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最新高中历史优秀教案范文

发布者:塞上老君 时间:2022-11-15 11:25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整理了关于“高中历史教案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历史教案范文第一篇:《英国宪章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1832年改革;《人民宪章》;英国宪章运动对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民主的影响;对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理解:理解英国宪章运动工人要求普选权目标的基本实现,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运用:通过对英国宪章运动的过程、影响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与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全面深入分析、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 阅读理解 概括阐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英国宪章运动的过程、影响的讲述,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重难点】

重点:1832年改革、英国的宪章运动

难点:英国宪章运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问题研讨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注意把英国宪章运动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讲述,借此注意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

【教学过程】

导课:大家都知道:英国是第一个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和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时被称为“世界工厂”。多少年来在这个以实行“议会民主”而闻名的国家里,只有缴纳高额所得税的人才有选举权,广大工人被排斥在议会大门之外。那么英国广大工人阶级争取普选权,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是如何提出的?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第1课 英国宪章运动

一、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1、1832年的议会改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法案实际上确立了议会高于国王的原则,并对议会和国王的关系作了明确的规定,杜绝了回复到君主专制时代的可能。但是,这些法令并没有造成政治制度的任何重大变动,在此后的100年间,英国政权基本上仍为土地贵族和金融资产阶级所把持,而真正能够享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的人十分有限。(可举教材的有关数据加以说明。)

19世纪20~30年代,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和深入,英国的商业和运输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起来,他们要求取得相应政治的统治地位。1832年他们利用全国工人、农民运动高涨的形势,迫使英国议会通过了1832年改革法案,法案规定降低选举资格,增加了新兴大城市的代表名额,这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加政权的机会。他们的政治要求得到满足,登上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在议会改革运动中支持了资产阶级,但是结果一无所得,政治上依然处于无权的地位。后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英国工人阶级展开了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2。《人民宪章》的提出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规定如果要救济,必须进入济贫院,这实际上剥夺了失业者和贫民得到社会救济的权利。因为,在济贫院里,必须接受监狱般的纪律,从事繁重的非生产性的劳动,家庭必须拆散,生活极为艰苦。采取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迫使失业工人贱价就业。工人们感到这是工人在议会没有发言权的结果,因此他们认为不取得选举权,就不能改善自己的境遇。为此他们展开了要求新的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要求按照民主原则改革议会的下院。当时,工人的要求写在《人民宪章》上,这一运动遂以“宪章运动”的名称载入史册。1836年7月,伦敦工人组织“伦敦工人协会”草拟了一份“人民宪章”,以议会法案的形式提出来。它要求:(1)成年男子享有普遍选举权;(2)议会每年改选一次;(3)议会议员取得薪金;(4)选举采取秘密投票方式;(5)设立平等选区,保证平等的代表权;(6)废除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宪章运动由此拉开了帷幕。

※1)内容: 体现了工人扩大民主权利的要求,包括选举权,取消财产资格限制,议会参与权等。

2)性质:争取工人的政治权利,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质

3)意义:1838年5月,这个请愿书以法案的形式正式公布,它的公布标志着“宪章运动”的开始。

4)实质:是在资产阶级民主的旗帜下为争取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而斗争。

3、宪章运动

《人民宪章》颁布以后,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响应,各地纷纷举行盛大的群众大会,到会的人常常数以万计。1839年,宪章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7月间,一份有125万人签名的要求实施《人民宪章》的请愿书提交议会,遭到拒绝。许多地区爆发了罢工和起义,但遭到了镇压。

1840年7月,各地宪章派的代表在曼彻斯特召开了大会,宣告成立全国宪章派协会。协会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几百个分会。在宪章派……1842年,英国宪章运动出现了第二次高潮。宪章派向议会送交了第二次请愿书,在上面签名的有三百万人。这一次,除了要求实行《人民宪章》以外,还要求实行十小时工作日制,保障工人不受资本家迫害,改善劳动条件,实现合理的工资等。并抨击了社会的贫富不均现象。这份请愿书表明,工人宪章派已经与资产阶级激进派划清了界限,宪章运动已发展成独立的工人------。新请愿书再次遭到否决,激起了工人阶级的强烈抗议,罢工浪潮席卷全国。在政府的镇压下这一阶段的运动再次失败。

1847年……又出现了一次高潮。许多城市……19世纪50年代末,宪章运动结束。

二、宪章运动对欧洲近代民主化的影响

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世界历史上工人阶级第一次独立争取普选权的全国性------。它是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国及欧洲近代政治民主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对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民主的影响

①资产阶级激进派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多次向议会提出要求议会扩大选举的改革法案,其内容明显受到宪章运动的形响。

②促进了英国国内选举改革运动的兴起。到20世纪初,英国基本上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完善了选举制度,资产阶级的代议制政治逐步得到完善。具体内容见教材略

2。对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宪章运动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它在英国历史及国际工人运动历史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英国的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为争取普选权的英勇斗争,极大地鼓舞了欧洲各国的工人阶级。他们采用和平或武装斗争的方式,为争取民主权利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推进了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程。具体内容见教材略

【本课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英国宪章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主要经过以及其对欧洲近代民主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英国是世界历史上工人阶级第一次独立争取普选权的全国性------。宪章运动在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国及欧洲近代政治民主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列宁评价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同资产阶级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的序幕。

高中历史教案范文第二篇: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识记:罗马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罗马法维系帝国的统治;对欧美法律的发展以及民主进程影响深远。

⑵理解: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是古罗马不断扩张的结果,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影响和局限性。

⑶运用:探究罗马法内容的演变;分析罗马法对于维系罗马帝国的作用;从中西历史发展的两个方面比较罗马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查阅资料;探究问题;历史比较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罗马法是通行于整个古代罗马世界的法律,对于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罗马法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为维护罗马帝国统治而存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史上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法典,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对后世尤其是近代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和《继承法》也受到罗马法的影响,深入了解罗马法的历史沿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德国伟大的法学家耶林有一本著作,名曰《罗马法精神》,他在书中如此说道:“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法学家耶林先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罗马法与罗马帝国宏大历史有何丝丝缕缕的关系呢,罗马法又散发着什么样的魅力以至影响至今呢?

带着这些疑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讲授新课]

一、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 《十二铜表法》

罗马法它指的是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多年,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而演变,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公元前8世纪中期,罗马城建立。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建立,罗马共和国早期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无形中为法官故意压迫平民,袒护贵族提供了方便。

习惯法就是未经政府明确承认而被一般人接受默认为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法律方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许多贵族出身的法官,往往循旧例裁判,随心所欲解释法律,为保护贵族特权提供了方便。平民的权利不能得到维护,社会矛盾的加深,平民的持续抗争,使早期罗马国家局势动荡。公元5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了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的内容相当广泛,法律条文也比较明晰,审判、量刑皆有发可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罗马共和国作为一个奴隶制国家,《十二铜表法》的颁发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根本利益,只是由于平民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一些利益。

2、公民法:

公元3世纪中期以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称为“公民法”,而《十二铜表法》就是一部典型的公民法。

(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1.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自从公元前3世纪以来,随着罗马共和国征服地区的扩大,公民法逐渐发展成为“万民法”,万民法的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造成万民法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由于版图扩大,很多有着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势必会出现新的矛盾,尤其是被征服者无法享受罗马公民权,不受公民法保护,引起社会动荡;另外,国际交往扩大,引起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因此,原来的公民法已经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

对外战争的胜利,获得了大量奴隶,由此奴隶制在罗马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奴隶主的私人利益,就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以稳定统治,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不受侵犯。

公元前27年,军阀屋大维正式确立个人独裁统治,因其采用“元首”称号(相当于皇帝),这种制度被称为元首制,实质是一种君主专制,罗马帝国时代开始, 3世纪初,为巩固统治,帝国对各行省上层人士大量授予公民权。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之间公民与非公民之间的区别开始消失,原先的公民法与万民法之间区别也失去了实际意义。

2.罗马法体系的形成

帝国前期,皇帝们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把法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颁布的法令成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法学家也积极立法,进行法律解释。3世纪末4世纪初,法学家编纂了一系列法典,

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他积极改革内政,设立专门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即《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三)维系统治 影响后世

1.罗马法的内容

从形式上可分为成文法,习惯法;从整体结构看可以分为公民法,万民法。

体现的原则:保护私有财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奴隶主利益。

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它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为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巩固了帝国的社会基础;顺应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对私有财产加以保护,笼络上层阶级;帝国还建立了大量的自治市,把罗马法律和政治制度推向帝国的每一个角落,进一步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罗马法是世界史上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的很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或立法产生重要影响,对中国也有一定影响。

罗马法是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

[本课小结]

罗马法是古代世界各国法律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法律,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罗马帝国疆域辽阔,最强盛的时候地跨三洲,被征服的国家和地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先进罗马法的影响。

高中历史教案范文第三篇:《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意义,工作中心的转移,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

(2)培养学生利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方法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工作重心转移的重要决定;

(3)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分析和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

2.过程与方法:情景再现、材料分析、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识记上述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和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作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华国锋和邓小平分别为中国经济建设做出什么贡献呢?导出新课

讲述新课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①1976年粉碎“_”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②由于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现了思想大解放,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2.内容:

主要内容: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________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③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________上来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工作要以________为中心。④在经济工作中实行________的方针。

3.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了序幕,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经济体制改革

(一)农村改革

1.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中开始原因

人民公社高度集中统一,搞平均主义,农民缺乏自主权。

人民公社压制农民生产积极性

破坏生产力,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

2.过程

(1)农村:1978年,在安徽、四川的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是合作经济的一种经营形式,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共有为前提,坚持了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发挥了农民家庭的积极性。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优越性:

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自主权,克服了分配中平均主义,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二)城市改革

A.城市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④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⑤分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B.影响: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________,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根本原因。

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过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2)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极大地解放了思想,推动了改革开放。

(3)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5)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强调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到2000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3.作用:(1)有利于经济的稳定高速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2)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

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大家认识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改革开放的进行,使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又开始走上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2020最新高中历史优秀教案范文三篇相关文章:

★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文化教案优秀发文

★ 关于高中高一历史教案范文合集

★ 关于高三历史教案范文合集总汇

★ 高中高一关于历史教学设计优秀范文

★ 关于高中历史必修1教案范文合集大全

★ 2020《同心战疫》观后感5篇优秀范文

★ 2020最新高中生优秀满分作文范文汇总

★ 关于高中历史说课稿优秀范文大全

★ 关于高一历史教案人教版范文

★ 高中历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精选教案范文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