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精选教案总汇合集
本专题主要叙述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历史。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过程实际上就是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以及最终瓦解的过程。具体来说,又可分为三阶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精选教案大全一
第一节:美苏争锋
[内容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学习要求]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具体表现。
2.从多维的角度辩证地认识美苏之间的“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3.从“冷战”政策和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史实中认识到霸权主义的危害,明确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确认“存异”和宽容的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重点]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背景
1、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 ,奠定了战后 的构架。
2、战后 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推行 的霸权主义政策; 成为唯一能够与之相抗衡的国家,由于 和 上的冲突,两国矛盾加剧。
(二)过程
1、“冷战”格局的形成
☆含义:指美苏两大集团采取除战争以外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敌对行为。
☆序幕: 年 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揭开美苏冷战序幕
☆美国:全球扩张政策
(1)政治(开始标志): 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声称共产主义威胁了世界和平和美国的安全,美国要运用自已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实质是美国 、 的全球战略,后被称这为“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
(2)经济: 年6月,针对欧洲国家普遍出现的经济困难,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 。影响:对西欧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3)军事: 年与加拿大、法国、英国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以美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即 。
☆苏联:反击措施
(1)1947年,与波兰等九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
(2)1949年,与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3) 年,与东欧七国在华沙缔结《 》即“华沙条约”从而建立以苏联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即 。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 为首的两大 对峙局面的正式形成。
思考:战后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
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要领导世界,而实力增强的苏联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严重障碍,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也引起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鉴于苏联的强大,又不敢贸然越过战时双方划定的势力范围。同时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重燃战火。于是美国采取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二、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特点
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国际局势紧张。
(二)表现
1、德国的分裂
德国投降后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 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 和 ,德国分裂。
2、朝鲜分裂与朝鲜战争
1948年朝鲜半岛的南部美军占领区和北部苏联占领区先后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 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直接参与朝鲜战争,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1953年双方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这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
3、古巴导弹危机
年苏联为改变美苏对抗中的不利地位,开始在古巴部暑导弹,美国封锁古巴。经过美苏两国的对峙和谈判,最后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4、越南战争
20世纪50年代美国取代法国对越南南方进行殖民统治。为长期占领越南南方,1961年美国发动了“特种战争”,1965年上升为“局部战争”。在越南军民的反击下,被迫于1973年签订协定,美军撤出越南,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这是二战后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三)冷战的影响
1、 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
2、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 的爆发。
3、不同 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并用于内部的调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4、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 ,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思考:下面两幅图片为《正在建设中的柏林墙》和《观望柏林墙的那一边》,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修建柏林墙?美苏冷战对当时的国际形势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柏林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由于美苏的对抗导致德国的分裂,柏林也被分成东西两部分。苏联和民主德国为制止公民自由外流和西方的渗透修建“柏林墙”。
影响:在欧洲导致德国的分裂,在亚洲则引发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苏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不断进行军备竞赛,引发了一些局部战争,使世界局势动荡紧张,长期不得安宁。
第二节:新兴力量的崛起
[内容标准]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学习要求]
1.简要归纳欧洲共同体形成和扩大的基本过程,了解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的表现。
2.叙述中国振兴所历经的阶段与概貌,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基本情况。
3.概述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表现。
4.感受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增强振兴中国的使命感。
[学习重点]
一、新兴力量的崛起
(一)欧共体的形成和扩大
1、背景:
二战使欧洲失去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美苏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欧洲政治家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和发展。
2、过程:
(1) 年法国、联邦德国、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荷兰六国建立 。
(2)1958年6国组成 和 。
(3)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
。
3、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4、欧共体政治联合的加强
原因:西欧经济一体化促进政治一体化。
过程:
(1)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奉行 的外交政策,以联合的欧洲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控制。
(2)1973年欧共体提出在国际舞台上“用同一个声间说话”;
(3)1975年成立共同体立法机构“ ”。
(4)80年代之后,欧洲的防务合作也加快了步伐。
5、影响:
(1)
(2)
思考:你认为欧共体具有什么性质?欧洲的联合有何特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性质: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集团。
特点:从 联合走向 联合。
影响:(同上)
(二)日本的崛起
1、原因:
把 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并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1)进行 ,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2)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3)依赖 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
(4)重视 、培养人才。
(5)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国在日本大量军事定货,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
2、表现:
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 号经济大国;
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80年代末仍是世界上最大的 国。
(三)中国的振兴
1、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年10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年三大改造完成, 制度确立。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
奠定初步基础。
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956年后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进行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但也出现了重大失误,尤其是1958年的 和 运动,1966—1976年“ ”,给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3、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不结盟运动
(一)原因
1、战后亚非拉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取得民族独立。
2、新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而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中立。
(二)概况
1、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领导人铁托、尼赫鲁、纳赛尔的推动下, 年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2、不结盟运动奉行 和 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三)影响
1、推动了 运动的发展。
2、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面貌,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 。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 、 、 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经济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冲击;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它还把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作为斗争内容;
在两极格局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 趋势。 形成、
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的振兴以及 运动兴起,都充分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不断发展。
思考:从5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苏两极之外出现了哪些新兴力量?反映了国际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
新兴力量:西欧国家联合,经济政治实力增强;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国际地位提高;不结盟运动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趋势: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第三节 走向多极化
[内容标准]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要求]
1.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表现所在,知道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2.了解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3.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理想。
4.畅想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所能赋予的平等、公正和安宁感。
[学习重点]
一、两极格局的崩溃
1、标志: 和
2、苏联解体
(1)原因:
长期以来苏联实行 使国内政治生活僵化、经济发展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
年 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2)过程:
1991年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1991年苏联公布《 》将“苏维埃 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 共和国联盟”。该联盟实际是一个松散的邦联。
“ ”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
年12月《 》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
(3)影响:两极格局崩溃,冷战局面结束。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给我们留下什么教训?
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一次重大挫折,它只能说明是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失败,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相反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不断汲取教训,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成熟和完善。一种新的社会性制度的确立和成熟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如果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到19世纪中期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确立,这期间经过了二个世纪反复的曲折的斗争,同样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也必然会经过反复曲折的斗争。教训:必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国家在坚持改革的同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党的领导;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在外交上不称霸不争霸。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美国成为惟一的超极大国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极大国。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单极世界。1998年底美英两国未经安理会批准,对伊拉克发动大规模空中打击。1999年,撇开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后以相继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战争。
2、欧洲一体化
1991年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
正式成立。
年1月欧洲统一货币—— 正式启用。与此同时欧洲努力建立自已的独立防务体系,希望结束在区域安全问题上完全依赖美国和北约的状况。这一切使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
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日本 加快了谋求 大国的努力。1992年通过《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行动合法法案》为向海外派出军事力量打开了方便之门。
日本军事力量的膨胀引起亚洲各国对日本未来走向的深深疑虑和担忧。
初中历史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精选教案大全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 解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分析美苏两国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的主要原因;
(2)掌握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等主要内容,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
(3)通过对德国分裂、朝鲜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的了解,从而更加直观的理解美苏两国对峙的表现形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战后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变化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冷战的实质;
(2)通过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的分析,认识各项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3)通过情景再现、史料研习等方式 ,认识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 平及国际关系造成的深刻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两极格局形成过程的分析,理解在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抗衡既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制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
【教学方法】
分阶段讲述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本章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在讲述中适当插入问题,进行提问或展开讨论,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再现历史史实,使了解更直观。
【教学内容】
1.从盟友到对手:
背景: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2. 美苏冷战: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 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1)马歇尔计划(经济表现) :
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开始实施国务 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根本目的在于稳定资本主义阵脚,遏制共产主义
(2)成立北约(军事表现):
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它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 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3)经互会的成立:
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 的经济封锁。
(4)成立华约:
1955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条约》,被通称为“华沙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3.“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德国分裂:
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美苏 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 共和国。
(2)朝鲜分裂:
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195 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3)侵yuezhan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 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4) 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美国发现后,采取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4.冷战的影响:
(1)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 两国又长期势均力敌,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时有一定的约束。
②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并进一步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消极作用。
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 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③战后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美苏联各超级大国的工具,为谋求霸权,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④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教学重点】
1. 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2. “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热点试题】
1.二战后,美国为什么要对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
2.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美国全面推行冷战的表现是什么?
3.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北约和华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对欧洲有什么影响?
5.美苏“冷战”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课堂小结】
美苏两极“冷战”格局的形成是战后两国政治、军事实力均衡的产物,两极格局之下,美苏两大集团为各自的集团和国家利益不惜以大国意志分割世界,人为造成长期的国家分裂、地区冲突和骨肉分离。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抗衡既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制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
第21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 1)识记欧洲共同 体 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标志,欧共体的发展和影响;日本崛起的背景、原因、表现、影响;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倡导人、标志、特点、历史影响;了解美欧关系、美日关系变化的史事;
(2)理解因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之间实力对比此消彼涨,因此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策,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2)通过创设重大国际事件为情景,培养学生关注和关心国际、国内焦点, 并具备一定的洞察力。
3.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提高认识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增长,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教学方法】
1.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谈话法、比较法、分析法、讨论法、情景再现;
2. 针对本章知识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多、国际关系复杂、时空跨度大的特点,在讲述时可采用分开与整合的方法。将该课的主要问题变复杂为简单、生涩为通俗,以方便面学生理解。
【教学内容】
1.欧洲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是欧洲若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 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
成立原因:
(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 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4)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初中历史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精选教案大全三
材料一 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
材料二 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利。??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1年) 材料三 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
——《20世纪世界史》 材料四 中曹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 材料五 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从我就职之初开始,我就努力加强紧密联系我们两国的纽带。??50年前的这一天,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与日本首相并肩而立,他说,我们两国正在建立基于“平等和相互理解”的“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在此后半个世纪中,这一同盟作为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持续至今??在我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奥巴马东京演讲(2009年11月)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的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2)据材料三、四,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仍不遗余力地与日本发展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的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的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4分)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以来美日关系的变化。分析时注意两国综合国力的变化和国家利益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答案:(1)特征:美国控制(独占、独霸)日本(或日本依附予美国) 原因:日本战败; 美国遏制苏联、中国;争夺地区和世界霸权的需要,冷战。
(2)变化: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日本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原因: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3)原因:经济上,日本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经济存在着相互依赖性。 政治上,美国在处理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等方面,依然需要日本的支持与帮助。
(4)轨迹:控制——竞争——伙伴.
认识:双方关系发展中妥协与斗争并存;综合国力、国家利益是影响关系变化的主要要素。
初中历史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精选教案总汇合集相关文章:
★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历史教案
★ 高中政治世界多极化——不吭逆转教案范文合集
★ 初中历史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精选教案合集
★ 关于初中历史春秋争霸教案范文大全合集
★ 初中历史春秋争霸历史教案范文合集大全
★ 初中历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范文总汇大全
★ 初中历史文化和同为一家教案范文合集
★ 初中历史上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范文总汇合集
★ 初中历史经典古代教案范文大全合集
★ 关于初中历史开元盛世教案范文总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