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精选4套)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精选4套)
在各领域中,我们都经常看到试题的身影,试题是考核某种技能水平的标准。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 1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
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
A.中华文明的演进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 D.古代纹饰的演进
2、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3、作为我国最早所发现的直立人,如果你偶然穿越并遇见他,你不可能看见( )
A、他会用火烤肉 B、他的手比脚还长 C、他会狩猎 D、他会用打制石器
4、以下原始人类,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神农 ②、元谋人 ③、北京人 ④、河姆渡人 ⑤、半坡人
A、②③④⑤① B、②③⑤④① C、③②④⑤① D、③②⑤④①
5、(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子:“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引自司马迁《史记》这一段文字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诸侯争霸 B问鼎中原 C.分封衰败 D.天子遭难
6、“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主持修建的( )
A齐桓公 B.李冰 C.秦孝公 D.商鞅
7、在我国,被誉为是人文初祖的神话人物,他是( )
A、炎帝和黄帝 B、舜 C、大禹 D、蚩尤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远古时代的历史没有文字记载 B、远古时代的历史依靠神话和传说传播
C、神话和传说不可能有真实的历史 D、神话和传说中可能含有合理的历史
9、下列反映西周历史的电影场景中,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周王室分封某位功臣为诸侯 B.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
C.大量奴隶用“泥范铸造法”铸造青铜器 D.奴隶使用铁制农具进行劳动生产
10、我国古代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其最早诞生于(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周
11.之所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是因为甲骨文是( )
A.商代的文字 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D.字母文字的起源
12、 春秋时期,第一个被东周天子确立为霸主的是( )
A、晋文公 B、楚庄王 C、宋襄公 D、齐桓公
13、在古代,人们常用“牛、耕”作为名、字。例如孔子的学生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时期。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14、商鞅变法中对旧贵族的特权进行批判并加以削减,以下最能体现其思想的是( )
A、允许土地私有 B、确立县制 C、按军功授爵 D、加强刑罚
15、《史记·商鞅列传》中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了( )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旧贵族利益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大潮
C、太子继位后顺应民心把商鞅处死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需要付出沉重代价
16、改革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根基。通过变法变成战国后期最富有的国家是( )
A、齐国 B、秦国 C、燕国 D、赵国
17、小明的老爸看完了法制节目后,感叹道说:“加强法制是好事,但太常用法律去约束百姓也不行,应该更多地用爱感化他们,用仁慈唤醒他们人性。”他的.思想符合( )的思想。
A、孔子 B、韩非 C、墨子 D、庄子
18、“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句话体现了( )的思想主张。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19、这个都城是我国第一个帝都,她见证了秦始皇的威风凛凛,也见证了这个辉煌大国的沧桑衰亡。这个帝都是( )
A、长安 B、镐京 C、洛阳 D、咸阳
20、自统一之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但一度空缺,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削弱了中央的军事力量 B、增强了地方的军事权力
C、皇帝亲自把持军政大权 D、丞相太尉二职合二为一
21、假如小明穿越到秦朝,他不可能看到( )
A、士兵策马在驰道上快速跑过 B、南海郡郡守死后,其子继位
C、官员用隶书书写法令 D、人民使用圆形方孔铜钱进行买卖
22、如果填写秦朝版图示意图,其中最南方应该填( )
A、南海 B、东海 C、南海郡 D、珠江
23、以下人物如果回到秦朝,最受秦始皇
欢迎的是( )
A、韩非 B、庄子 C、孔子 D、孟子
24、故事是学历史最重要的资料,以下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国人暴X ②、卧薪尝胆 ③、孟姜女哭长城 ④、朝秦暮楚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25、秦朝的地方制度和西周的地方制度,从政治角度思考,最大的不同点在于( )
A、官员安排和任命差异 B、管理地方的面积差异
C、两种制度的命名差异 D、地方人口的数量差异
二、综合题(共2题,26题8分,27题8分,28题9分,共25分)
26.阅读材料并进行探究,回答问题。(8分)
中国的农业发展悠久而雄伟。
【原始社会】
(1)、上面两幅图,你可以在哪个流域的原始人博物馆看到?(1分)
(2)、如果你穿越到该原始人生活的时代,除了看到图一和图二,你还会看到什么,请列举三例?(3分)
【奴隶社会】
材料一:西周时期流行井田制,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诸侯。由于当时生产工具落后,经常出现大规模耕田的现象。而且在井田制下,诸侯的收入不多,并且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
材料二:由于耕作工具的不断进步,诸侯开始变得有钱,而在此时,这个人主张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由此出现了“地主”一词。
(3)、材料二所说的“这个人”是谁?最终谁支持了他进行变法改革?(2分)
(4)、对比起材料一,材料二“这个人”的政策会得到支持吗?为什么?(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诸侯)。
(1)“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是在哪一年?(1分)
(2)“政由方伯(指诸侯)”,请你举出三个历史人物。(3分)
(3)请你试着分析一下“诸侯强并弱”所产生的影响是什么?(4分)
28.阅读小明所写的穿越剧剧本,回到问题。(9分)
材料一:【西周朝堂一幕】
宋国国君:天子万岁!此为我国特产,请笑纳。
西周天子:特产尚好。本天子国库短缺,边疆敌军众多,请按时履行义务。
宋国国君:遵命!
材料二:【东周朝堂一幕】
楚庄王:敢问天子,天子九鼎为我大周最大的鼎,请问重多少?我欲造其一,置于朝堂。
东周大臣:大胆楚庄王,竟出言以下犯上!
(东周天子在旁一声不吭,脸色发青)
材料三:【秦朝朝堂一幕】
秦二世:现赵佗品德为佳,能力卓越,朕封其为南海郡郡守,即日启程到南海郡。
赵佗:微臣接旨。
(1)、材料一的对话结束后,宋国国君将要履行什么义务?他为什么要履行这些义务?(2分)
(2)、阅读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3)、阅读材料三,说明秦朝时期,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何作用?(2分)
(4)、如果你是最高统治者,你会选择材料一还是材料三的制度,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答案 | A | C | B | B | C | B | A | C | D |
题号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答案 | B | C | D | C | C | D | B | A | B |
题号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D | C | B | A | A | D | A |
二、综合题(共2题,26题8分,27题8分,28题9分共25分)
26题、(8分)
(1)长江流域(1分)
(2)① 可以看到河姆渡人用天然漆装饰骨器。
② 可以看到河姆渡人用火烧烤食物。
③ 可以看到河姆渡人从木结构水井中打水饮用。(3分)
(3)① 商鞅;② 秦孝公(2分)
(4)① 会得到地主的支持,但遭到旧贵族的反对。
② 因为商鞅变法在保障了地主的权益,维护了地主的权利的同时,他侵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所以会遭到旧贵族的反对。(2分)
27题、(8分)
(1)公元前770年(1分)
(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3分)
(3)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国被消灭,出现疆域较大的国家,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交融。(4分)
28题、(9分)
(1)①朝觐纳贡,派兵戍守边疆的职务。②因为周天子给予他土地、人口和管理地方的权力。(2分)
(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逐步瓦解,诸侯的权利超过周天子,周天子势不如以前。(2分)
(3)①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②郡县制有助于巩固中央集权,加强皇帝对地方的管理。(2分)
(4)选择材料一的制度,理由:分封制会增强地方势力,调动地方的积极性;郡县制则虽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但抑制了地方积极性的发挥。
选择材料三的制度,理由:分封制会使地方势力膨胀,中央难以控制地方,容易导致国家分裂。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3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 2
一、单项选择题(共23小题,每题2分,计46分。)
1.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员。这位皇帝是:
A.秦始皇B.孝文帝C.隋文帝D.隋炀帝
2.与“贞观之治”有关的皇帝是
A.秦始皇B.唐太宗C.汉武帝D.康熙帝
3.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A.房玄龄B.魏征C.张玄素D.杜如晦
4.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隋文帝B.吕后C.慈禧太后D.武则天
5.杜甫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出现在下列哪位皇帝时期: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6.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被北方各族尊奉为“天可汗”的古代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
7.中国古代有句佳话“和同为一家”。“和同为一家”是指:
A.西汉与匈奴的关系 B.唐与回纥的关系
C.唐与吐蕃的关系 D.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8.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联姻的故事是我国千古佳话。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中宗D.唐玄宗
9.神话小说《西游记》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史实:
A.张骞通西域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玄奘西游
10.历经六次东渡,最终成功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是:
A.张骞B.玄奘C.鉴真D.戚继光
11.一位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购买精美的唐三彩B.在热闹的“瓦子”里摆摊卖货,还能欣赏到艺人们的精彩表演
C.经常听到人们吟诵杜甫的诗句D.听说邻居的儿子在进士科考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12.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A.汉朝时期B.三国时期C.唐朝时期D.北宋时期
13.被誉为“诗圣”的唐朝大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商隐
14.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的石拱桥是:
A.卢沟桥B.泸定桥C.安平桥D.赵州桥
15.下列世界艺术宝库,大部分属于隋唐时开凿的是:
A.敦煌莫高窟B.龙门石窟C.云冈石窟秦D.始皇兵马俑
16.澶渊之盟是()之间的盟约:
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C.南宋与金D.南宋与西夏
17.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18.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
A.辽B.金C.西夏D.元
19.下列不能体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述是:
A.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B.日本派使者来到唐朝
C.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D.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古代制瓷业重心
20.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
A.汉朝时期B.隋朝时期C.唐朝时期D.南宋时期
21.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是:
A.会子B.关子C.交子D.人民币
2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早在宋代就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这是当时最受重视的一个节日。这个节日是:
A.圣诞节B.清明节C.元旦D.重阳节
23.下列表述,与北宋和南宋的史实不符的是:
A.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了宋朝B.金军先灭了辽朝,很快又灭亡了北宋
C.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抗金将岳飞D.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上海
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题页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答题卡:(每小题2分,本题共46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
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
答案
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本题共12分)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
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
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
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材料二:右图《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
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
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书信
(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一、二反映的史实是什么?(3分)
(2)材料一中“贞观十五年”时,唐朝在位皇帝是谁?(3分)
(3)材料一、二、三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3分)
(4)这个民族是现在哪个民族的祖先?(3分)
三、识读《隋朝大运河图》。(本题共16分)
1.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右图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1)隋朝大运河以中心,北达
,南至。(6分)
(2)大运河纵贯我国南北,连接了海河、
、淮河、、钱塘江
五大河流。(4分)
(3)从图中还可以得到什么信息?(2分)
(4)古人认为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结合所学知识和《隋朝大运河图》,说一说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作用?
作用:
。(4分)
四、简答题:(本题共26分)
(1)科举制创立于我国的哪一个朝代?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科举制选拔的是什么人才?
①科举制创立于。(2分)
②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3分)
③科举制选拔的是。(2分)
(2)唐朝是科举制的完善时期。列举在科举制的完善过程中做了突出贡献的三位重要人物。
三位重要人物是、、。(6分)
(3)唐朝的科举考试中,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状元”是哪一科考试的第一名?
“状元”是科的第一名。(2分)
(3)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其中的“长策”就是指科举制。写出科举制对唐朝社会产生的三个重要影响。
①。(3分)
②。(3分)
③。(3分)
(4)选出并抄写两个与科举制的实施有关诗句。(2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①。(1分)
②。(1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 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下面表格中。
1.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原始居民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蓝田人D、元谋人
2.北京人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发展、脑的进化,充分说明了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制造和使用工具B、劳动
C、火的使用D、群居生活
3.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的工具是
A、打制石器B、铁器C、磨制石器D、铜器
4.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尧B、黄帝C、蚩尤D、禹
5.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是在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6、下列哪项是我国最早种植的农作物
A、玉米、水稻B、水稻、粟C、粟、核桃D、白菜、玉米
7.嘉峪关黑山石刻属于常山文化,大约距今三千年,该时段我国中原地区应是哪个朝代
A、夏朝B、西周C、东周D、秦朝
8.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 、为了推动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交流B、为了授民授疆土
C、为密切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D、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9.楚庄王确立霸主地位是在哪一战役后
A、牧野大战B、阪泉大战C、长平大战D、邲之战
10.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是在
A、商朝B、春秋战国C、西周D、战国时期
11.战国七雄中,由晋国分裂而成的三个国家是
A、韩、赵、魏B、韩、卫、赵C、燕、赵、韩D、韩、魏、燕
12.促使公作则迟,分地则速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B、奴隶主贵族把土地分给农民
C、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东周B、夏朝C、西周D、商朝
14.我们要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或言论,应查找
A、《论语》 B、《庄子》 C、《大学》 D、《墨子》
15.在治理国家问题上,道家的主要思想是
A、以礼治国B、无为而治
C、用刑罚加强统治D、兼爱、非攻
16.使个体农业生产成为可能的生产技术方面的进步是
A.青铜的冶炼B.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
C.水利工程的修筑D.承认土地私有
17.下列哪项不属于扁鹊四诊法的内容
A、望B、问C、闻D、疗
1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是
A、秦朝B、西周C、商朝D、夏朝
19.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圆形方孔钱B、刀形币C、铲形币D、蚁鼻钱
20.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临洮-山海关B、临洮-辽东
C、嘉峪关-山海关D、嘉峪关-辽东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6分)
21.材料一、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材料二、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2分)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2分)他的.主要思想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2分)
(2)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出他的教育思想。(2分)
22.现代著名史学家离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6分)
(1)书籍被烧指的是什么事(2分)
(2)这件事是秦始皇采纳谁的建议而实行的(2分)
(3)秦始皇采取这种行动的目的是什么(2分)
三、仔细观察图片,请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
23.读下图,请回答:(6分)
(1)干栏式式房屋是(A或B),其居住居民是(2分)
(2)半地穴式房屋是(A或B),其居住居民是(2分)
(3)谈谈两种房屋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2分)
24.读右图,请回答:(8分)
(1)该图反映了什么时候的哪一历史时期事件(2分)
(2)该人物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分)
(3)这一变法有何影响(2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 4
1.学习历史要注意对历史史实表述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列关于元谋人的表述正确的是
A.现在一致认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B.现在一般认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的最早的人类
C.现在一般认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D.现在一般认为元谋人是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小明假日随父母一起外出旅游,在一处远古人类遗址看到了一个远古人的头部复原像(如右图),头像还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请你帮助他判断这个头部复原像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下列属于这一“选贤与能”的制度是
A.世袭制B.任命制C.禅让制D.选拔制
5.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龙的传人”有着共同的人文始祖是①黄帝②蚩尤③炎帝④盘古
A.①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嫦娥奔月的故事大约发生于夏朝。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070年是
A.公元前21世纪前期B.公元前21世纪后期
C.公元21世纪前期D.公元21世纪后期
7.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的是
A.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B.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C.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夏朝
D.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8.看到妈妈颈上的玉坠和爸爸杯中的酒,小亮便想起了商朝发达的手工业。右图为“司母辛方鼎”,它反映了商朝发达的
A.冶铁业B.竹木业C.制瓷业D.青铜业
9.“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均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发生的著名战役。“诸侯国”最早产生于
A.西周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西汉时期
10.“烽火戏诸侯”说的'是周幽王“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为了博得褒姒一笑,点燃报警的烽火台,诸侯带领兵马闻警而至,诸侯这样做是在履行哪项制度给他们规定的义务
A.世袭制B.奴隶制C.禅让制D.分封制
11.“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哪个时期的政治局面?
A.夏商B.西周C.春秋D.秦汉
12.说到“知心朋友”,“管鲍之交”堪称历史上的美谈,正是由于鲍叔牙的竭力保举和推荐,管仲才免于死罪和得以重用。春秋时期重用管仲为相的诸侯王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秦孝公D.楚庄王
13.历史典故“卧薪尝胆”曾被拍成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它反映的史实是
A.成汤灭夏B.武王伐纣C.诸侯争霸D.商鞅变法
14.有一个国家,既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又在春秋时期称过霸,还是战国七雄之一。该国是
A.齐国B.秦国C.楚国D.晋国
15.“围魏救赵”的历史典故反映的是谁的军事指挥才能?
A.孙膑B.孙武C.白起D.项羽
16.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在秦国确立了
A.禅让制B.土地私有制C.王位世袭制D.郡县制
17.据《史记》记载:商鞅在秦国辅助秦孝公十年间,贵族们都很怨恨他,最终导致商鞅被处于车裂之刑。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买卖
C.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D.规定按军功授爵
18.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法政。”秦朝的政治法律制度不包括
A.度量衡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郡县制度D.皇帝制度
19.在秦始皇采取的各项措施中,便于征收赋税和贸易往来的是①郡县制②统一文字③统一货币④统一度量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右图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无)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21.“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北二秦川终属楚。”这副对联反映的两个历史典故分别发生于
A.秦朝初期西汉末年 B.夏朝末年商代末期
C.春秋前期西汉初期 D.春秋末年秦朝末年
22.仔细观察右图,可以判断图中的两个人物是
A.刘邦和项羽B.陈胜和吴广C.秦孝公和商鞅D.汉武帝和董仲舒
23.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句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有
A.嬴政、陈胜、刘邦、项羽B.嬴政、胡亥、刘邦、刘彻
C.嬴政、胡亥、项羽、刘邦D.嬴政、胡亥、刘邦、刘彻
24.右图中是某历史短剧的台词片段,从台词的对白中判断出小华、小明他们正在排练
A.汉光武帝派使臣出使日本B.汉武帝北击匈奴
C.甘英出使大秦D.张骞出使西域
25.古诗有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是,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B.长安→河西走廊→安息→今新疆境内→大秦
C.洛阳→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D.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6题10分,27题14分,28题14分,29题l2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二“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
请回答:
(1)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时期?(2分)
(2)材料一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4分)
(3)材料二反映了“上古之世”的人民生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4分)
27.穿越时空隧道,我们来到了秦国,大改革家商鞅正在接受记者采访……如果你现在就是商鞅,请你代为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14分)
(1)记者问:秦国要想富裕,怎样才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2分)
商鞅答:
(2)记者问:国家富了,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实现强兵呢?(2分)
商鞅答:
(3)记者问:你打算怎样帮助秦孝公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呢?(2分)
商鞅答:
(4)采访完毕后,有些记者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了,有些记者认为商鞅变法失败了。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出理由。(8分)
28.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扫六合:指统一中国),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从材料一看,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什么人?(4分)
(2)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举出受封者必须承担的义务两个。(4分)
(3)材料二中所说的“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秦朝统一全国后,对管理的地方不再推行西周的管理制度,而是实行什么制度?(4分)
(4)西周和秦朝在管理地方上所实行的制度虽然不同,但在当时都起到了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2分)
29.阅读下列材料:(12分)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孔子之术”是哪家学说?(2分)
(2)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在思想文化领域所采取的什么国策?这一国策的实行对于“孔子之术”造成什么影响?(4分)
(3)为了实现政治和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经济措施起到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CBDCBABDADCAC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AABDACBDBCD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6题10分,27题14分,28题14分,29题l2分,共50分。
26.(1)原始社会(或者旧石器时代)(2分)(2)北京人能够使用火,懂得保存火种。(2分)用火可以烧烤食物,北京人吃到熟的食物可以增进体质发展。(2分,也可回答:照明、御寒和驱赶野兽,提高了人类的生存本领和战胜自然的能力。)(3)从使用自然火到人工取火。(2分)山顶洞人。(2分)
27.(1)重农抑商(2分,也可回答: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作为奖励。)(2)奖励军功(2分,也可回答具体内容。)(3)推行县制(2分)(4)商鞅变法成功了。(2分)理由:商鞅变法使秦国的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分)农业生产提高了,社会经济得到发展;(2分)军队战斗力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为秦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分)
28.(1)分封制。(2分)周天子的亲属、功臣。(2分)(2)目的是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巩固了西周的统治。(2分)义务:必须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见周王主持的重要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任意2点即可,2分)(3)公元前221年。(2分)郡县制。(2分)(4)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29.(1)儒家(2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分)(3)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2分)经济上,汉武帝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2分)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