢望”——

看到儿子随意地铺开一张白纸,拿出彩笔在纸上涂涂画画,父亲默默地站在一边,喃喃自语:“这孩子也许将来能做个画家。”

看到儿子照着报纸的样,在白纸上依样画葫芦,自己“做”了一张报纸:头条新闻是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边栏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触发了父亲的幻想:“这孩子将来也许能编报。”

看到儿子用白纸左折右叠,一会儿功夫就折叠出了一只纸飞机,往空中一扔,还 飞得老高,父亲点点头,说:“他将来也许能够做个工程师。”

看到儿子为了炫耀,将一叠白纸带到了学校,并毫不心疼地赠送给了他的同学,引起一片欢声,父亲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惊喜过望:“难道他将来能做慈善事业?”

……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父亲!每一张白纸上,都寄托了这个父亲的梦想和希望,可是,不管儿子拿来做什么,父亲都不加阻止,并能从中发现、找到儿子的兴趣和希望。因为他知道,儿子的一生就是一张白纸,写什么,画什么,做什么,最终都得靠他自己。从这些白纸的用途中,一点也看不出王鼎钧后来成为大作家的迹象,但是,他的人生,正是从一张张白纸上出发的。

想起一位伟人的一句话: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在我小的时候,这句话曾经被作为经典,照耀、指导着我们的未来。可是,不管是我的父辈,还 是如今也早做了父亲的我自己,我们的习惯做法却是,强迫孩子在这张白纸上,按照我们的意愿写字、画画,弹琴、奥数,升学、升官,描红我们为他设置好的梦想和蓝图。稍有逾越,不是呵斥责骂,就是将那张纸揉成一团,扔掉。

没错,任何一张白纸都有可能创造奇迹,而作者,应该也只能是他自己。

励志故事5:让心灵先到达那里

在美国西部的一个乡村,有一位清贫的农家少年,每当有了闲暇时间,总要拿出祖父在他8岁那年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那幅已摩挲得卷边的世界地图,年轻的目光一遍遍地漫过那上面标注的一个个文明的城市、一处处美丽的山水风景,飘逸的思绪亦随之上下纵横驰骋,渴望抵达的翅膀,在那上面一次次自由地翱翔……

15岁那年,这位少年写下了他气势不凡的《一生的志愿》——“要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思山;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洲的孩子筹集一笔100万美元捐款……”他洋洋洒洒地一口气列举了127项人生的宏伟志愿。不要说实现它们,单是看一看,就足够让人望而生畏了。难怪许多人看过他自己设定的这些远大的目标后,都一笑了之,大家都认为——那不过是一个孩子天真无际的梦想而已,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快就会烟消云散的。

然而,少年的心却被他那庞大的《一生的志愿》鼓舞得风帆劲扬,他的脑海里一次次地浮现出自己畅快地漂流在尼罗河上的情景,梦中一次次闪现出他登临乞力马扎罗山顶峰的豪迈,甚至在放牧归来的路上,他也会一次次沉浸在与那些著名人物交流的遐想之中……没错,他的全部心思都已被那《一生的志愿》紧紧地牵引着,并让他从此开始了将梦想转为现实的漫漫征程……

毫无疑问,那是一场壮丽的人生跋涉,也是一场异常艰难的无法想象的生命之旅。他一路豪情壮志,一路风霜雪雨,硬是把一个个近乎空想的夙愿,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一次次地品味到了搏击与成功的喜悦。44年后,他终于实现了《一生的志愿》中的106个愿望……

他就是上个世纪著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

当有人惊讶地追问他是凭借着怎样的力量,让他把那许多注定的“不可能”都踩在了脚下,让他把那么多的绊脚石都当作了登攀的基石时,他微笑着如此回答道——“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里,随后,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来,就只需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好了。”

“让心灵先到达那里”,约翰·戈达德道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哲理——在人生的旅途上,能够最终领略美妙风景的,必然是那些强烈渴望登临并为之不懈跋涉的追寻者。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