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发布者:追索 时间:2023-8-27 09:18

7年级历史下册教案(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7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7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精选篇1

重要问题的回答

1、简述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1)北宋时辽宋议和,订立澶渊之盟;宋与西夏连年交战后议和,西夏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2)南宋时,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2、简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1)南方农业有较大发展。水稻跃居宋朝粮食作物首位。棉花种植地推广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2)南方手工业兴旺。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3)南方手工业繁荣,有开封、杭州等商业都市,有广州、泉州等外贸商港,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3、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1)宋太祖即位后,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

(2)宋太祖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

(1)目的: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意义: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航海家。

(3)作用: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5、简述《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的历史意义。

《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领土。

6、隋唐时期,我国取得的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哪些?

(1)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

(4)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7、清朝前期对外实行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实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1)清朝前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第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的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无关;第二,害怕外国商人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威胁其统治。

(3)闭关锁国造成的危害是: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清政府看不到世国界形势发展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8、简要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2)加上自然条件的优越性,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9、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权制的措施:

(1)政治方面:①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③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督;④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⑤执行削藩政策。(2)文化方面:采取八股取士,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

四、简单的列举题,要做到识记

1、列举唐朝三位著名的诗人及代表作:

李白《蜀道难》 杜甫 “三吏”“三别” 白居易《新乐府》

2、列举北宋时少数民族政权和都城:契丹,都城上京 ;党项,都城兴庆; 金,都城会宁。

3、列举17世纪我国进行反侵略的历史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击倭寇、第一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第二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4、列举明朝三位著名的科学家及其著作: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五、材料题的分析与技巧掌握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是谁说的?

(2)唐太宗对君与民的关系做何比喻?两者关系怎么样?

答案:唐太宗;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3)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

答案: 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4)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

答案: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

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1)“机户”指什么人?“机工”指什么人?

答案:早期的资本家 ; 早期的雇用工人。

(2)“机户”和“机工”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答案: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性质。

(3)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何时何地?

答案:出现在明朝中后期苏州和松江一带地区。

3、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产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别指什么?

答案: 天朝指清朝;外夷指外国。

(2)这句话是谁说的?答案: 乾隆帝说的

(3)这夺段话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什么思想?

(4)据此清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答案:重本抑末,压制打击工商业发展的保守思想; 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7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精选篇2

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3)15 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晚约四百年。

2、指南针的应用

(1)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

(4)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3、火药的应用

(1)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3)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4)13、14 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二、史学成就

《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史学上的“两司马”史学家年代著作体例

叙事范围司马迁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司马光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

三、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词人代表作品风格婉约派李清照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 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豪放派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慷慨激昂,气势豪迈。辛弃疾4、元曲

(1)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2)最优秀的剧作家: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 。5、绘画(1)宋代绘画,突出表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 (2)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 。

(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 (4)赵孟頫的画,人称“神品”6、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7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精选篇3

1、隋朝建立的方式是通过( )

A.农民起义夺权 B.少数民族入侵中原

C.大将发动政变自立 D.外戚夺取政权

2、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B.科举制度就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

C.进士科是唐代普遍推崇的科目

D.科举制度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推动了唐代社会的发展

3、反映唐太宗接见吐蕃松赞干布求婚使节情景的名画是( )

A.《清明上河图》 B.《步辇图》 C.敦煌壁画 D.《洛神赋图》

4、曾经六次东渡并最终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

A.玄奘 B.鉴真 C.晁衡 D.戒贤

5、赵州桥在中外桥梁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因为( )

①它是今天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②它历经一千三百多年,桥身依然坚固

③它在交通运输上起了重要作用

④桥的形状美观,栏板上的花纹生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谁的诗句( )

A.李白 B.杜甫 C.孟浩然 D.杜牧

7、宋辽、宋夏和议中共同内容有( )

A.辽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D.北宋送给辽夏“岁币”

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

A.北宋的四川地区 B.南宋的四川地区

C.北宋的汴梁地区 D.南宋的临安地区

9、最能反映宋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场所是 ( )

A.手工业作坊 B.市 C.瓦子 D.坊

10、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蒙古政权的建立 ②定国号为元 ③定都大都 ④灭亡南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11、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要早约( )

A.2 B.300年 C.400年 D.500年

12、以“资治通鉴”为名的意思是( )

A.揭示为君之要 B.用来警示百姓

C.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D.以经济实力治国家

13、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沬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女皇武则天 D.唐玄宗

14、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15、一位生活在元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去江南贩运棉布 B.经运河到杭州游览

C.友人送他一部《红楼梦》 D.购买景德镇真花瓷器

16、雅典奥运会圣火传递已于6月8日抵达北京,之后,奥运火炬将在长城点燃。那你知道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是( )

A.秦长城 B.汉长城 C.明长城 D.江南长城

17、古时候,在白山黑水之间,有一个善养猪,吃猪肉,穿猪皮的民族,他们的后代建立了历史上两个著名的朝代,这个民族是( )

A.契丹 B.女真 C.党项 D.蒙古

18、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事件是( )

A.创立八旗制度 B.在中央设置内阁

C.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 D.设立军机处

19、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 )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20、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唐本草》

7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精选篇4

【教材分析】

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我国历的女皇帝是谁?(武则天)她的政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科举制的发)

引导过渡:所以,郭沫若称赞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意思是说武则天的统治弘扬了贞观之治的成果,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开元盛世”为什么会形成?有哪些成就?请看第3课。

一、“开元盛世”

学生阅读10——11页课文、插图和资料,

1、“开元盛世”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唐玄宗)

2、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①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走马任姚崇”);②整顿地方吏治;③崇尚节俭(反对奢侈——烧毁珠玉锦绣)。

3.根据13页“文献资料”和“动脑筋”: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他们都善于任用贤才,重视吏治,注意“戒奢从简”,使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里的“治世”——“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

过渡讲解: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不但注意从政治方面进行改革,还很重视发展生产,使得当时经济繁荣起来。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⑴农业:①兴修水利工程;②农作物种植上: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蔬菜品种增多、饮茶之风盛行;③农具改进:唐朝时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和灌溉工具;④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

⑵手工业: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②陶瓷业:代表作有越窑、刑窑和(最的)。

⑶商业:①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②长安:不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的大都市。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三、唐朝的衰亡

1.学生阅读15—16页的课文,按16页“活动与探究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唐玄宗年少时,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情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能够记得人民的疾苦,能够勤于政事。)后来他坚持这样做了吗?(没有)看教材中的小字部分。

2、在唐玄宗统治后期发生的一场叛乱叫做什么?(安史之乱)唐朝灭亡于哪一年?(9)

【板书设计】

一、“开元盛世”

措施:①任用名相②整顿地方吏治;③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⑴农业:

⑵手工业:

⑶商业:

三、唐朝的衰亡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人教版第四篇: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等基本史实

掌握唐太宗和武则天的政绩

2、分析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3、掌握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其主要成就

4、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让学生根据知识提炼进行自学,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1、巡回指导学生自问和互问

2、教师准备提问以下重点知识:

(1)唐朝建立的年代、都城、第一位皇帝。(6、长安、唐高祖)

(2)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李世民、贞观)

(3)唐太宗时最的谏臣是谁?(“人镜”魏征)

(4)我国历的女皇帝是谁?(武则天)

她的政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重视发展生产,重视选拔贤才)

(5)唐玄宗的措施

三、质疑释疑

1、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2、与学生一起探讨以下问题

从秦朝到唐朝,我国古代出现过哪些盛世局面?它们出现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对此,你有何认识?

四、让学生小结知识并做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一、自学: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书,填写本节课的自学提纲,填完后,小组成员共同交流。注意要提高效率。(自学提纲见区下发的学案中的知识提炼)

二、自问:

1、合上课本自问自己掌握了知识提炼中的哪些知识,没记住的抓紧记住。

2、小组内同学相互问答,有选择性地提问知识提炼上的问题

3、回答教师的提问

三、质疑释疑

1、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展示

2、小组间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展示

3、与教师一起探讨教师准备的问题并展示

4、随时记要点。

四、反思与巩固

1、小结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点。

2、做当堂练习,巩固知识。

系列训练

见区下发学案中的随堂训练

板书设计

唐朝前期的统治

唐朝的建立

唐太宗的统治

措施及结果

武则天的统治

地位、政策、评价

开元之治

措施、结果

教后体会

要通过让学生比较唐太宗和唐玄宗的措施,找出唐朝两个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2020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人教版

7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精选篇5

第10课 蒙古的兴起的元朝的建立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背景: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12世纪时,部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人们盼望草原统一,结束战争。

2.统一:12,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灭夏:1227年,成吉思汗率领军队灭西夏。

2.灭金:1234年,蒙古灭金。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后定都大都。

2.统治: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

3.统一: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抗元英雄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4.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7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精选篇6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6)

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

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③长度和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④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⑤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⑥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

①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②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③发展(明朝):八股取士

④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2)推动教育发展。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三、隋朝的灭亡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时间:618年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 ,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房谋杜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首创于隋朝);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边疆管理。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三、女皇武则天

我国历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在科举考试方面创立了殿试制度和武举,亲自面试考生,后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

(1)措施:①任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③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文化方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第3课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最有名。

3、商业:长安城人口百万,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有市:商业区和坊:居民区)。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

3、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藏族的祖先)赞普松赞干布。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唐玄宗时,将金城公主嫁尺带珠丹。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特点: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蓄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①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③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2、书法:唐朝最的书法家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3、画家:唐朝最的画家是阎立本和吴道子。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与日本的交往

(1)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唐朝最富影响的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前后,前5次东渡失败,第6次才成功,双眼失明)

二、与天竺(印度)的交往

(1)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三、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

A、唐朝政权强大,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C、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D、唐朝海陆交通发达。

四、唐朝的对外政策: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的政策。

对我们今天的启示:A.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才能对于国外产生辐射力和吸引力.B.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

1、原因:A、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B.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C.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D.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人物: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

3、结果和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唐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结果:被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但给唐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三、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我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四、五代十国: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影响: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政权分立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历史学习技巧

“连缀成篇”法

就是把时空跨越大,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知识点归纳联结成篇进行记忆。如中国古代历史中所出现的所有朝代,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单纯记忆就不是那么容易,若把它们编成顺口溜的形式连缀成篇,既朗朗上口,又增加知识点趣味性。学生既愿背诵又容易掌握,自然会收到时半功倍的效果。

试看以下知识点的连缀: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统天下刘建汉/东汉建朝为刘秀/三国争雄风云起/两晋南北朝对峙/杨坚起兵隋朝立/李渊反叛登唐基/五代十国山河破/宋辽西夏战乱多/金元两朝不太平/明灭之后立清国。

“分进合击”法

此法如同作战采用的战略战术,将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化整为零,分头进行学习记忆,然后再进行整合记忆。

如复习“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时,可实行记忆三步走:第一步,掌握起义的背景;第二步,掌握起义的经过;第三步,掌握事件的历史意义。在分别掌握的基础上,再根据事件的内在联系,进行整体把握,综合记忆,切忌瞒天过海。

“联想拓展”法

即在复习掌握有关知识时,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扩充,将同类问题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做的好处,往往能收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丑条约》这个内容时,你可联想到《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这三个条约的共性都是丧权辱国的条约,其影响一个比一个严重。第一个是使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个是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第三个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家国家。这种联想拓展,复习掌握这三个条约时,既生动又省力,更不至于将三个条约中的有关问题张冠李戴,混为一谈。

历史考试答题技巧

1、答题时必须抓住重点字句,如时间、年代、人物、事件、区域地点等,明确试题要考查的是历史的现象、本质、或是因果关系、影响。

2、注意分析题干和题肢的关系,有的题肢的内容是对的,但是与题干没有关系,不能选。对于没有把握的题目,多读几遍,找到关键的字句去分析,把明显的错误选项排除掉,选择与重点字句相关的选项。

3、有的是反向选择的要注意,即选择不正确的或者不符合题意的,这要特别注意。

4、不要凭经验答题,说不准题目跟你做过的题目考察的角度不同。凭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仔细答题。

5、选择题选好以后,如果没有十分把握就不要改动,相信你的第一感觉。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