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特别的说课稿
幼儿园中班语言特别的说课稿(精选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幼儿园中班语言特别的说课稿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幼儿园中班语言特别的说课稿(精选篇1)
一、学生情况
我班是4岁左右的幼儿,喜欢唱歌活动。能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情感的愉悦与交流,喜欢尝试用动作和声音表现自己的感受。所以特选取了《小雨沙沙沙》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从歌曲的角度来感受春天。从当前的季节来感受歌曲。
二、教材
1.歌曲〈小雨沙沙沙〉曲调优美,音域适合中班幼儿。歌词用词简洁,用排比句描绘出春天的景象,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够调动起孩子的情感。
2.活动目标:
能够感知、理解歌曲的歌词和曲调表现的内容。
学唱歌曲,能够正确的再现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基本达到人声和谐,情感和谐。
在快乐的情景中自由表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活动准备:
歌曲动画课件歌曲录音。(演唱5遍,伴奏1遍)歌曲图谱洒水壶4.活动重难点:
能够正确的再现歌曲的歌词和曲调自然,投入的歌唱,和谐的歌唱。
二、教法
听唱法图谱记忆法游戏法整体教学法
三、学法体验法直观记忆
四、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1、律动
2、练声
二、学习歌曲
1、导入歌曲
2、熟悉旋律“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歌曲,边听边想,从这首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请小朋友仔细听,仔细感受,把你听到的节奏用手拍出来。
请小朋友用手拍腿,随音乐旋律拍出节奏来。
3、熟悉歌词老师清唱歌曲,幼儿听后讲述歌曲的内容请小朋友认真听老师唱一次,听听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看动画,记忆歌词(请小朋友看《小雨沙沙沙》的动画片,请你仔细的听歌词)春雨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沙沙沙小雨在哪里?————花园里(鱼池里,田野里)花儿快乐得怎么样?——-张嘴巴(摇尾巴,向上爬)看图谱师:最开始是小雨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然后是小雨落在鱼池里,鱼儿乐得摇尾巴。
最后是是小雨落在田野里,苗儿乐得向上爬。
出示图谱,按歌曲图谱练唱歌词,(放伴奏录音)老师示范,幼儿唱。
“请小朋友看图谱,一起来唱这首歌。”
4、幼儿练唱歌曲播放动画,集体演唱。
随录音演唱请小朋友一边唱,一边用你喜欢的动作来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雨要邀请小朋友和它一起唱歌舞蹈,来,我们一起和小雨唱歌跳舞吧。
幼儿园中班语言特别的说课稿(精选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之一。我们要诉说爱、感受爱、表达爱。《抱抱》这本书就是这样通过各种动物间不同的抱抱来表达爱的绘本。其实在众多的绘本中,很容易发现这本《抱抱》,它的封面是猩猩妈妈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孩子小猩猩,闭着眼睛,很陶醉,而小猩猩却睁着眼睛,悄悄地看着外面。这本书画面主体很突出,主要人物形象大,线条清晰,很引人注目。绘本开本也很大,适合集体阅读。翻开书看后发现,此书几近无字书,书中只有“抱抱”、“妈妈”以及“宝宝”大大的字样。故事主要情节是小猩猩看见许多妈妈在和自己的宝宝抱抱时想自己的妈妈了,大家帮助它找到了妈妈。但是怎样很好地把无字绘本介绍给孩子,唤起孩子的阅读欲望以及读懂它?此绘本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教育信息和教育价值?这些是设计这节课重点考虑到的问题。于是根据中班孩子的心理和年龄的发展特点,及《纲要》中对幼儿园语言教育提出的要求。着力组织适合中班孩子的语言教学活动,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从孩子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教育教学的资源,鼓励、引导、支持孩子积极参与活动,把教育内容有机地蕴含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作用于孩子的活动来激发孩子主动学习。让孩子从中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并鼓励孩子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结合这些设计了本次语言活动《抱抱》。
(二)活动目标:
根据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1.观察画面中动物的动作和表情,初步感受并用语言较清楚地表达它们抱抱时的内心感受。
2.借助音乐、动作、讨论等手段,进一步理解作品中抱抱的不同含义:亲情、感谢、友谊等。
3.体验和同伴共同阅读,体验阅读绘本的快乐。
(三)活动重难点:
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活动中,我将“观察画面中动作和表情”作为重点,“理解作品中抱抱的不同含义”作为难点。
(四)活动准备:
我从下面两部分做充分准备
1.前期幼儿经验准备:
(1)《表情游戏》:让幼儿在参与游戏中初步感受做各种表情时五官的变化。为幼儿学习利用观察画面中动物的动作和表情的方法,感受并表达动物们抱抱时的内心情感做准备。
(2)《抱抱舞》:让幼儿在舞蹈中感受与朋友抱抱带来的快乐。
2.物质准备:
PPT、音乐《爱我你就抱抱我》、绘本《抱抱》、垫子、教棒
二、说教法:
活动中,我运用以下教学法完成本次活动目标:
(一) 游戏法:
运用律动帮助幼儿在拥抱中放松心情,感受抱抱时的内心情感。
(二) 观察法:
通过观察重点画面的方法,为幼儿能用语言较清楚的表达动物们抱抱时的内心感受做准备。
(三)引导谈话法:
通过提问谈话活动,引导孩子认真倾听,大胆回答问题。
(四)行为体验法:
行为体验式法教学不仅对孩子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活动中,我将通过帮小猩猩呼唤妈妈的方式让幼儿的心灵去感受、体验小猩猩想妈妈的心理。
三、说学法:
活动中,我将为孩子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让幼儿在跳跳、看看、说说、抱抱的过程中进行活动。
四、说活动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活动。
(一)开始部分:
借助音乐律动、体验拥抱
开场利用律动《爱我你就抱抱我》让孩子在拥抱中放松心情,并在旋律中体验抱抱产生亲切感,为感受抱抱时的内心情感做铺垫。
通过提问问题“喜欢和谁抱抱?为什么?”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并支持和鼓励孩子能大胆的说出来。这为绘本阅读的准备。这一环节是为落实活动目标第一条。
(二)学习部分:
学习观察画面,为绘本阅读做准备。
1、《纲要》指出: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刚才孩子们的真实体验进行梳理回馈,直接导入动物的抱抱。设计导语:“孩子们,今天有几个小动物也在开心地和它们的妈妈抱抱呢!让我们看看它们是谁?它们是怎么样抱的?”刚刚和同伴拥抱过的孩子们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动物会是怎么样抱抱?带着这些好奇的疑问,我将先逐一出示从绘本中抽取三幅动物妈妈抱抱的重点画面做成PPT(大象→长颈鹿→河马),引导孩子学习通过观察画面中动物的动作、表情的方法来体验拥抱带来的感受。孩子的们的观察表述词汇是有限的,这时把三幅画面集中,引导幼儿观察出它们都是闭着眼睛,久久地抱在一起,闭着眼睛,很温馨、陶醉。这样的词语的引入帮助幼儿更准确描绘拥抱的状态,给孩子一个提升,让孩子们在动作中感受和理解。
2、出示小猩猩→认识小猩猩→观察小猩猩的表情变化的过程:
介绍主角:小猩猩,用它只有一岁,不太会说话的介绍,唤起幼儿帮助它的愿望,并结合观察小猩猩的动作和表情来感受小猩猩内心的手段,激发孩子迫切想去了解小猩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情绪,帮它把故事中发生的事情说出来。引出故事《抱抱》。
(三)引出绘本,和幼儿共同阅读
1、和孩子共同阅读,鼓励孩子把看到的说出来。
孩子有了观察以及把观察到的说出来的经验后,过渡到绘本的阅读。并且把小猩猩的图片黏贴在绘本上,让这个小猩猩图能从书上跳下来,到孩子身边进行互动,引发幼儿更加积极地观察画面和主动表述的愿望。这些策略的综合运用,从而帮助幼儿更关注作品。
绘本教学中集体阅读策略有重点画面的阅读,孩子们和同伴边阅读边议论,也有带着问题阅读的方式,这些手段的运用,是为了让孩子们有目的的读,有思想的读,让孩子在充分的预期和感受后再读,体会作品的精髓,体会作品中抱抱的多重含义,落实活动目标第二条。
2、故事的____:
(1)小猩猩仰头大声呼喊的图片:是为了让孩子能掌握运用观察动作、表情的方法,体会小猩猩着急、伤心、难过,想念妈妈的情绪。以鼓励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办法帮小猩猩找妈妈,一起呼唤小猩猩妈妈的游戏让孩子宣泄内心的情感。
(2)猩猩妈妈伸长胳膊,跨着大步的图片:引导孩子更熟练的掌握通过观察动作、表情的方法来了解猩猩妈妈的心理想法。
(3)小猩猩和妈妈紧紧拥抱的图片: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与自己妈妈拥抱时的内心感受。
(四)结束部分:
大家抱抱,体验爱的快乐。
1、《纲要》指出: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结束时我积极鼓励孩子主动与同伴、老师抱抱,共同体验拥抱带来的快乐。
2、寻找绘本《抱抱》:
最后利用找书的游戏,激起孩子们要完整欣赏绘本故事的兴趣。当孩子们得知《抱抱》的书一直藏在身边,亟不可待地寻找,迫切地阅读愿望,使我想到周兢老师说过:阅读不仅仅是一个理解过程,更是一个审美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孩子在今天的活动中无法自我完整的阅读,有点遗憾。但在整节活动中,为营造了温馨、温柔、温暖的情境,如孩子们坐在软软的垫子上上课,老师、孩子们的各种拥抱姿势,音乐韵律的烘托,找到藏着的书后的喜悦,让孩子们的心情一直在被关注着,被暖意包裹着。
绘本教学,让孩子成为阅读的主人,让他们喜爱阅读,愿意阅读,会读,是绘本教学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会继续努力的。谢谢大家!
幼儿园中班语言特别的说课稿(精选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表情歌》这首歌曲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的幼儿能够表现自我的一个音乐教材。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每个人又有不同的外在表现方式,有的高兴了就拍手,就大笑,就跳起来,而幼儿处在一个模仿力很强,对刺激很敏感的时期,让他们在学习歌曲时模仿各种表情和动作,幼儿是很有兴趣的。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儿童教育实践中,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在这首歌曲中还反复出现一个节奏__|__X|,因为幼儿刚从小班升入中班,节奏方面的接触还比较少,而幼儿这个年龄对节奏十分敏感,所以这个教材是很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特点的。
2.目标定位师幼互动是本活动的教法学法的最大特点,希望幼儿带着对音乐教育活动的期盼,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自由地与音乐交流、大胆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体验。为此,我为《表情歌》确定了以下的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能边唱边表演。
(2)掌握__|__X|节奏型。
(3)乐意创编新的歌词。
3.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目标,活动重点定位是: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尝试创编新的歌词。难点是掌握__|__X|节奏型。
4.活动准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1)、自制了节奏图谱。
(2)、制作了《表情歌》ppt。
二.说教法
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节奏谱、以游戏,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1.游戏法: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有所收获。在这个活动中我设计了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这个游戏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但是在这里有了新的内容就是学习节奏型,在不知不觉中幼儿一遍一遍的通过各种动作掌握了这个节奏。
2.图谱教学法: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谱上形象的图案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有难变易,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提问法: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生活经验和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谱联系在一起,是解决活动重点和难点的有效方法。
三.说学法
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动动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法等学法。
观察法:幼儿通过观看歌曲图谱了解了歌曲内容,掌握了相应的节奏。
讨论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和做法,是幼儿改编歌词的好机会。
四.说活动过程
1.以游戏开始,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做夸张的表情让幼儿猜猜老师的心情
2.学习歌曲。重点学习节奏__|__X|
3.仿编歌曲。根据表情的不同创编相应的歌词。
4.集体表演,形成学习歌曲的高潮。
幼儿园中班语言特别的说课稿(精选篇4)
幼儿现状:
中班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中班幼儿语音器官已发育成熟,正确发出全部音节的生理条件已经具备,所以应重点培养幼儿正确发音、清楚地吐词;词汇量要大幅度地增加,质量上也要有明显的提高。因为幼儿在小班已经开始接触词语,所以到了中班,幼儿可以学习用多种多样的词语来描述物体。由于本园地处西关,为了帮助幼儿了解西关,我们都会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前一段时间我班开展了以"我爱西关"为主题的摄影活动,请家长和小朋友把西关的美景和历史名胜拍下来,在班上开摄影展,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摄影展的活动。前不久,我跟幼儿进行了一次谈话活动——"我的家在哪里",幼儿要说出自己的家在什么地方,周围有哪些著名的建筑物,有哪些突出的风景,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反应很热烈,说到自己家的时候都滔滔不绝,而且我发现大部分的幼儿都知道自己家住西关,都能说出自己家周围有哪些著名建筑物,例如:有个别孩子能说出我家在陈家祠的旁边。当孩子听到"陈家祠"的时候都很感兴趣,很好奇,都想了解它。所以,我认为如果能在这个时候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能进一步帮助幼儿了解西关,还能培养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
教材选择与分析:
通过幼儿现状的分析,了解到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和重要性,幼儿又对西关的名胜和美景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我选择了诗歌为体裁,因为它既简单又容易被理解,并创编了一首诗歌——《西关好》为本次活动的教材,里面包含了西关的美景——白鹅潭、沙面岛;西关的历史建筑——陈家祠、华林寺,还有西关最繁华的商业街——上下九步行街。诗歌的内容简明、易懂,贴近幼儿的生活,以赞美西关为主题,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西关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法和学法:
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这次活动中我以热情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要学习诗歌,首先要感知诗歌的内容,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帮助幼儿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再运用游戏帮助幼儿学习、理解和记忆诗歌,我设计了"图片填空"游戏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诗歌的内容,幼儿记忆图片比记忆文字要简单,幼儿把己认识过的景点图片填空到诗歌里,通过图片幼儿能理解到诗歌的内容,又能帮助记忆;接着,用"诗歌接龙"游戏帮助幼儿完整地记忆诗歌。通过玩"文字填空"游戏帮助幼儿从文字上理解词语。在整个语言活动中幼儿主要是在游戏中进行学习,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吸引幼儿的兴趣,在师幼互动中学习、理解和记忆诗歌。
我拟定的活动目标是:1、能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激发幼儿了解西关、爱西关、爱荔湾的情感。2、能大胆讲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3、学习词语"一河两岸"、"人来人往"、"自豪"。
这次的语言活动主要是培养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所以我把辅导的重点放在能大胆讲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把辅导的难点放在学习词语"一河两岸"、"人来人往"、"自豪"。
活动准备:
在活动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让幼儿先熟悉景点,我请家长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带孩子到"白鹅潭、沙面、陈家祠、华林寺、上下九步行街"这几个地方参观,并拍下照片,让幼儿认识和感受这些景点;然后,我制作了PowerPoint课件,运用大屏幕投影,把一幕幕的西关美景展现出来。其中"白鹅潭、沙面"突现了"珠江河",帮助幼儿理解词语"一河两岸"。我还准备了"白鹅潭、沙面、陈家祠、华林寺、上下九步行街"的图片,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准备图片时,我都选用能体现上下九步行街"人来人往"的图片。我还运用了谈话的形式、看VcD等方法,激发幼儿爱西关的情感。
活动过程:
在活动的第一部分,为了吸引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选用了轻快的音乐《郊游》,带领着幼儿愉快地进入活动室。
第二部分是体现目标的实施和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我分了三个环节:
1、为了保持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帮助幼儿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我把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投影在大屏幕上,西关的各大美景立刻展现在幼儿眼前,幼儿的视觉感官和注意力已全被西关的美景吸引住了,在幼儿观看课件的同时,我配合课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西关好》,让幼儿观看西关美景的同时感受诗歌。因为幼儿已认识了西关的景点,在观看课件地时候反应很热烈,所以我让幼儿自由讲出从屏幕上看到西关的哪些景点,再让幼儿说说自己对西关的感觉,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我再次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让幼儿从诗歌中感受西关的美,朗诵时通过音调的变换、表情和动作表达爱西关的情感。在朗诵诗歌时我有意识地引出词语,再次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学习词语"一河两岸"和"人来人往"。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表现词语"自豪",幼儿表现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这整个环节是为了下一步的教学做铺垫。
2、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幼儿已初步感受到西关的美景,我希望能用多种游戏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所以我设计了两个填空游戏,第一个是"图片填空"游戏,把诗歌中的景点名称空掉,请幼儿用景点的图片把诗歌的内容把诗歌补充完整。第一次游戏幼儿先说,由老师操作,然后一起朗诵诗歌;第二,第三次请幼儿进行操作,通过玩"图片填空"游戏幼儿对诗歌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帮助幼儿从文字上理解词语,我设计的第二个是"文字填空"游戏,把目标中要学习的词语从诗歌中空掉,请幼儿用词语把诗歌补充完整。通过这两个游戏幼儿已基本理解诗歌的内容。
3、为了帮助幼儿加深对诗歌的完整记忆,我与幼儿进行"诗歌接龙"游戏,首先是我和幼儿"接龙",接着男孩子和女孩子进行"诗歌接龙"游戏。通过"诗歌接龙"游戏,幼儿基本能把诗歌朗诵出来,但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抒发对西关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我通过音调、表情和动作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最后,我带领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活动结束。
当然,在一次活动中,幼儿未必能很熟练和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需要在语言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朗诵习惯,因此,下阶段我会以培养幼儿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的语言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朗诵机会,提高朗诵水平。
幼儿园中班语言特别的说课稿(精选篇5)
一、设计意图
曾看到国外一位教授对他的学生讲过:"你们将来教美术,目的不应该是造就几个专业的艺术家,而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国民,让他们从最平凡的东西上见到美;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东西创造美;更使他们感受美。"我觉得,艺术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中,她能激发人们的情绪情感,与学前儿童的认识心理特征和情绪特征完全吻合。在《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因而,我根据季节特征及孩子们生活的经验选择设计了《雨天的蜗牛》。该活动是融渲染、剪、粘于一体的美术综合活动,在塑造和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认识蜗牛,从而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帮助。并在此过程中使幼儿认识巩固了空间方位,建立几何形体的概念,发展小肌肉动作进一步培养了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从幼儿发展水平及认识能力出发,我为本活动制订了两条目标:
1、学习用渲染、剪纸、粘贴的方法来表现雨天的蜗牛。
2、感受色彩的美,增强动手能力。
由于在日常美术活动中较多地是进行一种技能或方法的学习,而在本活动中,巧妙地综合了各种美工手段,所以将本活动的重点定于"学习用渲染、剪纸、粘贴的方法来表现雨天的蜗牛".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潜移默化与暗语引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师讲述、示范引导中使幼儿主动地感受、感觉各手段的运用,使之表现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幼儿的自主性。虽说日常活动中也时常渗透着剪,但这一材料的提供都画有实线或虚线,而在本活动对幼儿的要求更上一层(空白色纸上剪出大、小圆及长方形)。对幼儿的剪能力又有了新的挑战,因此将"学习在正方形的纸上剪大小不同的圆"定为难点。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眼神、动作、手势的提示使幼儿了解剪圆的方便方法,并在自己操作中探索、寻求更佳的方法,从而突破活动的难点。
三、活动流程
本活动主要分二个环节,第一环节以教师示范为主,第二环节在幼儿自主操作,探索创作中展开。
第一环节的展开与进行,在本活动中起着导向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明显、夸张的动作及富有暗示地眼神引导幼儿感受制作的整一过程,为目标及重难点达成起了奠基的作用。(这其实也是本活动进行的特点)
活动中没有出现一句特指性的语言,都是在教师带有提示的动作中进行的。"滴答、滴答,下起了雨,小雨从天上慢慢落了下来……"(既使幼儿感受语言的优美又使幼儿感受到雨是从上到下落下来的。)
第二环节(目标达成并检验目标的过程)是幼儿探索、创作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站到了合作者、欣赏者的位置上,鼓励引导幼儿自主去发现,主动去创造,并在此过程中建立形体概念(剪圆),巩固空间方位(摆放蜗牛身体)并充分感受了色彩的美,从而达成重点与难点。
美术评价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在《纲要》中也指出"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因此,在该环节为了促进幼儿创作欲望及幼手能力,评价时时出现,并运用幼儿熟悉喜爱的语言"找到了一只蜗牛","雨下得太大了蜗牛会出来吗?"(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画面的湿度)一看到有进步的孩子马上予以鼓励、表扬,在评价中既使幼儿体验成功感,又为能力弱的幼儿起到典范作用。
幼儿园中班语言特别的说课稿(精选篇6)
一、设计意图:
孩子们总是爱问我一些关于小动物的问题:下雨前,燕子为什么低飞?蚂蚁为什么搬家?……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会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并有一定的规律,能起预报天气的作用。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的内容。意在激发孩子们对动物的探究兴趣,丰富幼儿关于气象的知识经验。
二、教材分析:
《纲要》中提出:一个活动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动物气象台》是一篇讲述小动物们预报天气的故事,故事中以小猴子在去姥姥家的途中遇到小动物们表现出的一系列预报天气的特殊信息。其中描述小动物心里活动的语句既有重复,又有不一样的内容,既易于为幼儿掌握复述,又对他们有一定的新鲜感,这一种方式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因素,符合中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因而可以很好地为幼儿接受。能够激发幼儿好奇心,萌发探索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奥秘。
三、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精神和设计思路,努力体现以幼儿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结合中班幼儿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活动目标:
1、了解小动物在下雨前的一些特殊表现,知道动物是怎样预报天气的,丰富气象知识。
2、使幼儿产生对动物预报天气的兴趣和求知欲。
3、学说动物间的对话,用肢体动作表现出小动物在雨到来之前的特殊表现。
4、进行故事表演,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体验游戏的快乐。
四、活动重点与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与奥秘。
难点:
1、能用语言及肢体动作表现出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的特殊表现及表演故事。
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
五、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活动和完成活动目标与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1、《动物气象台》的PPT课件、《夏天的雷雨》背景音乐
2、天气情况图片若干、各种小动物头饰若干
3、幼儿用书第4册第26~28页六、教法与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师幼互动。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有:多媒体演示法、提问法、游戏法等。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将运用下列学习方法:观察法、讨论谈话法、模仿体验法、角色游戏法等。
七、活动流程: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激发幼儿了解动物会预报天气的愿望。
播放天气情况图片,引导幼儿讨论,我们怎样知道天要下雨了?你们知道动物也会预报天气吗?引出故事。(3分钟)
2、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讲述故事《动物气象台》,结合图画理解故事基本内容。
故事完说说小猴子去姥姥家,路上都遇到了谁?小花蛇、燕子、蜻蜓、花蝴蝶是怎样预报天气的?蝉又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幼儿可自由讨论并对故事进行回想。(8分钟)
3、教师带领幼儿再完整欣赏一遍故事,教师讲述。之后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模仿小动物们下雨前预报天气的特殊动作,大胆表现自己。(8分钟)
4、发放头饰,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播放音乐《夏天的雷雨》。(8分钟)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到家里与爸爸妈妈一起表演故事。
2、请幼儿查找资料,了解还有哪些动物会预报天气?并与大家进行分享交流。
幼儿园中班语言特别的说课稿(精选篇7)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难点定为:初步感知几种图形的组合和转换关系。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物质准备:
1、教具:自制的“石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土坑”若干。
2、学具: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小塑料筐。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铺石头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
3、观察法: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组织幼儿观察石头的颜色和形状,达到巩固和比较各种形状特征的目标。
4、游戏法:“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规程》的原则体现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本次活动中,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游戏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让幼儿在捡石头——铺石头——踩石头的一系列游戏来达到预设目标
5、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铺石头”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朋友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捡石头铺路的情景一下子抓住幼儿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第一次操作——捡“石头”
带领幼儿捡“石头”,引导幼儿观察“石头”的形状,并通过交流发言,做分类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复习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特征以及常见颜色的掌握。
3.第二次操作——铺“石头”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石头”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真正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让孩子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来巩固对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掌握。
3.第三次操作——拼“石头”
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难点问题——有些坑找不到相同形状的“石头”来填,并及时抛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我一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这三次操作活动每次的药企业和难度都不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线条清晰,利于孩子逐步深入的仔细观察和主动探索。
4、音乐活动——踩“石头”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活动要动静交替,切合幼儿年龄特点。中班幼儿的专注时间一般在25——30分钟左右,在三次操作活动后,我特意安排了这个音乐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跳一跳,蹦一蹦,抢一抢,放松心情,活跃气氛,而且也再次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和掌握。
5、活动延伸
一次活动的结束不代表这次内容的终结,幼儿的知识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巩固和联系,要不断的积累和深入。一次活动后,我们的教具和学具也还有大量的再次使用空间,所以我请孩子们把材料转移到活动区,在那里感兴趣的孩子们还可以接着探索形状的奥秘。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组合和转换关系,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尝试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