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性质教案优秀

发布者:最后的骑士 时间:2023-3-2 12:34

三角形的性质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角形的性质教案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角形的性质教案优秀

三角形的性质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重点

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方法

观察法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及过程学生活动

一、复习:

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2、你会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吗?并把你画的等腰三角形栽剪下来。

3、试用折纸的办法回忆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二、新课讲解:

之前,我们已经证明了有关平行线的一些结论,运用下面的公理和已经证明的定理,我们还可以证明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结论。

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回忆上学期学过的'公理:

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3、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由公理5、3、4、6可容易证明下面的推论:

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证明过程:

已知:∠A=∠D,∠B=∠E,BC=EF

求证:△ABC≌△DEF

证明:∵∠A=∠D,∠B=∠E(已知)

∵∠A+∠B+∠C=180°,∠D+∠E+∠F=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C=180°—(∠A+∠B)

∠F=180°—(∠D+∠E)

∠C=∠F(等量代换)

BC=EF(已知)

△ABC≌△DEF(ASA)

这个推论虽然简单,但也应让学生进行证明,以熟悉的基本要求和步骤,为下面的推理证明做准备。

三、议一议:

(1)还记得我们探索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

(2)你能利用已有的公理和定理证明这些结论吗?

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学生已经探索过,这里先让学生尽可能回忆出来,然后再考虑哪些能够立即证明。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这一定理可以简单叙述为:等边对等角。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B=∠C

证明:取BC的中点D,连接AD。

∵AB=AC,BD=CD,AD=AD,

∴△ABC△≌△ACD(SSS)

∴∠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角相等)

四、想一想:

在上图中,线段AD还具有怎样的性质?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应让学生回顾前面的证明过程,思考线段AD具有的性质和特征,从而得到结论,这一结合通常简述为“三线合一”。

推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五、随堂练习:

做教科书习题第1,2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为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探体会了反证法的含义。

七、课外作业:

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这个推论虽然简单,但也应让学生进行证明,以熟悉的基本要求和步骤,为下面的推理证明做准备。

学生充分讨论问题1,借助等腰三角形纸片回忆有关性质

让学生尽可能回忆出来,然后再考虑哪些能够立即证明

让同学们通过探索、合作交流找出其他的证明方法

学生回顾前面的证明过程,思考线段AD具有的性质和特征,讨论图中存在的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发现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推论,从而得到结论,这一结合通常简述为“三线合一”。

三角形的性质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运用等腰三角行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3)发展合情推理,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归纳,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体会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逐渐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中进一步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

(3)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发现和应用.

5、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

教学过程

(交互式白板使用功能)

1、情境创设

问题:地震过后,同学用下面方法检测教室的房梁是否水平:在等腰直角三角板斜边中点绑一条线绳,线绳的另一端悬挂一个铅锤。把三角板斜边紧贴在横梁上。这就能检查横梁是否水平,你知道为什么吗?1。提出问题。

2、演示课件(1):介绍方法,设下悬念,引出课题。思考作答;

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激发学生思考,设置悬念,激活学习所必需的先前经验,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课件演示检测方法:旋转“房梁和三角板”,保持铅垂线不动,判断房梁是否水平。演示可能的情况,给学生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动手操作

(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并剪下阴影部分(教科书图12.3—1),再把它展开,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2)上述过程中得到的

问题(1):△ABC有什么特点?

问题(2):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怎样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发出指令引导学生操作;画图介绍腰、底、顶角、底角。

问题(3)让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介绍自己的想法

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动手操作,观察。讨论、回答问题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

三角形的性质教案优秀3

教材分析:

1、 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下第九章《轴对称》中的重点部分,是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节课,由于小学已经有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故此节课应该是在加深对等腰三角形从轴对称角度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究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定理及其应用,如何从对称角度理解等腰三角形是新教材和旧教材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应该重新认识,把好入门的第一课。

2、 等腰三角形是在第八章《多边形》中的三角形知识基础上的继续深入,如何利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思路和观点,也是对理解“等腰”这个条件造成的特殊结果的重要之处。

3、 等腰三角形是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复杂图形的基本单位,等腰三角形的定理为今后有关几何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4、 对称是几何图形观察和思维的重要思想,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常用出发点之一,学好本节知识对加深对称思想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5、 例题中的几何运算,是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初步体验,如何在几何中结合代数的等量思想是教学中应重点研究的问题。

6、 新教材的合情推理是一个创新,如何把握合情推理的书写及重点问题,本课中的例题也进一步做了示范,可以认真研究。

7、 本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8、 本课内容安排上难度和强度不高,适合学生讨论,可以充分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竞争的意识。

学情分析:

1、 授课班级为平行班,学生基础较差,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谨防填塞式教学。

2、 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可以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兼顾效率和平衡。

3、 本班为自己任课的班级,平时对学生比较了解,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两个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技能目标:

理解对称思想的使用,学会运用对称思想观察思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思想整体观察对象,总结一些有益的结论。

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的对称美,体验团队精神,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重点:

1、等腰三角形对称的概念。

2、“等边对等角”的理解和使用。

3、“三线合一”的理解和使用。

难点: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具体应用。

2、等腰三角形图形组合的观察,总结和分析。

主要教学手段及相关准备:

教学手段:

1、使用导学法、讨论法。

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学习和讨论。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4、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帮助理解。

准备工作:

1、多媒体课件片断,辅助难点突破。

2、学生课前分小组预习,上课时按小组落座。

3、学生自带剪刀,圆规,直尺等工具。

4、每人得到一张印有“长度为a的线段”的纸片。

教学设计策略: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在此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以下的设计思想和策略:

1、 回归学生主体,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当堂的反馈程度安排教学过程。

2、 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又可以根据现实的情况,安排问题的难度,体现一些灵活性。

3、 教学的形式上注重个体化,充分给予学生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注重学习的参与性,努力避免以教师活动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三角形的性质教案优秀4

教材分析:

《等腰三角形》是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七章第一节内容。是在学习了轴对称之后编排的,是轴对称知识的延伸和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是探究线段相等、角相等、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工具,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已经知道了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相关知识,那么等腰三角形又有怎样性质呢?鉴于八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有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愿望。本节课采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相关性质。并能用其解决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对性质的探究活动和例题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对等腰三角形性质活动中,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方法:

本课立足于学生的“学”,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感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学习中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的让学生处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良好学习氛围之中。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课前安排学生带着五个问题预习课本140页和141页的教材内容,同时让学生做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纸片,各小组长负责预习等工作。

(一)、导入

先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根据本节课的特点,让学生带着问观察图片,找出图片里面的轴对称图形。

(二)、思考

1、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

(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各边都叫什么名称?各角呢?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4)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5)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动手操作、演示探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请同学们把等腰三角形纸片对折,让两腰重合!(电脑演示)发现什么现象?请尽可能多的写出结论。(从构成要素:边、角;相关要素:线、对称性方面考虑)

(三)、议展

1、探讨交流、得出结论:

重合的线段

重合的角

AB=AC

∠B=∠C

BD=CD

∠BAD=∠CAD

AD=AD

∠ADB=∠ADC

由这些重合的部分,猜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构成要素:

边: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

角: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相关要素:

线: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学生展示

证明“等边对等角”(学生展示)

三种方法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边对等角”

已知:在△ABC中,AB=AC,求证:∠B=∠C

方法一:

证明:作底边BC上的中线AD。

在△ABD与△ACD中:

BD=DC(作图)

AD=AD(公共边)

∴△ABD≌△ACD(SSS)

∴∠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方法二:

作顶角∠BAC的平分线AD。

∵AD平分∠BAC

∴∠1=∠2

在△ABD与△ACD中

AB=AC(已知)

∠1=∠2(已证)

AD=AD(公共边)

∴ △ABD ≌ △ACD(SAS)

∴ ∠B=∠C

方法三:

作底边BC的高AD。

∵AD⊥BC

∴∠ADB=∠ADC=90°

在RT△ABD与RT△ACD中

AB=AC(已知)

AD=AD(公共边)

∴ △ABD ≌ △ACD(HL)

∴ ∠B=∠C

(四)、点评

找各小组代表分别展示答案之后,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查漏补缺。然后通过老师讲解,再指出其实这作三种辅助线的位置根本没有发生改变,从而自然的过度到“三线合一”从中得出结论,达到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几何语言

∵ AB=AC(已知)

∴ ∠B=∠C(等边对等角)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

几何语言:

在△ABC中,

∵AB=AC , ∠1=∠2(已知)

∴BD=DC , AD⊥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中线,既是底边上的高,又是顶角平分线。

几何语言:

在△ABC中,

∵AB=AC , BD=DC(已知)

∴AD⊥BC , ∠1=∠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顶角平分线。

几何语言:

在△ABC中,

∵AB=AC , AD⊥BC(已知)

∴BD=DC , ∠1=∠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在学生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之后,引出等边三角形的教学。

等边三角形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性质的证明:(学生在练习本完成后,再用课件展示证明过程)

例题:

已知:在△ABC中,AB=AC,BD,CE分别为∠ABC,∠ACB的平分线。

求证:BD=CE.

(五)、练习

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一步加强知识的应用训练,我设计了三组练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练习1:知识点:(边: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

1、在等腰△ABC中,AB=3,AC=4,则△ABC的周长=________

2、在等腰△ABC中,AB=3,AC=7,则△ABC的周长=________

练习2:知识点:(角:“等边对等角”)

1、在等腰△ABC中,AB=AC, ∠B=50°,则∠A=__,∠C =_

2、在等腰△ABC中,∠A =100°,则∠B=___,∠C=___

练习3:(判断)知识点:(“三线合一”)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一定是锐角。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能是锐角或者直角、钝角都可以。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一定垂直底边。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一定平分顶角。

5、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六)、总结

师生合作,共同归纳:

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布置作业

巩固性作业:143页习题1、2、(必做),143页习题3、4、(选做)

拓展性作业:

1、如图,在△ABC中,AB=AC,BD,CE分别为AB,AC边上的中线,试判断BD 、CE相等吗?并说明理由。

2、如图,在△ABC中,AB=AC,BD,CE分别为AB,AC边上的高线,试判断BD 、CE相等吗?并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

17.1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相关概念:证明例题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对等角”

“三线合一”

等边三角形相关知识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这节课从学生的实际认知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学生,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旨而进行!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达到了知识能力情感的三合一,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的是,习题练习有限,未设置限时小测等等

三角形的性质教案优秀5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三角板、木条钉成的三角形、三角形卡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展示三角板,观察三角形的特点,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

红领巾、三角架?

引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新课讲授】

知识点1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例1。

1.做一做:

请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三角形。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小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画一画:

让学生自己画出三角形,并在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说一说: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回答:

小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4.做一做:请学生动手用三支笔拼成一个三角形,并说说三角形的顶点、边、角。

知识点2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提问: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请打开教材第60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画的?

学生讨论发言。

小结: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三角形,在黑板上示范作高两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提问:老师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学生动手画出一个三角形,作出它的高,并标出与高相对应的底。

提问:三角形可以作出几条高呢?

学生动手尝试,讨论回答。教师请学生指出每条高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底。随意画出一个三角形,标出他的高和底,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

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ABC。

知识点3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例2

做一做: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边框,分别拉一拉边框,你有

三角形的性质教案优秀6

一、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特征,并学会给三角形画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应用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稳定性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一组情境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在图上找到三角形吗?

2、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1)师生每人画出一个三角形。

小组内展示画的三角形,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指生上台板演。)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1)学生动手摆三角形。思考: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可结合课本理解)

(2)学生回答。

(3)你认为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复习过直线外一点做已知直线的垂线段。

(2)小组合作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

自学提示: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作三角形的高用什么学具?

怎样作三角形的高?

(3)小组代表展示问题并演示三角形高的作法。

(4)思考:三角形有几条高?应怎样画它们?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图)同学们,在生活中三角形有着广泛的应用,仔细观察为什么把物体的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2、实验解疑。

下面,请大家都来做一个实验。

学生拿出三角形、四边形学具,分小组实验: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五1、2、3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角,三条边;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的性质教案优秀7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的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概括三角形概念,知道三角形的特点,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在游戏活动中,感受三角形的唯一性,从而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性。

3.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难点:

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图片引入。

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初步感知三角形。

2.出示三角形这一单元的结构图,使学生了解本单元将要学习哪些内容,后指出本节课重点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

二、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特征。

1.研学活动:(1)图片中描出三角形。(2)用直尺画出三角形。(3)交流概括三角形概念。

2.展学----展学预设

(1)一描:线段、首尾相连。

(2)一画: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3)概括:结合描和画三角形的过程,总结: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3.追问: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4.举例: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就叫做△ABC。给三角形起名字。

三、掌握三角形高和底得概念,会画三角形高。

出示研学提示,借助研学提示进行自学。

1.研学提示

(1)读一读、圈一圈:打开书60页,抓关键词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

(2)画一画、说一说:尝试给自己画出的三角形作一条高,和同桌说你的画法。

(3)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

2.展学----展学预设

(1)关键词:顶点对边垂线垂线段

(2)注意画高是要用虚线,标清垂直符号相应的高和底。

(3)不同底边对应的高也不一样,三角形的底和高是相对的。

(4)当三角形中有一个直角时,以一条直角边为底,这条底边上的高恰好是另一条直角边。

四、三角形的稳定性

1.游戏研学

(1)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学具袋,里面有若干长度相同的小棒,在单双两号组之间展开比赛。

比赛规则:单号组的'同学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双号组的同学用4根小棒摆四边形,哪一组摆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多,哪个小组就获胜。

(2)请单双两号各出一组展学汇报。

2.展学

(1)展学预设:双号组,能拼出好多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因为四边形易变形。

(2)单号组,三边长度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都确定了。通过三角形唯一性体会其稳定性的特性。

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图象:电线杆、自行车。你还知道那些地方也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