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科学教案模板集合7篇
有关科学教案模板集合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目标:
1. 知道气球与充气玩具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 探索充气的多种方法。
3. 体会与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气球嘴”的必要性。
准备:
1. 没充气的气球人手一份。
2. 脚踩式打气筒,各种充气玩具若干。
过程:
1. 气球吃什么。
出示充好气的气球和未充气的气球。这个气球圆鼓鼓,胖乎乎,这个气球呢,瘪着肚子,好像没吃过饭。
教师手拿未充气的气球,引出《气球爱吃什么》。
气球喜欢吃饼干、馒头、糖果吗?
气球吃什么,才能鼓起来,变的'胖胖的呢?
2. 我帮气球吃空气。
空气有个怪脾气,很喜欢从气球的肚子里溜出来。怎么样让气球吃的饱饱的,又不让空气溜掉?
教师示范吹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以及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溜走。
幼儿每人一只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让气球很快“胖”起来。
为了不让空气溜走, 幼儿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扎住“气球嘴”。
3. 充气玩具吃空气。
出示充气玩具。气球还有很多朋友,也和气球一样喜欢吃空气。我们也来帮帮他们,让他们也吃得圆鼓鼓、胖乎乎的。
幼儿自由结伴给充气玩具吹气,摸一摸充满空气后胖乎乎的“身体状态”。
幼儿玩一玩这些充气玩具。
反思:
让空气溜走时,小朋友能够积极地发挥想像,并联系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的办法:有的借助不同的材料来绑住气球,有的说把气球嘴打个结。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从气球里溜走,是这个活动的难点,小朋友还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我在他们给气球充气后,然后帮助他们把气球嘴扎好。我借鉴了课后的建议,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用肢体来表演气球慢慢变鼓的样子。小朋友对这个环节很喜欢,都用丰富的体态表现出瘪气球、气球吃了空气鼓鼓的样子,他们玩的很开心。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了解不同形状的泡泡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大胆猜想,自觉记录探索的结果。
3、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不同形状的泡泡器、记录表、泡泡水、抹布、各种形状的记录贴
活动重点:
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发现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活动难点:
幼儿自己动手记录探索结果。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激发幼儿的兴趣。
1、播放音乐《吹泡泡》,请幼儿说一说你在歌曲里都听到了什么?(吹泡泡)
2、教师为幼儿出示“吹泡泡”工具,请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用它能做什么?”,以问题引出主题“吹泡泡”游戏,激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为新知识做铺垫。
二、感知探究。
1、教师出示圆形吹泡器并利用圆形吹泡器吹泡泡,请幼儿观察圆形吹泡器所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请部分幼儿上台尝试,并说出圆形吹泡器所吹出来的泡泡的形状。
2、教师出示记录表,请幼儿猜想不同形状的吹泡器所吹出泡泡的形状。
3、请幼儿带着自己的猜想选择自己喜欢的吹泡泡工具(主要是正方形、三角形、等工具),边实验边记录结果,对幼儿感觉疑惑的问题“不同工具吹出泡泡的形状应该是怎样的?”,利用提问问题:“你用的是什么形状的工具?你发现吹出的泡泡都是什么形状的?
4、教师收取记录表,对幼儿记录的结果进行讲评,对有不同答案的结果教师进行实验证明,让幼儿对探究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吹泡泡的工具不同,结果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三、活动扩展。
请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吹泡泡工具,通过自己制作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进行实验,进一步证明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器材:杯子、手帕、大玻璃缸、蜡烛、尼龙袋子、气球、打火机、水。
2、课件-空气污染
【趣味练习】
空气污染的原因
【趣味练习】
如果没有空气
【活动过程】
一、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个变魔术的游戏。(教师示范)。
2、将手帕团塞入玻璃杯杯底。杯子里有什么?杯里除了手帕还有别的东西吗?
猜一猜:如果把杯子放入水中,杯子里的手帕会怎么样?
3、实验
我们来试一试,杯子里到底有没有其它东西。将玻璃杯倒扣压入水中,再把杯子提出水面,取出手帕。
手帕湿了吗?为什么?
杯里除了手帕外还有其他东西,是它把水顶住不让水流进杯子,所以手帕才不会湿。
4、你们能看见杯子里的东西吗?这东西手摸得到吗?用鼻子闻得出吗?
那么,杯里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示范。将杯口斜着浸入水中。
你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东西从杯子里跑出来吹出泡泡的?(学习词:空气)。
5、请小朋友拿起尼龙袋,张开袋口。看看袋里有什么?
请幼儿迅速将袋口拧紧,用手慢慢向袋底挤。为什么挤不动了?尼龙袋里有什么?(空气)。
6、你们刚才在哪里捉到了空气?你们看得见空气吗?能摸得到空气吗?
闻一下空气是什么气味的?
小结: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气体,
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东西。
二、认识空气的作用
1、将点燃的蜡烛用杯子完全罩住,点燃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了?
2、请小朋友用手捂住口鼻,说说有什么感觉?
3、除了我们人需要空气外,还有谁也需要空气?
小结:除了人类离不开空气外,动物、植物也离不开空气,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需要空气。
三、了解空气遭受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可是现在空气质量发生了变化,下面请小朋友们认真看录像,
想想这些事情对空气有没有影响?
2、观看课件图片
(1)满天飞扬的尘土,对空气的污染;
(2)汽车排出的废气对空气的污染;
(3)烧香、放鞭炮时的缭绕烟雾;
(4)工厂烟囱排放的黑烟;
(5)焚烧垃圾时产生的浓烟;
(6)正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科学教案 篇4
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
1、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曾安排的观察动物的任务,下面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个观察情况吧
2、汇报交流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3、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4、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5、教师提示:我们已经研究了鸟、昆虫、一些哺乳动物,今天我们再来研究其他类型的动物,你还了解哪一类动物呢?
6、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
学生交流
学生代表汇报
学生纷纷发言
课前提前安排学生观察动物,对学生学习这节课作了重要铺垫。
培养学生注意倾听的习惯。
适时评价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活动
活动二:认识动物的特征
1、布置探究任务:观察昆虫、鸟、哺乳动物之外的其它动物
2、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动物进行观察,观察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观察后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3、布置学生讨论交流,分组探究
(鱼一个小组,两栖动物一个小组,爬行动物一个小组,共三个小组)
4、根据观察讨论的.结果,分组填写观察记录(各个小组填写各自的记录表,动物类别不同表不同)
5、组织学生汇报小组填写的记录
6、教师提问:你能按照特征给他们分类吗?
7、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类交流
活动三:
1、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这类动物的特征相似?你还了解这类动物的哪些知识?
2、组织学生交流
3、你还了解哪些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它们为什么属于这类动物呢?
学生纷纷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分组探究
小组填写观察记录(适当引导)
学生汇报记录
学生分组讨论分类
学生交流
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引导)
让学生重视观察的注意事项,也让学生学好科学养成良好得习惯。
在让学生记录汇报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存在的原因。
2、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判断及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影子。
活动准备:
选择阳光的日子、在教室布置成黑黑的,并放一盏灯在教室。
活动过程:
一、玩踩影子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带领小朋友在室外玩踩影子游戏。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看到的影子影子的特征,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影子?
通过幼儿自由玩自由发言,体现幼儿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原则。
二、寻找影子、了解影子的特征 。
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影子是怎么来的呢?通过让幼儿幼儿观察了解:天气是什么样的,并提问如果阴天没有太阳会不会有影子。教师小结:太阳光照在自己的身体上,身体挡住了太阳光就产生了影子。
三、学生操作,在实验中感受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
教师带领小朋友回教室做实验:发现没有光,影子就不存在了,有了光才会有影子。教室不开灯,一片漆黑,学生们发现看不到影子;教师江灯开启,请学生看,有了影子。教师提问小朋友:看一看,光和影子在一起吗?影子在光的哪一面?得到:影子总在光的另一边。
请学生玩手影游戏,体会影子和光带给我们的乐趣。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主动探索,了解各种刷子的名称和用途。
2、通过亲身体验与相互合作,感受劳动的乐趣以及刷子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把刷子(鞋刷、洗衣刷、奶瓶刷、茶杯刷、马桶刷、地板刷、床刷等)。
2、娃娃家场景。(内有一篮筒状积木、棕榈叶、花瓶、小床及画有白油画图案的白色栅栏等。)
3、彩色颜料及人手一把墙刷。
4、《粉刷匠》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明确任务。
师:“宝宝们,你们都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做事情吗?好,我们今天一起来打扫房间,好吗?”
2、自主探索,动手尝试。
师:“打扫的时候会有很多灰尘的。宝宝们每人戴上一顶清洁帽再去拿一把刷子,开始打扫吧。”(幼儿自己选择刷子和地方,大胆尝试打扫。)
3、互相交流,分类总结。
师:宝宝们,快到妈妈这儿来歇会儿。先把刷子放到篓子里。通过认识大蒜、种植大蒜,使幼儿充分感受大蒜的作用并乐意吃大蒜。(幼儿坐到小椅子上。)
师:告诉妈妈,刚才你用什么刷子刷什么地方的?(交流讨论,了解各种刷子的'名称与作用。)
师:小结:这么多刷子,它们的样子部不一样:有的柄很长,有的柄很短,有的刷子没有柄;有的刷子大,有的刷子小。样子不一样用处也就不一样。
4、继续打扫,再选交流
师:宝宝们,我们继续打扫吧。这一次你们再选一把刷子试试,用它打扫哪儿最合适?(根据不同的地方选择合适的刷子。)
师:宝宝们,和你的好朋友换一把刷子再试试。(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刷子打扫。)
5、互相合作,动手制作。
师:宝宝们,打扫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检查检查吧。屋顶上还有许多蜘蛛网呢,怎么办?快点帮妈妈想办法去试一试吧!(观察房屋上的蜘蛛网,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打扫与清理,尝试合作用筒状积木、棕榈叶制作成长柄刷子,打扫蜘蛛网。)
6、看清标记,分类送回。
师:“宝宝们真能干,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刷子也累了,我们把它送回家吧。”(按刷子的不同用途分类摆放。)
7、拓展经验,粉刷栅栏
师:“宝宝们,你们还见过哪些刷子?”(说说生活中见过的其他刷子。)
师:“你们见过这把刷子吗?它有什么用?”(用墙刷蘸上水粉颜料,合作粉刷栅栏。)
师:“跟妈妈到外面去,把小手和刷子洗一洗。”(幼儿手提小桶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1、题材选择贴近幼儿生活。
刷子是每个家庭必备的打扫卫生的好帮手,幼儿几乎每天都能看得到,用得着,于是,我结合中班主题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设计了此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操作中探索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刷子,感受到刷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课题贴近幼儿生活,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幼儿容易接受、掌握,而且操作安全,符合新《纲要》精神,与“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这一瑞吉欧教育理念相吻合。
2、情境创设激发探索兴趣活动始终,通过宝宝帮妈妈打扫房间、和妈妈一起粉刷栅栏等游戏情节的创设,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在游戏中劳动,在游戏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温馨的环境、游戏的情节、亲切的教具、欢快的音乐、青趣的动作以及美丽神奇的栅栏刷画……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分享了他人探索的智慧,增强了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给幼儿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体验。
3、多次操作引发主体参与。
《纲要》中强调:“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活动中幼儿由自选刷子自由打扫,到匹配刷子、与同伴交换刷子再次打扫,交流自己的发现,检查分类结果,最后粉刷栅栏……丰富多样的实物教具,宽松温馨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对生活中的刷子产生了兴趣和探索欲望,懂得了以物代物,拓展了视野,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洞洞是随处可见的,家里、幼儿园、马路上、自己身上都有,对孩子来说一点不陌生,充满着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让他们用眼睛多观察自己周围的一些事物和现象,于是,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引起幼儿对周围现象的兴趣,提升幼儿对洞洞的认识。同时,激发幼儿的创造愿望,尝试用身体变出洞洞,并体验玩洞洞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了解身体上一些洞洞的名称和功能,知道需要保护它们。
2.大胆尝试用身体动作变出洞洞,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3.感受洞洞的有趣,体验与同伴合作玩洞洞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身体各部位已经有一定了解,会唱歌曲《网小鱼》。
2.材料准备:白纸、彩纸、剪刀、皮球、羊角球各一,照相机、电脑、电视机。
活动过程:
魔术激趣,发现洞洞
1.用实物引出洞洞。(硬币钻进储蓄罐里)
2.面具上变出洞洞。(教师在面具上快速剪出眼睛嘴巴)
3.彩纸卷成洞洞。(彩纸卷起来变成望远镜)
(评析:魔术充满神秘与期待,以游戏"变魔术"导入活动,能让每个孩子很快进入角色,投入到活动中,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出示三类具有洞洞的典型实物:可以放东西的洞洞、可以钻进钻出的.洞洞、可以从这边望到那边的洞洞。能把生活中有关洞洞的现象和事物与"洞洞"这个概念链接起来,帮助孩子建立起"洞洞"粗略的概念。)
3.观看视频,记录结果。
观看拍摄的三个、四个、五个幼儿手拉手变洞洞的照片,数一数、记一记:3~5个小朋友分别围成了几个可以让大球钻的洞洞。
(评析:个体自己变--两人互动--多人变大洞是活动的重点,不断提高变化的难度,使幼儿一步步去解决问题,充满探索的趣味,是一个跳一跳的发展过程。孩子创造洞洞,老师拿着大小球钻洞洞,这种有效的师生合作,渗透了大小、数的逻辑、社会性发展等,非常有挑战性。多媒体的适时介入解决了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让孩子们感受到合作的人越多,变的洞洞就越多,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对他们的知识经验又是一次提升。)
游戏体验,拓展经验
1.游戏:网小鱼。
请小朋友想办法.一起变出一个大的洞洞(手拉手围成一个洞洞网),少数幼儿扮小鱼,在洞洞网里面游来游去,跟着音乐一起游戏。
2.游戏:钻山洞。
请大家动脑筋和好朋友合作,变出能让老师钻过去的大洞。
老师钻过"洞洞",搭洞洞的幼儿就跟在老师身后变成小火车,直到大家围成一个圆圈。
(评析:创设让孩子亲身感受和探究的情境,既体验一起合作变洞洞的有趣、好玩,又体验与同伴合作玩洞洞游戏的乐趣。)
延伸活动
小朋友变出了可以让小球钻来钻去的小洞洞,又合作变出了可以让大球钻来钻去的大洞洞。除了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变洞洞,还有什么能帮助我们一起变洞洞?如果手碰碰椅子、桌子、墙壁有洞洞吗?小朋友去试一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