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的课件

发布者:胡子哥 时间:2024-3-12 05:53

桃花心木的课件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准备好课件,课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关键作用,备课的成果表现是形成教案。课件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桃花心木的课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桃花心木的课件

桃花心木

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儿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感到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 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应该不会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创作背景

《桃花心木》的故事是真实的,“桃花心木”原产热带美洲,树皮淡红色,树干挺拔,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文中的“桃花心木”大约种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早已在台湾各地广泛种植。

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作者回老家小住,清晨,被屋外百鸟的鸣唱叫醒,拉开窗帘,三层楼高的千棵桃花心木同时开花了。作者不由回想起十几年前,自己观看工人为桃花心木浇水的往事,心中无限感慨而写下了此文。

赏析

林清玄的散文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一向以“清而不玄”,他的散文清新明丽,意味隽永,总在淡淡的语气中告诉读者人生的哲理,表达他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的感悟和认识。《桃花心木》也跟他的其他散文一样,文笔恬淡清新,表现出醇厚隽永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第一,“生疑——设疑——解疑——悟理”的文章结构。文章以“仅及膝盖的树苗”与“树形优美”“高大笔直”的桃花心木作对比,表明“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的态度,“疑”始生。接着通过种树人一个又一个的反常举动,让“疑”具体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可谓是一疑未平,一疑又起,疑窦在心不吐不快,自然“忍不住问他(种树人)”。种树人的一番话既解释了他反常行为背后的思考和规律,也让”我“的心结得以释怀。最后,由种树想到了育人,实现了从事到理的乾坤大扭转。

第二,层层设疑,因事说理。《桃花心木》的重点不是介绍桃花心木,而是育人的道理,但文章却只用了几十个字揭示道理,绝大部分的篇幅用来写种树人如何种树。常言道“事不过三”,就算再好的劝告、再深刻的道理、再有意义的话,如果反反复复地平白直叙地说,任何人都会觉得厌烦。但是,文章所讲的这个道理,并没有使人觉得厌烦。一是作者用具体的事例,讲了种树人如何“奇怪”,生动曲折、像谜一般的故事,为道理的揭示做了有力的佐证,让人得此言不虚。二是层层设疑,就像走迷宫样,不断吊起读者胃口,使他们也像作者一样带着一颗好奇之心阅读文章,体验到了“柳暗花明”的阅读过程。这种充满期待和兴趣的阅读,自然是欢愉的。三是作者就像一位善讲故事的高手,语言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很是耐听。

第三,借事喻理的写法。《桃花心木》颇给人一种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的感觉,也是以种树之法,寓为人处世之理。但此文更是以桃花心木这种特殊的树的生长过程设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人生的哲理:“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由事而理,由事入理,融理于事,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丝毫没有突兀之感。

第四,关键词语的反复使用。词语虽然是语言最小的意义单位,但是它传递的信息却最为真切、深沉、细腻。此文有两个词语反复使用,一个是“奇怪”,一个是“不确定”。

“奇怪”一词,文中出现了三处。一处是谈到种树苗的人来浇水时:“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一处是讲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我越来越感到奇怪。”第三处是“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这只是明着直接说的,谁都可以看出来。但是,文本分析更为需要的是要透过语言文字去寻找暗里存在的秘密,这正反映出桃花心木由树苗成长为大树的自我成长的努力和艰辛,此其一。其二,说种桃花心木苗的人“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插过秧的人都知道,插秧是很随意地把秧苗往稀软的泥土插一点就可以了,不能把秧苗的根插得太深,因为秧苗小,根系本身就不发达,插得太深,反倒不易于散根。同时因为插得太深,秧苗芽系没在泥土中,也不利于秧苗抽芽。但要长成那般高大的桃花心木苗,种起来却像插秧一样,却令人奇怪,此文后面也提到,“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这“莫名其妙”也正体现了桃花心木从树苗成长为大树的不易。其三,“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这正是“我”感到奇怪的真实反应。其四“我”忍不住一连提出四个疑问句:“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这些疑问句虽然字面中没有“奇怪”,但每一问都直指“奇怪”。这么多句子明着、暗着反反复复地写“奇怪”,越奇怪,越有常理,从中思考、领悟到的道理就越令人难忘。

与“奇怪”相应的一个词就是“不确定。“不确定”在此文中出现了四次,两次是在种树人为“我”解疑时:“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这两个“不确定”是指桃花心木成长过程中的“条件的不确定”,和前面的语句结合起来看,主要有浇水间隔的天数不确定,浇水的量不确定,来喝茶看树苗的时间不确定。正是这些不确定,让桃花心木学会了在“不确定中汲水生长”,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这两个“不确定”是对前面“奇怪”的解释和回答。后两个“不确定”是“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到的道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两个“不确定”则是一种对生活的审视和思考。这两个“不确定”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是孩子生活中会遇到的种种挫折:或许是亲人的离世,或许是父母的分离,或许是病痛的折磨,或许是生活的贫困……凡种种让孩子必须独立面对的困境都是这两个“不确定”,这两个“不确定”是需要深刻体悟的。只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孩子们才能体悟到生活中千万不能“养成依赖的心”,因为那样最终的结果只有死路一条。要竭尽全力,让自己“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那样即使生活中有“狂风暴雨”,也能巍然屹立。

一个“奇怪”引出种树之道,一个“不确定”引发育人之理。这两个词是此文的文脉所在。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是全文的核心所在。这里的“不确定”,照应了上文的种树人管理树苗的不定时,但对上文的“不确定”做了内涵上的延伸,它指的是人在生活、工作、事业上的困难和挫折。作者由桃花心木的生长联想到人的生存,联想到生命法则,其含义是极值得回味的。议论式、概括性的话语,分明告诉读者,上文讲种树人如何种桃花心木,原来只是在做铺垫,是为了这里的道理揭示服务的。这样由事而理,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丝毫没有突兀之感而段首的“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一句,则实现了从种树到说理的“华丽转身”。为了证明这个道理是正确的,文章最后又从哲理的议论回到桃花心木本身,说它长得高,说它再也不会枯萎了,让文章锦上添花,意味无穷。

作者简介

林清玄(1953—2019),笔名秦情、林漓、大悲等。中国台湾高雄人。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中国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连续十年被评为中国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散文集有《打开心内的门窗》、《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走向光明的所在》、《白雪少年》等。

2019年1月23日,林清玄因病逝世,享年65岁。

桃花心木教案

一、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

1、 学会生字,掌握音、形、义。理解新词“优雅自在”、“勃勃生机”等。

2、 学习文章叙述事物层次清楚,层层加深的写作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 培养学生掌握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学法,提高自学能力。

2、 培养学生注重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渗透自立、自强的教育。

二、 教学重难点:

理解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三、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二)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要求学生默读或小声读课文,将遇到的生字词画出,、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同桌讨论解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问题

要求学生小声读课文,将不懂的问题写在本子上,把课文多读几遍,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四)小组讨论,生生互动,交流自学情况

1、小组成员每人都要发言,其它同学要认真倾听。

2、发给每小组一张纸,由组长记录己解决和未解决的问题

3、讨论中,教师有选择地参与薄弱小组的讨论。

(五)全班交流,各组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汇报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2、交流过程中,师生互动,共同探讨。教师调控课堂局面,指导学生对含义深刻的地方加深理解,指导朗读,指导理解共性的问题,如:

桃花心木是一种什么树?

种树人的做法有没有道理?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

对“在不确定中,深化了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理解。

从课文中得到什么启示?等等

(六)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七)作业

联系生活实际和体验,写一写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悟。

板书设计:

6、桃 花 心 木

拼命扎根

树苗 百年大树

汲水生长

在不确定中

经得住考验

生活的人 独立自主 努力生长

养分---能量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