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和比例的教案

发布者:逃课生 时间:2023-5-10 09:46

比和比例的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和比例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比和比例的教案

比和比例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象特征,并能根据图象解决相关简单问题。

2、通过练习,巩固对正比例意义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重点难点:

能根据数量关系式或图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教学第46页内容。

教师出示表格(见书),依据表中的数据描点。(见书)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看图回答问题

①如果铅笔的数量是7支,那么铅笔的总价是多少?②总价是4.0的铅笔,数量是多少?

③铅笔的数量是3支,那么铅笔的总价是多少?描出这一对应的点,它们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

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①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②利用正比例图象不用计算,可以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二、练习讲授

1、基本练习。

(1)投影出示教材第49页第1题。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的.意义及判断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师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说明为什么成正比例。

a、电是随着用电量的增加而增加;

b、电费与用电量的比值总是相等的。

师生共同订正。

(2)投影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km,2小时行驶180km,3小时行驶270km,4小时行驶360km,5小时行驶450km,6小时行驶540km,7小时行驶630km,8小时行驶720km……

①出示下表,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②填表并思考发现了什么?

③教师点拨: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也在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④教师:根据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指出: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⑤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成正比例的量,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和练习。

2、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第2题。

(2)完成教材第49页第3题,先由学生独立做,后由老师抽查。在抽查第(1)小题时,多让不同的学生回答。做第(2)小题时应多让学生们交流。第(3)小题汇报时要求说出,你是怎样估计的,上台在投影仪上展示估计的思维过程。

(3)解决教材49页第4题:

①投影出示书中的表格,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

②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

a、动手画一画,指名汇报图象特点。

b、组织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

提示: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先要判断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判断它们的比值是否一定。

三、课堂作业

1、根据x和y成正比例关系,填写表中的空格。

2、看图回答问题。

(1)在这一过程中,哪个量没变?

(2)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

(3)不计算,从图中看出4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7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课堂小结:

教师: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

正比例图像

图像: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比和比例的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24页反比例的意义,练习六的第4—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

2.用投影片出示下面的题:

(1)下面各题中哪两种量成正比例?为什么?

①笔记本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⑨汽车行驶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②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①一袋大米的重量一定.吃了的和剩下的。

(2)说出每小时加工零件数、加工时间和加工零件总数三者间的数量关系。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

二、导入新课

教师:如果加工零件总数一定。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会成什么样的变化.关系怎样?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三、新课

1.教学例4。

出示例4;丰机械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如下表。

让学生观察这个表,然后每四人一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所需的加工时间怎样随着每小时加工的个数变化?

(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

学生分组讨论后集中发言。然后每个小组选代表回答上面的问题。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

10 × 60=600。

30 × 20=600。

40 × 15=600,“这个积600。实际上是什么?”在“加工时间”后面板书:零件总数“积一定,就说明零件总数怎样?”在零件总数后面板书:(一定)“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这三种量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分析.我门可以看出。表中每小时加工零件数和所需的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所需的加工时间是随着每小时加工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3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的时间反而扩大。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每小时加工的零件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的积都等于600,即总是一定的:我们把这种关系写成式子就是:每小时加工数×加工的时间=零件总数(一定)。

2.教学例5。

用小黑板出示例5用600页纸装订成同样的练习本,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有什么关系呢?请你先填写下表。

(1)理解题意,填写装订本数。

“谁能说说表中第一栏数据的意思?”(用600页纸装订练习本,如果每本练习本15页,可以装订40本。)

“这40本是怎么计算出来的?”(用600÷15)

“如果每本练习本是20页,你能计算出可以装订多少这样的练习本吗?如果每本是25页呢?……请你把计算出来的本数填在教科书第23页的表中。”教师把学生报出的数据填在黑板上的表中。

(2)观察分析表中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让学生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表中有哪两种量?”(板书:每本的页数装订的本数)

“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页数变化的?”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每本的页数装订的本数

15 40

20 30

25 24

一’然后让学生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1.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二、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在前两节课分别学习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初步学会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发现有些同学判断时还不够准确。这节课我们要通过比较弄清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课题: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三、新课

1.教学例7。

出示例7的两个表:

表1表2

让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表,然后根据两个表所提的问题,分别在教科书上填空。订正时。指名说出自己是怎样填的,教师板书:在表l中:在表2中:相关联的量是路程和时间.路程随着相关联的量是速度路程随时间变化,速度是和时间,速度随着时间变化一定。因此,路程和时间,路程是一定的。因此,速成正比例关系。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然后提问:

(1)从表1,你怎样发现速度是一定的?你根据什么判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从表2,你怎样发现路程是一定的?你根据什么判断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教师: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板书:速度×时间=路程=速度=速度

教师: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教师: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教师: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关系?

2.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教师:结合上面两个例子,比较——下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你能写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试试看。组织讨论,教师归纳并板书:

四、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28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自己填,并说一说为什么。

2.做练习七的第1—2题。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最后订正。

五、小结

教师:请同学们说说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