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关于讲给同学的励志故事
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而一向努力奋斗,坚韧不拔的人会走向成功。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关于讲给同学的励志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故事1:你每天都在成长
我有个同学,他父亲是位司机,受父亲影响,同学从小也喜欢开车。同学三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从小就跟着父亲走南闯北,父亲是同学生命中的一座大山。
同学读高中的一年,父亲出了车祸,不但两条腿残废,内脏也多处受到创伤。在医院里,我看到同学很悲痛。他趴在父亲的病床前,哭了三天三夜。父亲劝他,孩子,不要哭,爸倒下了,但你长大了。我也劝他。我说,你要坚强起来。同学告诉我,他想让父亲站起来,像以前那样,风光地驾驶。但是,同学的父亲再也没有站起来。
从那天开始,同学发誓做一名医生。
报考志愿时,同学和我一起,选择了一家中医学院。但是,他从未接触过中医知识,那些单调的中药材名字、药性,形状,总是记住了又忘记。第一学期考试,他的专业成绩只有40分。有一次,导师训斥同学说,你一点中医基础都没有,为什么要报考中医学院?
同学把自己的家庭景况告诉了导师。导师后悔自己说那句话,拍着肩鼓励同学。导师说,只要你努力,肯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师。
之后,同学努力学习,掌握的中医理论越来越多。
毕业前的一天,导师拿着同学的成绩单欣喜地说,祝贺你,你考进了全班前三名。同学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同学默默地问,导师,你能治疗我父亲的病吗?导师摇摇头,说,你父亲患的病罕见,我做不到。同学深叹一声,说,连导师都不能治疗我父亲的病,我的成绩再好有什么用?
导师说,虽然你现在掌握的理论不如我,但你不要忘了,导师年龄大了,而你的路还 很长,要记住,你每天都在成长,总有一天,你会超越导师。
同学两眼放光,望向远处,仿佛望着人生的某个制高点。
毕业后,我留在学校,同学进了一家大医院发展。他一边临床一边研究,中医理论与日俱增,现在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医师,而且,通过同学的调治,他父亲的病情已有好转,两条腿有了知觉。
后来,每次和同学相聚,他总是跟我说起导师的话,他说,导师的话让他想起了艾德蒙·希拉里的一个典故。艾德蒙·希拉里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失败了。在接受英国一个团体的邀请做演讲时,艾德蒙·希拉里紧握着拳头,激情地说:珠穆朗玛峰!你第一次打败我,但是我将在下一次打败你,因为你不可能再变高了,我却仍在成长中!仅仅一年以后,艾德蒙·希拉里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成为第一个站在“世界屋脊”上的人。
励志故事2:贫穷也是财富
小西博格自小家境贫寒,到了上学的年龄却迟迟没能走进学堂。直到他年满十岁时,父母觉得再也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业了,咬咬牙终于把他送进了小学。这个学校很简陋,教学水平也很一般,小西博格还 没有上满一个学期,就离开了这里。
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是母亲还 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且要上大学。为此,父母不惜离开已经生活了多年的地方。
西博格一家在洛杉矶附近的小镇盖起了自己的房子。新家极其简陋,房间是用包装纸板隔开的,室内没有厕所及上下水管等设施。
父母在新地方很快就找到了工作,但工资并不高,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尽管如此,父母还 是坚持把小西博格和他的妹妹送进了一所条件较好的学校。新家离学校比较远,西博格和妹妹每天都得坐三小时的校车才能到达学校。但一想到在学校里能吃到橙子等水果,小西博格就觉得幸福无比,这些水果在家里只有圣诞节的时候才能吃。
生活的艰难,让小西博格小小年纪就明白了父母的不易,知道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很多。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他利用课余时间到高尔夫球场当了一名小球童,负责给人捡球。球童的收入并不多,但也能贴补一点家用,小西博格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段当球童的经历,还 使西博格日后成为高尔夫球运动的爱好者。
小西博格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知道自己唯一能报答父母的途径就是勤奋刻苦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因此,小西博格学习十分勤奋,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仅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小学的学业,提前毕业。在中学里,业余时间,小西博格还 担负一些抄写文稿的工作,挣些钱补贴家里的生活。
贫穷激励他奋发学习,凭着这种勤奋努力,他最终成为著名的核化学家。
励志故事3:患有癫痫病的超级长跑女将
派蒂·威尔森在年幼时就被诊断出患有癫痫。她的父亲吉姆·威尔森习惯每天晨跑。有一天,戴着牙套的派蒂兴致勃勃地对父亲说:“爸,我想每天跟你一起慢跑,但我担心中途会病情发作。”
父亲回答说:“万一你发作,我也知道如何处理。我们明天就开始跑吧。”
从那以后,派蒂喜欢上了跑步。和父亲一起晨跑是她一天之中最快乐的时光。跑步期间,派蒂的病一次也没发作。
几个星期之后,她向父亲表达了自己的心愿:“爸,我想打破女子长距离跑步的世界纪录。”父亲替她查吉尼斯 世界纪录,发现女子长距离跑步的最高纪录是一百二十八千米。
当时,读高一的派蒂为自己订立了一个长远的目标:“今年我要从橘县跑到旧金山(六百四十多千米);高二时,要到达俄勒冈州的波特兰(两千四百多千米);高三时的目标是圣路易市(三千二百多千米);高四则要向白宫前进(四千八百多千米)。”
派蒂虽然在身体方面不具备常人的优势,但她仍然满怀热情与理想。对她而言,癫痫只是偶尔给她带来不便的小毛病。她并没有因此而消极畏缩,相反的,她更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
高一时,派蒂穿着上面写着“我爱癫痫”的衬衫,一路跑到了旧金山。她父亲陪她跑完了全程,做护士的母亲则开着旅行拖车尾随其后,照料父女两人。
高二时,她身后的支持者换成了班上的同学。他们拿着巨幅海报为她加油打气,海报上写着:“派蒂,跑啊!”(这句话后来也成为她自传的书名。)但在这段前往波特兰的路上,她扭伤了脚踝。医生劝告她立刻中止跑步:“你的脚踝必须上石膏,否则会造成永久的伤害。”
她回答道:“医生,你不了解,跑步不是我一时的兴趣,而是我一辈子的至爱。我跑步不单是为了自己,同时也是要向所有人证明,身有残疾的人照样能跑马拉松。有什么办法能让我跑完这段剩下的路吗?”
医生表示可用黏合剂先将受损处接合,而不用上石膏。但他警告说,这样会起水泡,到时会疼痛难耐。
派蒂二话没说便点头答应。
派蒂忍着疼痛终于来到了波特兰,俄勒冈州州长陪她跑完最后一段路。一条写着红字的横幅早在终点等着她:“超级长跑女将,派蒂·威尔森在十七岁生日这天创造了辉煌的纪录。”
在高三那一年,派蒂花了四个月的时间,由西岸长跑到东岸,最后抵达华盛顿,并接受总统召见。她告诉总统:“我想让世人知道,癫痫患者与一般人无异,也能过正常的生活。”
有目标未必能成功,但没有目标就一定不能成功。目标的设定要具体、可量化、具有挑战性,这样的目标才有实现的意义。
励志故事4:跳出心理怪圈
1945年,冈德·哈格就创造了4分零1秒4跑完一英里(约合一点六千米)的成绩,但多数人认为,这超出了人类的生理极限,甚至连生物学家也纷纷提出假设,说明这确实是人类身体和心理的极限。渐渐地,四分钟一英里演变成了体育界著名的“四分钟障碍”理论。
在那之后的九年里,一英里跑的纪录始终徘徊在略微超过四分钟的位置。
然而1954年罗杰·班尼斯 特以3分59秒4的成绩打破了这个“不可逾越的极限”,奇迹终于出现了。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四分钟障碍”的神话被打破后的四十六天,又有一名运动员打破了班尼斯 特的纪录。从此四分钟极限一次又一次被超越,不到一年,就有二十六名运动员,六十六次突破了四分钟障碍。今天世界上能够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的人有数百名。
班尼斯 特比哈格仅仅快了两秒钟吗?不!班尼斯 特最重要的成就在于他突破了人类心理定势的束缚。他的两秒钟证明,长久以来制约运动员速度的不是生理极限,而是人类的心理压力。没有班尼斯 特的这两秒钟,就没有后来数百个突破四分钟极限的人。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四分钟障碍”,如果你敢于挑战自我,跳出心理怪圈,就会发现没有突破不了的极限。
励志故事5:坚持下去的理由只有一条
1980年4月12日,特里·福克斯穿上跑鞋,从最东部的圣约翰斯市,开始了横穿加拿大的“希望马拉松”义跑。而就在一年前,这名19岁的男孩,被确诊患上了骨肉瘤癌。当时,即使在医学比较发达的加拿大,癌症也被公认为最可怕的不治之症。他的右腿因此被截肢了。手术之后不久,福克斯就产生一个念头,为所有的癌症患者做点什么。他得知加拿大政府对癌症研究的资金投入仍相当匮乏,于是决定为之募集癌症研究资金。他的梦想是,通过自己的“希望马拉松”义跑,号召4200万加拿大人,每人为癌症协会捐助一元钱。在经过短暂的训练后,他戴上假肢,穿上跑鞋,一瘸一拐地开始了自己漫长而艰辛的“希望马拉松”。
福克斯一个人,奔跑在横贯加拿大的希望线上。坚持了143天,跑了5373公里,在离终点渥太华还 有几百公里,一个叫雷湾的地方,福克斯倒下了,他的癌症复发了。福克斯未能实现他跑完全程,但他的梦想实现了,全加拿大人纷纷慷慨解囊,他为癌症协会募集到了4200万元善款。半年多后,福克斯离开了人世。今天,以他名义设立的基金会,已经募集到4亿加元的研究资金。
143天,5373公里,每天一个标准的马拉松长跑,这对于一个身患癌症,被锯了一条腿的人来说,是多么艰难而不可思议的征程?
有很多条理由,让他终止这项似乎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之旅。
其实,在他刚决定“希望马拉松”义跑时,他的膝盖就已经开始剧疼,视力出现重影,经常晕眩,医生的诊断表明,他的病情在迅速恶化。他将医生的检查报告单藏了起来,对女友说,不要将这个秘密告诉任何人,不然,我永远不会原谅你。路途上,假肢多次将他的大腿根磨得血肉模糊,人们清晰地看到奔跑着的福克斯,鲜血从短裤往下淋。在漫长的“希望马拉松”线上,病痛一刻不停地折磨着他。
他的装备异常简陋,只有朋友的一辆用货车改装成的房车。为了节省开支,他们一日三餐,晚上睡觉,上厕所,洗澡,都在上面,其时,正是加拿大酷热的夏天,车厢里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恶臭。连最支持他的那位朋友,也因为忍受不了这么恶劣的条件,而几次差一点离他而去。
孤独是自始至终纠缠着福克斯,挥之不去的陰影。每天,天还 未亮,他就开始奔跑。寂静的公路上,只有福克斯孤单的影子,陪伴他的,是假肢敲击地面的声音。每向西跑一步,就离他的家乡远一步,离他的亲人和朋友远一步。
而最大的苦恼,则是很长一段时间,他的行动并不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在魁北克,福克斯跑了整整1600公里,却只募集到35加元,他开始变得焦躁,易怒,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行动,到底有没有意义。而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的歪曲报道,更是让福克斯遭到沉重打击,有家报纸,用一个版报道了他,说他是飞扬跋扈的暴君,是被癌症协会压榨的奴隶,让他不要再跑了。在看到这张报纸时,坚强的福克斯第一次流下了眼泪。
143天,每一天,福克斯都可以找到一条理由,停下他奔跑的脚步;5373公里,每一个界碑,都可以成为他的希望之旅的终结地。可是,特里·福克斯一直咬紧牙关坚持着,直到他倒在自己的“希望马拉松”上。
支撑他的理由,却只有一条,那就是实现自己的梦想:号召4200万加拿大人,每人为癌症协会捐助一元钱,以帮助所有的癌症患者。他做到了。特里·福克斯成了全加拿大人的骄傲。一位一直关注他的加拿大记者说,“他给了我们一个梦想,一个像我们祖国宽广而伟大的梦想。”
无论你的梦想是什么,你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无数的理由,终止自己的梦想,而坚持下去的理由只需要一条,那就是实现你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