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练习题

发布者:求真痴者 时间:2024-12-11 06:44

高三历史《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练习题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练习题,做习题有助于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你所见过的习题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三历史《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历史《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练习题

高三历史《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练习题 1

1、课前导学

[课程标准]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1.早年立志:商鞅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____________,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2.初投魏国:不受__________重用。

3.弃魏投秦:__________求贤若渴,商鞅提出了____________的主张,得到重用。

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____________,允许____________。

2.重农抑商,奖励______。

3.统一________。

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1.目的:实现富国强兵,争取____________的主动,取得优势。

2.措施

(1)奖励军功,实行____________制。

(2)废除“______________”,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________。

(4)普遍推行______。由______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5)“燔诗书而明法令”。根据李悝的《______》,制订了秦律。

(6)在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进行改革,推行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

2、课堂识真

知识点一 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1.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建功立业的首先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 )

A.齐国 B.魏国 C.秦国 D.赵国

2.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国实现理想,其原因不包括( )

A.出身贵族家庭 B.在魏国不受重用

C.秦孝公求贤若渴 D.商鞅本人才能突出

知识点二 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3.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

①新兴地主阶级 ②自耕农阶级 ③奴隶主阶级 ④商人阶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4.下图为秦国在商鞅变法中统一的商鞅铜方升,这与变法中哪一措施有关( )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重农抑商

C.统一度量衡 D.改革社会风俗

5.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 土地经营农业。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 )

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

D.社会 动荡,无法经商

知识点三 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6.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所产生的.影响有( )

①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 ②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 ③形成了新的经济基础 ④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8.九岁的男孩金阳出版的《时光魔琴》一书中写道:通过时光魔琴回到了秦朝,他看到彪形大汉郑兴的邻居刚成年的儿子在搬家,搬到了郑兴的对面。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规定造成了上述现象( )

A.经济改革 B.文化改革

C.政治改革 D.社会习俗改革

3、课后见功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楚悼王素闻(吴)起贤,(吴起)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材料二 (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

请回答:

(1)两则材料的措施有何相同之处?原因何在?

(2)材料二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

(3)概括两则材料所述改革的结果,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4、拾遗补缺(学习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

5、拓展空间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三则材料中哪一则对商鞅变法完全持肯定态度?

(2)材料二中作者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错在哪里?

(3)材料三中“务本”是指什么?

参考答案(第5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1、课前导学

一、1.法家学说 2.魏惠王 3.秦孝公 治国平天下

二、1.土地私有 土地买卖 2.耕织 3.度量衡

三、1.兼并战争 2.(1)二十等爵 (2)世卿世禄制 (3)连坐法 (4)县制 国君

(5)法经 (6)社会风尚习俗 一夫一妻小家庭

2、课堂识真

1-8 B A A C B B D D

3、课后见功

9.(1)削弱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因为在战国 剧烈的兼并战争中,政权与军队的作用显得特别重要。

(2)富国强兵。措施:用什伍等连坐法建立严密的基层组织;用大力奖赏的办法发展农业生产;以军功为基础,授爵赏田,削弱贵族的势力。

(3)结果: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认识:改革是强国之路,因循守旧必然失败,改革必然受到传统势力的阻挠和破坏,要顶住阻力,将改革进行到底才能达到目的。

解析 解题关键要抓住两次改革的目的及所处的社会环境,要能够从所给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5、拓展空间

10.(1)材料一完全肯定商鞅变法。

(2)认为商鞅为“刻薄人也”,其“变法”为“挟持浮说,非其质矣”,指责变法。仅从商鞅个人品德方面评价,没有认识到其变法的历史进步性。

(3)重视农业生产。

解析 材料一主要强调了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即富国强兵,对外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材料一中“民以殷盛”不符合历史事实,即使在商鞅变法时期,人民的负担和所受的政治、经济压迫仍然非常沉重。材料二主要从道德角度评价商鞅,很明显,材料二对商鞅的认识非常片面。材料三主要从商鞅变法中起到富国强兵的作用的角度去评论,认为商鞅变法造成贫富差距过大、国力强盛、兼并邻国等,此认识基本正确。

高三历史《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练习题 2

一、单项选择题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曾在秦国进行变法的是 ( )

A.管仲 B.吴起 C.李悝 D.商鞅

2.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

A.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

3.战国前期,七个诸侯国中,相对落后的是 ( )

A.秦国 B.魏国 C.燕国 D.赵国

4.商鞅变法发生在 ( )

A. 商朝 B. 西周 C. 春秋 D.战国

5.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是( )

A.秦穆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

6.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在 ( )

A.公元前359年 B.公元前356年 C.公元356年 D.公元359年

7.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 )

A.废除土地国有制,不认为私有 B.重农抑商

C.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8.战国时期比较彻底的变法运动是 ( )

A.管仲改革 B.周世宗改革 C.商鞅变法 D.王安石变法

9.与右图所反映的史实直接相关的改革家是

A.管仲 B.商鞅 C.王安石 D.康有为

10.秦国成为战国七雄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 )

A.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 B.正确的军事策略

C.正确的外交策略 D.重视水利,发展生产

11. 战国后期,秦国修建的两大水利工程有 ( )

①灵渠 ②都江堰 ③郑国渠 ④白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商鞅变法后,秦国的都城迁到 ( )

A.邯郸 B.大梁 C.咸阳 D.郢都

13.下列对商鞅变法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使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B.是春秋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C.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D.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14.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以经开始广泛使用 ( )

A.青铜农具 B.铁制农具 C.石制农具 D.木制农具

15.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 )

A.. 战争频繁 B. 诸候争霸 C. 新旧制度更替 D. 百家争鸣

16.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 ( )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17.《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D.统一货币、度量衡

18.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

A.土地私有 B.奖励耕织

C.奖励战功 D.推行县制

19.见右图商鞅在变法实行之前,通过“徙木赏金”的办法,主要是为了

A.哗众取宠 B.重赏之下发现勇夫

C.确立商鞅讲信用、说话算话的形象,为实行变法寻找良机

D.执行秦王的命令

20.“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是战国时期主持秦国变法的改革家的一句名言,此人是( )

A.白起 B.商鞅 C.苏秦 D.李冰

21.下列是描写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某人发迹的故事,不可能的是 ( )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立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国家免除了他的徭役

C.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小地主

D.四十五岁后,他卖掉所有土地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后来成为拥有雄厚资本的大商人22.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二、综合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吕氏春秋》记载:“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颤,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

材料二:右图是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战国墓中发掘出来的“牛尊”。从牛尊来看,牛鼻穿有鼻环。

请回答:

(1)两则材料说明了战国时期,我国哪一项生产技术的改进?

(2)这项生活技术的改进有何作用?

24.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国君变法的最根本原因是 (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称霸天下的欲望

C.缓和阶级矛盾 D.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

25.商鞅变法中,能使秦国国富兵强的措施是 ( )

①改革土地制度②奖励军功③重农抑商④建立县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齐桓公和商鞅变法之间最根本的不同是 ( )

A.性质不同 B.目的不同 C.内容不同 D.结果不同

27.下列选项中属于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是 ( )

①变法顺应了封建制度发展历史趋势②变法得到了所有贵族的拥护③变法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措施④敢于同旧的势力进行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8.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出体现在 ( )

①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②各国的变法特别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③农业产量的提高 ④人口的大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9.阅读下列材料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变法的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一变法的内容吗?

(2)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当时的国君是谁?

(3)如何评价这次变法,这次变法有什么作用?

30.阅读材料

商鞅进行变法前夕曾与代表贵族势力的大臣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代表奴隶主旧势力的贵族们说:“现行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不能改!”商鞅理直气壮地驳斥他们说:“商汤王、周武王,都没有按照祖宗传下来的制度治理国家,可是国家都富强起来;夏桀、商纣,墨守祖宗的陈规,结果都使国家灭亡。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右图即是他们辩论的情景。

请回答:

(1)你认为商鞅说的是否有道理?

(2)这场辩论体现了商鞅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3)后来商鞅被守旧的贵族诬告“谋反”,被车裂而死。请你说一说,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4)通过商鞅变法所遇到的阻力及取得的成功,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也感想?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