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发布者:江湖套路 时间:2023-11-21 03:23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案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案设计(精选10篇)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过程与方法:

学生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在制定研究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

【教学难点】

经历设计、完善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

一杯食盐、1根筷子、1个小勺、1个盛若干水的烧杯、1个盛100ml水的烧杯、1个塑料盘、设计纸课件。

分组实验:

一杯食盐、小勺、搅拌棒(筷子)、装好100毫升水的烧杯、烧杯、小棒(刮平勺子)、研究计划单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提出研究问题

1.请一学生用气温计读出现时气温

2、出示一杯清水,观察水的溶解

教师提问:往这杯水里加1小勺盐,搅拌,会出现什么现象?(溶解)

3、溶解是否是无限的

教师提问:再加1小勺盐搅拌后,还会溶解吗?

教师提问:一勺一勺不停地往里面放盐,逐一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

教师提问:那么,这杯水到底能溶解多少食盐呢?(学生猜测)

4、提出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教师提问:一定量的水—老师只给大家100毫升,它能溶解多少食盐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 食盐”(板书)。

二、制定研究计划

(一)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计划,教师巡视并指导

(1)教师提问: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有计划,我们应该制定怎样的研究计划呢?(ppt课件出示一张不完整的研究计划,简单介绍项目)请各组按照研究计划的各项内容讨论,并记录。

(二)实验步骤的设计

1、各组汇报:谁说说你们的实验步骤的设计?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ppt打字)

①先用杯子盛100毫升的水

②用勺子盛一勺盐,刮平放进水里

③用搅拌棒搅拌

④等前一勺完全溶解,记录,再加下一勺搅拌,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3、教师重点交流:(边演示边交流)

(1)统一一平勺盐的标准

①反例演示

演示:教师取盐,用勺子取一小勺盐—这是一勺盐,用勺子取一满勺—这也一勺盐

教师提问:这样盛可以吗?

②规范操作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小棒,一边示范,指着刮过的一平勺盐,像这样的一勺盐,我们把它叫做一平勺盐,

(2)等前一勺完全溶解,再加下一勺。

●(3)怎样才算不能溶解?

实验时,如果搅拌了很长时间,烧杯中还有盐,就说明我们的实验成功,可以停止实验了。

教师质疑:如果你们加到第8勺,搅拌了很长时间,盐也没完全溶解,你们说这杯水中最多溶解了多少食盐?

(三)实验材料的准备

1.学生通过步骤总结所有需要的实验材料

2.分别说明其用途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学生说实验注意事项

2.教师补充

①每次都要加一平勺盐,搅拌至完全溶解,才能加下一勺盐。

②搅拌时尽量不要碰到杯壁和杯底。

③要及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二。

④做实验声音要轻,完成后收拾好材料。

三、学生按计划实验,交流结果

(一)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并指导。

(二)学生实验结束后,组织汇报现象,教师出示幻灯片,依次记录实验结果。

1、各个小组汇报100毫升是能溶解食盐的勺数,教师在课件中填写。

2、教师提问:100毫升食盐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呢?如何知道?

(用天平称量一勺盐的克数为3.6克)同学能快速算出盐的`总数吗?

3、学生计算并回答,教师在课件中填写。

4、从数据中得出这杯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多少食盐?

5、总结实验:在今天的温度下,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这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也是我们研究的结果。(板书大约36克)(补充板书:克):也说明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里能溶解的食盐的量是一定的,食盐在水中的

溶解量是一定的,并不是无限的。课下大家还可以用身边的物质:糖、味精等等试一试他们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得量是否也是一定的,又是多少呢?

四、拓展延伸

你们的问题都解决了,可老师碰到了一个难题:这些盐水

(教师拿起小组做过实验的烧杯)这杯是同学们刚才做过实验的,里面溶解了许多盐,倒掉真可惜,你能使溶解在水中的食盐与水分离么,有什么方法?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下节课我们和曾老师一起讨论。

五、板书设计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研究计划

一、研究的问题:

50毫升水能溶解多勺食盐

二、准备需要准备的材料:

50毫升水、勺子、搅拌棒、食盐

三、研究的步骤:

1.一勺勺的加、每勺用尺子刮平

2.完全溶解一勺再加另一勺

3.记录完全溶解的勺数

四、研究结果:100毫升水能溶解36克食盐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案设计 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溶解实验中能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

【教学难点】

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用:食盐、塑料小勺、筷子、烧杯、水

组实验材料:食盐1小瓶备用、(亦可每包2克的食盐10包)、筷子1、盛50ml水的烧杯1、水槽1、天平1。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3’

1.老师桌上有盐、烧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实验?

2.谁愿意和老师合作?(出示一杯清水,请一学生放一平勺盐,教师搅拌)大家看到盐怎么样了?再往杯中放一平勺盐又会怎样?

3.提问:如果不停地往这杯20ml水里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 (板书课题: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4.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先50ml水来做实验。(在课题一杯后加上50ml)

二、制定一杯水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20’

1.请你推测一下,这杯50ml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2.学生猜测:2勺、3勺、5勺……

3.组织学生讨论:想知道谁的猜测正确,该怎么做呢?

4. 组织学生汇报,完善研究计划。(建议用以下形式表达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

一、研究的问题

50ml水能溶解几勺食盐?

二、准备的材料

1、一杯50ml的水。

2、一小袋盐。

3、小塑料勺、筷子、记录纸。

三、研究的方法

1、一勺一勺的加,每放一勺用尺刮一下。

2、等一勺完全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难以溶解为止。

3、记录完全溶解后的勺数。

4、研究结果

我们发现:5毫升的'水能溶解 勺食盐,即 克食盐。

5、关键性提问:(边交流边完成以上研究计划)

1.一勺盐怎么算?(满满一勺,用尺平刮一下)

2.第一勺加进去以后,什么时候加第二勺?加到什么时候不要加了呢?(等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3.要判断是否溶解是在搅拌时观察还是搅拌后等一下再观察呢?

4.一共溶解几勺怎么算?(如果放到第7勺没有溶解算6勺)

5.根据大家讨论,我们制定了这份计划,计划中哪些地方制定得还不够完善,可以提出来修改。

三、分组实验5’

1.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提醒做好研究记录)

2.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分析研究结果8’

1.汇报实验数据。出示一张大表收集学生数据,如下:

勺数

组别

6勺7勺8勺

9勺10勺11勺

12勺13勺

14勺14勺以上

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

2.从汇报的数据看,你发现了什么?

3.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同样一杯水里溶解的盐有多有少呢?(引导学生反思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同样一杯水溶解的盐不一样多。)

4.讨论:我们怎样回答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看大多数组溶解多少食盐?)

5.出示天平,测量1勺大约是()克,接下来换算50ml水大概溶解多少食盐。

6.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摄氏度的环境下50ml能溶解18克的盐。

拓展:下节课老师请你把这杯水中的食盐与水分离出来,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呢?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案设计 3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经历实验研究活动,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的食盐是有限的。

2、科学技能:在实验研究计划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挑战权威、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引导、指导学生做实验得出一条科学概念: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2、 理解由实验得出的这条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1、如何对加入的盐准确计量。

2、食盐怎样才算不能溶解了。

教学准备:

7个烧杯、7根搅拌棒、7把小匙、一小桶冷水、一架托盘天平秤、500克食盐、写好实验提示的一块小黑板,另外称好20克食盐为一份,共包8份,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坐好。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教师出示一杯盛有30毫升的冷水烧杯,再倒入一小匙食盐,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待食盐溶解于水,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食盐溶解于水的现象。(教师一边用语言描述动作,一边做实验。)

教师再加入一小匙食盐,用搅拌棒轻轻搅拌,提问:“食盐还会溶解于水吗?”

学生:会。

教师:老师一勺一勺往烧杯里不断地加食盐,同时用搅拌棒搅拌,盐会不断的溶解吗?

学生:不会。

教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板书: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设计意图:由实验的环节导入,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复习了旧的知识,并且衔接了新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实验活动

教师:我为同学们准备了盛有30毫升的冷水,一架托盘天平称等物品和工具,请同学们来认识一下它们。

1、下面各小组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讨论应该怎样操作?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这里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辅导之一,用讨论形式完成,真正发挥了小组学习的优势。)

(1)学生讨论。(教师注意把握在短时间内完成,巡视指导个别小组。)

(2)汇报。(引导学生注意加盐时应等前面一部分食盐完全溶解在加,直到不能溶解为止,操作必须规范。)

2、教师出示一块写好实验提示的卡片(教师慢速读出)。

实验提示:

(1)各小组明确分工,注意合作。(搅拌者、加盐者、记录者……)

(2)严格按照刚才设计的进行实验。

(3)别忘记及时记录。

(4)实验结束,整理好材料,准备汇报。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不要把水、盐弄了到处都是,尤其是加盐时注意速度以免做实验消耗更多的时间。)

4、汇报。先汇报结果,再汇报操作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填写于实验记录中。板书:

一杯30毫升水能溶解( )克食盐。

一杯( )毫升水能溶解( )克食盐。

5、导入科学概念:

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三、巩固、扩展

[科学这门学科上课时间少,只能当堂课就消化,所以设计了此环节。]

1、我们还知道哪些物质也能溶解于水?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气体。

教师:把溶解于水的物质无论有多少都放在一定量的水里,会溶解吗?

生:不会。

教师:谁能模仿这条科学概念也来说一说。(如果学生说不来,教师可以先举例,例如: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高锰酸钾。)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

2、出示一杯有沉淀物的浓盐水,问:怎样把剩下的沉淀物继续溶解?(加水)

指名学生回答。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案设计 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第3课。

是在学生学习了《溶解》、《怎样加快溶解》之后,来研究“一定量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问题,并为下一课学习“分离盐和水的方法”打下基础。

本课在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了一年的科学课的学习,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食盐和水作为研究材料,操作安全,难度适中,材料易得,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能根据研究的问题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做出解释。

(二)科学概念:

认识在一定量的水中,食盐能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运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严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认识到一定量的水里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盐。

教学难点:

制定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法学法

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学生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探究活动。

五、教学准备

(一)学生的准备

组建学习小组,选定小组长,并以组长的名字来命名小组。

(二)材料的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略);实验记录表等。

六、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做出预测

(二)讨论交流,制定计划

(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四)分享结果,分析数据

(五)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一)提出问题,做出预测

1、比一比。约2分钟后,A小组的盐全都溶解完毕,而B小组的盐全都没溶解完。

2、找原因。

A份材料:20毫升水,5克食盐;

B份材料:20毫升水,10克食盐。

(二)讨论交流,制定计划

1、谈话

2、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制定研究计划

实验是从头开始,还是利用刚才的A杯(20毫升水里已溶解了5克盐)或B杯( 20毫升水里加入了10克盐)继续研究?

怎样进行实验?

还需要哪些实验材料?

提示:

研究计划(一)

1、利用已经溶解了5克盐的A杯继续研究;

2、再往杯中加入1克盐,搅拌,若能溶解,则再加入1克盐……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3、记下每次加入的盐量。最后算出加入盐的总量、能够溶解的盐量,填在记录卡上。

研究计划(二)

1、利用加入了10克盐的B杯继续研究;

2、通过“过滤法”,将盐水和未溶解的盐分离;

3、将未溶解的'盐晒干(或烤干),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从10克中减去未溶解的盐量,即为20毫升水中能溶解的盐量。

(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1、屏幕上出示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小组长领取后续实验所需的材料、实验记录表。

1、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以提高效率;

2、加盐时,不要让盐洒在烧杯外面;

3、搅拌时,防止杯里的水溅出;

4、要等杯里的盐溶解之后,才能再加盐;

5、认真记录加入的盐量,填好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四)分享结果,分析数据

1、分享结果:将各组的实验结果输入电脑的统计表中。

2、分析数据。

3、看看科学家的结果

照此计算,20毫升的水里能够溶解 克的盐。

(五)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回顾:从问题到答案,我们经历了哪些过程?

2、想一想,桌上的这些盐水该怎样处理呢?你还想利用它来研究什么问题吗?

(下课时将盐水收集起来,留待下节课用)

本课的特点

源于教材而不囿于教材。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重复利用实验材料,渗透了节约、环保的理念。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案设计 5

【设计思路】

对于学生而言,“溶解”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无意识的。究竟什么是“溶解”,学生是很难说清楚的。学生也可能从来没有对溶解的现象进行过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描述。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对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砂糖等物质的观察比较,逐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溶解”和“不溶解”的科学概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没有按教材的陈述顺序和方法进行教学。而是将“食盐、沙、面粉”三种物质的观察同步进行,以利于学生在观察时就能进行比较发现不同。这样做可能比单独观察更直观、更省时,更便于学生掌握溶液的概念。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了多种鼓励性和激发学生兴趣的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的吸引到实验上来,使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课堂井然有序,观察描述得比较丰富生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和对液体混合物进行过滤操作的'活动过程。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逐步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3、在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对观察现象的描述和概括。

2、难点: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比较。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小组实验用: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糖、搅拌棒、杯子、自来水、抹布、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

【教学过程】

1、品尝饮料,复习引入。

出示一杯糖水,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饮料,尝一尝。

说一说:糖水是哪些物质的混合物?

你看见这杯水中的糖了吗?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把几种物质和水的混合现象。

2、食盐、沙、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猜一猜:如果把食盐、沙、面粉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组织学生把这三种物质同时放入水中,观察比较:有什么不同?看哪一个小组发现得多。

引导学生描述实验情况,得出结论。

可引导:水中能看到的是什么?什么看不见了?

介绍滤纸的作用,猜一猜:如果把杯中的混合物倒入装有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滤纸上留下什么呢?

指导学生进行过滤,观察描述发生的现象。

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吗?说出科学依据。

沙在水中溶解了吗?说出科学依据。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说出科学依据。

3、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猜测高锰酸钾和糖在水中会溶解吗?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把高锰酸钾和糖分别放入同样多的两杯水中,观察描述发生的现象。

轻轻搅拌后继续观察描述。

想像糖也像高锰酸钾那样分散到水中去了吗?

4、整理我们的观察研究结果。

比较各种物质在水中变化的异同。

比较各种物质在水中变化的异同。

讨论分析: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别的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案设计 6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主要特征。

2、能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被溶解。

3、能观察比较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4、能根据物质在水中的变化结果归纳出溶解的特征。

5、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用:五个透明的杯子、水槽、食盐、面粉、沙、高锰酸钾、砂糖、漏斗、滤纸、铁架台。

教学活动过程

1.沙和食盐哪个溶解了?

·取一小勺食盐和一小勺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用筷子轻轻搅拌后,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交流:食盐和沙在水中的不同变化。

·讨论:哪些现象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溶解了”?哪些现象可以判断出“沙在水里没有溶解”?

·尝试用过滤的方法来分离盐水混合物和沙水混合物。

2、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食盐在水里很快地溶解,形成了盐的水溶液。沙在水中却很难被溶解。面粉在水中会溶解吗?

·取一小勺面粉,放在一个盛水的玻璃杯里,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用筷子轻轻搅拌,再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分别比较面粉和食盐、面粉和沙在水中的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地方?

·用过滤的`方法来分离面粉和水的混合物。

·比较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更像沙还是更像食盐?

3、观察高锰酸钾和砂糖在水中的变化

·在两杯水中各放入一小粒高锰酸钾和一小勺砂糖,观察它们在水中的变化。

·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砂糖和水的变化。

·用筷子轻轻搅拌高锰酸钾和砂糖,观察它们在水中的变化。

·问:高锰酸钾和砂糖在水中溶解了吗?

·有什么证据来说明高锰酸钾和砂糖在水中溶解了?

·想象:根据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来想象砂糖在水中的变化过程。

4、整理我们的观察研究结果

·比较各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

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砂糖

变成的微粒大小

在水中的分布

是否沉淀

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溶解还是不溶解

·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别的呢?

5.小结

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或沉淀的方法分离出来。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案设计 7

今天我要说的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课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课题是《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一、说教材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一课属于溶解单元。“溶解”单元共分7课,《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是本单元的第6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制定“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并展开实验,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本单元围绕溶解这一研究主题,以食盐和水作为主要的观察研究材料,把学生们可能会提出的,并且是他们能够进行研究的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按顺序编排起来,本节课是在学生加深了对溶解的认识和理解上,已经经历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并能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为接下来对《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的学习将产生积极作用。

二、说学生

四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已有一年,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深入、不够细致周密;同时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操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

三、说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经历实验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2、科学探究: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实验得方法和步骤,在实验研究计划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挑战权威、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针对“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一问题自主进行研究,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1、如何对加入的盐准确计量。

2、食盐怎样才算不能溶解了。

四、说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小学生的学习特征,我坚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安排本课教学,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运用观察法,比较法,发现法,实验法进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自主地愉快地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精神,形成注重事实,敢于提出问题的严谨科学态度,发展能力,维持兴趣。本节课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将实验操作的重要步骤或者注意事项以课件形式展示给学生,引领学生一步步进行科学探究实验

教学准备

1、学生材料:食盐、小勺、筷子、盛有100毫升水的烧杯一杯、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2、教师准备:食盐、小勺、筷子、100毫升水一杯、电子秤。

五、说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做出预测

怎样更好的引出“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这个问题,在对材料进行观察描述后,我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为每个小组准备相同量的盐,不同量的水,并进行食盐搅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到食盐不能在水里无限溶解,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通过对比实验引发出来的问题往往更能激发学生地探究欲。接下来让学生知道要想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必须要保证每个小组具有相同的水量。那么要想知道100毫升的水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马上能想到通过自己实验进行验证。于是教师揭示课题,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100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板书课题,教师顺其自然的引出本课重点,这堂课也在学生们地探究欲望中开始了。

(二)、讨论交流,制定计划

“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问题就比较复杂,是实验设计的难点也是亮点。大多数学生可能会采取书本上的实验方法,当然这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可能与学生事先预习、参考书本有关。但是学生的实验设计都千篇一律与书本完全雷同,实际上也表明学生思维的禁锢,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事先我设计好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并做好课件,然后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当然也许会有学生想到新的实验方法、也许没想到),教师作为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可以将这三个实验呈现给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比较、思考和选择。

第一种实验方法:先把装有食盐的杯子称好,再一份一份少量的加入水中,直到不能溶解为止,称一称杯子里还剩多少盐,通过相减就可以得知加了多少克了。

第二种实验方法:平勺定量法。就是用小药勺盛一勺盐,用牙签沿勺子表面水平刮去多余的盐,称量一平勺的盐质量,加多少勺盐就知道加了多少克了。

第三种实验方法。首先用电子秤称量6个小组盛有100毫升水的小烧杯的质量,记为A克;学生实验时,只需向水中加盐,加到盐不能溶解为止,再到教师这儿称量出质量,记为B克。那么加入盐的质量就为B—A克。

三种实验方法呈现给学生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比较,然后询问学生你认为那种实验方法更科学、更严谨?你准备采用那种实验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询问学生这三种实验都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明确:

(1)、实验操作要规范。加盐、搅拌不要将盐或者水洒出。

(2)、正确判断盐溶解与否。

(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所谓实践出真知,随后根据学生选择情况,用这三种(或者其他)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分组实验。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验。教师可做为学生亲密的伙伴加入学生探究的行列。这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去探究,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行探究,提高探究能力,体验探究乐趣。突出教学重点

(四)分享结果,分析数据

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这时教师可以给出参考答案:100毫升水理论上可以溶解36克盐。在电脑上展示实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交流:那种实验方法得出的结果最准确,这几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教师引导学生对这几种种实验方法进行总结。这样对不同实验方法的思考与比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实验方法汇报分析完毕后,在后面的时间中,教师可以加以拓展:在溶解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杯里的水位升高了;水的颜色变了。)

同时思考:溶解在水中的盐是不是就不能使用了?就这样丢弃吗?把课堂上制成的盐水收集起来,以供下次课继续研究时使用。将内容与下一节课紧密联系起来。不仅重复利用了实验材料,还渗透了节约、环保的理念。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案设计 8

教学目的

1、科学知识:通过经历实验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2、科学探究: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在实验研究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挑战权威、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用:食盐、筷子、塑料小匙、玻璃杯。

小组观察实验用:食盐(每包2克的食盐10包)、玻璃棒、100毫升烧杯盛25毫升水、汤匙、水盆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做出预测怎样更好的引出“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这个问题,在对材料进行观察描述后,我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

为每个小组准备相同量的盐,不同量的水,并进行食盐搅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到食盐不能在水里无限溶解,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通过对比实验引发出来的问题往往更能激发学生地探究欲。接下来让学生知道要想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必须要保证每个小组具有相同的水量。

那么要想知道100毫升的水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马上能想到通过自己实验进行验证。于是教师揭示课题,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100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板书课题,教师顺其自然的引出本课重点,这堂课也在学生们的探究欲望中开始了。

(二)、讨论交流,制定计划“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问题就比较复杂,是实验设计的难点也是亮点。大多数学生可能会采取书本上的实验方法,当然这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可能与学生事先预习有关。

但是学生的实验设计都千篇一律与书本完全雷同,实际上也表明学生思维的禁锢,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事先我设计好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并做好课件,然后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当然也许会有学生想到新的实验方法、也许没想到),教师作为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可以将这三个实验呈现给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比较、思考和选择。

第一种实验方法:食盐减少法即先把装有食盐的杯子或袋子称好,再一份一份少量的加入水中,直到不能溶解为止,再称一称杯子或袋子里还剩多少食盐,通过相减就可以得知加了多少食盐了。

第二种实验方法:平勺定量法。

即用小勺盛一勺盐,用牙签沿勺子表面水平刮去多余的盐,称量一平勺的食盐质量,加多少勺食盐就知道加了多少克食盐了。第三种实验方法:溶液增加法即先称量每小组盛有100毫升水的小烧杯的质量,记为A克;学生实验时,只需向水中加食盐,加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再到教师这儿称量出溶液质量,记为B克。那么加入盐的质量就是B-A克。三种实验方法呈现给学生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比较,然后询问学生你认为那种实验方法更科学、更严谨?你准备采用那种实验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然后询问学生这三种实验都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明确:(1)、实验操作要规范。加盐、搅拌不要将盐或者水洒出。(2)、正确判断盐溶解与否。

(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所谓实践出真知,随后根据学生选择情况,用这三种(或者其他)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分组实验。

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验。教师可做为学生亲密的伙伴加入学生探究的行列。

这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去探究,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探究能力,体验探究乐趣,突出教学重点。

(四)、分享结果,分析数据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这时教师可以给出参考答案:100毫升水理论上可以溶解36克盐。在课件上展示实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交流:那种实验方法得出的结果最准确,这几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这样对不同实验方法的思考与比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回顾总结,延伸拓展实验方法汇报分析完毕后,在后面的时间中,教师以拓展训练:在溶解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同时思考:溶解在水中的盐是不是就不能使用了?就这样丢弃吗?把课堂上制成的盐水收集起来,以供下节课继续研究时使用。

将内容与下一节课紧密联系起来。不仅重复利用了实验材料,还渗透了节约、环保的理念。

作业练习:

1、简单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做“一杯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的?

2、杯子水得多少与溶解盐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案设计 9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问题讨论,并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2、使学生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能认识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盐)。

4、培养学生初步建立定量研究的概念。

5、能在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并能大胆想象,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建立定量研究的概念。

教学难点: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用:(大包、小包)食盐、玻璃棒、(大、小)烧杯、水。

小组观察实验用:食盐(每包2克的食盐10包)、筷子、盛50毫升水的.烧杯、水槽。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教师:(出示一杯清水,把一小包盐倒入杯中并搅拌)大家猜猜我用筷子搅拌之后会出现什么现象?(生:盐会溶解了。)

教师:(再往杯中倒入一小包盐并搅拌)那再放入这包盐搅拌后会有什么现象?(生:盐还会溶解了。)

教师:那我不停地往里面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生:不会吧。)

教师: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一杯水里到底能溶解多少食盐?(出示课题)

2、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教师:请学生说说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学生猜测:10包、12包(有学生反驳)。

师生讨论:

①这杯子是大杯还是小杯?

②一杯水是多少?

③这杯水是冷水还是热水?

④怎样计算食盐?

⑤怎样算溶解到底了?

师生小结:5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2克一包的食盐?

教师:我们怎样来研究呢?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根据讨论情况修正计划。

教师出示较标准的研究计划,请学生填写。实物投影仪反馈。

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研究结果。

3、思考与讨论

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其他发现吗?

教师:怎样来回答课题?

教师:我们知道5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食盐,那么100毫升的水呢?

教师:你怎样解释研究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

教师:在进行了“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后,你还想进一步研究什么?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案设计 10

教材简析:

《食盐地水里溶解了》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一课,主要通过实验,让学生辨别常见的几种物质是否溶解在水中,认识溶解的几个特点,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身实践“鉴别各种物体是否能溶解在水中”,知道什么是“溶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感受“溶解”的几个特点。

教学准备

1、 9种可溶解或不溶解于水的物质。(生活中常见的)

2.实验必备仪器。(烧杯、玻璃棒、聚气瓶、勺子、滤纸、漏斗、铁架台)

3.探究用的表格,1张。

教学流程:

(一)故事引入,质疑激趣

1、老师讲一个关于溶解的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

2、学生谈谈对溶解的认识。

(二)演示实验,学会操作

1、认识实验仪器

课件展示实验仪器烧杯、聚气瓶、玻璃棒、勺子,了解这几种仪器的作用。

2、师演示实验

第一步:在烧杯内装一定量的水;

第二步:把盐加入水中;

第三步: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第四步:做好实验记录,汇报实验情况。

(三)亲自实验,了解“溶解”

1、小组分工合作

将全班同学分成8组,每组4人,根据各自的特长,组内分好工。

2、学生实验

学生按步骤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安全性。

3、小组讨论汇报

各小组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讨论所做实验是“溶解”实验还是“不溶解”实验,说说依据。

(四)分离实验,解释“溶解”

1、认识实验仪器

课件展示实验仪器漏斗、滤纸、铁架台、了解这几种仪器的作用。

2、课件演示实验步骤

第一步:折滤纸:先把滤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把滤纸打开,一面三层,一面一层,跟漏斗一样的形状;

第二步:放滤红:把滤纸小心地放入漏斗内,滤纸要比漏斗低一些,用一点水把滤纸湿润,使滤纸与漏斗紧贴。

第三步:放漏斗在铁架台铁圈下放好一个量杯,再把漏斗放入铁架台铁圈内,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第四步;引流,把玻璃棒的末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将烧杯斜靠在玻璃棒上,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进漏斗,不能漫过滤纸。

3、学生实验

学生按步骤实验,做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结果

哪些物质和水混合后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五)总结实验,拓展延伸

1、解释溶解

观察实验表格,了解溶解的特点,知道溶解是指:物质放入水中后,变成肉眼看不见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的一种现象。

2、布置课外作业,

学生课后研究如何帮冬冬把盐找回来。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