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给迷茫的自己的励志故事

发布者:知足者常乐 时间:2022-11-15 23:12

人的一生很迷惘,在兜兜转转的过程中,可能会得到很多,也可能失去很多,这也许是天意弄人,所以,我们要珍惜眼前拥有的,别在失去以后才后悔!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给迷茫的自己的励志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故事1:别怕重来

英国史学家卡莱尔经过多年的努力,总算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将这本巨著的原件送给朋友米尔,请米尔阅读,请米尔批评指教。

隔了好几天,米尔脸色苍白地跑来,他向卡莱尔报告了一个坏消息:法国大革命史的原稿,被他家女佣当作废纸,丢入火炉化为灰烬了。卡莱尔非常失望,因为他呕心沥血撰写的这部书没有任何底稿留存。

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卡莱尔重振精神,又买了一大叠稿纸,说:“这一切就像小时候,我把笔记本拿给老师批改时,老师对我说:‘不行,孩子,你一定能写得更好些!’”

所以我们现在读到的法国大革命史,是卡莱尔重新写过的。

——历史不可以更改,却可以重写。

励志故事2:再坚持一下

1943年,约翰逊创办了《黑人文摘》。为了扩大发行,他决定请白人们来一个“角色置换”,写出“假如我是黑人”的文章。约翰逊诚恳地致信给罗斯福总统夫人,请她写这样一篇文章支持。罗斯福夫人回信说实在太忙,没有时间写。但约翰逊认为:她没有说她不愿意写。

一个月后,他又给总统夫人写了一封信,回信说还是太忙。

以后,每隔一个月约翰逊就写一封信,可总统夫人总是说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也没有。约翰逊始终认为:“她没有说不愿写,就说明还有一线希望。所以如果我继续写信求她,总有一天她会有时间的。”

最终,罗斯福夫人被约翰逊的锲而不舍所打动,亲自到了杂志社,认真地为《黑人文摘》写下了那篇文章。令人惊叹的是,《黑人文摘》的发行量在一个月之内就由5万份猛增到15万份。——坚持是一种力量

励志故事3:当全世界都说不

美国著名牧师亨利·沃德·比彻在上小学时,有一堂课令他终生难忘。老师点名要他在全班同学面前背诵课文,但是他刚背了几句,老师就厉声喊道:“错!”他连忙从头再来,老师再次吼道:“不对!”于是他羞愧地住了口。

老师又点了另一个男生的名,他刚背了几句,老师也喊道:“错!”但是这位男生没有理会,毫不停顿地一直背了下去。等他背完,老师称赞道:“很好!”

亨利非常恼火。“我背的跟他完全一样。”他向老师抱怨。

老师答道:“仅仅记住课文还远远不够,你必须对自己有100%的信心。你允许我打断你,说明你对自己缺乏信心。当全世界都对你说不,你的责任是说‘我是对的’,然后去证明自己。”

——全世界可以对你说不,你也可以向全世界说不!

励志故事4:只要你认为可能

在一次演讲会之后,有一位讲话声音一直发抖的男子跑来对我说:“你怎么……可能……十年来……每天平均写三千字……你还要……主持节目……你还要……演讲……怎……怎么可能?”我明白他的问题根源:他认为自己不可能做到这些事,也认为我不可能。

我回答他的是:我可能。因为我从没想过,我不可能。

我们的脑袋常分裂出看不见的敌人,来阻挡我们自己。其实,我们才是自己最可怕的敌人,不是别人。如果你处处扼杀自己的可能,你一定会过得很辛苦,而一无所获。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发现,别人对我说“不可能”或“你做这行没饭吃”,常只是他们认为,他们不可能,他们做这行没饭吃,不代表我不可能。

每一次打破别人对我说的不可能,都是我成长的勋章。

个人的方向盘操之在己,为什么不能?走在自己要走的路上,其实一点都不苦,最苦的是走在你不要走的路上,还得在众人推挤簇拥下到达你不要去的地方。

你一定会听到很多质疑,如我一样……比如,为什么你学法律不当律师而当(无用的)小说作者呢?为什么你不讲(有用的)励志人生成功学,而专注(无用的)男女爱情呢?……

舒曼曾说,只有小提琴,组不了一整个管弦乐团。这个世界因个人所爱不同而灿烂美丽。我知道我爱,所以可能。在自己的路上选其所爱,爱其所选,选错了跌伤了再爬起来,就是成长。

成长是唯一的希望。

在爱中,或在失去爱的时候,在频遭冷嘲热讽的低谷期别忘了,你认为你可能。

至少你会继续成长,即使未必成功。

成长本身就是生命最丰厚的犒賞。

励志故事5:未经雕刻的钻石

挪威小提琴家欧雷·布尔从小非常喜欢拉小提琴,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拉小提琴上。当欧雷·布尔第一次开始巡回演出时,米兰一位报纸评论家在报纸上写道:“他是一位未经正式训练的音乐家。如果说他是一颗钻石的话,它还处于粗糙、未雕饰的状态。”

欧雷·布尔对这个批评可以有两种选择,他可以因此而生气,也可以因此而进步。很幸运,他选择了后者。欧雷·布尔去了报社,要求编辑帮他引见那位评论家,接着用了一整晚的时间向这位70岁的评论家请教。

接受这位评论家的建议,欧雷·布尔取消了余下的巡回演出,回到家里,重新开始练习。当他再次举办音乐会时,年仅26岁,却轰动了整个欧洲。

——一个人对待批评的反应,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能成功。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