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反思周记

发布者:芝麻炒西瓜 时间:2022-11-15 11:11

教学反思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诸如总体课程目标的反思,总体课程内容的反思,总体课程组织的反思,科目目标的反思,科目内容的反思,科目组织的反思,单元目标的反思,课程中具体学习活动的反思等。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教师反思周记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中小学教师反思周记1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准教师,我们不仅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

2008年,教育部出台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提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点要求,这证明了党和国家对教师的高度重视,社会对教师的高度关注。通过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以下几点:

⑴献身教育,甘为人梯

⑵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⑶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⑷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⑸互相学习,团结协作

或许,青春流逝;或许,红颜易老。然而,教师毅然而决然地耕耘着半亩方塘,坚守三尺讲台,他们用心去工作,用爱去育人。瞧,春暖花开,老师放弃了良辰美景,站在三尺讲台,挥洒无悔人生。听,秋风萧瑟,老师走进教室,陪伴那几十双充满期待的眼神;看,夜幕灯下,老师欣然拿起智慧的红笔,放飞莘莘学子那理想的风帆。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把关心留给社会,把忠心留给教育,把热心留给学校,把爱心留给学生,把真心留给同事,把耐心留给自己。孜孜执着,甘愿寂寞。教师就是这样播撒着爱的阳光,播撒着无限爱心的。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教师这个群体:他们共树万世之师表,同铸不朽之师魂。

如果人的生命有一百次,我将一百次的选择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最崇高的职业!如果学生生活有困难,我就送去一片关爱;如果学生情绪不高涨,我就送去一片慰藉;如果学生学习有负担,我就送去一份鼓舞;如果学生有点滴进步,我就送去一份祝福。

教师用他不灭烛光的照亮别人,证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真谛。在田野上流着耕耘的汗水,在大道边织出七彩的图案。让那些跨世纪的骄子成为一颗颗小太阳,在地球的东方升腾、奔放,创造崭新的时代,创造奇异的希望,创造美好的未来。

我愿终身为师,忠于三尺讲台,如桃李一般无言,身体力行地影响学生。

中小学教师反思周记2

在我的求学生涯中,曾遇到过许多“好”老师,他们虽性格迥异,风格不一,但在我看来“好”的方面却十分相似——知识渊博、为人正直、有爱心、常在不经意间让我体会到温暖,甚至直到毕业多年后也会时常想起当年的师生情谊。高考结束后填志愿时,我选择了师范专业,立志以我的老师们为榜样,成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大三上学期备考教师资格证期间,我读了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中规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六条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爱”与“责任”是贯穿每一条规范的核心与灵魂。本学期我们师范生原计划参加顶岗实习,但由于疫情影响各实习学校目前采取的是线上授课方式,我们也因此参与了一次特殊的线上实习,在每天与学生的“云”交往中,我渐渐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任重道远。近期,线上实习之余,我重温了《规范》,这一次我对师德的理解更加深刻。

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是包括教师在内的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与义务。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同时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教师是他们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爱国守法,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也成为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从而为传承民族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培养接班人。

二、爱岗敬业

陶行知先生曾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心态探索教育,以高度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英才。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乐在其中,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关爱学生

学生是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教师劳动的反馈成果。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需要关心呵护,需要温暖帮助。关爱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思想动态等,还要尊重信任学生,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辩证地看待学生的言行举止,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但关爱理解并不等于放弃严格要求,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对此教师要循循善诱,督促改正,切不可就此放过,所谓“严师出高徒”。

四、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最本分的天职。在教学方面,教师要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情出发,因材施教,因时制宜,寻求适合于不同类型学生的有效教育方法和时机。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才能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也轻松高效。育人方面,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品行的重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一个心存善念的教师对学生会起到春风化雨般的作用;同时开拓创新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素质教育获得灵魂,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融入日新月异的世界。

五、为人师表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日复一日的朝夕相处中,教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塑造成的人格耳濡目染地影响着学生,要想教育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因此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人格唤醒人格,以高尚唤醒高尚。

六、终身学习

“学不可以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的获取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学生在网络、杂志、报刊等媒介中可获取的知识量多得惊人,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各种业务进修,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知识视野,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具有无限的魅力,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与尊重。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一名实习教师,我将在践行师德的路上坚实地走下去,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老师!

中小学教师反思周记3

身为一名师范生,这六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早早就烂熟于心,但时至今日,再次去感受这些言简意赅之语,又会觉得有新的不同于以前的意义。

想起在大三最后一节中学语文教育课上,教我们古代汉语的武老师讲到的两个字,很简单很常见,人人都见怪不怪的两个字——爱国。什么是爱国呢?我想很多人都会回答,不就是热爱祖国嘛,这有什么好问的。

的确,当时我的回答也是这些千篇一律的答案中的一个。而老师却“轻蔑”地笑了,问什么是热爱,什么才能称作“国”。台下顿时一片沉默。老师给我们在幻灯片上打出了“愛國”,也就是“爱国”的繁体字。在《孝经疏》中记载,“爱者,奉上之统称”,而国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国,邦也,从口从或”,《戈部》中“或,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那么爱国的意思就是一个人手中拿着兵器并愿意用自己心爱的东西去守护脚下的这片土地,这才是爱国。

这些话我一直记到现在,因为它着实是很沉重的一个词,并不像我们所说的热爱祖国那么简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的路途上,必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会遇见许多难以想象的荆棘坎坷。而我希望我也能够把这爱国的情怀真正地传授给我的学生。

爱岗敬业不仅是老师应该做到的,还是社会各行各业都应该奉行的,而这个爱岗敬业的“业”我觉得不应该是翻译成职业,而是事业,这两者似乎一样,其实追根究底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尤其是在感情色彩上。前者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总是与金钱息息相关,而后者却是无关乎利益,只关乎心中所爱的一件事情,是我们真的愿意不计较回报,也要坚定走下去的道路。与我而言,教师既是如此。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把自己的知识和一些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梦想、理解他们的内心,让他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真正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这同样要求着身为老师的我终身学习、持续发展,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力量,与时代共进步。

枝叶的繁茂来自于大树生命的不懈律动,我们这片小小的树叶正是在祖国这棵参天大树的滋养下才能格外青翠,而我定将怀抱信仰,坚定地行于教学路上。

中小学教师反思周记4

本周,我们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规范》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下面谈谈自己的心得。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爱”,要有“责任心”。首先我们要热爱教育事业,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要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但求更好,爱岗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安心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努力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敬业是指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关爱孩子,关心爱护全体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孩子们。这样的语言,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个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班的学生,面对这些脾气秉性各不相同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爱。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比如,在我们办公室里,经常能听到各科教师间的交流:“__X,怎么了?一节课都闷闷的?”,“我也发现了,他从上午开始一直不太开心。”,“我下课找他谈谈,看看怎么回事。”,“上节课我批评__X了,看着有点失落,你们逗逗他吧。”这样的对话,在办公室里每天都能听到,我们尽量去关注到每个学生,这样学生能感受到教室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新任,归属感就大大的增加了。

新规范最后一条明确规定的,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要知道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有同学看到一只七星瓢虫,就问“老师,七星瓢虫用英语怎么说?”,再比如,学生不知道上了什么课接触了什么新的东西,来问我一些在我看来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陆地上的动物是大象,还是恐龙?”,“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鲸鱼是用鳍呼吸,还是用出气孔呼吸?”这就要求我们不光要不断提高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多多涉猎各种百科知识,这样在学生提问时,教师要是能做合理的解释,是不是会给学生留下一种学识渊博的印象呢?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学生从心里钦佩一个老师时,自然他也愿意学习这一门学科。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教育目的便达到了。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深刻的明白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国家方针政策类的文件,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用心研读,定会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落实,并时刻谨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让爱与责任时刻相随,为“师德”二字添光加彩。

中小学教师反思周记5

目前,中小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教师很辛苦”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繁重而无效的备课占用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应该依据“有效教学”理论对教师备课进行改革。有效教学理论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问题。“备课”是教师重要的教学行为,更应注重效益。

一、备课的目标要重实效。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传统的备课一是目标不正确、不实在,如很多教师的备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所以要么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合实际、不具体;二是目标多注重知识传授与获取,强调教师教学行为的结果和学生行为的结果。这样的备课目标对于学生的发展显然是无效或效益很低的。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

二、备课的形式要合实际。传统的备课形式主要是教师独自一人或冥思苦想、或照抄参考资料,且必须每个过程,每句话都要用备课本写出来,“备课”实际上成了“背课”,尤其是教师上优质课、示范课总是把教案记熟,然后按“台词”去“演戏”。这样的备课形式与“课改”促进教师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之宗旨是相悖的,只能使教师吃力不讨好。新的备课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灵活多样的,要因课程内容,教师能力水平的不同而异。如活动类课程,应以场所、器材、学具及活动的组织安排等准备为备课形式,自然实验课应着重花功夫做好实验的物质准备、分组安排等,这些类型的课不必拘泥于将一切都写在备课本上。有平行班级的,应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方式。而教龄长、经验丰富、素质高的教师,提倡在书上“点画批注”,让他们腾出精力和时间搞研究。

三、备课的评价要促发展。传统的备课评价对每个教师、每门课程的备课要求几乎都是一律的。如“环节”都要有“目标要求”、“重难点”、“教具准备”、“导入”、“经过”、“小结”、“作业”等,缺一项就视为不合格,这样做的弊端就在于忽视了学科特点,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按照“课改”的新要求,教师的备课评价应该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要有利于教师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无论是哪一门课,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只要能按这个总要求去备课,就都是好的备课。所以,建立一套符合“课改”要求的新的备课评价标准,是促进教师有效备课的关键。我们认为新的备课评价标准应把握一下原则:照搬照抄要严禁,千篇一律要否定,过程思路有特色,促进发展目标明。

四、备课的研究要花气力。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把教学研究的重点都放在“课堂教学及其评价”上,而对备课的研究则相对忽视。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我们认为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有效备课。学校教导处和研究组应就备课列出研究专题,如“不同类型课的备课形式”、“怎样才能备出特色”等。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坚持不懈,一定会探索出一条符合“课改”要求的“有效备课”新路子。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