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统计师《统计法基础知识》章节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初级统计师《统计法基础知识》章节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许多人都需要跟练习题打交道,学习需要做题,是因为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你对知识点的掌握,熟练掌握知识点!同时做题还可以巩固你对知识点的运用!什么样的习题才是好习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级统计师《统计法基础知识》章节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级统计师《统计法基础知识》章节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
一、 单项选择题
1.虚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具有报送统计资料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统计法和( )的规定,高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
A.统计制度
B.统计方法
C.统计标准
D.法规性文件
【答案】A
2.虚报统计资料区别于瞒报统计资料的最基本的特征是( )。
A.以少报多
B.以多报少
C.凭空捏造
D.故意多报
【答案】A
3.统计违法行为瞒报统计资料的特点之一表现为在主观方面必须( )。
A.故意
B.过失
C.有过错
D.恶意
【答案】C
【解析】瞒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低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这种统计违法行为具有三个特点:①行为人的行为必须违反了统计法律和统计制度的规定;②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有过错,包括主观上的故意和过失两种过错形式;③行为人在客观上有低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
4.某企业的统计员王某因计算错误,致使上报的单位年产值情况的统计数据发生了多报现象。这种行为属于( )。
A.虚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B.一般工作失误,不构成统计违法
C.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D.统计误差
【答案】A
【解析】虚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具有报送统计资料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统计法律和统计制度的规定,高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统计员张某因计算错误,致使上报的统计数据发生了多报现象。其行为属于虚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5.某乡实有养殖业7种,年实际收入的总值为70万元,但该乡在报送统计资料时,为增加自己的业绩,故意多编造了2种养殖业,并在其名下合计上报总收入15万元,致使该乡的养殖业收入总值的统计数据发生了多报现象。该乡的行为属于( )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A.虚报
B.瞒报
C.伪造
D.编造
【答案】C
【解析】伪造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没有任何客观事实根据,主观地编造虚假统计数据或者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伪造统计资料的行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凭空捏造,无中生有。题中该乡的行为属于伪造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6.某县领导在审核本县统计员汇总的工业产值统计报告后,觉得产值太低,便亲自动手改动了全县工业产值的统计报表,并要求其按照改动后的数字上报。此领导的行为属于( )。
A.伪造统计资料的行为
B.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C.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
D.统计监督行为
【答案】B
【解析】篡改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利用某种职务上或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擅自修改真实的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题中这位领导的行为属于篡改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7.某县统计局人口统计科电话催要报表时,因与县计生委统计员陈某发生口角,陈某遂表示不给县统计局报送报表。报表期满后,县计生委也未向统计局报送人口统计报表。县计生委的行为( )。
A.不构成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B.属于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C.可以按拒报统计资料论处
D.属于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答案】B
【解析】拒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明确表示不履行提供统计资料义务的行为。本题中,县计生委明确表示不履行提供统计资料的义务并拒绝报送统计资料,因此属于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8.某县长认为县统计局提供的本年度劳动工资的数据来源有错误,便自行修改该劳动工资的统计数据。该县长的行为属于( )。
A.合法行为
B.违法行为
C.干涉正常统计工作的行为
D.履行职权的行为
【答案】B
【解析】篡改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利用某种职务上或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擅自修改真实的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某县长认为县统计局提供的本年度劳动工资的数据来源有错误,便自行修改该劳动工资的统计数据,该县长的行为属于篡改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9.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低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属于( )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A.虚报
B.瞒报
C.篡改
D.迟报
【答案】B
【解析】瞒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低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A项,虚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具有报送统计资料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统计法律和统计制度的规定,高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C项,篡改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利用某种职务上或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擅自修改真实的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D项,迟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超过法定的报送统计资料的期限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
10.在统法执法实践中,对被检查单位的领导人及有关责任人员不按期据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行为视为( )
A.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B.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C.伪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D.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答案】D
【解析】在实践中,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主要包括:①明确表示不履行提供统计资料的义务并拒绝报送统计资料的;②被检查单位的领导人及有关责任人员不按期据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③经《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催报,仍然不在限定期限内报送统计资料的;④拒不参加年报会议,也不领取统计报表的。
二、多项选择题
1.启动Word的方法有()
A.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Word”
B.在桌面上单击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Microsoft Word文档”
C.如果屏幕上已有Word快捷键,单击之即可启动Word
D.双击已有的Word文档,可启动Word并打开该文档
答案: a, d
2.在Word文档窗口中,选择“视图”→“工具栏”→“绘图”,可以插入()。
A.图形
B.剪贴画
C.艺术字
D.幻灯片
答案: a, b, c
3.在Word文档中的表格,可对表格式样进行的处理是()。
A.在表格中插入行、列
B.上、下合并单元格
C.调整单元格的高度、宽度
D.对角线拆分单元格
答案: a, b, c
4.在Word文档中的表格,可对表格列中的内容按()进行排序。
A.字符串长度
B.数字
C.拼音
D.笔画
E.日期
答案: b, c, d, e
5.要修饰一幅图形或图片,用右键单击被处理对象,选择“设置图片格式”能()。
A.改变图片大小
B.改变图片位置
C.在图片上涂改
D.将图片至于文字中间
答案: a, b, d
6.下列关于文档窗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能打开一个文档窗口
B.可以同时打开并显示多个文档窗口
C.可以同时打开多个文档窗口,但其中只有一个是活动的窗口
D.可以同时打开多个文档窗口,但屏幕上只能见到一个文档窗口
答案: b, c
7.Word的主要功能是输入、编辑文字,也可以在文稿中插入()
A.数据库记录
B.表格
C.幻灯片
D.艺术字
答案: b, d
三、判断题
1.如果行为人在《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规定的期限内仍未报送统计资料,则构成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
【答案】√
【解析】如果行为人在《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规定的期限内报送了统计资料,则构成迟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如果行为人在《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规定的期限内仍未报送统计资料,则构成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2.某乡镇企业2009年实际产值为10.6亿元,若上报为11.5亿元,则构成虚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若上报为9.2亿元,则构成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
【答案】√
【解析】虚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具有报送统计资料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统计法律和统计制度的规定,高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瞒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低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
3.根据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统计法律责任一般可以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三种。统计行政法律责任主要包括统计行政处罚、行政诉讼两种形式。( )
【答案】×
【解析】根据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统计法律责任一般可以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三种。统计行政法律责任主要包括统计行政处罚、行政处分两种形式。
4.最新修订的《统计法》规定,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的,由作出有关决的单位或者其上级单位、监察机关取消其荣誉称号。( )
【答案】√
5.对违反《统计法》有关规定,我国统计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和行政处分等。( )
【答案】×
【解析】《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共有7种:①警告;②罚款;③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④责令停产停业;⑤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⑥行政拘留;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不包括行政处分。
初级统计师《统计法基础知识》章节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2
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总量指标的数值大小一般()。
A.与总体范围无关B.随着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少
C.随着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D.随着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增大
[答案]D
[解析]总量指标数值的大小一般与总体范围成正比,即随着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增大,随着总体范围的缩小而减小。
2.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
[答案]B
[解析]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是指反映总体单位数多少的总量指标;总体标志总量是指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总和的总量指标。
3.按所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
A.实物指标、劳动量指标和价值指标
B.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C.时间指标和时点指标
D.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答案]D
[解析]按所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①时点指标,它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状态上的总量;②时期指标,它是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总量。A项是按照计量单位不同划分的;B项是按照反映总体内容不同划分的。
4.如果研究从业人员劳动收入水平,则从业人员人数与劳动报酬总量等指标是()。
A.前者是总体标志总量指标,后者是总体单位总量指标
B.前者是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后者是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C.都是总体单位总量指标
D.都是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答案]B
[解析]“从业人员人数”用来反映所研究的从业人员的总体单位数多少,因此属于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劳动报酬总量”用来反映所研究的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的总和,因此属于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5.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的总量指标是()。
A.价值量指标B.时期指标C.实物量指标D.劳动量指标
[答案]A
[解析]价值量指标是以价值单位计算的总量指标。它能够使不能直接相加的经济现象的数量过渡到可以加总,用以综合说明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
6.某厂总产值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提高8%,执行结果仅比上年提高了4%,则总产值计划执行结果的提高程度的计算公式是()。
A.4%/8%/4%C.(104%/108%)-1D.(108%/104%)-1
[答案]C
[解析]在提高率形式时,计划完成程度:(100%+实际的提高率)/(100%+计划的提高率)×100%:(100%+4%)/(100%+8%)×100%=104%/108%×100%,那么,计划执行提高程度:104%/108%×100%-1。
7.某厂2008年完成产值200万元,2009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万元,超额完成计划()。
A.5%B.5.5%C.15.5%D.115.5%
[答案]A
[解析]在提高率形式时,实际的提高率=(231-200)/200×100%=15.5%,则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00%+实际的提高率)/(100%+计划的提高率)×100%=(100.5%)/(100%+10%)×100%=105%,那么,超额完成程度=105%-1=5%。
8.计划规定单位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7%,实际单位生产成本为计划单位生产成本的()。
A.97.9%B.98.2%C.102.3%D.140%
[答案]A
[解析]在降低率形式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00%-实际降低率)/(100%-计降低率)×100%:(100%-7%)/(100%-5%)×100%=97.9%,即比计划超额降低了(1-97.9%)=2.1%。
9.下列各项中,超额完成计划的是()。
A.利润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
B.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
C.建筑预算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
D.流通费用率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
[答案]A
[解析]对于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计算结果的评价,因指标的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①对于愈高愈好的正指标,计算结果大于100%,为超额完成计划;②对于愈低愈好的逆指标,计算结果小于100%,为超额完成计划。A项,“利润计划完成百分数”为正指标,大于100%,意味着超额完成计划3.5%;B、C、D项中各项指标为逆指标,计算结果大于100%,意味着没有完成计划。
10.用水平法检查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适用于()。
A.规定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规定计划期内某一时期应达到的水平
C.规定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D.规定五年累计应达到的水平
[答案]C
[解析]水平法是长期计划任务中规定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用水平法检查计划完成程度,因此用水平法检查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适用于规定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D项,累计法检查计划完成程度适用于规定五年累计应达到的水平。
11.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是()。
A.产值计划完成程度B.净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
C.产值资金占用率D.百元流动资金利税率
[答案]B
[解析]结构相对指标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志将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部分,将各部分的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题中,净产值属于总产值的一部分,故B项属于结构相对指标。
12.结构相对数一般以百分数或成数表示,其分子和分母()。
A.只能是总体单位数
B.只能是总体的标志值
C.可以是总体单位数,也可以是总体的标志值
D.只能是时期指标
[答案]C
[解析]结构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指标,可以是总体单位总量,也可以是总体标志总量。例如,2004年某地区企业单位数中,第一产业占10.1%,第二产业占54.3%,第三产业占35.6%;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16.2%,第二产业占61.7%,第三产业占22.1%。
初级统计师《统计法基础知识》章节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3
1.统计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 )。
A.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上下级之间及统计机构与其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
B.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与同级业务主管部门统计机构之间的关系
C.统计调查者与统计调查对象之间的关系
D.统计机构在提供统计信息、进行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的过程中,与其他机关、企业事业组织及公民之间形成的协作、服务、企业事业组织及公民之间形成的协作、服务、监督的关系
E.统计检查关系
【答案】ABCD
2.统计法的基本原则有( )。
A.统计的独立性原则
B.统计的统一性原则
C.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原则
D.保守国家秘密和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的原则
E.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的原则
【答案】ABCDE
3.统计法律区别于其它统计法律规范的特点是( )。
A.统计法只能由享有国家立法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B.其规定的内容是统计工作的根本性问题
C.它是制定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规章的依据和基础
D.它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和修改
E.它可以由国务院作出修改
【答案】BCD
4.统计行政法规的法律效力,高于( )。
A.统计法律
B.地方性统计法规
C.部门统计规章
D.地方统计规章
E.宪法
【答案】BCD
5.地方性统计法规不得与( )相抵触。
A.统计法律
B.统计行政法规
C.统计行政规章
D.部门规章
E.规范性文件
【答案】AB
【解析】地方性统计法规,是由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并于本地方实施的统计行为规范。地方性统计法规是效力等级较低的统计法规,它既不能与统计法律相抵触,也不能与统计行政法规相抵触。
6.地方性统计法规定与其他统计法律规范相比,具有的特点有( )。
A.由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
B.其效力具有地域性
C.效力低于统计法律高于统计行政法规
D.效力低于统计行政法规
E.效力低于部门统计规章
【答案】ABD
【解析】地方性统计法规,是由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并于本地方实施的统计行为规范。地方性统计法规与其它统计法规相比,有三个特点:①地方性统计法规必须由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②地方性统计法规的效力具有地域性,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行政区域或在特定的范围内有效;③地方性统计法规是效力等级较低的统计法规,它既不能与统计法律相抵触,也不能与统计行政法规相抵触。
7.部门统计规章不得与( )相抵触。
A.宪法
B.统计法律
C.统计行政法规
D.地方的统计行政法规
E.地方性统计规章
【答案】ABC
8.统计法制,是指国家根据统计工作的实际及统计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统计( )等活动管理统计工作所建立的统计法律秩序。
A.立法
B.普法
C.执法
D.守法
E.护法
【答案】ACD
9.统计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在统计活动中,要做到(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E.善于执法
【答案】ABCD
10.有法必依,就是要求( )等所有统计活动参加者都必须遵守统计法,按照统计法的
规定进行统计活动。
A.国家机关
B.社会团体
C.企业事业组织
D.个体工商户
E.公民
【答案】ABCDE
11.目前,全国各地较普遍地形成了( )三种较为固定的检查制度。
A.全面检查
B.专项检查
C.重点抽查
D.单项检查
E.重点检查
【答案】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