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合集十篇

发布者:阿斯顿 时间:2023-5-8 03:45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合集十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合集十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对身边的小动物都是跟喜欢的,可是小班的孩子对于它们喜欢的食物还不是完全了解,为让孩子们了加深对动物食物的了解,我特意设计了这样一个一游戏为主的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学会关心和爱护动物。

2、初步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能主动参与游戏,体验愉快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在给“小动物”喂食的同时说出“XX,XX,我请你吃XX”,比如:小兔,小兔,我请你吃青草。

活动准备

贴有小动物头饰的小纸盒(小羊、小猫、小兔)和小动物的“食物”(青草、萝卜鱼)若干。

活动过程

1、儿歌引入:“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白兔最喜欢吃的东西是什么吗啊?”(萝卜和青菜)“你们还知道其他小动物喜欢吃什么吗?”比如小狗喜欢吃骨头,小猫喜欢吃鱼、、、、、、

2、模仿小动物,学小动物走。出示教具:“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请来了几位客人,你们看看它们是谁啊?小兔、小猴子和小猫。小朋友们知道它们是怎样走路的吗?请小朋友们来学学好吗?”鼓励幼儿大胆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3、给小动物喂食。“家里来客人了,我们要热情地招待他们,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吃的拿出来分给它们好吗?”(拿出小动物的食物)“你们知道它们都喜欢吃什么吗?”(小兔喜欢吃萝卜、小猴喜欢吃桃,小猫喜欢吃鱼)“我们把它们喜欢吃的东西送给它们吃好吗?等会儿,请小朋友学小动物走到到它们面前说‘XX,XX,我请你吃XX’说完就把它喜欢吃的东西放到它的盒子了好吗?小朋友们要记住了,你要记住你送食物给谁吃就要学谁走路知道吗?”先请两至三个幼儿示范再请全班小朋友来玩给小动物送食物的游戏。

4、结束。“小动物跟小朋友们玩累了,也吃了很多他们喜欢吃的,现在他们想回家了,跟他们说再见吧!”

教学反思

我的这个活动准备得还是很充分的`,教具色彩也很鲜艳,特别是小动物让幼儿很喜欢,一下子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给小动物“喂食”的时候孩子们都很积极也很兴奋,可是在喂食过程中却没有达到我的要求,孩子们只顾给小动物喂食却没有按我的要求说出“XX,XX,我请你吃XX”,这主要是因为我没有想到孩子们会如此兴奋,有点控制不下了,我应该在第一轮的孩子喂食结束的时候再次强调游戏规则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硬币浮起来,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2、学习记录实验结果,探索哪些物体更容易使硬币浮在水面上。

3、体验交流、分享经验与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元硬币、泡沫盘子、积木、薄纸板、塑料瓶盖、大树叶、记号笔(以上物品人手一份);

2、装有清水的大盆4个,干抹布8块;

3、记录表(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操作兴趣。

1。教师:(出示一元硬币)这是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这枚硬币放进水盆里,它会沉下去还是会浮起来?(幼儿讨论。)

2。教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会浮起来,有的说会沉下去。到底会怎样呢?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二、讨论

1、我们大家都看到了,硬币一放入水中就怎么样了?(沉下去了。)那么现在请你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硬币浮在水面上呢?

2、幼儿自由讨论,大胆回答。鼓励幼儿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

三、动手操作,大胆尝试。

1、刚才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几种材料,让我们来看看是些什么?(一一出示材料并让幼儿了解其名称。)

2、猜一猜,在这些材料中,哪些材料会使硬币浮在水面上?在你觉得会使硬币浮在水面上的材料下面打“√”。(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

3、动手操作。下面就让我们用这些材料来试试吧,看谁能使硬币浮起来。提醒幼儿注意几点要求:

(1)每组一个大脸盆,玩的时候,不能挤,更不能抢,要互相谦让,遵守纪律,因为我们马上要成为小学生了。

(2)注意别把水洒到桌上或地上。

(3)每一种材料都要试一试,将用过的材料和未用的`材料分开摆放,同时看看成功了没有?等所有的材料都试过后,在记录表“结果”一栏后面记录,在成功了的材料下面打“√”

4、幼儿进行尝试,动手操作。

四、交流,分享

1、请1—2名猜想与实际操作结果都一致的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表(同时展示记录表),让他们说说,是用什么材料,想了什么办法让硬币浮在水面上的?

2、合作探索

(1)只使用一种材料(泡沫盘子)。把你们这一组的硬币一个一个依次叠起来放在盘子中间,看这次硬币会怎样?

学习记录:

几枚硬币放上去会使盘子跟硬币都沉下去,就在记录表上泡沫盘子下面的空格里写上数字几。大家商量好,谁来操作,谁来记录。

(2)幼儿探索。

(3)交流、分享各组的新发现。活动延伸硬币放进水中会沉下去,但我们借助一些会浮的材料来帮助它,就让它又浮起来了。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例如不会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能浮在水面上。你们还知道哪些呢?(如铁块放入水中会沉下去,但造成了船以后,船会浮在水面上……)

(用绘画形式表现。)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有趣的叶子》这一主题活动在我班已经开展三个星期了,幼儿对叶子的外形特征、生长变化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知道了叶子的一些功能,如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以及是人和动物不可缺少的食物等。在此过程中,幼儿对人可以食用的叶子产生了较大的兴趣,也提出了许多问题:“什么样的叶子可以吃呢?”“为什么我吃了一种叶子就不会肚子疼了?”“叶子可以生吃吗?吃了会拉肚子吗?”抓住幼儿共同的兴趣点,我们班生成了“可以食用的叶子”这一主题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制作、品尝等活动,来进一步了解叶子的多种食用方法。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叶子的各种食用方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良好的倾听习惯。

3、体验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教育幼儿多吃蔬菜,不挑食。

活动准备:

1、各种可以食用的叶子:大白菜、包菜、生菜、香菜、枇杷叶、鱼腥草等。

2、方篮若干个(标有生吃、熟吃、做药等图形标志)。

3、电脑课件《可以食用的叶子》;电脑两台。

4、其他辅助材料:小西红柿、胡萝卜、白萝卜、沙拉酱、番茄酱等;清水几盆。

活动过程:

1、集中谈话:师生共同回忆叶子的用途,引入活动的主题——许多叶子我们人可以吃。

(1)师:“小朋友们平时吃过那些叶子呢?你是怎么吃的?”引入分组讨论活动。

(2)集中讨论:你吃过那些叶子,你是怎么吃的?

(3)师小结:原来叶子有这么多的.吃法呀,有的可以煮熟了吃,有的可以生吃,有的可以作药吃。

2、分类活动:

(1)第一次分类:师:今天,林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 许多可以吃的叶子,请小朋友找一找,想一想,那些叶子你吃过,你是怎么吃的,然后把它放入三个相应的篮子里。(依次出示三种标志并作解释)。

(2)师检查其中一组幼儿分类情况,指出明显的错误,引导幼儿进入第二次分类。师:小朋友分得这么多,老师都检查不过来了,请小朋友也来当当小老师,检查一下别的小朋友分得对不对,好吗?如果不对,请你把它找出来,放在合适的篮子里。

(3)小结,请幼儿说说:你发现哪些叶子分错了,你是怎么分的。

3、师:其实我们可以食用的叶子还有很多很多,老师在电脑上也找到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引入观看电脑课件活动。

(1)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叶子的食用方法。

(2)电脑显示一些可以食用的叶子,请小朋友说说这些叶子叫什么,是怎么吃的。

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幼儿不认识的叶子,对于这个突发情况,我没有马上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请教客人老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提问: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可以吃的叶子,你们知道它是从那里来的吗?是谁种出来的?引入表演活动:《种菜忙》。教师鼓励幼儿将平日里看到的农民伯伯及爷爷奶奶种菜的样子大胆的表现出来。

5、以谈话的形式进行品德教育:

(1)知道蔬菜有营养,要多吃蔬菜。(陈倩茜说:黄金搭档是叶子做的,我们要多吃。)

(2)知道农民伯伯种菜很辛苦,要尊敬他们。

6、师: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我们请客人老师一起来品尝一些可以食用的叶子,好吗?引入分组延伸活动:

(1)制作叶子拼盘。

(2)制作生菜沙拉。

(3)分菜、洗菜。

(4)查看电脑资料,继续了解可以食用的叶子的名称、食用方法。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内容:科学活动——雨

活动目的:

通过实验让幼儿初步了解云、雨的形成,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自然变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次组织幼儿观看不同的云和雨。

2、准备两瓶开水,一个较大的烧杯和一块玻璃片;为每组幼儿准备一个杯子和一块玻璃片。

活动过程:

1、猜谜引题:

云: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有时象棉絮,有时象鱼鳞。

雨: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在水里就不见。

提问:你见过的云、雨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实验:教师为每组幼儿的杯子里倒入开水,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水蒸气上升现象及盖上玻璃片后,水蒸气产生的变化。

3、教师在大烧杯里演示边提问幼儿操作结果,帮助幼儿小结云、雨的形成

4、讨论:雨给人们带来哪些益处和害处。

5、教师讲述故事《小水滴旅行记》

6、延伸活动:让幼儿结合日常生活进一步观察云和雨。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目标:

1.尝试通过自己手的热量让硬币跳动,感受空气遇热会膨胀的现象。

2.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准备:

瓶子、五分硬币人手一份。

抹布、热水、杯子、魔术箱。课件、音乐。

过程:

一、设疑、激发兴趣。

1.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魔术,名叫“神秘的`跳动”,看谁能发现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悄悄地跳动。

2.教师魔术表演。

二、解疑、猜想尝试。

1.师:什么东西在悄悄地跳动?我是想了什么办法让它跳动的呢?

2.幼儿尝试。

3.师:你是怎么做的,有没有成功?为什么?

(提示:瓶子里有什么?是谁在帮助空气产生力量。)

4.幼儿再次尝试。

5.请个别幼儿介绍尝试经过。

三、解疑、观看课件。

揭密:空气遇到手的热量,身体膨胀,就从瓶中钻出来,产生了向上的力量。

四、留疑、集体探究。

1、有没有办法让硬币跳动得更明显一些?

幼儿作为小小魔术师集体尝试。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材料:

教具:色板一

学具:《课堂用书》、《操作册》第1册第1和2页,操作卡第1册第1页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训练幼儿视觉感知的精确性和辨别力。

2、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能准确将相同颜色的物体连起来,促进幼儿比较综合能力的发展。

3、能在生活中准确说出物体颜色的名称,体验辨识颜色的乐趣。

工作步骤:

一、预备活动

师幼相互问候。

走线:幼儿在缓慢的乐曲中,跟着教师两脚交互在线上逆时针前进――即前脚跟接着后脚尖,眼睛平视前方,双手自然下垂,协助孩子练习肢体的平衡感,使孩子走路有优雅的走姿;3―5分钟过后,结束走线,音乐渐缓。

线上游戏:颜色问答游戏。教师引导幼儿坐在蒙氏线上,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学习颜色问答歌,教师先示范,幼儿熟悉以后,教师和幼儿一问一答,练习唱颜色问答歌。

二、认识红、黄、蓝

1、教师先取来工作毯,平铺在地上,再取来色板一,将色板一竖放在工作毯的右侧,取出右侧的色板一中的红、黄、蓝各一放在工作毯的中央,进行三阶段教学法进行教学。

(1)教师指着红色的色板说:“这是红色的”,指着黄色的色板说:“这是黄色的”,指着蓝色的色板说:“这是蓝色的”。

(2)接着请幼儿辨别,提问:“哪一个是黄色的?”或“请你把红色的拿起来放到我的手上”或“请你把蓝色的`藏起来。”

(3)最后请幼儿说出色板的名称,提问:“这是什么?”或“这叫什么?”三阶段教学法演示完毕,教师收回教具。

2、利用生活中的有色物体引导幼儿来辨别红、黄、蓝三种颜色。

三、练习活动

1、教师请幼儿拿出操作卡第1页,操作卡上是红、黄、蓝三块色板,请幼儿根据要求给这些色板排序。如:请按照红色的、蓝色的、黄色的顺序排序,或按照蓝色的、红色的、黄色的顺序排序,或按照黄色的、蓝色的、红色的顺序排序。幼儿边操作边要说出排序的各个色板的名称,并将操作结果与练习册上对照,验证是否正确。这样能检查出幼儿对红、黄、蓝三种颜色名称的掌握程度。

2、教师请幼儿按照要求完成《课堂用书》第2页的活动。

四、游戏活动

教师请幼儿按照要求完成《操作册》第1―2页的活动。

变化与延伸:

1、取放色板时手指只能碰触色板的原木色的边缘,教师示范尤其要

精确,给幼儿做好榜样。

2、教师要把握住生活中随机教育的契机对幼儿进行色彩的渗透。

附颜色问答歌:

小朋友我问你,什么东西红彤彤?

X老师告诉你,苹果苹果红彤彤。

小朋友我问你,什么东西黄澄澄?

X老师告诉你,梨儿梨儿黄澄澄。

小朋友我问你,什么东西蓝湛湛?

X老师告诉你,天空天空蓝湛湛。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科学活动:

泥鳅

宁波市第一幼儿园:俞宏波

目标:

1、初步感受、了解泥鳅,对小动物抱有探究的兴趣;

2、探索用各种材料捉泥鳅中让幼儿意识到摩擦力的存在。

重点:

初步了解泥鳅,探索用各种材料捉泥鳅。

难点:

1.个别性难点:对泥鳅的恐惧心理。

难点形成原因:由于泥鳅外形并不可爱,再加上泥鳅活动非常活跃所以极易引起一些胆小的`孩子对此产生恐惧心理。

解决策略:

这是幼儿心理上的问题,解决方法也是从心理角度出发

a.正面示范法;

b.系统脱敏法

2.群体性难点:研究泥鳅

难点形成原因:

对幼儿而言,虽然喜欢研究,但受年龄的限制他们对于研究是漫无目的的。

硬环境(各种操作材料、电视媒介等)

软环境(问题的设计)

工具及材料:

1.知识经验:对鱼类有初步的了解。

2.物质准备:泥鳅若干、图片、粗糙与光滑材料、投影仪等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四个密封的鱼缸。请幼儿上来摸。

主要提问:你摸到的东西是怎样的?你认为是什么?

(二)观察感受泥鳅

1.观察泥鳅

我们来看看泥鳅是怎样的?

2.教师小结归纳

(三)尝试捕捉泥鳅

1.徒手捉泥鳅

2.探索用各种材料捉泥鳅

(四)初步了解原理

教师以图表简单讲述摩擦力

(五)延伸:继续设疑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图形间隔排序的规律。

2.会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小朋友已会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列。

2.材料准备: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粘纸。

重点难点:

1.在教师引导下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2.按一定顺序排序。

活动过程:

一、红黄板凳间隔排队,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让我们来看看板凳是怎么放的?

师:黄板凳和红板凳一个一个间隔着排队好看吗?

二、图形排队,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1.图形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学习图形间隔排序规律。

师:图形宝宝要来了,看是谁来了?来了几个圆形宝宝?还来了谁?(三角形),请你排在圆形的后面。

师:图形宝宝是怎么排队的?

幼儿: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

小结:圆宝宝与三角宝宝是一个一个间隔着排队的。

2.师:“这里还有一个三角宝宝和圆宝宝没排好队,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助他们排队,谁愿意?”

3.游戏“什么图形不见了”

三、幼儿操作“图形宝宝来排队”

1.师:我们玩到现在三角形宝宝有些不开心了,它说圆形宝宝你能不能给我排在最前面?

2.幼儿进行自主操作,提醒幼儿是给三角形宝宝排队,是一个一个间隔着排队。

四、游戏“男女宝宝排排队”

师:宝宝们想不想象图形宝宝们一样交替排队呀?我们这里有男孩和女孩,男孩和女孩怎么排排队呢?

师:让我们来看看男孩、女孩是怎么排队的?

五、结束活动

师:让我们一起开着火车到外面找找还有什么是一个一个排排队的。

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于是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数学活动时要多花心思,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

小班数学《给图形宝宝排队》是要求幼儿能够按形状特征进行图形分类与排队的一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动的兴趣,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用一红一黄的板凳摆放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力,用帮图形宝宝排队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组织形式上,我采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小组操作。在活动中,幼儿的'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在活动中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提高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得到发展。

操作活动结束了,我让幼儿把图形宝宝都收了起来,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体验风无处不在的乐趣。

2.知道风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3.能根据已有经验,尝试用各种方法来造风。

活动准备:

1. 材料:电风扇、不同材质的纸(如硬纸片、报纸、卷纸)、塑料袋、气球、布料;折纸用纸。

2. 幼儿经验准备:小风扇儿歌及游戏。

活动过程:

一、站到户外让幼儿感受风。

二、自由的寻找风

三、说说风

四、幼儿大胆思考,用各种材料制作出风。

活动延伸:制作风车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结束后,我会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幼儿用自己的操作经验向大家表达自己的想法、做法和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通过交流,幼儿不仅向别人介绍了自己的制作风的`方法,还能从别人那里得到启发;这样,不仅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还拓宽了幼儿的思维空间。最后教幼儿一首儿歌《我会制造风》,这样不仅突出了活动的主题,还巩固了幼儿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幼儿对制造风的印象。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准备:

昆虫挂图一张(昆虫的保护色:蝗虫、螳螂、枯叶蝶、竹节虫、瓢虫)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加深对昆虫特征的了解,知道昆虫保护色的作用。

2、通过相互交流和教师介绍,丰富昆虫的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探究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出示昆虫挂图,寻找昆虫。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昆虫图,这些小昆虫爱与我们捉迷藏,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们藏在哪里?

2、幼儿开始寻找图里的昆虫。

二、教师设疑,引导幼儿寻找答案。

1、师:小朋友,你们找到了哪些昆虫?为什么有的昆虫你没有发现?

2、师:你发现这些昆虫中哪些颜色最多?为什么?

3、师:你认识这些昆虫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三、倾听故事《捉迷藏的昆虫》,认识保护色。

1、师:昆虫有自己的`敌人,许多小鸟都喜欢吃昆虫。小鸟飞得快,一下子就会捉住昆虫。昆虫常常会想办法躲起来,让小鸟找不到自己。

2、师:花螳螂刚生下来的时候,还是幼虫。它躲在花朵的中间,就像花蕊,小鸟怎么也找不到它。枯叶虫就像一片破叶子,它爬到树枝上,停在那里,就像小枝干。要是不仔细看,谁也找不着它。如果没有这样的本领,昆虫就很容易被它的敌人吃掉。

3、师:小朋友,想一想,昆虫的这种保护户自己变色的方法叫什么呢?

四、师幼交流,认识几种常见昆虫的保护色。

1、师:小朋友,你知道昆虫保护色的方式有哪几种?

2、师:请小朋友互相讨论一下,也可以向同伴介绍一下。

3、师归纳:有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相同相似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有身体颜色会随着环境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有身体颜色鲜艳,警告对方自己是有毒的,不要伤害自己的昆虫。如:瓢虫。

4、师: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请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昆虫,继续探讨昆虫的秘密。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