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教案范文《清兵卫与葫芦》优秀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范文《清兵卫与葫芦》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兵卫与葫芦教案范文《清兵卫与葫芦》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志贺直哉相关生平、代表作品;
2、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
3、结合单元话题,仔细体会本篇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如本小说中的摇摆处理,矛盾冲突对情节的推动作用等。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体味文章结构艺术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细节描写、摇摆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和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分析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
2、把握作品主题
难点:理解“摇摆”等小说中常用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葫芦工艺品图片)看了这些葫芦的图片,大家是否也惊叹于葫芦的美呢?今天我们就要走近一个叫清兵卫的日本小男孩,看看他与他的爱好——葫芦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学习《清兵卫与葫芦》。
二、作家作品
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他们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代表作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三,初读课文,把握作品情节运行模式
1、回顾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其中小说能够吸引人最关键的要素:情节。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总体把握故事。
明确:一个叫清兵卫的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3、回顾小说情节的运行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4、本文的情节运行模式:
发生:清兵卫痴迷于葫芦。
发展:清兵卫发现独特葫芦。
高潮: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
第二高潮:葫芦辗转卖到高价。
结局:清兵卫改变爱好。
四、赏析文本
1、文章开头交代故事的结局,有何好处?
明确:,这种写法称为倒叙。作者开篇设置了一个悬念:“这件事到底是什么事呢?清兵卫“过去”又是如何“热衷于葫芦”呢?
悬念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增加文章的曲折,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
2、读课文2-6段,从哪里看出清兵卫是热衷于葫芦的?
概括:常常买葫芦,处理葫芦
把一老头儿的脑袋错看成葫芦
总是呆呆的望葫芦,常常上街看葫芦
喜欢收拾葫芦,看葫芦
大概所有的葫芦,都被他一一看过了
小结细节描写的作用:
第一,使情节更丰满。生动的说明了清兵卫特别喜爱葫芦,到了痴迷的程度,葫芦于他是一种很重要的乐趣,绝不是三分钟的热度使然。
第二,推动情节发展。清兵卫看过了很多葫芦,这为下文表现他对葫芦的高超鉴赏力作了铺垫,不会让读者觉得后文安排突兀。
3、学生分角色朗读父亲与客人的谈话部分,思考:为什么写到父亲与客人的谈话?清兵卫喜欢什么样的葫芦?客人又喜欢什么样的葫芦?父亲怎么看清兵卫的爱好?明确:展示了两大矛盾冲突:清兵卫的爱好和父亲的不支持的矛盾;清兵卫的独到眼光和世俗眼光的矛盾。为下文矛盾的爆发做铺垫。说明清兵卫欣赏葫芦的眼光独到,为下文葫芦卖出高价作铺垫。
4、教员发现了清兵卫的小动作,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如何处理这件事,转而写教员的爱好?明确:作者这样写,使时间暂停,情节的推进被“吊”了一“吊”,是运用了“摇摆”的处理方式,使得文章有张有弛,曲折有致。
5、引入摇摆的概念
摇摆: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突奔,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出现了犹豫不决的状态。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6、还有哪些情节体现了摇摆?阅读课文的高潮部分。
(1)教员家访,父亲恰好不在。
(2)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担心他会注意到自己的其他葫芦,结果教员沉醉于自己的训斥,并未注意到仅在咫尺的那些葫芦,清兵卫终于松了一口气,我们也和他一样松了一口
气。
(3)刚刚松了一口气,可父亲很快回来了,知道了教员的来访,不仅把清兵卫暴打了一顿,并且非常粗暴地将剩下的葫芦“一个一个地砸碎”,
7、小结“摇摆“的作用:通过这几处的摇摆,我们可以发现,“摇摆”是小说情节设置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它让小说的情节波浪起伏,是小说运行的动力之一。通过语言、情节性格、主题的摇摆,小说才得以如河流一般不住地奔流向前。小说的运行过程,其实就是摇摆的过程。我们抽去小说的内容去看纯粹的结构时,将会发现,那是一个经过若干次摇摆之后留下的曲折、回绕、反反复复的图形。那么大家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也可以试着采用“摇摆”这种方式,使你的文章波浪起伏,山重水复,从而增添艺术的魅力。
8、至此,矛盾冲突达到了高潮,为什么不直接交代结局,而是宕开一笔写那个用一毛钱买来的葫芦会卖到600块钱的?0.1=50=600?
明确:体现了情节上的摇摆照应前文,说明清兵卫眼光独特,很识货和前文形成对比,父亲训斥清兵卫的话,“你懂得什么,也来插嘴”。也说明大人们对清兵卫不理解增强悲剧色彩,加大讽刺力度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9、对于清兵卫的新爱好,父亲是何态度?安排这个结局有何用意?明确:“又开始嘀咕了”。暗示读者,清兵卫对绘画的爱好会在家长粗暴地干涉下又一次放弃,就结构而言,照应开头。
就内容而言,暗示作品主题,清兵卫又有了新的爱好,但这新的爱好也仍然是为父亲所不喜欢的。这就蕴含了新的矛盾。小说再次戛然而止,无限的后续故事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也许又是葫芦故事的重演,这就使得悲剧意味加重。试想,如果不断地重演这样的故事,会对清兵卫造成什么影响?清兵卫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五,总结本文主题
本文通过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老师和家长扼杀的故事,表现了“大人”在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批评,同时呼吁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个性健康发展。
六、拓展延伸: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老达尔文支持儿子的兴趣和爱好
世界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幼年时期和其他孩子一样,看不出有什么“天才”的灵感。但从7岁开始,他就很有兴趣地搜集许多风干的植物和死了的昆虫。他还搜集硬币、图章、贝壳和化石等许多杂七杂八的东西。
可是,达尔文的父亲老达尔文却非常支持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他把花园里的一间小棚子交给孩子,用来做化学实验。
为了使他写的东西更流畅,老达尔文帮助他读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父亲帮助下,达尔文从小养成了搜集动植物标本的爱好,并富有幻想,学会了做严格科学的记录,也学会了用优美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而这一切,正是他在日后作出成就所必需的东西。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表达训练:
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与父亲沟通?
如果你是清兵卫的父亲,你会怎样对待孩子的喜好?
如果你是清兵卫的老师,你会怎么对待违反纪律的清兵卫?
你们有没有类似清兵卫的遭遇?你们想对家长老师说什么呢?
七、结语
人生的旅途上,我们都应该相信梦想的价值,坚持自己的梦想,同时,要学会尊重他人的个性,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天才”!
八、练笔:续写
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扼杀后,又热衷于绘画了,他的这一新的爱好能守住吗?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续写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