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加速度教学反思
对于加速度的方向的教学,是让学生根据位移和速度的矢量性来讨论加速度的矢量性,有待于进一步选择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尝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必修一加速度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必修一加速度教学反思一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联系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本节课的重点是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难点是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加速度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教材从加速度的定义出发,提出了变化率的概念,正确理解变化率的含义,对学习和正确理解其他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加速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课本中除了从许多实践事例的比较中引入加速度的要脸概念外,还通过表格介绍了汽车、电车、飞机、跳伞者着陆等生活中熟悉的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际值,并在练习中渗透关于反映汽车加速性能的实验数据。本节课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师生互动,热烈讨论,研究、深入本节知识点,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合理、巧妙地设计生动的课堂教学以捕获、带动感染每一个学生,尽最大限度的完成新课改目标,去完美的体现新课改精神。下面我对加速度这一概念的建立谈谈:
一、教学模式—合作、问题教学模式
创设问题--学生已有的认知--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对问题进行加工处理重新组织—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整合、强化形成新的概念。
二、过程设计
1、根据学生已的认知分层创设问题①速度变化量的问题;如物体在平直的平面上运动速度从5M/S增加18M/S。②在坐标轴设置速度改变量的问题。
2、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后理清:物体运动快慢、物体速度变化快慢、速度改变量(大小、方向)的关系。
3、组织强化形成新概论。
三、教学中应注重简浅出发,步步攀升的原则。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习迁移以调动学生枳极性。
关于加速度的方向,有采用在变速运动局限在直线运动范围内,利用加速度的定义式,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加速运动时未速度大于初速度,按公式计算出的加速度为正值,从而得出加速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相同;减速运动亦同。这一方法比较适合我们的学生,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对于v-t图象放给学生从直线运动的倾斜程度出发进行讨论,然后引导同学得出正确的结论。
必修一加速度教学反思二
本人认为,从运动快慢到速度变化快慢的认知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一个飞跃,为了帮助学生踏上这个认知台阶,对于五个例子以不同组的数据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自己定义概念。在定义加速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自己用△v/△t的比值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把加速度看成是一个比值的符号,“加速度”只是一个符号的名称而已,实现了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生硬的概念形象化的目的。学生把加速度看作是一个新认识的朋友,对陌生的概念产生了亲切感,他们亲身经历了定义加速度概念的全过程,对概念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但教后的感觉还有待于提高。
本节课有意识进行控制变量法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育,对于控制变量法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对于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不但向学生指明是用比值来定义加速度,且和学生一起回顾了平均速度的定义及初中学习的压强、密度、电阻等物理量的定义。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很多物理量是为了研究或描述的方便而定义出来的,使学生消除了对物理量的神秘感和恐惧感进而产生亲切感。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加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对于加速度的方向的教学,是让学生根据位移和速度的矢量性来讨论加速度的矢量性,有待于进一步选择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尝试。
必修一加速度教学反思三
加速度的概念,对于刚迈上高中门槛的初中学生来讲,实在是太抽象!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涉及到运动多少路程、位移,运动有多快?很少碰到速度变化有快慢之分的现象,可以说不学物理,在头脑中是不会自发的形成“加速度”的概念;其次,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高,对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的区别很难分清;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重结果,轻过程,再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死记结论,如果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不到培养。另,加速度是联系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机械振动、电磁场、能量守恒、动量定理等内容都涉及到。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把它讲清讲透是不可能的事,使学生心理上自动接受并运用,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上课时要充分挖掘书本的素材,如图像、表格、数据;尽最大努力搜集与速度变化快慢有关的现象,引起学生重视加速度的概念;采用演示、类比、比喻等一切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意义;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习物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