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统计图》教学说课稿

发布者:骁果军III 时间:2022-11-17 11:49

学生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条形统计图》教学说课稿1

教学内容:

《认识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用不同方法求平均数的过程。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表示简单数据,能根据数据特点用合适的方法求平均数。

3.感受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直观性,知道可以用不通过的方法求平均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认识条形统计图,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简单数据;

2.借助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数的特点,学习用不同方法计算平均数。

教学难点:

条形统计图表示数的特点以及用不通过方法计算平均数。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1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展示关于本小组成员身高调查表及计算平均身高的结果)

【设计意图:重点复习学过的计算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计算能力,为这节课学习计算平均数的其他方法打下基础。】

二、尝试小研究

尝试小研究(课上)

在一次“保护环境”活动中,三(2)班第四组5名同学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如下

姓名:李强,张红云,马波,王小娟,李云平

数量(枚): 11,19,16,18,16

1.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还可以用下面的统计图表示(条形统计图课件)

三(2)班第四组5名同学收集废旧电池统计图

2.观察上面的统计图,你得到了什么信息?至少写出2条。

我得到的数学信息( )( )

3.仔细观察,你发现今天所学统计图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我的发现:( )

温馨提示:注意观察纵坐标上每格所代表的数据。

4.上面这两种表示数据的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5.算一算: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枚废旧电池?还有其他方法吗?

三、小组合作探究

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

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

四、班级展示提升

1.找一个小组展示本小组小研究问题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作补充和评价。

要求:下面的同学也要认真听,看看你同不同意他们的研究方法。一会说出你想问他们的问题,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评价,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进行补充。

2.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对老师指定的尝试小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汇报。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组长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组长: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补充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教师适时点拨,填写评价表格。

3.教师适时点拨引领,重点提示作图的方法步骤。

4.互相纠错,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尝试题做得是否正确,错误的加以改正。

五、挑战自我

1.完成教材练一练2题。(90页)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是否会独立完成统计图。】

六、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中练一练的第一题:(90页)

2.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的83页——84页内容。

七、反思收获

我的收获

课后反思:

在前几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建立初步的统计观念。本节课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认识新的条形统计图-----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初步的收集分析,做出结论。

1.提高生活化的资料,感受数学

“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中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因此教学中,教师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以超市统计的销售矿泉水的数据为教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迁移类推,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并利用现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统计图由纵向变为横向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升华,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3.提供施展个性才华的空间,体验成功的数学

通过学习统计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了解整理数据,收集数据,利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处理数据,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知识。

《条形统计图》教学说课稿2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1——92页。 领导签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2、 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用统计图表达表达交流数据的特点,认识统计图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1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二战前期德国势头很猛,英国从敦刻尔克撤回到本岛,德国每天不定期的对英国狂轰乱炸,后来英国空军发展起来,双方空战不断。

为了能够提高飞机的防护能力,英国的飞机设计师们决定给飞机增加护甲,但是设计师们并不清楚应该在什么地方增加护甲,于是请来了统计学家,统计学家将每架中弹之后仍然安全返航的飞机的中弹部位描绘在一张图上,然后将所有中弹飞机的图都叠放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浓密不同的弹孔分布。工作完成了,然后统计学家信心十足的说没有弹孔的地方就是应该增加护甲的地方,因为这个部位中弹的飞机都没能幸免于难。

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的统计有什么作用吗?

【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绽放其生命色彩。能够提高学习数学的情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尝试小研究

尝试小研究:

研究一:

1.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这个统计图一个格表示几个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3.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研究二:

1.完成课本91页,试一试: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2.交流展示学生完成的统计图。

三、小组合作探究

尝试研究一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一个思维的碰撞。】

四、班内展示交流,建构新知

1、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2、试一试,学生读统计表,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观察不完整的统计图,找出这幅统计图的特征。(用一个格表示4个人)

3、学生试着补充完整统计图,师巡视指导,交流时,让学生说明不够整格时怎样想的,是怎样处理的。(生表述自己的发现,关注学生能否发现每个格代表4人,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教师予以提示。)

小结: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当数据比较大时经常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

4、鼓励学生根据统计图提问并解答。交流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对知识一个内化、提升的过程。】

五、挑战自我

1、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第1题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

2、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2题。自己设计一张调查表,记录自己一学期读课外书的情况。

六、盘点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谈收获环节是数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既可以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梳理,能让学生更清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也可以是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梳理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反思建构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后

反思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并利用现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统计图由纵向变为横向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升华,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条形统计图》教学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一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册教材与上一册教材比,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因为统计的数据比较大,如果还用一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根据本节课收集的数据来进入学习一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以后还会学习用一格表示5、10或更大的单位。

二、说教学目标

1、学生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三、是教法与学法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才能更好地获取知识,这节课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的_,让他们不由自主的进入学习的状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2、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法,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在记一记,画一画,在与同学的交流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准备与课时安排

教学准备:统计表,统计图、动物卡片和水果卡片等。

课时安排:1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地突破重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趣定标。有什么办法能知道呢?同学们讨论,这就要统计知识来解决,引入课题。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他们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状态中,从而激活了思维,也为下步更好地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过程的体验,统计意义的了解做好了铺垫。

第二步,同学们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填写统计表。先提出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记录四种小动物的人数呢?同学们已在一年级学了一些简单的记录方法,有的会说画圆,有的会说画三角形,有的会说画√画×,还有的会说画正字……接着引导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记录完后,再向全班展示记录结果,让大家比一比,评一评哪种方法记录比较简便,如果同学们没发现,老师就引导同学们观察发现,因为一个正字是五画,我们可以采用乘法口诀或乘法算出结果,即使数字再大一些,记录起来也比其他的方法美观、好计算。最后把记录结果一起填写在统计表里。初步体验到用正字记录方法的简便,也为以后学习用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打下基础。

第三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认识一个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首先让同学们观察发现统计图上的信息,再根据发现的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最后请同学们根据统计的结果。这样同学们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深刻感受到统计的作用真大呀。

第四步,巩固练习与延伸。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此环节,我请同学们继续用学到的统计知识,现在调查我们班上喜欢跑步、游泳和跳绳的人数情况,然后完成统计图和问题。最后延伸两个问题:1、如果人数是单数的话怎么画统计图?2、之前我们学过统计图时可以用1格代表1,今天又学习了用1格代表2,现在你们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往后面所学的知识迁移。

第五步,全堂总结谈收获。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再次的认识,从而加深印象,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条形统计图》教学说课稿4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及做一做。

“一格表示1”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简单数据统计过程”的内容。例1以日历的形式呈现了2012年8月北京的天气情况,接着分别用统计表、象形图,条形图来表示每种天气的天数,通过对比条形图与象形图,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更清楚更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大小。为后面学习“一格表示2”和“一格表示多”打下基础。

(二)核心能力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通过对比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而有效地表示数据,培养学生识图、看图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用统计表和象形图表示数据的基础上,经历用条形统计图统计数据的过程,通过对比,初步感受用条形统计图的特点。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知道横轴和纵轴表示的含义,体会1格代表1个单位。

2.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四)学习重点 会绘制1格表示1的条形统计图 (五)学习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和优势。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任务一:统计家庭成员以及自己的朋友最喜欢下面哪种水果,并把统计结果填在表格中。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课件出示北京市2012年8月天气情况图。

引导学生认识表示天气情况的各种符合。

师: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引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整理、描述数据奠定学习基础。】 2.问题探究 (1)整理数据 师:怎样整理出各种天气的天数呢? 交流总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圆圈、写“正”字等方法。

师:下面就请大家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统计,比一比谁统计得又准又快! 教师寻找出错的案例。

师:他和你统计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师:怎样帮助他不重复不遗漏地整理出数据呢? 学生分享方法,师适时总结。

(2)认识条形统计图 ①自主统计数据 师:我们通过整理,已经知道了每种天气各有几天,那如何才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呢?你想到了哪种统计方式? 展示学生作品。

预设1:统计表。

师: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 预设2:象形图。

师:这种表示方式有什么优点与不足? 预设3:条形统计图(如果没有,教师直接给出)

② 认识条形统计图 师:这种统计方式可以吗?你能看出各种天气分别有几天吗?你是怎么看的? 师:对,要看清楚条形最上方和纵轴上哪个数对齐,就可以看出是几天了。我们把这种统计数据的方式叫做条形统计图。

揭示课题:条形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条形统计图有哪些部分构成? 师结合学生的介绍,课件标注出:横轴表示天气,纵轴表示天数,纵轴每一格表示1天,起点是0。

③ 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以及象形图 课件同时出示条形统计图、统计表和象形图。

思考: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以及象形图相比,有什么明显的特点? 小结:用条形统计图统计数据更加直观、便于比较。

【设计意图:教师向学生提供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处理,及时地点拨;

学生通过亲身操作获得处理信息的两种方法和统计表、图各自不同的特点。并设计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收集到的数据这样一个开放的环节,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多种能力的提高,并在其中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 ④分析数据。

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3)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既然条形统计图有这个优点,接下来就让我们结合课前收集的数据制作一个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吧。

师:你们认为在制作条形统计图应该遵循什么步骤? 结合学生的回答在方格纸中集体制作关于喜爱的水果的条形统计图。

师:你觉得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哪些细节需要注意? 强调:纵轴的起点是0;

规范作图;

标出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和集体绘制条形统计图,知道制图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今天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3.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上做一做。

(1)收集数据:现场统计各个月份的人数并完成统计表。

(2)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的信息,完成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学生完成后进行展示,组织评价,规范条形统计图的画法。

(3)分析数据: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问题。

4.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总结: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知道了它具有更加直观的优点,还学会了怎样制作条形统计图。

(三)课时作业 1.说一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答案:用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

解析:【考查目标1】再次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加深印象。

2.六一儿童节,我们年级进行了为灾区儿童捐赠玩具的活动。四(1)班各小组这次活动中的表现如何呢? (1)根据统计表制作统计图。

(2)展示、评议作业 (3)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吗?

《条形统计图》教学说课稿5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知识结构,促使学生重新思考,自主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本课以主题情境为主线,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具体地说,本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

深层的内涵。

例2通过对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及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复式条形统计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主题素材的改变看似简单,但这确是学生感兴趣的,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复式纵向统计图。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出现进行比较,我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学生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在设计中,我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在教学将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

计图时,我不是教给他们方法,而是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寻找最佳方案,在完成统计表后,提出“你能从这张图上看出什么情况?”,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寻找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注重知识呈现的完整性,思维过程的灵活性,思维方法的多样性。

本课的设计从调查学生的兴趣开始,让学生完整的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而不是直接出示数据,最后环节通过统计学本节课的表现结果,再一次参与统计,深切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及统计活动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中以主题问题情境为中心,展开讨论,自主探究,允许灵活的不同的处理方法,从不同中找相同点,从比较中得出最佳方案,再运用到实际中,体现了学习活动的完整性、灵活性、多样性。

反思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它是在学生学习单式条形统计

图的基础上学习纵向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在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画法时,往往要用去一节课的大半时间,当要组织学生评价、分析,针对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推测问题时,却出现草草收场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法上作了新的改进和尝试。复式条形统计图

1、给学生创设有价值的探究、观察、想象素材

选择怎样的素材更有利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这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我没有采用课本例1的“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材料,而选择了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这些事例都是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更容易调动学生探究、观察的积极性。因为本课的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初步学会怎样去画统计图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解读统计图,要从统计图所反映的事件、数量,提出数学问题,并发挥想象作出合理的推测。在教学中我努力地去实现这一目标,留

给了学生更多的质疑、评价和想象的空间。

2、让学生感受到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的第一环节先向学生呈现复式统计表以及由此得出的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通过对比观察,感悟到复式统计表能直接比较出各项目男、女生的相差数,但不能直观形象地反映数量的变化;而单式条形统计图随能直观地看出男生或女生人数的变化状况,但不容易对同一项目的数量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要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3、不能让学生过多地停留在低思维的操作层面上。

为了节省画图时间,本课在教学手段上采取了“以摆代画”的方式,形象地突出了把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如何去合并的思考过程。这总方式大大节省了学生的操作时间,使学生集中精力在区

别不同的合并方法上。由于纸条可以随意移动摆放,学生在合并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整想法。在反馈时我注意呈现学生不同的合并方法,并及时引发学生比较评价,再通过电脑演示画法过程,使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到规范的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