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名人励志故事精选

发布者:小老鹰爱小马 时间:2022-11-15 23:11

成功的人,都有浩然的气概,他们都有是大胆的,勇敢的。他们字典上,是没有“惧怕”两个字的,他们自信他们的能力是能够干一切事业的,他们自认他们是个很有价值的人。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名人励志故事,希望你们喜欢!

励志故事1:心态测试

改变心态炎热的夏天,在英国一大型教堂里,庄严的牧师正在那里布道,但由于长时间的布道和闷热的原因,许多教徒开始变得昏昏欲睡。

可是,有一位绅士,他看上去却精神抖擞。他腰背挺直,正专注地坐在那里听牧师讲道。

等最终牧师布道完毕,出了教堂时,有个人向这位绅士问道:“先生,每个人都在打瞌睡,为什么你还能听得那么认真呢?”

绅士微笑着说:“老实说,听这样一无可取的讲道,我也很想打瞌睡。可我忽然想到,我何不把它用来试试自己的耐性呢?看看自己能够忍耐到什么程度?事实证明,我的耐性非常好。我想,以这种耐心去面对我工作中的各种困难,还有什么是不能解决的呢?所以说,我对今天的讲道感触很深,它对我的好处和启发真是太大了。”

知道这位绅士是谁吗?

他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英国首相格莱斯顿。

从格莱斯顿表现出的不同寻常的积极心态,我们可以看出,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我们是无法改变的,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改变的,那就是我们的心态。

励志故事2:再细的蚂蚁腿也有肉

梁伯强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断断续续地做过一些生意,也办过小工厂,但是一直都没取得什么好成绩。

1998年,梁伯强从报纸上看见一条新闻,说的是当时的朱镕基总理在一次会议中说道:“我没用过一把好的指甲钳,我们生产的指甲钳剪了两天就剪不动指甲了,使再大的劲也剪不断。”米镕基总理这句话是以小小的指甲钳为例,要求轻工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开发新产品。这句话,一下子把梁伯强吸引住了,这不就是一个大商机吗?

梁伯强意识到这一点以后,迅速做了市场调查,发现国内确实没有生产指甲钳的知名品牌,市面上的这些指甲钳也基本上是由一些小五金厂作为副业生产的,而指甲钳也只在一些小商品市场才能看见,很少会在精品柜里看见其身影,“不专一,不专业!”梁伯强观察了国内的指甲钳市场后,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粱伯强随后马不停蹄地考察了德国、美国、墨西哥、日本、印度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在德国见到了世界上最好的指甲钳品牌“双立人”,但“双立人”也只是把指甲钳当作一个附属产品来生产,至于在指甲钳生产力最强的韩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了生产指甲钳,说明指甲钳的品牌价值还没有人认识到。

梁伯强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世界上没有一家企业想到要做指甲钳品牌,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不久,梁伯强在广东中山市成立了“圣雅伦”公司,专门生产指甲钳。立志要做出指甲钳里的精品!在生产中,他容不得半点偷工减料,一切的衡量标准就是四个字:“力求最好”。他把自己的指甲钳命名为“非常小器-圣雅伦”,决心要从“小”处做大文章!

2000年3月的一天,粱伯强发现了一批价值约300万元的指甲钳有质量问题,他毫不犹豫地当着所有员工的面把那批问题指甲钳销毁了。这样做就是为了让质量的重要性深入到每个员I的心中,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

粱伯强一些做大生意的朋友纷纷不解地问他:“指甲钳是一种便宜货,地摊上到处都是。能有几毛钱利润?这种小生意就像是在啃蚂蚁腿——没肉!”而粱伯强却认为,再细的蚂蚁腿它也有肉,只要专一、专业,蚂蚁腿也能喂饱肚子!

在粱伯强严格的要求下,公司生产出来的指甲钳果然与众不同,不仅外观好,而且非常耐用。投放市场后,就连一些商场的精品柜也竞相将他的指甲钳摆上了展示柜。虽然价格比一般的小商小贩那里要贵一些,但这挡不住消费者们的青睐。

与此同时,梁伯强把指甲钳推进了欧美等国外市场,精美的外形和过硬的质量同样深深打动了国外消费者。一时间,国外的商人纷纷上门来寻求代理合作业务。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难题,梁伯强的指甲钳就开始在国外市场上唱起了主角!

短短几年时间,在梁伯强坚持用质量说话的原则下,目前他的企业发展成了中国最大最专业的指甲钳生产商,每年销售额达数亿元,而他的“非常小器·圣雅伦”也成了中国指甲钳第一大品牌,名列世界三甲!

对于自己的成功,梁伯强常常自谦地说:“我只是既然认准了要啃蚂蚁腿,那就专心地啃蚂蚁腿,再细的蚂蚁腿也有肉!”

励志故事3:“扎”下去的成功

他是湖南邵阳人,中学阶段,除了能写几篇勉强像样的作文,其他科目的成绩糟糕得让人侧目,高二的时候,物理和化学成绩还频频亮起了红灯。

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像他这样的“三流学生”是考不上大学的。

拿到高中毕业证的那一刻。年轻的老师拍了拍他的肩膀。“小伙子,能拿到毕业证。很不错!”虽然肯定中带有几分嘲笑的意味,但他并没有为此而灰心。因为这毕竟是三年以来老师对他的第一次肯定,他反而有几分高兴。回家后的他,对着镜子微微一笑,突然冒出一个当戏剧作家的念头:因为那时农村里经常有戏曲节目表演。兴趣浓厚的他是每场必到,不到最后一刻不会走人。

当时他很想把这个想法告诉别人,但怀疑自己有点痴人说梦话。又怕别人嘲笑,最后,他只告诉了信赖的大姐。

姐姐说。如果这是你的梦想,你就有出息了!因为一个人只要有梦,能够沉下心来,“扎”到你所喜欢的领域,就会成功!

姐姐还跟他说:“要想当好一名作家,就得开阔自己的眼界,有机会的话,还得到大学里去深造。”

仔细考虑以后,他带着大姐的期望。拿着那张毕业证漂泊到了北京。

让他很惊讶的是。通过三年的努力。1993年他竟然考上了当初连想都不敢想的中戏的戏文班。大学四年,他像个拼命三郎,发了疯似的看书,阅读了各种戏剧方面的理论书籍,这大大扩展了自己的视野。

更可贵的是,他特别喜欢阅读文学书籍,图书馆没有的书,他就到外面的书店租。为了省去昂贵的租金,他是一边看一边抄,第一次他就把整个《西厢记》抄完了,连金圣叹的评论也一字不落地抄下来,令老师大为吃惊。从那以后,他就养成了这个抄书的习惯,这大大提高了他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

1997年毕业,他走进了北京某军区战友文工团,这时他的梦想越来越明朗,他想成为一名军旅剧作家。

刚来到部队,他创作的热情特别高,满脑子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激情。他积极请战,利用自己宣传干事的身份优势,自拟主题,在报纸堆中查阅资料、挖故事、找灵感,很快他就在部队的报纸上发表了几篇小小的豆腐块。后来,他开始写长篇小说,细心的他给几个朋友看,朋友看后对他的大作并不是很满意,并且非常直白地说:“你塑造的这些军人完全是商场里的模特穿军装——假人一个。”想想自己折腾两年,没有一部像样的作品,此时的他感到非常颓丧。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头一次不开心的他不忘给大姐写信求救,善解人意的大姐回了一封长达10页的信,信的内容除了有对他的真挚鼓励,更多的是强调写作不能和实践相脱离,尤其是写军旅作品,光有理论和材料不行,你要到基层去体验,去感受他们的生活,才能写出感人的作品。

看完信以后,他似有所悟,瞬间一个好主意在他脑海里诞生了。

2000年春天,他强烈要求到基层部队当兵带职,为了不让连队干部和战士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他换了一身旧的迷彩服,以一名士官的身份去京郊某装甲团,开始了他真正的士兵“间谍”生涯。

三个月军训期间,他和士兵们成了好朋友,他们一起训练,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他和同年兵们成了好朋友。他们有自己的小秘密,他们联合起来搞恶作剧对付“惩罚”他们的老兵,他们偷偷地去“喝酒”。他们之间口无遮拦。

每当夜深人静时,他就拿着那本黑色的笔记本兴奋地跑到卫生间记下这些有趣且重要的素材,有时一记就是两小时。有一次他在卫生间睡着了,幸亏第二天起得早,才没有被战友现场抓住。

短短的半年时间就这样结束了,在最后走的时候,他为自己的“间谍”身份感到内疚,于是就自掏腰包请班里的几个士兵和连队干部吃了顿饭,请求他们的原谅。

当他拿出那厚厚的,记载着部队生活的点点滴滴的10本笔记本时。这些可爱的士兵们被他的认真感动了,他们都流下了眼泪。他们不仅原谅了他的“卧底”行为,还给了他许多创作上的鼓励。

有了这样的切身体验之后,士兵的形象在他心里越来越清晰,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越来越丰满,他塑造出了许多充满神韵的军人形象。其中最为我们熟悉的一个主人公就是许三多。

而他就是以一部《士兵突击》红遍大江南北,现在又以一部《我的团长我的团》掀起收视大战的著名编剧家——兰晓龙。

当初毫不起眼的兰晓龙成功了,他的成功向我们证明了:一个人,只要认准一个目标。扎下心去做你喜欢的事,你就会赢得精彩和成功!

励志故事4:人生低谷时的成功法则

他出生的时候,恰逢抗战胜利,父亲欣喜之下,就给他取名凌解放,谐音“临解放”,期盼祖国早日解放。几年后,终于盼来了全国解放,但是凌解放却让父亲和老师们伤透了脑筋。他的学习成绩实在太糟糕。从小学到中学都留过级,一路跌跌撞撞,直到21岁才勉强高中毕业。

高中毕业后,凌解放参军入伍,在山西大同当了一名工程兵。那时,他每天都要沉到数百米的井下去挖煤,脚上穿着长筒水靴,头上戴着矿工帽、矿灯,腰里再系一根绳子,在齐膝的黑水中摸爬滚打。听到脚下的黑水哗哗作响,抬头不见天日,他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凉,觉得自己已走到了人生的谷底。

就这样过一辈子,他心有不甘。每天从矿井出来后,他就一头扎进了团部图书馆,什么书都读,甚至连《辞海》都从头到尾啃了一遍。其实,他心里既没有明确的方向,也没有远大的目标,只知道,如果自己再不努力,这辈子就完了。以当时的条件,除了读书,他实在找不出更好的力、法来改变自己。

他越看越多,渐渐地对古文产生了浓厚兴趣。在部队驻地附近。有一些破庙残碑,他就利用业余时间,用铅笔把碑文拓下来,然后带回来潜心钻研。这些碑文晦涩难懂,书本上找不到,既无标点也没有注释。全靠自己用心琢磨。吃透了无数碑文之后。不知不觉中,他的古文水平已经突飞猛进,再回过头去读《古文观止》等古籍时,就觉得非常容易。当他从部队退伍时,差不多也把团部图书馆的书读完了。就连他自己也没想到,正是这种漫无目的的自学,为自己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他又开始研究《红楼梦》,由于基本功扎实,见解独到,很快被吸收为全国红学会会员。1982年。他受邀参加了一次“红学”研讨会,专家学者们从《红楼梦》谈到曹雪芹,又谈到他的祖父曹寅,再联想起康熙皇帝。随即有人感叹,关于康熙皇帝的文学作品,国内至今仍是空白。言谈中,众人无不遗憾。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决心写一部历史小说。

这时候。他在部队打下的扎实的古文功底,终于派上了大用场。在研究第一手史料时,他几乎没费吹灰之力。盛夏酷暑,他把毛巾缠在手臂上,双脚泡在水桶里,既防蚊子又能降温,左手拿蒲扇,右手执笔,拼了命地写作。水到渠成,1986年,他以笔名“二月河”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从此,他满腔的创作热情,就像迎春的二月河,激情澎湃,奔流不息。他的人生开始解冻。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在部队的自学经历,就没有后来名满天下的二月河。他在21岁时跌入了人生最低谷,又在不惑之年步入巅峰,从超龄留级生到著名作家,其间的机缘转折,似乎有些误打误撞。但二月河不这么理解,他说:“人生好比一口大锅,当你走到了锅底时,只要你肯努力,无论朝哪个方向,都是向上的。”

励志故事5:在警察局混饭的日子

他用3个月的时间学会了瑞典语,他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歌声打开了瑞典皇家歌剧院的大门,并最终成为挪威歌剧院的终身签约演员。日前,挪威国家歌剧院终身艺术家、旅居瑞典的华人歌唱家蔡大生接受《小崔说事》专访,讲述了自己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奋斗史。在挪威国家歌剧院,获得终身艺术家称号的演职员非常少。华人歌唱家中仅有蔡大生和迪丽拜尔两人。

蔡大生1988年怀揣着换来的200美元和梦想走出国门。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在接受采访时,他回忆最多的,是自己参加瑞典歌剧院考试的那段经历。“打工赚点生活费之后,算算离考试还有多少天,我就躲到一个小酒店里,计划着这几天怎么过。吃的东西只有冷水拌面包,一天一顿,多了吃不起。快熬到考试的时候,我带了两个杭州的织锦缎坐垫,送给钢琴伴奏师,因为考试时,钢琴伴奏的收费是一个小时200美元。我没钱。而且我参加考试要唱四种语言的12首咏叹调,我把两个坐垫送给伴奏师,他很喜欢,说伴奏就不要我的钱了。”

解决了钢琴伴奏的问题,蔡大生在考试当天一口气唱了14首歌。“考试那天我身体很虚,站在上面没有力气,所有的人都穿着燕尾服、晚礼服上去。只有我是一双回力鞋、一套运动服,所有人都很惊讶,怎么上来这么一个人?我就这样站在那里唱,因为饿,手抖个不停,唱完第一首咏叹调,肚子就开始骨碌碌地响,在特别安静的音乐厅,肚子的声音就传下去了,让下面的评委很纳闷。钢琴伴奏站起来帮我解释,这时有一个满头白发的瑞典老教授,请工作人员给我买了一杯热巧克力,还有饼干,吃了以后肚子还在叫,他又叫人送了一份。我记得自己当时演唱的咏叹调叫《偷洒一滴泪》,这个时候我的眼泪就不停地往下流,控制不住地流。一首一首唱完,台下突然有了掌声,要知道考试是不允许鼓掌的。可我当时想的是反正也选不上了,我不能花了那么多钱,受了那么多的苦,到这儿来又走了,我还得让你们听一下我们中国歌是怎么样的,所以我又要求唱了两首中国歌曲《乌苏里船歌》和《在那遥远的地方》……”

等待结果的日子是最难熬的。“一分钱也没有,我就到中餐馆,希望他们给我一个洗碗的机会,但是没有签证人家不让你打工,最后没有办法。我就到了警察局。我说我想吃饭。他们问那你来这里干吗?我说我来参加一个考试,就把邀请信给他们看。警察把我带到休息室。一个警察跑去买外卖的中餐,那是一个叫竹笋炒牛肉片的大盒饭,是我这辈子吃的最好吃的一顿饭,吃完了我给他们唱《我的太阳》,他们听完之后都鼓掌,然后还让我唱。我说再来一盒,警察就又买了一盒,我又唱。”那段等待的时间,蔡大生天天跑警察局吃饭,天天给警察唱歌,“他们给我买好饭,我唱完歌就走,所以我在瑞典有一批特别好的警察朋友。记得我在第一次演《艺术家生涯》的时候,警察局的朋友们都来了,他们给我送了一捧花。还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我们保护了一位伟大的歌唱家!’这张卡片我一直珍藏着。”

最后,蔡大生在考试中获第一名,11位评委全部给他打了最高分。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