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说教学反思

发布者:一叶扁舟 时间:2022-11-15 11:09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倍的认识说教学反思》,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倍的认识说教学反思1

1、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借助情境图中的萝卜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悟到水萝卜里有几个胡萝卜,白萝卜里有几个胡萝卜,让他们感受到“几个几”与“倍”之间的联系,进而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在自主、开放的活动中让生经历、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设计的数学练习题也是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使学生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设计了自主探究、主动获新知识的教学活动,充分让学生自学课本例1,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自已完成探究单,通过说一说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由小组讲解展示,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教师稍加点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建构新知。3、 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这节课中,注重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图形入手,使抽像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在探究新知识的拓展,改变比较量或改变标准量(胡萝卜的根数),在巩固练习时的拓展都渗透了“变与不变”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紧扣“倍”的本质。4、注重拓展教材,帮助理解知识在教学中,通过创设连续的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的重要性,要明确谁比谁,再找出倍数关系。在例1教学后,设计动画情境,改变胡萝卜的根数,如,小兔又了1根胡萝卜,比较水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找到标准量,说出他们的倍数关系; 小兔又拔了3根胡萝卜,再让学生比较水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找标准量,说倍数关系,引导学生认识“谁是谁的1倍”。又如,学生完成巩固练习“做一做”第1题后,引导学生说出蓝色圆片的个数是黄色圆片的2倍,与之前的黄色圆片个数是绿色的2倍对比,都是2倍,为什么?明白标准量的重要,从而让学生加深了对“倍”的认识和理解。

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主要是:针对低年段学生的个性,老师如果能在课堂中设计更多有激励性的合理客观的评价语,会使课堂更亲近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将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逐渐改变为师生平等的圆桌会议。教学时教师的数学语言表述应该更加严谨、规范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正确的叙述中深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教师讲的还是有点多,应该在课堂上留一点时间让学生完成 .

倍的认识说教学反思2

本课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对倍的认识与解决问题科学分割,进行分层教学,力求实现“追求真实的课堂,体现课堂的有效性”这一目标。一、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在学生原有学习基础上得到有效的发展。对《倍的认识》一课,学生的数学现实是什么?现实是: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倍”,对倍感到陌生,对倍的认识而言几乎是一个0的开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如何教学呢? 抽象的意义学生难以理解,那么我们就给学生指明一个学习的方向---摆一摆。学生摆的现状又是什么呢?圆形有3个,三角形是圆形的2倍,学生可能多摆2个三角形;可能多摆2个3;也可能就摆2个2……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成资源,因势利导,科学评价,适时点拨,及时梳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发展。二、体验—经历—积累,让学生真正从不会到学会。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倍的认识》一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悟一悟--试一试--做一做--练一练,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感知倍的意义,由浅入深的理解倍的概念。第一次操作——“你认为三角形是圆形的2倍怎样摆?”在摆中悟一悟,初步体验倍的意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操作中经历对倍的认知过程,逐步积累加深对倍的表象建立。这时从直观操作上升为抽象的线段图,实施了课堂的一次理性的飞跃,真实展现了学生从不会到学会的求知过程。

倍的认识说教学反思3

《倍的认识》本来是二年级的内容,现在把它放在三年级,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但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新课的教学上我先从比较直观的苹果和梨出发,数形结合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两个量之间除了有多、少的关系外,还有另外一种新的关系,那就是倍。接着通过图形明确倍的表述:把2个苹果看成1份,梨有3个2也就是3份,我们也可以说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为了丰富学生对倍的感性认识,我采取了复述、圈一圈、说发现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懂得了旧知几个几与几倍的联系,初步建立了倍的概念。最后通过辩论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1份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对倍有更深的理解。在练习的设计上,我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面对全体学生,使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别是获奖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了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最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其实在设计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了几个关键词:一份,几个几,几份,谁是谁的几倍。对于本节课教学我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说语言不够精炼,有时引导得不够到位等,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建议。

倍的认识说教学反思4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与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对“整数倍”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率,小数倍、分数(表示率)、百分数、比的内容,都可以看成是对“整数倍”的扩展。本单元先让学生经历从对生活中具体实物数量的比较中抽象出倍的过程,通过3个2根及5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在“几个几”的基础上认识倍,再从除法的角度理解倍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倍的本质是两个数量在相互比较,即一个量里包含了几个另一个量就是它的几倍。在建立倍的概念之后,让学生应用倍概念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倍的认识说教学反思5

“倍的认识”是学生初次接触,由于倍的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的方式导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得东西,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情境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同时从以下几个层次展开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注重方法渗透。在本课中我多次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边学边练,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2、慎重处理课尾。课尾往往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学习效率比较低下的时候,而此时我在练习的设计上,通过“倍”的擂台赛的形式,一下子和学生拉近了距离,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欲望,让每一个学生都跃跃欲试,并引导学生快速列式计算,让学生掌握了方法,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计算能力。总之,全课设计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意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与组织者,让学生在自由、快乐和民主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解理“倍”的概念形成的全过程。

倍的认识说教学反思6

《倍的认识》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开始接触“倍”的概念,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具体的活动,创设生活情境,从而引出“倍”,把新旧知识的联系更加紧密。因为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注重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能动手参与、直观体验,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相关知识。为此,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一)成功之处

1、游戏导入,连接新旧知识。

在本节课的开始,通过拍手接力,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几个几和倍),从而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倍”,初步形成倍的概念,为新知的转化做好铺垫。且拍手接力容易操作,费时少,为后续的新知学习和练习留出更多时间。

2、情景教学,提高参与兴趣。

结合教材中小兔子吃胡萝卜的情境,借助直观操作——胡萝卜贴片和利用电子白板的移动功能,指名学生移动萝卜,摆出白萝卜的数量是红萝卜的5倍。这样让学生加深对新识的理解。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与同桌讨论交流的。过程既加强了合作交流的能力,又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最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学生学习热情更高了。

3、利用好动手操作活动。

当学生在理解倍的意义有困难时,动手操作是比较好的学习活动。“做一做”第2题,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在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然后得出可以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4、在“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

本课的“变化”分为两类,一是标准不变,被比较的量变化;二是被比较的量不变,标准变化。

5、拓展延伸,留出思考余地。

(二)不足之处

为避免情景太多的混乱感,最后的拓展还是回到小兔子吃胡萝卜的情景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个数中有几个几”是“倍”的概念,还要让学生能反过来思考“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样也为后一节课的教学做了铺垫

认识“倍”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帮助学生逐渐抽象,最后领悟本质的过程。而要抽象,就必须进行比较,没有比较就无法找到共同的部分。因此可以说比较是抽象的前提,抽象是比较的目的。而学生的比较应该在操作活动中进行,学生正是在动手操作中不断对比与抽象中掌握概念“倍”。但这节课让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还不够多。

倍的认识说教学反思7

《倍的认识》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将通过对已学习的有关乘法的知识进行迁移获得“倍”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中体现了以下“五个注重”,让学生对“倍”的认识倍加深刻。

一、注重知识迁移,找准认知起点

“倍”的概念的建立是在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知识后进行演化学习的,它是依据乘法知识中“份”的概念扩展来的。简单地讲就是“几个几就是几倍”,是乘法意义的进一步发展。课前,充分利用学生“鼓掌”欢迎听课教师,然后教师拍2下,要求学生拍2个2下;老师拍3下,要求学生拍2个3下……通过简单的拍掌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新旧知识(几个几和倍)联系起来,从而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倍”,初步形成倍的概念,为新知的转化做好铺垫。

二、注重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在探究新知教学中,教师充分创造机会,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比一比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眼、脑、口、手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倍”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做中学”,这样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了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了“倍”的概念,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注重拓展教材,帮助理解知识

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建立和理解倍的概念,需要一个反复、持续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和扩展教材资源,通过创设连续的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的重要性,要明确谁比谁,再找出倍数关系。在例1教学后,设计动画情境,改变白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如,小兔又拔了2根白萝卜,先让学生比较白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小兔又拔了1根胡萝卜,再让学生比较红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然后让学生通过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改变3根胡萝卜或10根白萝卜的根数,使白萝卜是胡萝卜整数倍;最后,引导学生认识“谁是谁的1倍”。又如,学生完成巩固练习“做一做”第1题后,引导学生比较蓝色圆片和黄色圆片的数量。再如,学生完成“做一做”第2题后,进行拓展:如果第二行摆12根小棒,要使第二行是第一行的2倍,第一行要摆几根?”这是对“倍”的逆运用,是“倍”到“份”的回归,从而让学生加深了对“倍”的认识和理解。

四、注重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创设的拍掌游戏、课中探究红萝卜、白萝卜分别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课尾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倍”以及有关“倍”的小故事“成倍增长”的威力等,都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数学离不开生活”,让学生“倍”感亲切。

五、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素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用。在这节课中,教师注重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图形入手,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看到摆、画,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在探究新知时的拓展,改变比较量(白萝卜的根数)或改变标准量(胡萝卜的根数),在巩固练习时的拓展都渗透了“变与不变”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紧扣“倍”的本质,在变化的倍数关系中探寻不变的“几个几就是几倍”的本质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同时,教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课尾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用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比一比等学习方法研究了倍的有关知识,并把旧知(几个几)转化成新知(倍),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懂得了数学学习的方法。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