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含答案(三套)
《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含答案(三套)
在各领域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命题者根据测试目标和测试事项编写出来的。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含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含答案 1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6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①,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文不识:人名。
18.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无从致书以观致(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
(3)色愈恭,礼愈至至(4)邻舍有烛而不逮逮
19.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和()(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21.两文的'作者是怎样解决读书的困难的?(每一点各四字)(2分)
[甲][乙]
22.从这两段文字看,主人公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相同原因有哪些?(说出两点即可)(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23.24两题。(4分)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23.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2分)
2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2分)
参考答案:
18、(4分)(1)得到(2)请教(3)周到(4)及,到
19、(3分)CD
20、(4分)(1)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2)希望能够读遍主人的藏书。
21、(2分)[甲]抄书求师[乙]偷光佣作
22、(3分)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得到他人的帮助)
23、(2分)“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24、(2分)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含答案 2
一、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嗜学( ) 逾约( ) 俟其欣悦( ) 叱咄( )
皲裂( ) 媵人( ) 箧( ) 缊袍敝衣( )
答案:shì、yú、sì、chì duō、jūn、yìng、qiè、yùn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无从致书以观(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弗之怠( )
走送之( )
不敢稍逾约(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既加冠( )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尝趋百里外( )
门人弟子填其室( )
未尝稍降辞色( )
援疑质理( )
或遇其叱咄( )
色愈恭,礼愈至( )
俟其欣悦( )
负箧曳屣( )
穷冬烈风( )
答案:
得到
借
懈怠
跑
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
已经;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担心;交往
快步走
挤满
言辞和脸色
引、提出;询问
训斥,呵责
周到
等待
背着;拖着
深冬,隆冬
同“肢”,肢体
热水
被子
暖和
寄居
两次
同“披”,穿
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香气
光彩照人的样子
乱麻絮;破
毫无
3.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四支僵劲不能动 “______”通“______”,意思是______
同舍生皆被绮绣 “______”通“______”,意思是______
答案:
支;肢;肢体
被;披;穿
4. 翻译下列句子。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文:抄写完后,赶快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译文: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译文: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译文: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译文: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译文: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译文: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却不知道。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译文: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着热水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译文:同屋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像神仙一样。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二、理解性默写
1. 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
答案:余幼时即嗜学
2. 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3. 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 同舍生“烨然若神人”,而作者“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三、内容理解
1. 本文作者宋濂,______朝文学家。文中表现作者幼时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作者成年后求师之难的句子是: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答案:明
2. 作者在文中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______和______的对比,______和______的对比,突出了作者______的精神品质。
答案:自己求学的艰苦;同舍生的优越条件;自己的勤奋刻苦;同舍生的懈怠浮躁;勤奋刻苦、专心学习、以学为乐等(意思相近即可)
3. 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四、拓展延伸
1.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答案:
①刻苦学习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求教
2. 学完本文后,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示例:
①学习要勤奋刻苦,不畏艰难;
②要博览群书,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③学习要虚心请教,不懂就问;
④要以学习为乐,不追求物质享受等。
《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含答案 3
一、基础积累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嗜学( )
逾约( )
俟其欣悦( )
叱咄( )
皲裂( )
媵人( )
箧( )
缊袍敝衣( )
答案:shì yú sì chì duō jūn yìng qiè yùn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无从致书以观(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弗之怠( )
走送之( )
不敢稍逾约(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既加冠( )
益慕圣贤之道( )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尝趋百里外( )
答案:
致:得到。
假借:借。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走:跑。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因此。
既:已经。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益:更加。慕:仰慕。
患:担心。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游:交往。
尝:曾经。趋:快步走。
二、阅读理解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作者宋濂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___”与“______”之间的矛盾决定的。(用原文回答)
答案:家贫 无从致书以观
2. 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案:幼时借书抄书之难;成年后求师叩问之难;从师旅途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3. 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
答案:通过对比,突出作者自己当年学习条件的艰苦,表现了作者不畏艰苦、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以学习为乐的高尚情趣。
4. 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自己的“愚”,你认为这是真的愚笨吗?为什么?
答案:不是真的愚笨。作者说自己“愚”是自谦的说法,实际上是为了强调自己即使资质一般,但通过勤奋努力最终也能有所成就,突出了后天学习和主观努力的重要性。
5.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示例:
①学习要勤奋刻苦,不怕吃苦,以学习为乐。
②要尊重老师,虚心请教。
③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等。
三、拓展延伸
1. 宋濂的求学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答案:宋濂的求学经历启示我们,学习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目标,即使条件艰苦,也要努力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比如学习任务繁重、考试压力大等,但只要我们像宋濂一样,有勤奋刻苦的精神,不怕吃苦,就一定能够取得进步。同时,我们也要珍惜现在良好的学习条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努力学习,提升自己。
2. 文中作者“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对此你有何评价?
答案:作者这种不慕虚荣、专心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物质的诱惑,而忽略了精神的追求。宋濂在艰苦的环境中能够坚守自己的内心,以学习为乐,不与他人攀比物质享受,这种境界是非常难得的。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被物质所左右,专注于自身的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