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去年的树》教学实录
这是一个文浅意深的童话故事,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真挚的友情。语言朴实无华,用白描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读罢此文,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深情便跃入脑间,挥之不去。
如何引导四年级学生体悟这种执着与信念,感受其间的动人情愫呢——
着力于走进文本的“读”的不断推进。醇厚的文本意义怎么样成为学生内心的呼之欲出,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言”“人”互动,贯穿设计始终的读书活动即始于此衷。
着重于开掘内心的想象体验。童话的行文留下大量空白,这固然成就了本文淡然、内蕴的风格,也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切入角度。设计抓住“眼睛”这一心灵之窗,前后贯通,脉气相连,引导学生走近角色,体验情思,获得感动。
着眼于启迪冥思的原型启发。“诗”的生命在于智慧,感受的深刻、拓展需要“思”的投入。课末介绍的相关小材料,意在引发学生由文本描写的情景进一步回味思索,以企图内心的恒久荡漾。
一、初读展示
老师:今天一起学习一位日本著名作家写的童话。(生齐读题目)课文说的是一对好朋友之间的故事,这对好朋友是——(生齐:一只鸟和一棵树)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下面老师想请大家来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是否需要再练习练习?
(学生又自行练习朗 读约3、4分钟。)
老师:下面请同学朗 读自己读得最好、最能体现自己水平的部分。
(5名学生分别朗 读。)
老师:接下来展示的内容变化一下,请朗 读自己认为文章中值得我们关注、值得我们好好体会的部分。
学生:(读)“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老师:为什 么这部分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学生:我觉得鸟儿十分可怜,他十分想念自己的好朋友。
(全体同学一起读。)
学生:(读)“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这一段很能让我们体会鸟儿跟树的难舍难分。
老师:这是写的树跟鸟告别的情景,一个充满期待,一个满口承诺。大家一起读读这部分。
(学生朗读。)
学生:(读)“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说:‘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我觉得鸟非常着急。
老师:为什 么焦急?
学生:因为他找不着自己的好朋友了,他很焦急地问树到哪去了。
学生:(读)“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个灯里亮着。’”虽然火柴已经用光了,可他点燃了灯火,他的精神品质永远不会消失。
二、读中领悟
1、读出变化:
老师:春天又来了。当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的时候,鸟儿又回到了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鸟儿是怎么寻找的呢?她都跟谁打听消息了?找找看,然后划出鸟儿的问话。
(生轻声读或默读、思考。)
学生:鸟儿先问树根,后来问大门,后来问小女孩。
老师:你的“后来”太多了,能不能换一下?
学生:鸟儿一开始问树根,接着问大门,然后问小女孩。
老师:老师一提醒你就注意用词的变化了,很好。你们觉得鸟儿的这三次询问语气一样吗?轻声读读这部分内容,体会体会。
(学生轻读体会。)
老师:请一个同学连起来读这三个句子问话,看语气是否有变化。
(请学学生朗读。)
学生:我觉得变化了,第一个句子是疑问,然后问门先生是焦急的,问小女孩时语气还要焦急。
学生:我觉得三次是越来越急。
学生:我觉得第一个句子应该很焦急的,第二个句子要哭了,第三个句子几乎哭出来了。
老师:请同桌一个扮演鸟儿,一个扮演另一个角色,练习读这些对话。注意读出其中的变化。
(同桌练习后请学生分角色朗 读。)
2、想象心理:
老师:鸟儿苦苦找寻着好朋友树,她一路追随着树的行踪,一路打探着树的行踪。一路上,她的心头一定只默念着一句话,只有一个念头:选择下面的一组关联词语说说。出 示:
不管……都…… 哪怕……也…… 只要……就……
学生:哪怕飞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树。
学生: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我都要找到好朋友树,实现我的心愿。
学生:哪怕只剩下一个小木屑,我也要把他找回来。
学生:哪怕上刀山下火海,我也要找到我的好朋友树。
学生:只要能再唱一首歌给他听,我死也不后悔。
学生: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就要找到树。
老师: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找到树。这就叫“忠贞”,这就叫“执着”。鸟儿正是怀着这样的念头寻找着。
师、生分角色再读对话。
3、想象眼神:
老师:如果你就是树根,你就是大门,你就是煤油灯旁的那个小女孩,看着飞来又飞去的鸟儿,你看着她,静静地看,你是否注意了她的眼睛?那是一双怎么样的眼睛?那眼睛里又流露着怎么样的目光?大家轻声读或默读5~17节,想一想。
(生轻声读或默读。)
学生:我看到鸟儿湿漉漉的眼睛,眼睛里流露出焦急的目光。
学生:我看到她那悲伤的目光。因为好朋友马上要变成灰烬了。
学生:我看到的是鸟儿的忧郁的目光。
学生:我从鸟的眼睛中看到坚定的眼神,因为她跑了这么多地方,一定要找到好朋友。
学生:我看到的是忧郁的眼神,绝望、痛苦、快要崩溃了。
学生:她的眼神中也有欣慰,因为终于找到树了,她似乎看见了当初他们在一起时的情景。
老师:请大家想着鸟儿的那双眼睛,男女生分角色读对话。把那种细腻丰富的情感表 现出来。
老师: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鸟儿飞走了,可是在那不远处,她又悄悄地转过了头。这时你又看到一双怎么样的眼睛?
学生:她眼神中闪着恋恋不舍的情感。
学生:我看到她的眼里出现了一棵高大的树,她快乐地笑了。
老师:是的,树在她的眼中,在她的心里。
学生:我看到她的眼中不再绝望了,树在对她微笑,说等冬天过去,还要听她唱歌。
学生:小鸟的眼睛里充满幸福,她终于看到了树,已经心满意足了。
(感 情朗 读最后3节。)
老师:歌曲还是去年的歌曲,旋律还是去年的旋律,但是什 么已经不一样了?
学生:去年唱歌是快乐的,今年是悲伤的。
学生:去年他们在一起唱歌玩耍,今年只有鸟儿一个了。
老师:但是,不管怎么样,有一样东西没变,而且永远也不会变!
学生:友谊。
学生:感 情。
老师:非常正确,有人说这就叫“永恒”,这就叫“天长地久”。我们再来朗 读文中的对话。
(学生、教师分角色读。)
老师: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其实还闪烁着一双眼睛,还有一道目光,你们发现了吗?轻声读或默读,体会。
学生:我发现了,那是树的眼睛。目光是快乐的,因为鸟儿来看他了。
学生:那是幸福的目光,因为他又听到鸟儿唱歌了,而且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死而无憾。
学生:他心中十分温馨。虽然不能让鸟看到自己的真面目,但相信自己活在好朋友心中。
学生:他的目光既温暖又幸福。鸟为找他历尽千辛万苦,被朋友的感 情打动了。
老师:这双眼睛鸟儿一定感受到了,这双眼睛永远印在她的心里。这时候,他们用眼神在诉说什 么呢?请同桌两人一起为鸟儿和树设计两句简短的心灵对话。
(同桌讨论设计。)
对话例举:
树:我真惊讶,你还能找到我,为我唱歌。
鸟:当然,你是我的朋友,不管怎么样我都会找到你的。
树:鸟儿,我真幸福,你历尽艰辛找到我,我死而无憾。
鸟:我们的友谊是天长地久的,谁也不能割舍我们之间的感 情。我会一直唱这首歌给你听的。
树:小鸟,你真是有情有意啊。我为有你这样的朋友而自豪。
鸟:每年春天我都会用歌声陪伴你,我们的友谊不会因为你的离开而消失。
老师:也许,他们就在这么深情地交谈,也有可能,他们什 么也没说,只是这么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这就足够了。
三、引发思索
老师:请学生学生朗 读全文,同时出 示:
去年的树——的树
谁能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生:去年的树——快乐的树。他享受到了朋友带给自己的快乐。
学生:去年的树——幸福的树。朋友对他的友谊让他感到无比幸福。
学生:去年的树——骄傲的树。他为自己有这样的一个朋友而骄傲自豪。
老师:这个小小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你们相信世界上真有这样的“鸟”和“树”吗?我给大家读几段文字,大家边听边想这其中的鸟儿和树又指的什 么。
(师朗 读。)
1、台湾作家林清玄写给他的孩子:
我告诉孩子,更重要的是“天长地久”。这个世界虽然总在变动,一棵大树可能马上变成火柴,但是有许多东西却不会因为形体的变化而改变,因为形体的失去而消失!
2、一位母亲写给女儿的:
我在想,也许我们母女就是新美南吉故事里的那只小鸟和那棵树,也许你是那只小鸟,我是那棵将生命放在最后一根火柴里的树,即使只有最后的一点火光,也会等到你飞来的歌声……
3、新美南吉在日本是家喻户晓的童话大师,只活了短短30年,却留下了110多篇童话,60篇小说,约600多首诗,60年后还在感动着我们,犹如化成灰烬的火柴,留下的火还在灯中跳跃,点着光明。
老师:听上去似懂非懂?没关系,有些东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体会的,这篇文章就是这样!以后的日子里,大家也试着想想,我的身边有鸟儿和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