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国》大班教案与反思

发布者:菜鸟五毛 时间:2022-11-15 11:09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中国》大班教案与反思,供您阅读,参考。

《大中国》大班教案与反思1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感受其欢快活泼的情绪,学期舞蹈“大中国”。

2、创编不同方位的挥舞彩带的动作,能按照音乐的节奏表演。

3、注意自己的彩条布与同伴的相互缠绕。

活动准备:

1、音乐CD或磁带,录音机。

2、电视机。

3、幼儿人手两根红色的绸带。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舞蹈《大中国》感受乐曲的风格。

1、教师:你听到了什么?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受?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2、让幼儿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大中国》。

二、教师出示彩条,幼儿场边挥舞彩条的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彩条挥舞动作。

教师:“这是什么呀?你们觉得用彩条可以怎么跟着音乐跳舞呢?”

2、教师示范表演舞蹈,幼儿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师:“你们仔细看老师跳的舞蹈中用了哪些动作?

三、初步学习舞蹈动作,感受乐曲的旋律。

1、幼儿学习踏点步,加上手臂的动作,并随音乐练习。

2、教师哼唱音乐,带幼儿随音乐学习有节奏的颤摇手腕和挥动彩带的动作。

四、幼儿创编不同方位挥舞彩条的动作。

1、教师:彩条可以除了从上到下挥舞,还可以怎么挥舞呢?幼儿集体创编,教师反馈个别幼儿的动作。

2、教师采取四个不同方位的动作,大家随音乐集体练习。

五、红绸缎《大中国》。

教师带领幼儿人手拿两根红色的绸缎,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空地方,随着欢快的音乐完整地表演红绸缎《大中国》。

《大中国》大班教案与反思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小学的环境设施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

2、在交流与比较中感受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

3、激发幼儿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活动准备:

幼儿前期参观过小学、反应与小学生活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说说小学是什么样子的。

1、幼儿交流讨论,说说小学校舍与幼儿园校舍有哪些不一样。

“上次我们去小学参观了,谁来说一说,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

2、说一说,小学的教室和幼儿园的教室有什么不一样。

“小学的厕所在教室里吗?”

“我们幼儿园老师有办公室吗?”

3、引导幼儿说说,小学教室和幼儿园教室还有那些不一样。

二、看图片,再次回忆小学环境和幼儿园环境的不同。

1、讨论交流,小学上课和幼儿园上课有哪些不一样。

“小学的桌椅和我们幼儿园摆放的一样吗?”

“小学每个教室都有两块黑板,分别是干什么的呢?”

2、观看小学一年级的课表,了解小学课程。

“小学的课程和我们一样吗?”“都有哪些课程呢?”

根据幼儿的疑问左适当回答。

3、学一学小学上课时师生的礼貌用语。

三、解答幼儿疑问,说说愿望。

1、大家的疑问。

“上小学后,我们的座位怎么办?”

“为什么上课要先举手再发言?”

“什么是作业?什么时候做作业?”

“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呢?”

2、幼儿的愿望。

“就快要上小学了,你的愿望是什么?”

选择有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内容,如“要毕业了”、“做个小学生”、“学校什么样”、“小学生的生活”等,让幼儿感受自己长大了,越来越能干了,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了;知道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小学生要会自己管理自己、照顾自己,要遵守纪律,用心学习等等,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好基础。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和自身发展需要出发,以幼儿参观小学掀开活动的帷幕,到对小学的好奇、想要上小学,都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发展。我组织孩子参观了小学,观摩了小学的环境、操场、音乐室等场景,消除了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通过对小学生活、学习、交往的了解,逐渐萌发了孩子们“我想上小学”的兴奋心理。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是教学活动的生长点。作为教师,我们要满足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教学活动是孩子积累经验,学习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对于孩子表现出的愿望想法给予积极回应,并将活动的目标与孩子的需求相结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丰富孩子的经验,使活动深入开展。相信孩子,将孩子作为主体,老师要真正成为孩子活动的观察者、倾听者、提问者、合作者,并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一切可能性。

《大中国》大班教案与反思3

活动意图:

作为大班幼儿,自己是怎样成长的呢?有什么本领?别人有哪些长处?对于即将升人小学的现状又要做哪些准备?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让幼儿利用不同时期的照片和衣物等物品的变化感受自己的成长过程,深入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树立新的成长目标。

活动目标:

1、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2、区别自己和别人的不同。

活动准备:

1、幼儿照片两张:一张婴儿期、一张现在的,纸、彩笔、剪刀、胶棒等美工材料。

2、活动前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小时候的影集、用品、衣服等;家长给幼儿讲述小时的趣闻及趣事。

重点、难点:

发现自己的成长变化,说出自己最突出的优点和今后的目标。

活动过程:

活动一:不一样的我

1、猜猜这是谁?

教师出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这是谁?从中发现教师的变化,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照片配对游戏。

(1)排列照片,提出问题。

将幼儿小时候的照片在白板上面上、下各排一列,上方一列为“小时的我”,在下方一列为“现在的我”。

请小朋友找一找、配一配哪两张照片是同一个人?

(2)幼儿操作游戏。

请幼儿将“小时的我”和“现在的我”连线,做成照片配对。

(3)幼儿讲述自己的变化。

(4)幼儿自我评价。

请幼儿在展示自己的本领后来评价自己,说出自己最突出的优点和不足。

3、制作成长画册。

根据活动的谈论内容来制作自己的成长画册,活动结束后张贴到主题墙上。

活动二:“我的用品”小展览

1、师生共同布置展览台。

2、幼儿自由参观展览。

他们对自己小时候的小衣服、小帽子、奶瓶、尿布……感到惊讶,没有想到自己当时竟然那么小,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

3、共同讨论: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

4、学习儿歌《一年过去了》。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系列活动,突出体现了教育的渐进性、发展性与整体性。每个活动之后幼儿都有不同的新体验,对自我的认知也更为清晰、全面与深入。在活动中幼儿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从他人那里获得了不同的评价及建议,开阔了他们的思路,幼儿学会了发现别人的长处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更理解了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家长、老师、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们。活动中适时地给予幼儿引导和鼓励,使他们能在支持性环境中自主地探讨和发挥。作为一个引导者,能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扩展他们的思维,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活动设计新颖,具有创新特点。

不足之处:

准备一些幼儿小时的VcD也许更直观,能更好的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大中国》大班教案与反思4

活动意图:

幼儿社会性的目标是形成完整的自我。认识自我是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以及一切积极个性特征形成的基础。都有他的特长是值得大家认识和学习的。幼儿自信心的强弱,是建立在评价的基础上。从引导、欣赏自己的优点上切入,通过积极的自我评价,改善自信心。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自我介绍、特长展示等,使幼儿形成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

电视机、实物投影仪、教师和幼儿小时候的照片、布、针等。

活动过程:

1、游戏《请你猜猜他是谁》,引导幼儿观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1)引起幼儿玩游戏的兴趣。

“老师这儿收集了许多我班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看着照片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游戏名称与玩法。“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个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请你猜猜他是谁》,老师把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映在电视屏幕上,大家猜猜他是谁?”

(2)引导幼儿制定游戏规则。

“你觉得大家应该遵守哪些规则才能使游戏玩得更有趣?”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3)引导幼儿开展游戏“请你猜猜他是谁?”

①教师在投影仪上依次展示本班幼儿和教师小时候的照片,引导幼儿根据相貌猜测。

“他是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他有什么特点?”

②教师小结:每个人的相貌都各不相同,没有哪两个人会长得一模一样。

2、通过自我介绍、特长展示,引导幼儿发现并大胆展示自己的长处,初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我们每个人不光相貌各不相同,而且每个人身上都有他独特的长处是值得大家认识和学习的。”

(1)教师自我介绍并展示特长。

现场快速裁剪制做(儿童)吊带裙,并用别针别好,请一幼儿做模特展示。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并展示自己的特长。

“谁愿意把自己独特的优点介绍给大家?”

幼儿依次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如:唱歌、舞蹈、武术、自我服务等。

3、向客人老师作自我介绍,和客人老师交朋友。

“今天还来了许多不认识你的客人老师,你能礼貌大方向客人老师做一下自我介绍吗?”

(1)讨论并回答“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作自我介绍呢?

(2)幼儿自由寻找客人老师作自我介绍,了解客人老师情况,和客人老师交朋友。

(3)教师小结:老师衷心地祝愿大家能够交更多的朋友,小朋友要好好学习,发挥自己的特长,将来为祖国、为人类做贡献。

活动延伸:

开展角色游戏《照相馆》,表现每个人的相貌特征。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以游戏“猜猜他是谁”为基本形式,教师通过形象直观性、趣味性的实物投影仪,将幼儿熟悉的小朋友展现在同伴面前,不仅使幼儿从中获取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调动了幼儿观察、比较、联想、判断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对隔近友爱的态度。本活动以“独特的我”为主题,开展了幼儿自我认识、评价、对同伴的认识、对同伴的评价活动,增强了幼儿的自我意识,养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了幼儿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中国》大班教案与反思5

活动目标:

1、了解书包的结构和各部分的用途,爱护小书包。

2、学习整理书包,培养有序整理文具、书本的好习惯。

3、清楚讲述自己的做法。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书包、一个小筐内放(幼儿用书、田字格本、拼音本、绘画本、铅笔、橡皮、铅笔盒、手绢)。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

孩子们,让我们听着好听的音乐唱起来吧!(唱)孩子们,你们唱的可真好听!唱的什么歌?《快上一年级》对,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要上一年级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那好,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小书包。

(二)引导幼儿了解书包的结构及用途

1、引导幼儿了解书包的结构

孩子们,现在把你的小书包轻轻地拿下来,仔细看一看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

师: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小书包呢?

幼:我的小书包是红色的,上面有芭比娃娃;我的小书包是蓝色的,有奥特曼,还有背带里面有3层;我的这儿还有两个带网的侧兜。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咱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心爱的小书包上面有漂亮的颜色和图案,还有两根背带最重要的是小书包有许多层,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小书包的两侧还有两个小兜。小书包有这么多层和兜,用起来一定会很方便。

2、引导幼儿了解书包的用途

师:(拿一书包)这个小书包有几层?一样大吗?你认为每一层放什么比较合适?

咱们的学习用品也是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大层放大一点的学习用品,小层里放小一点的学习用品。这样呢,容易放,也不会损坏学习用品。小书包还有两个小兜呢,可以把常用的小东西放在里面,用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拿出来。小书包用起来很方便。

(三)幼儿整理小书包

1、幼儿尝试整理书包

小书包到底应该怎么用呢?老师准备了你们常用的东西(幼儿用书、田字格本、拼音本、画画本、铅笔、橡皮、铅笔盒、小手绢),你认为所有这些东西放在书包的哪一层、哪里合适呢?现在,试着把这些东西放进书包里。(幼儿试放)

2、个别幼儿介绍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放的?

幼甲:我把书本和铅笔盒放在的层里了,把小手绢放在小层里了。

幼乙:我把东西都放在的一层里了。

幼丙:我把书本放在大层里,铅笔盒放在最外侧的一层里,小手绢放在侧兜里。

3、引导幼儿分析探讨整理小书包的方法

师:小朋友的放法不太一样,但是怎样放才最合适呢?

下面咱来看看这几个小朋友是怎样放的,仔细看,看看哪一种放法最合适?

(录像)第一个小朋友是把学习用品分类,按次序整理好,放在不同的层里。第二个小朋友虽然分类整理了,但是他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一层里了。第三个小朋友没有整理就放进去了。

让幼儿充分的交流、讨论。一致认为第一个小朋友的放法比较好。因为分类分层放拿取东西方便也很快。

4、幼儿再次整理小书包

好,那咱根据刚才说的再来整理一次。看谁整理的又快又好又整齐。(幼儿整理——这次比刚才那次整理得更快更好,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整理好自己的小书包。)

教师小结:孩子们,现在咱们都学会了自己整理小书包了。如果我们每次整理小书包都像现在这样分类分层来放,每一样东西都放在固定的地方,那拿取会更方便,再拿就知道上哪去拿了。

(四)爱护小书包

师:小书包是我们的好朋友,天天和我们在一起,那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小书包呢?

幼:不能摔要轻拿轻放;不能在书包上乱涂乱画;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要把书包放好;书包脏了洗一洗……

师:老师希望你们上小学后继续保持整理小书包、爱护小书包的好习惯。能不能做到,孩子们?

(五)结束

好了,孩子们,现在背起你的小书包像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一样,让老师看看你们神气不神气?听《上学歌》,在唱唱、跳跳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随着《纲要》的进一步落实和实施,孩子们在社会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日益凸显。活动中我以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流,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为孩子们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获得情感和探究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各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自始至终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操作的欲望。开始以听音乐"快上一年级"导入,激发孩子入小学的欲望。接下来让孩子观察书包的外形,并进一步了解书包各部分的用途,为下一步整理书包做好铺垫。在整理书包时所选的学习用品都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必不可少物品。在活动的过程中,以动制静,充分让孩子动手操作,并把自己整理的方法和同伴一起交流分享。当即生成一些问题,如"学习用品怎样放?""放在书包的哪里才合适?"等等,我觉得很有价值,就利用当时抓拍的录像进行点拨,让孩子发现问题——哪种整理书包的方法最合适?引导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先将学习用品整理好,然后分类分层将学习用品放在书包较为固定的地方。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孩子进行交流、讨论,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丰富了他们的经验,并在实践操作中解决了问题。

书包的整理是孩子最有益的经验,通过实践练习整理小书包,幼儿都能熟练地把小书包里的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了。在活动最后,我又利用歌曲"上学歌",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进一步感受背上小书包的神气,激发上小学的愿望。

整个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着、研究者和发现者。通过让幼儿观察、思考、探究、讨论、练习、体验,他们得到了一些比较清晰的概念,学会了有规律的整理物品的技能,培养了幼儿自我服务意识,渗透了责任感,为入学打好了基础。

《大中国》大班教案与反思6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交流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变化的呢?什么时候变细?什么时候最圆?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3.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了......。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