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精选教案优秀范文

发布者:芝麻炒西瓜 时间:2022-11-15 11:2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与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精选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

知道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的相关史实,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

㈡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三次改革和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特点,学会用比较和联系的观点审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理路;通过阅读有关苏联经济的史料和评论,学会用历史和辩证的眼光看待苏联经济发展历程。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掌握、了解苏联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能照搬教条,要符合本国国情及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经验教训,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建设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

教学难点 苏联的解体及其带来的启示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一段有关“苏联兴亡”的历史视频

教师顺势导入:一战期间,苏联处在帝国主义国家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最终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19世纪社会主义空想由理论变为事实。那么这个国家在经历了列宁和斯大林的辉煌领导之后,又经历了哪些曲折的改革,最终却把苏联引入了死胡同,最终解体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辅导学生观察思考,教师解释事件原因,分层解析,学生“动脑筋”)

一、 一个跛足的巨人

教师呈现三则材料,学生分析解答总结。

1、 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材料一 截至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走完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50到100年走完的路。

——周尚文主编:《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8页。

材料二 他(斯大林)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生分别回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获得超强的军事实力!

2、 辉煌的背后

到斯大林逝世的1953年,苏联的人均粮食产量和肉类产量还不足沙皇时代的水平。

——陆南泉《斯大林模式为何被抛弃》,《人民论坛》2011年7月(上)

生分别回答:

(1)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短缺

(2)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师生总结出:斯大林模式忽略本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逐步走向僵化教条,改革势在必行!

二、 困境中的尝试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斯大林模式与三次改革的异同点,使学生理解三次改革的突破点与最终的失败原因。

1、 尝试一、赫鲁晓夫改革

斯大林模式特点:1)经济: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否认市场作用;片面发展重工业(2)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赫鲁晓夫改革:农业:①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②扩大企业的自主权③开荒扩产,种植玉米运动。

工业:央企管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扩大管经权

政治: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教师引导学生从农业方面的第二条“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是对所有制的突破;工业方面的扩大管经权是对指令性计划突破等等,政治上,突破个人崇等等,学生认识到”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从总体看他的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他的改革只是“头痛医头“,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的问题。liuxue86.com

2、 尝试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斯大林模式特点:1)经济: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否认市场作用;片面发展重工业(2)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勃列日涅夫改革:经济改革重点: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取得一定成效,但依然未突破斯大林体制,依旧是“脚痛医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之后经济陷入停滞,比例失调严重。

1、 尝试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斯大林模式特点:1)经济: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否认市场作用;片面发展重工业(2)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戈尔巴乔夫:对经济体制实施根本性变革:经济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后转向政治改革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①从根本上突破了旧体制;②重点发展重工业,使经济结构更加失调;③经济不断滑坡,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结果:改革背离了方向,导致苏联亡党亡国

三、超级大国的殒灭

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辞职。1991年底,苏联解体。

四、多个视角论成败

视角一

材料一:到70年代,一个庞大的“特权阶层”形成。……他们掌握着各级党、政、军领导机构和企业、农庄的绝对领导权。……他们不以享有比一般规定的高级干部待遇还要大得多的特权为满足,还以各种方式侵吞国家财产。 ——《俄国史》

材料二苏联解体时,苏联社会科学院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仅占7%,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苏联的败亡败在了忽视党的自身建设上,败在了丧失民心上!

视角二

材料一

1950年产电视机约1.19万台,电冰箱0.12万台,洗衣机0.03万台。农业的情况则更为严重。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量1913年全俄为540.2公斤,1940年才达429.7公斤,1950年为447.1公斤,1955年也才为524公斤;肉类统计1913年为31.4公斤,1940年为24.2公斤,1950年为27公斤,1955年为31.8公斤。

——周荣坤《苏联基本数字手册》第100、116页

材料二

1988年,苏联资金的90﹪给了重工业,食品工业只占6.3﹪,消费品工业仅占3.7﹪。据统计,1990年头10个月,苏联在1200种基本消费品中,有1150种经常断档缺货;在211种食品中,有188种不能自由购买。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得出:苏联的败亡败在了体制弊端长期得不到解决上,败在了改革者的决策失误上,败在了忽视民生上!

启示:要处理好农重轻的比例关系;要始终关注民生.

视角三

材料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

从中你能得到哪些启发?

生: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必然充满着艰辛、复杂和曲折!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不是唯一的!苏联改革的失败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五、为国家民族做出选择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从列宁和斯大林的改革中吸取有益做法和理念,改革要适应时代要求;又要吸取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中的教训,改革要彻底;同时我们要警惕戈尔巴乔夫式的改革,不能背离改革方向。同学们,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社会里,让我们努力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

课后习题

1、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首次冲击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 勃列日涅夫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

2、对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使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B.使国家权力分散

C.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

D.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

3、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o一九事件”。下列对此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 )

A.它试图使苏联摆脱危机

B.“八o一九事件”标志着苏联的正式解体

C.通过政变戈尔巴乔夫强化了国家领导权

D.没有“八o一九事件”,苏联就不会解体

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精选教案优秀范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探索的道路是曲折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重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难点:苏联的解体

教学方法:论从史出,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①查阅书籍、网站或相关备课资料,收集本课有关资料,根据学生实际能力,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以及学法指导等。②制作教学课件: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本课的板书设计、相关图片组合在一起,按教学流程播放。

学生活动:①预习课文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

②查找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展示赫鲁晓夫黑白墓碑图片,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块墓碑有社么特点呢?

学生:半块黑的,半块白的,很是个性特殊。

教师:为何是半黑半白呢,这是谁的墓碑?

教师:简介赫鲁晓夫生平(展示图片),然后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对赫鲁晓夫有所了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

教师:谁来读一读尼克松对赫鲁晓夫的评价?

教师:出示课题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二)探究学习新课: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目标方向。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1953年9月,赫鲁晓夫正式就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改革从他开始。

1、赫鲁晓夫改革

教师打出幻灯片:

1.斯大林逝世后,_______担任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2.1956年苏联共产党召开“ _______ ”赫鲁晓夫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即“_____ ”,这份报告错误地全盘否定了_____。

3.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在经济领域,主要是对 _____进行改革。在政治领域,在报刊上开始批判_____和_____的某些理论观点。

学生讨论做练习。

探究完毕后学生在投影仪下做练习。

教师出示探究练习,引导学生学习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教师: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了解小字部分)

这份秘密报告最终没能保守住秘密,随着它的公布于众,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接踵而至,苏联的历史车轮也随之改变了方向。在批判斯大林同时,又对经济政治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教师: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学生:首先是在经济领域,从农业开始。例如:垦荒,推广种植玉米。

教师:如何评价这项改革内容?

学生:结合小字部分谈谈自己的看法(略)

教师:积极方面是苏联农业一度出现上升态势,1958年与1953年比较,谷物产量增长91%,但局限性是,形势好转后,又提出不切实际的指标,短期赶超美国,盲目地将牧草地改种玉米。新垦区因不注意生态保护而致土壤沙化,收成递减。

教师:最终结果怎样?

学生:失败。赫鲁晓夫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教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主观上是赫鲁晓夫急躁冒进;客观上是没能认识错误产生的根源在于体制。

教师:如何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学生:失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没找出错误的根源在于体制。

指名让学生依次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

做法: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仅仅把弊端的根源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所以,他虽然从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小修小补。

后果: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2、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是仍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勃涅日列夫改革使苏联经济进一步陷入困境。70年代,美苏争霸,苏联处于攻势,苏联的军事开支占国民经济的四分之一,使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军费的高开支,再加上高福利,呈现“提前消费”景象,把戈尔巴乔夫的财政提前支光。

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教师: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请问,当时苏联的状况如何?戈尔巴乔夫如何应对?

学生:面对这样的局势,他提出结束冷战,认为最先应从经济改革入手。

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精选教案优秀范文三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赫鲁

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 ”及苏联解体等。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

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使学生认识

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难点:苏联的解体。

讲授新课: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明确指出其解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引出本课将学习苏联的改革和解

体。引导学生回忆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弊端,并指出随着时间的推

移,这种趋于僵化的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斯大林逝世后,人

心思变,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改革,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一、赫鲁晓夫改革

简单介绍赫鲁晓夫生平,出示一些有关赫鲁晓夫的材料,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这是

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

“苏联领取特别养老金者尼.. ·谢.. ·赫鲁晓夫逝世。.. ”──1971年赫鲁晓夫逝世时的讣告

赫鲁晓夫当政期间的改革,先指导学生阅读关于苏共.. “二十大.. ”的小字内容,提出问题.. “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 ?有什么后果.. ?”指出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

消极影响。了解赫鲁晓夫改革中的两项重大措施.. (种植玉米和垦荒.. )。然后在补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赫鲁晓夫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 ?讨论.. “为什么说赫鲁晓夫改革是失败的.. ?”

对赫鲁晓夫之后勃列日涅夫时期进行的改革,依据教材小字内容介绍,使学生能较好地衔接前后历史,不必补充。

二、苏联的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就戈尔巴乔夫上台

背景,改革措施.. (特别是政治改革中新思维及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等提出及泛滥,引起人们思想的混

乱.. )等内容补充相关资料,以谈话、讨论方式使学生对戈尔巴乔夫改革能有自己的评价。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