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讲的励志故事精选

发布者:海月升时 时间:2022-11-15 23:11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学生讲的励志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故事1:成功三句半

吉姆·戴维斯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童年是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费尔芒市附近的一个农场度过的。那时,他的梦想是当一名农夫,但是,因为患有严重的哮喘病,他根本没法干活,甚至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在田野里尽情玩耍,大部分时间里,他只能卧床休息。每当这时,他的妈妈总会递给他一支笔和一张白纸,任由他胡乱涂抹。这对年幼的吉姆来说,也算是一种无聊的消遣。

他喜欢看报纸周末版的彩色连环漫画,如舒尔茨的《花生米》系列、甘尼夫的《斯蒂夫·甘阳》,还有沃尔克的《菜鸟从军记》……这些漫画是他最钟爱的朋友,一直陪伴他度过被病痛折磨的日子。

18岁那年,吉姆考上了印第安纳州的鲍尔州立大学,读的是商业管理专业。由于他身体不好,常缺课,因此各科成绩都跟不上,总被老师拿来当“反面教材”。几年后,他以“学校有史以来最低平均分得主”的身份离开了学校,应聘到一家广告公司。他的主要工作是绘画、拼版、制作一些宣传小册子和目录。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接触到一些关于漫画理论的书,并逐步勾勒出想当漫画家的梦想。

在吉姆24岁时,系列漫画《滚草小红番》的作者汤姆·莱恩无意中发现了他在漫画方面的才能,决定聘用他作自己的助手。这份工作繁杂而琐碎,从绘制漫画背景、配文字说明到处理杂七杂八的美工细节,吉姆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由于薪水微薄,下班后吉姆还要做一些兼职来维持生活,他画广告画、撰写广告文案和政治宣传稿件,甚至还去表演跳舞。

在这段艰苦而忙碌的日子里,吉姆一边从工作中学习漫画方面的专业知识,一边开始尝试着创作真正属于自己的漫画作品。他利用晚上和周末的空闲时间,不断充实自己的漫画构想,希望能够创造出一个受人欢迎的漫画角色。后来他把目标选定为“蚊子”,把它叫做格诺姆。这是吉姆创作的第一个漫画角色,他为此激动了很长时间。

可是,蚊子格诺姆的漫画在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地方报纸上发表后,一直没有引起读者的反应,甚至有人表示很厌恶,这令吉姆非常沮丧。为什么大家不喜欢蚊子格诺姆呢?这个问题让他百思不得其解。那段时间他很迷茫,漫画创作似乎也停滞不前了。

他的一位编辑朋友得知情况后安慰他说:“你画得很不错,逗笑的点子也很精彩。但是,一只蚊子,吸血的蚊子,一般人很难认同呀!”朋友的话让吉姆顿时醒悟过来。多年的漫画工作经验使吉姆明白,要让读者认同,一定是需要有生活气息的、来自读者身边的比较可爱的动物。新的思路开启后,吉姆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创作中。他发现,当时漫画中的狗非常多:史努比、玛玛杜克、巴吉度猎犬弗瑞德,但很少以猫为主角。自己为什么不选择画猫呢?他回想起了小时候自家农场里养的几只猫来,它们神态可掬,给人印象深刻。于是,吉姆立刻动笔画,画出一只脾气特坏、愤世嫉俗的橘黄色大猫。他需要一个名字,于是,他想到了祖父詹姆士·加菲·戴维斯,一个脾气特坏、愤世嫉俗的大个子。他觉得这个名字配他的这个角色的性格与体形,可以说是天作之合,于是,加菲猫就此诞生了。

早期加菲猫身上并没有条纹,他花了一年半时间设计这款系列漫画,对角色一再重新琢磨,调整幽默的尺度,终于一切都准备就绪了。

完成后,他打包了一堆漫画样张,寄给几家通讯社,然后就专心祈祷好运降临。

1978年1月24日,这是吉姆一生最难忘的日期。这一天,他接到了一个电话:联合通讯社接受了加菲猫!漫画发表后,立即吸引了众多粉丝。加菲猫懒惰、好吃、喜欢捉弄人、顽固而又自命不凡的个性,给读者带来无限的快乐。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超过一百家美国报纸刊登了加菲猫系列漫画,由此还衍生出几十种动画电影、电视剧,出版的图书售出1300万册。

加菲猫之父——吉姆·戴维斯也因加菲猫一举成名,如今已是世界级的漫画大家了。据说,他从加菲猫身上获得的收入高达上亿美元。

在谈到自己的成长轨迹时,吉姆·戴维斯用三句半话来说明自己成功的秘诀:第一是对自己现状的清醒认识,第二是对未来人生的准确定位,第三是对问题、矛盾的深刻反思,还有半句就两个字“坚持”。或许正是因为这三句半的品质,才成就了今天人见人爱的加菲猫,成就了世界级的漫画大师。

励志故事2:轻蔑与敬畏

19世纪末期,林肯总统做出了建设太平洋铁路的重大决策,有上万名华工参与了铁路建设。可是,华工被当局瞧不起,在险要地段、开通隧道、爆破山腰等危险地段上,他们就让华工上。

在铁路建设初期,林肯总统来到铁路沿线视察,指着一些建设者问道:“他们都是哪里人?”随从告诉他,那是华工,是苦力。随从的眼神里露出轻蔑的神色。林肯总统轻轻“哦”了一声,一言不发。

后来,接近5个月的暴风雪致使雪崩频发,铁路建设被迫停工。林肯总统心急如焚,他再次来到铁路沿线视察。他看到,因天气恶劣,几乎没有人在施工。一路上,林肯总统心情格外沉重。突然,他看到在一处险恶地段,还有一些人在埋头施工。他惊讶地问道:“那些还在施工的都是些什么人?”随从告诉他,是华工。

林肯总统听了,惊讶地说道:“他们真了不起,只有他们还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施工,如果没有他们建设,这条铁路不知要什么时候才能建成。”说罢,林肯总统来到那些华工中间,双手紧紧地握着华工们的手,感激他们的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帮助美国修建铁路。林肯总统弯下腰,对华工们表示深深的感激。

离开时,随从不解地问道:“总统先生,您干吗对他们这么尊重?”林肯总统严肃地说道:“不,他们很伟大,如果没有那些华工,太平洋铁路建设将永远只能成为图纸上的蓝图。对他们,我们只能充满敬畏,任何漠视和轻蔑都是一种渎职和犯罪。”

励志故事3:俞敏洪的四瓶水

在我们前面有一瓶水,因为它是好东西,每个人都想得到它。为了能够得到这瓶水,我拼命向前跑,结果在我快要抓住这瓶水之前,水被别人拿走了。但是不能因为别人拿走了这瓶水,我就不向前走,我一定还要继续向前走。这个时候,我会发现前面还有一篮子鲜花在等着我。当然,我走到鲜花面前时,可能它又被人拿走了。但是这个时候我依然不能绝望,我知道失去了鲜花,前方还有东西在等着我。我还要继续向前走,走得更远,也许我心爱的人就在那里等着我。

这就是俞敏洪经典的一瓶水理论。失去的背后,还可能得到其他东西。有时候,你失去了一瓶水,却可能得到一篮鲜花,只要你不停下脚步。俞敏洪高考三年才考上大学。第一年,他的最高目标是江苏省常熟地区师范学院,没考上。第二年,他的目标仍然是江苏省常熟地区师范学院,但还是没考上。俞敏洪坚定不移地考了第三次,结果进了北大。

这瓶水,告诉我们的是不放弃。

有一次,俞敏洪在黄河边,用矿泉水瓶灌了一瓶子的水。黄河的水特别浑浊,简直不忍卒睹。他就将水放在路边,耐心地安静地等待。一个小时之后,俞敏洪惊讶地发现,那瓶浑浊的水变成了两部分,四分之三的水变清澈了,只有四分之一是沉淀下来的泥沙。

俞敏洪是这样诠释的:假如我们把这瓶水清澈的部分比喻成我们的幸福和快乐,而将那些浑浊的、沉淀的泥沙比喻成我们的痛苦。当你摇晃一下以后,你的生命中整个充满的就是浑浊,是弥散不尽的痛苦和烦恼。但是当你把心静下来以后,尽管泥沙总的分量一点都没有减少,但是它沉淀下来了,就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当一个人的心沉静下来,不瞎搅和,你生命中的四分之三就一定是幸福和快乐的。

这瓶水,告诉我们的是不自扰。

在谈到英语学习的方法时,俞敏洪常举的一个例子是,如果你渴了,让你喝一桶水,你肯定喝不下去,但是让你喝一瓶水,你就能喝下去。所以当你只能喝一瓶水的时候,千万不要有喝一桶水的胃口,否则,你会把自己撑死的。俞敏洪因此常常告诫大家,要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或者能带来良好结果的事情。

这瓶水,告诉我们的是不贪婪。

俞敏洪的成功,有很多因素,如果往前追溯的话,有四瓶水,奠定了他日后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础。俞敏洪上大学之后,宿舍里的四个人每人一个水瓶,打热水很远,需要二十分钟的时间,一开始,各人打各人的水,俞敏洪想:打一瓶水也是打,干吗不一下打四瓶水呢?于是,他就每天打四瓶水,就这样,他为同学们打了四年的水。为别人打一瓶水,容易;为别人打整整四年水,就不那么容易了。俞敏洪做到了,他为此得到的回报是,当他艰难创立新东方的时候,他的几位在美国的同学,毫不犹豫地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国加盟,和他一起创业。

这瓶水,告诉我们的是厚德载人。

什么样的瓶子,就装什么形状的水;什么样的眼光,看到的就是什么样的未来;什么样的胸怀,就做什么样的事业。

励志故事4:梅西的专注

梅西,阿根廷著名足球运动员,曾经连续三次蝉联国际足联金球奖、世界足球先生,现效力于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被很多人视为当今足坛最好的球员。

2015年5月,梅西接受众多记者的自由访谈时,不可避免地被要求透露他的所谓成功之道。梅西说:“球场上,我不会受到任何一个球迷的干扰,即使是失去理智的骂声也不会分散我的注意力,我只专注于比赛,专注于如何处理好球,虽然在每场比赛中都会遇到突发情况;在比赛中,我从不去浪费时间害怕是否会被犯规,我只管专注于自己踢球,一切让裁判来完成他们的工作;我从来不回顾自己所取得的或大或小的成就,我始终认为现在最重要的应该是和以前任何时候一样,专注于把每场比赛都当作新的挑战与超越。”

原来,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专注,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必然会收获到使别人感到非常吃惊的成绩。

励志故事5:一万次的精彩

电影《战狼》中,冷锋(吴京饰)那快如闪电的后脚跟上膛,一枪击毙敌方狙击手的潇洒身姿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后脚跟上膛的射击技能是广州军区特战旅刘连长首创的动作,为我国特种部队必须掌握的技能。

吴京在拍摄期间,决定把这个动作用到影片中,于是向剧组提出这个想法。剧组成员经过仔细调查,发现这个动作即使特种兵至少也需要练习一万次才能完成,普通人根本做不到。剧组否决了吴京的想法。

但吴京不想放弃,他一边正常拍摄,私下里向刘连长请教。刘连长一开始不理睬吴京。后脚跟上膛是实战技能,不是花拳绣腿,他压根不相信吴京能完成这个动作。被拒绝的吴京没有泄气,而是一次又一次地拜访刘连长,反复解释他拍摄《战狼》,是为了体现中国特种兵的硬汉形象,怎么能没有中国特种兵的独创技能呢?刘连长被吴京的诚意打动,悉心地指点吴京完成整个动作的要领。

吴京平日和大家一起辛苦地拍摄,一有闲暇,他就偷偷地躲在一边苦苦练习。过了几个月后,吴京突然跟剧组提出拍摄他后脚跟上膛一枪击毙敌方狙击手的镜头。当他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般完成这个动作后,一个“快准狠”的硬汉形象跃然众人眼前。剧组的成员都惊呆了,纷纷询问他是怎么做到的?吴京笑了笑说:“练习一万次就做到了。”

正是吴京用这“一万次精神”,成就了《战狼》的精彩。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