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通用15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2、认识字卡无色、透明的、无味、无形、可流动的液体。
3、初步培养幼儿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幼儿:玻璃杯每组两个,分别装水和牛奶,装有醋的瓶子每组一个,玻璃球每人一个,水盆每组一个老师:字卡:无色、透明的、无味、无形、可流动的液体。漏斗一个,水勺,泡沫板。
三、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课件:有关水的图片。
幼儿观看。
2、谈话:我们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水。
3、请幼儿观察水是什么颜色的?并出示牛奶请幼儿比较,说说牛奶是什么颜色?水有没有颜色?知道水是无色的,并出示"无色"的字卡。
4、让幼儿每人拿一颗玻璃球,放在牛奶和水中比较观察,能不能看到珠子?为什么水中能看到珠子?知道水是透明的,牛奶不透明。并出示"透明的"字卡。
5、出示醋,请幼儿闻一闻,说说闻到了什么气味?再闻闻水的味道,说说水有没有气味?知道水是无味的,并出示"无味"字卡。
6、实验:水是怎样到桶里的?
(1)让幼儿观察用水勺舀水,倒在漏斗里,水是怎样到桶里的?
(2)用水勺将水倒在塑料板上,水像瀑布一样,看看水是怎样到桶里的?
总结:水是流到桶里的,并出示"可流动的液体"。
7、玩水游戏,让幼儿用手去抓水,看水能被抓起来吗?怎样才能将水盛起来?并看看盛起来的水是什么形状的?说说水有没有形状?
总结:水装在任何容器中就是容器的形状,水本身是没有形状的,并出示"无形"的字卡。
8、与幼儿一同看看字卡,一起总结水的特征。
9、请幼儿讨论水可以用来干什么?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10、谈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节约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知道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加深对身体的了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
2、动画视频。饼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每人吃一块小饼干,谈话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了一块好吃的饼干,你们开心吗?那我们一起来尝尝。好吃吗?
二、欣赏故事,感知作品内容的有趣,认识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刚才我们吃的饼干还在嘴巴里吗?去哪儿呢?有的小朋友说饼干去了———还有的小朋友说———那饼干究竟去了哪儿?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请你们仔细听听食物经过了人体的什么地方?
欣赏故事视频
三、回忆内容,体验自己身体的消化器官
1、听完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们知道食物去人体旅行,都去了些什么地方?
幼儿说到哪个部位,教师点击相应图片。
口腔(咀嚼功能)嘴巴—它还有呢外一个名称叫口腔,它有什么本领呢?
食道(运输功能)脖子—对脖子,它里面有一根细细的长长的管子,你们知道叫什么吗?(食道)它可以干什么呢?食道就像滑梯一样,帮助人体运送食物。
胃(搅拌功能)胃又有什么本领呢?把食物颠来倒去地,像搅拌机一样把食物绞成稀泥糊糊,小肠(吸收营养)它可以干什么?从食物中吸收营养大肠(垃圾的仓库)大肠是食物垃圾聚集的地方,大肠的终点是什么?(肛门)肛门负责把垃圾排出人的体外
2、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知道食物经过人体都去了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这些地方。这些地方它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丰富词汇"消化器官"。)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面都有这些消化器官,这些消化器官在我们身体里工作着……口腔里的牙齿能咬碎食物、食道像滑梯一样往下运送食物、胃把食物颠来倒去地,像搅拌机一样把食物绞成稀泥糊糊、、小肠从食物中吸收营养、大肠是食物垃圾聚集的仓库、大肠的终点就是肛门,负责把垃圾排出人的体外。
3。幼儿操作游戏:图片排序。(演示画面二)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排序游戏:请看图片上有一根长什么?绳子上夹着—夹子,请你们按照人体消化的顺序,对下面的这些消化器官进行排队,一个一个的夹到夹子上。谁来说说,谁排第一—————————
四、游戏"翻翻乐",巩固和拓展相关经验
1、小朋友们真能干,下面我们再来玩一个"翻翻乐"的游戏。(放PPT),这个游戏一共有六道题,不管你指到谁,它就会翻开,给你带来一个有趣的问题。回答正确方能过关,才能进入下一题。小朋友加油喓!
2、关于人体消化器官,你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游戏:对错猜猜猜。
1、吃饭时细嚼慢咽(对)
2、运动后马上喝水(错)
3、吃完后慢慢地散步(对)
4、饭后剧烈运动(错)
5、天热时多喝开水,少喝饮料(对)
6、吃汤泡饭(错)
7、一边吃饭一边讲话(错)
8、不吃早饭(错)
五、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坐了这么长时间,为了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那我们一起动起来吧!
附"翻翻乐"游戏题:
1、"饭后,我们一起去踢球吧!"这样的做法可以吗?为什么?
2、"游戏真好玩呀,大便先憋一下吧。"这样的做法可以吗?为什么?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拉肚子呢?"你能说出原因吗?
3、身体里哪个消化器官有点像搅拌机?为什么说胃或口腔像搅拌机?
4、暴饮暴食对吗?
5、经常吃粗粮好吗?(可以追问:粗粮有哪些?)
6、睡觉蹬被子对吗?
活动反思:
幼儿知道健康的牙齿白白的,不疼痛,没缺口;不健康的牙齿会疼、延迟的颜色是黄色或黑色,有的牙齿上有虫洞,有的咬不动稍微硬一点的食物,讨论如何保护牙齿时,部分幼儿缺乏轻声讨论交流的习惯,不能按要求倾听同伴的发言,自我意识较强,个别组有争抢发言标志牌的现象,活动常规需要长期培养。总体说来,幼儿知道牙齿生病的原因,掌握了保护牙齿的方法。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验证空气从气球里泄出时会产生反冲力,能使气球朝前飞出。
2.探索让小火箭动起来的方法,发现气球粘的位置与火箭运动距离的远近之间的关系。
3.乐意交流实验中的发现与结果。
4.尝试分工合作。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充满气的气球一个;自制小火箭、气球、小记录表、铅笔、胶带人手一份;两张大记录表;一红一蓝两个气球用吸管分别固定在两根细绳上(细绳两端系在两把椅子上),气球方向相反。
2.场地准备:两把椅子中间用4~5米长的线绳固定;火箭发射场地约6×6米,起点至红线0.5米、起点至蓝线1米、起点至绿线3米。
3.经验准备;幼儿有玩气球的经验,会用打气筒打气;使用过双面胶或胶带粘贴固定物品;会用笔记录姓名、日期与发现。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让幼儿回忆以往玩气球的经验。
师:你们玩过气球吗?都是怎么玩的?
幼:我们玩过拍皮球;我玩过托气球;可以两个人一起传;我们还玩过往墙上吸气球。
2.探索气球会怎样运动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松开气球,气球会飞。
教师手持气球并提问:把气球的嘴松开,气球会怎样?
幼:会飞;会跑。
师:好的,我们看一看把气球的嘴松开,气球会怎样?
教师引导幼儿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放开气球,气球会飞,而且是转着飞。
3.气球会朝什么方向跑
创设情境:将一红一蓝两个气球分别用吸管固定在两根系在椅子上的绳子上(两个气球方向相反,一个朝左,一个朝右)。带幼儿仔细看一看。
师:松开气球的嘴,气球会朝哪个方向跑?
幼:往前。
幼:往后。
出示记录表一,记录幼儿的猜想。
分析:幼儿的记录可以使用小箭头或请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幼儿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气球都朝前跑了)教师记录幼儿观察到的现象。
同样方法,让幼儿猜想并观察松开蓝气球的嘴,蓝气球会朝哪个方向跑。
师:(小结)松开气球的嘴,气球会朝头的位置跑。
4.怎样让小火箭动起来
出示自制小火箭,让幼儿思考:用什么方法不用手推就可以让火箭动起来?
幼:把一个气球放在火箭上,然后撒手就行。
师:如果给每组一个小火箭和一个气球,你想怎样做?
幼:把气球粘在火箭上。
师:粘在火箭的什么位置火箭会动起来?(引导幼儿思考粘贴位置)
幼:我粘前面。
幼:我粘后面。
幼:我粘中间。
出示记录表,记录幼儿不同的想法。
幼儿分组按自己的想法进行“让火箭动起来”的实验。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两人一组,实验三次,两人商量好分工再实验,实验时观察火箭是怎样动的。
分组交流实验情况,引导幼儿发现气球粘的位置不同,火箭的运动情况也不一样,粘在火箭后面,火箭向前发射。
师:你把气球粘在什么位置?火箭是怎样运动的?
幼:我粘在小火箭的前面,小火箭总是打转。
动:我粘在小火箭的上面,小火箭跑得太偏了。
幼:我粘在小火箭的后面,小火箭向前跑。
师:气球粘在哪,火箭向前发射?
幼:粘在后面向前发射。
5.怎样让小火箭跑得更远
幼儿把气球粘在火箭后面,实验三次(教师给幼儿提供大小不一样的气球),边实验,边记录火箭达到的位置。(参照红线、蓝线、绿线)交流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发现气球大小不一样,火箭跑的远近也不一样。气球越大,火箭跑得越远。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经验,想办法使火箭发射得更远,进行发射火箭的比赛,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活动延伸:
师:老师在科学区里放了三辆小车,请你们想办法不用手推,就让小车跑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重点难点: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能理解浅显的光的特性原理.
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硬币、手电筒
2、活动记录表:(光的特性、光的用途)每位幼儿两张
3、多媒体课件:各种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活动过程:
一、了解光的种类:
1、设置场景(使室内变暗)师:提问:"小朋友,屋里为什么变暗了?幼儿:“没有光了,所以屋里变暗了”(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儿:因为有灯光了,所以屋里变亮了。师:那么,你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光呢?
2、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那些光(太阳光、月光、星光、灯光、闪电光、x光、火光、激光、荧光棒、萤火虫发出的光等等)。
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自然光:像太阳光、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萤火虫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
★人造光:像灯光、激光、x光、萤光棒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
二、认识光的特性、探索光的特性:
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实验(一)、将活动室窗户遮住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幼儿(手电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
师小结:这是光的第一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生活中有很多光都是直接就射过去的,比如:太阳光、月光、手电筒的光、应急灯的光等等,因此,这种光的照射过程成直线的现象称之为直射现象。
实验(二)、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师:小朋友边玩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发现小镜子反光,发现水盆里的水也反光、发现小镜子让光拐弯了)。
师小结:这叫光的第二个特性:光的反射性。
实验(三)、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幼儿(我发现筷子弯了、我发现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
师小结: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太阳光会照在地上,我们身上,也会穿过清水照进水里,可是水和空气不一样,光钻进水里,走得慢了,也发生了一点变化,我们的眼睛看下去,水里的筷子好像变弯了,其实是光在和我们做游戏呀!是光的第三个特性:光的折射
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并让幼儿做记录。
三、讨论光的用途:
师: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1)、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娱乐、装饰、用作信号等。
2)、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帮助找东西。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考、照相、红外线烤箱可以烤东西;红外线还可以治病、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在医院里,人们可以用激光进行光治疗。
3)、鼓励幼儿长大后探索、发现更多的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造福人类。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光的用途画到记录纸上。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淡化了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认识光是怎样传播的,进而顺利理解影子形成的道理,解释了生活中的疑惑。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并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去验证,在体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真正乐趣,减少学生对科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做好观察记录,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有新发现。我让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承担了任务,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了这次的科学探究活动,共享其中的苦恼和喜悦,给学生一个自主实验的平台。
这一堂课我能顺利按预定计划完成了,课堂中学生参与的机会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每一节课,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体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经过其他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课堂教学调整,这堂课使我学到了很多,也充分认识到要想使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今后我会好好地改革我的教法,让我的科学课更精彩。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能将常见图形分解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发现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2.能创造性的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物体形象,学习按一定规律数图形。
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图形宝宝、卡纸、胶棒、小剪刀等。
活动过程
1.出示“机器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请你们看一看这幅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2.幼儿分组操作学具,探索发现图形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都说的很好,我要奖励一下大家,给大家每人都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咱们看一下都有什么?
(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分别将拿到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每种图形能变出什么图形,好吗?
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
师:小朋友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请小朋友们按你们的想法剪开,只剪一下看看图形有什么变化。
(1)三角形。
幼:三角形——变成两个三角形。
师:怎么变得?你来演示一下吧!奥(边对在一起折,这叫对边折)三角形对边折可以变成2个小三角形。
师:那小朋友们,谁还知道三角形还可以变出什么图形?
幼:三角形——变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师:怎么变得?你来演示一下吧?奥,像这样不对称折的话,三角形就可以变成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2)正方形。
师:正方形可以变成什么?谁来演示一下?
幼:正方形——变成了2个三角形。
师:正方形像这样对角折可以变成2个小三角形。
师:谁还知道正方形还可以变出什么图形?
幼:正方形——2个长方形。
师:怎么变的?你来演示一下吧?奥,像这样对边折的话,正方形就可以变成2个长方形了。
师:谁还知道正方形还可以变出什么图形?
幼:正方形——梯形。
师:怎么变的?你来演示一下吧?奥,像这样不对称折的话,正方形就可以变成2个梯形。
(3)长方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正方形、梯形。
(4)圆形。
圆形——变成了2个半圆形。
3.用拼一拼、比一比的方法,引导幼儿探索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沿着剪刀剪得痕迹拼一拼,图形又有什么变化,大家有什么发现。
小结:一个图形折一下剪开后,可以变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合起来和原来的图形一样大。
4.将剪开的图形继续变化,看每种图形还能变出什么图形,数一数变出多少个 。
5.观察图形拼图,按顺序数出图片中的图形及数量。
6.播放音乐,幼儿进行创意拼贴画。
师:咱们也用咱们剪的图形制作一幅画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教幼儿能与同伴交流有关果实的经验。
2、教幼儿观察了解秋天的果实,能运用多种方法对果实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各种果实实物或自制的果实图片。
2、商店布景,上面分别标上“水果”“坚果”。
3、自制水果、坚果(各种)小卡片若干,幼儿人手1套。
4、幼儿搜集的水果和坚果若干。
活动过程
1、感知水果和坚果的不同。
2、请幼儿品尝水果和坚果,引导幼儿通过看、摸、品尝,感知它们在形状、颜色、结构、吃法、味道等方面的不同。
3、讲故事《果果开会》,了解水果和坚果的特点。
4、教师一边讲述,一边出示榛子、核桃、栗子等几种坚果及苹果、香蕉、葡萄等水果。引导幼儿知道什么是水果,什么是坚果,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5、果实进行分类。
6、请幼儿拿出画有坚果、水果的小卡片进行分类,教师巡回指导。玩"开商店”的游戏。
7、请幼儿把坚果和水果按标牌正确地摆放在货架上,幼儿当售货员或顾客进行游戏。
8、可以用做游戏的方式进行,如幼儿戴上各种坚果、水果的头饰表演分类。
活动延伸
1、指导幼儿用坚果果核粘贴创意画。
2、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的相关内容。
重点提示
1、教师应该提供较多品种的果实,使幼儿在品尝中得到感性体验,有利于分辨水果和干果,了解水果和干果的特点。
2、个别指导幼儿在玩商店游戏时,教师指导幼儿正确摆放坚果和水果的位置。
活动材科
儿童故事:果果开会
“滴答滴答——”小苹果吹着喇叭,叫道:“果果王国开会了!我们要选健康的果娃慰问抗洪救灾的解放军!果果王国开会了!”
不一会儿,红富士苹果来了,鸭梨来了,猕猴桃来了,水蜜桃来了,葡萄来了,许多水果都来了,他们坐在会场上小声地谈话,等着大会开始。
突然,大门口吵极了,他们转过头去,原来,小苹果正在和几个黑不溜秋的小家伙吵架呢。
小苹果说:“不行不行,你们看来都不是小果果,怎么能进去呢?”那几个黑家伙说:“谁说我们不是小果果,我们是果家族的另一类,我们是干果,也属于果类!”
小苹果说:“你们跟我们长得不一样,怎么也是小果果呢?”
他们正吵着,西瓜大婶说话了:“孩子们,别吵了!你们芊果、梨、葡萄是果,他们是桂圓、核桃、红枣也是果,你们都是植物的种子。但是苹果、梨、葡萄还有许多果,他们皮薄、水分多,中间是果肉,里面有核,这类是水果,不容易保存。像桂圓、荔枝干了以后就是干果,干果的保存时间比水果长一些。像核桃外面果壳比较硬,中间有果肉,里面有核,水分少,是坚果。好了,水果宝宝,你们明白了吗?快进去开会吧!”
小苹果点点头,说:“我明白啦!”不好意思地拉着桂圆、核桃的手,进会场去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7
设计意图:
在当今这个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水资源的问题。大家有目共睹水缺乏、水污染的现象已经受到高度关注。这种局势下,让幼儿了解水与人类、水与自然的关系极为重要。根据孩子们的认知和感知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本次活动,通过故事、谈话、实验、音乐表演等不同形式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思考,从不同的侧面能够充分感知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结合故事、谈话、实验、音乐表演等不同形式激发幼儿积极动手动脑参与学习的兴趣以及表现出求知欲。
2、让幼儿知道水与人类、水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
3、幼儿初步了解水污染以及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三个和尚》的故事磁带
2、实验用品:盐、糖、奶粉、洗衣粉、药面儿、玻璃容器5个
3、"护水小标兵"胸饰、蓝色彩笔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三个和尚》都打水。教师通过让幼儿听故事想问题说问题引发他们思考参与的兴趣。
1、教师放故事《三个和尚》,幼儿听故事
2、听故事后,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展开提问:
(1)三个和尚每天都要用什么?他们用水来做什么?
(2)他们打水的地方在哪里?
(3)他们三个最后用水做了什么?他们能离开水吗?
3、教师提出一个话题:我们的生活能不能没有水?为什么?
(1)幼儿自由的讨论交流。
(2)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小朋友我们不能没有水,让我们来看一看水是怎样帮助我们的。(请幼儿观看课件关于水的各种图片)
1、结合看图,让幼儿了解生活处处需要水。
(1)图片一、幼儿看到各种工作是直接需要水来完成的。(消防队员,环卫工人用水浇花、轮船在行驶)
(2)图片二、幼儿可以看到农民用水浇地、发电站用水发电送给千家万户。
2、这"水"和我们的生活真是关系太大了,你们知道吗?就连我们生活中的小事同样需要水。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1)幼儿分成5组,这5组桌子上分别放着盐、糖、奶粉、洗衣粉、药面儿、开始实验时,幼儿将物品放入玻璃容器中搅拌一下,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变化,并作成总结。
(2)教师讲解物品在水里溶解了。
3、出示一张图片:幼儿可以看到河水已经变黑了。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来听一首歌。小朋友们听一听小河在唱什么?
三、教师弹唱歌曲《小河之歌》前两段小河小河真快乐清清河水在歌唱,小河小河真快乐小鱼小虾都来了。
小河小河真难过黑黑河水在流泪,小河小河真难过小鱼小虾生病了。
小河小河真快乐清清河水在歌唱,小河小河真快乐小鱼小虾都来了。
1、幼儿边欣赏歌曲边创编动作。
2、教师提问:小鱼、小虾为什么生病了?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它们呀?(幼儿了解关于污染的问题)
3、拿出"护水小标兵"胸饰、发给每个幼儿,老师有个好办法:请你们画一条干净的小河送给小鱼小虾(让幼儿把小河画在胸饰卡片的背面)幼儿带好"护水小标兵"胸饰教师弹唱歌曲《小河之歌》第三段,幼儿做自由表现活动。
活动延伸:
让幼儿总结我们该怎样做才是"护水小标兵"。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向身边的人宣传爱护水资源是"人人有责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摸弄,引起幼儿对球在斜面上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学习用语言和图表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
重点与难点
1、物体在斜面上会移动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体移动的速度是不同的。
活动准备
1、幼儿在科学角活动中已对物体的滚动发生兴趣。
2、已学习过作单一物体的观察记录。
3、网球、洗衣板、积木、记录纸、笔等。
活动流程
设疑探索——讨论体验——记录延伸
活动过程
探索一:
1、设疑:怎样不用力推,球也能滚起来。
2、探索:幼儿自由的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极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积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讨论:
(1)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并演示。
(2)小结:板的一端垫高了,不用力推球就会从高的地方往下滚。
探索二:
1、设疑:请小朋友两个人口起玩,想办法使两只球在板上滚的快慢不一样。
2、探索:幼儿自由结伴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两块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积木垫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块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块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积木垫的一样高)
3、讨论:
(1)幼儿讲述合作的经过,并进行演示。
(2)小结了两块平整的板面,积木垫的低不一样,的滚动快慢也不一样,垫的高的板球滚的快,垫的低一点的球滚的慢。两块积木垫的一样高,平的一块球滚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块板球滚的慢。
4、幼儿体验
记录:
一、请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记录下来,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二、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记录。
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玩的是球,那么别的东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天气符号,知道各种气象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2、能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气象播报活动。
3、体验当“小小气象播报员”的成功感。
动准备:
多媒体设备;市天气预报的打印版本若干张(与幼儿人数相等);小小气象员标示(即时贴标记,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用声音、视频引出天气预报话题讨论。
1、听声音根据已有经验判断
考考你们:听听看,什么电视节目开始了?
2、确认答案,观看天气预报片头。
3、小结幼儿回答:知道天气的情况、温度
二、看城市天气预报视频讨论。
1、我这里有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我们看一看是不是跟你们刚才说的一样。
2、你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地方看不懂的。
3、今天我们来认识天气符号,哪里有天气符号?
4、介绍记录表,请幼儿边看天气预报边记录。(播放完整的城市天气预报)
三、结合视频,详细认识天气符号。
1、和朋友对对看记录的结果一样不一样。
2、集体进行记录,认识、讨论符号的含义。
3,逐一进行集体记录,逐一认识:多云、阴、小雨、小雪、雷阵雨、雨夹雪等
4、小结记录情况。
5、出示天气符号图谱,全面的认识各种天气符号。
(1)再请你们看一些符号,这里有没有不认识的符号?
(2)教师喊出编号,幼儿抢答。
(3)从头认识一边全部的天气符号,巩固孩子对于天气符号的认识。
四、“小小气象播报员”活动。
1、出示自制天气预报图,一同学习天气播报的方法。(播放自制的天气预报图)
2、正式播报。
孩子们起立,从第一个开始轮流每人播报一个城市的天气预报。
五、迁移生活经验,知道天气预报和我们大家的关系。
1、提问:天气预报对我们人有什么帮助?
2、如果我们去旅行的时候,可以根据天气预报作出什么样的准备?
请孩子们用报纸当道具,根据播报的天气变化进行各种准备上的变化。
活动目标:
1、认识天气符号,了解简单的气象知识。
2、初步学会记录天气符号。
3、关注天气预报,有观看天气预报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记录表人手一份。
2、雨天气预报相关的视频、音乐。
3、天气预报的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都在关注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里有很多的天气符号你们认识吗?你们知道这些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吧?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些天气预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3、共同记录,理解天气符号的含义。
出示天气符号,(—1℃、1℃、晴、多云、阴等)依次讲解二、看PPT,全面认识天气符号,做天气预报员。
1、看PPT,认一认不认识的天气符号。
师:看看,这里面有不认识的图案吗?除了我们刚才认识的,哪个不认识??
(重点讲雷阵雨标记)师:看雨点,小雨、中雨。
师:发现什么规律了?
师:小雪、中雪。
2、读一读天气符号,加深记忆。
师:都认识了吗?要不要再念一遍?
师:我们一起来念一遍。
(幼儿按序念天气符号)三、看视频,了解天气预报的作用。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认识了这么多的天气符号,那播天气预报的播音员是怎么播天气预报的呢师:我带来了一小段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我们一起听听看。
(观看视频)师:天气预报播报了哪些内容啊?
师:不但能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还能知道明天的气温温度。看视频师:为什么会有两个天气符号?(由傍晚的天气到明天的天气的转变过程)让孩子知道转变的符号怎么记录师:那为什么有两个温度呢?
师:对呀前面一个是最低气温后面一个是最高气温3、当气象预报员。
看PPT,带领幼儿播报城市的天气预报四、记录天气情况1、师:天气预报用处可大了有时候看天气预报需要记录下来,今天就请小朋友当一回记录员,老师来播报天气,你们来记录师:我准备了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和四张记录表(带幼儿认识城市)师:这张记录表有三栏,第一栏是城市的名称,第二栏要求小朋友记录这个城市的天气情况,第三栏要求小朋友记录温度(教师示范)师:现在每张桌子有四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选一张记录表,老师来报天气预报,你把你所选择的哪个城市天气情况记录下来师:选好了吗,看一看你选择的是哪个城市师:准备好了吗?
师:小朋友,把你的记录表送上来(一起核对)五、天气预报的作用看天气预报,同一天不同城市多种天气,感受祖国之大。
师:那我要你们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蒙氏活动中尝试用银行游戏进行退位和不退位减法比高低2、活动中知道自己的长大离不开同伴、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和爱护,激发对周围人的感恩之情
活动准备:
银行游戏材料若干,投影仪、电脑、音响活动过程:
情感导入
1、听音乐走线刚才你听到的是什么曲子?(可爱的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家好么?(我的家里有。他。我喜欢。因为。)小结:在家里有那么多关心我们的人,这些亲人呢彼此关心、爱护,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可爱、温馨、幸福、温暖、好的不得了的)
2、歌曲:可爱的家
3、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家,这个家好大,有很多孩子天天和我一起工作、游戏、生活,你们知道我说的是那个家么?(蒙一班)
4、我记得刚认识你们的时候你们有些孩子小小的、矮矮的,可是现在你们都长那么高了,感叹:哎呀真是长高了不少。
观察版面理解版面内容
1、看得懂这些上面的东西么?是什么意思,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这是记录小朋友身高的
2、怎么会有两种身高呢?(现在、过去)
比较
1、你发现你的两个身高数字一样么?发生了什么变化?(逐一问)(幼:我以前的是两位数的、现在是三位数的;以前各位数是*现在是*)(教师:数字变怎么了,(大)说明你长高了)
2、现在所有的数字都比以前大了,说明我们小朋友都怎样了?(长高了)那么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现在比以前长高多少呢?(引导幼儿说出减法)今天我们就用银行游戏来计算一下我们到底长高了多少。
在孩子不能说出减法的情况下:我们请银行游戏帮忙。在总结中小结我们用的是减法)
操作要求
1、我为你们准备了大的托盘,先取什么数字?接着就可以操作银行游戏
2、今天的工作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在减的时候可能会不够;或者一个是百位数、一个是十位数,当你们还需要一个托盘的时候我还准备了一个小的托盘)
3、取物的时候可能会有两个人和你一起,所以我们要稍微等待一下幼儿操作大托盘――取大数字――去银行取相应的量――取小数字――减法――交换、取小托盘银行交换――取相应的数字卡
交流
1、请把你的答案放上来
2、告诉大家你长高了多少?(逐一)
3请***介绍一下自己的操作,我这里也有一家银行,你可以在这里操作。
注意:幼儿操作时照顾后面孩子的观看上下的互动
4、将算错的幼儿数字卡三张取上来,***现在多少高,过去多少高,得出的.答案是长高了***高,这个答案对么?请大家以后在工作中帮他一起计算一下
小结:刚才在银行游戏中用借位的方法了解了自己到底长高了多少。这种方法在生活中除了可以帮助我们知道长高多少以外还能了解一些什么呢?
分享
1、今天我们知道了我们长高了很多、长聪明了很多、有的长漂亮了许多。这一切我们要感谢谁啊?(父母、老师、同伴),有那么多的感谢,就用一首感恩的歌来表达吧活动反思:
主题活动是一种开放、多样的活动形式,以幼儿实际生活经验为着眼点,从孩子的所关注的问题出发,由浅入深地展开活动的。“长高了”这节活动源于幼儿的体检,在测定量身高中他们所引发的兴趣性,尝试将蒙氏教学的“退位减法”与这一生活经验进行有机联结,挑战性轻轻地拨动着幼儿的思维之弦,为幼儿思维的任意弛聘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使这种学习为生活所用,同时通过身高的比较感知自己的长大,来感谢父母、老师的养育和伙伴的朝夕相处,这些感恩之情在活动中孩子们也获得了表达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语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思维,在细微之处的提问如能再加斟酌将会有更好的效果。此外最后一环节与开始部分有些类同,可以考虑省去。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1
活动名称:我从哪里来(科学)
活动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能较完整表述观察结果,大胆地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了解妈妈怀孕十月的辛苦及抚养自己长大的艰辛,激发幼儿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1、课件《我从哪里来》。
2、教学挂图。
3、陈老师怀孕前后的照片。
4、音乐《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张陈老师的照片,鼓励幼儿进行比较。
1、师:这是谁?以前的陈老师和现在的陈老师有什么不一样?你从哪看出来的?
2、师:原来现在的陈老师怀孕了,要生小宝宝了,小朋友,那你们是从哪来的呢?你们知道妈妈肚子里为什么会有小宝宝吗?
二、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一》,让幼儿通过观看课件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来。
1、师: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吗?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形成的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观察结果,说出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2、师:原来爸爸妈妈结婚以后,爸爸在妈妈的身体里种下了一些小种子,这些像小蝌蚪的种子叫做精子,他们在妈妈的身体里展开了游泳比赛,游得最快的精子就会和妈妈身体里叫做卵子的好朋友友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受精卵,受精卵长大后就是一个小宝宝了。
三、播放课件《我从哪里来二》,让幼儿通过观后课件初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
1、师:小宝宝住在妈妈身体里的什么地方?
2、师:开始的时候他有多大?后来慢慢的长出了什么?眼睛会睁开吗?
3、师:小宝宝会在妈妈的肚子里做些什么呢?宝宝的耳朵能听见声音吗?后来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怎么样了?他会在妈妈的肚子里生活几个月?
4、师:原来小宝宝一直住在妈妈身体里的一个叫做子宫的小房子里,开始的时候他像一粒种子那么大,慢慢地长出了眼睛、耳朵、嘴巴,到了180天的时候眼睛还会睁开。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会游泳、吸吮手指、翻跟头,有时还会跟着音乐跳舞,后来小宝宝越长越大,妈妈的肚子再也装不下了,他就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了,他整整在妈妈的肚子里住了十个月。
四、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观察进一步了解胎儿的主要生长过程。
1、逐一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师:这时的宝宝是怎样的?他怎么吃食物呢?
--师:这时候的宝宝只能看见头和身体,还有腮和小尾巴呢!不过小尾巴会随着宝宝的长大消失的。小宝宝是通过脐带吸收妈妈肚子里的营养,一天天地长大。
2、出示第二幅图片后提问。
--师:小宝宝慢慢长大了,现在他是什么样的?他有眼睛、鼻子、嘴巴了,他现在的眼睛、鼻子、嘴巴和我们的一样吗?
--师:现在的小宝宝刚刚有了眼睛、鼻子、嘴巴,和我们的不一样。
3、出示第三幅图片后提问。
--师:你看见小宝宝的什么了?
--师:这时的小宝宝长了小手、小脚,他躲在妈妈的肚子里很安全。
4、出示第四幅图片后提问。
--师:你看见小宝宝又有什么变化了?
--师:这时的小宝宝全身都覆盖着一层绒毛。
5、出示第五幅图片后提问。
--师:你猜猜小宝宝这时候会长成什么样?
--师:这时候的小宝宝还在继续长大,骨骼也渐渐结实了,他有时还会调皮的踢妈妈一脚呢!
6、出示第六幅图片后提问。
--师:小宝宝怎样了?
--师: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生活了十个月,最后终于来到了人间,来到这个世界。
五、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1、师:我们从妈妈的肚子里来到了这个世界肯定很开心幸福,但我们在妈妈肚子里一天天长大的时候,你觉得妈妈会怎样?为什么?
2、出示陈老师怀孕之前带小朋友做操玩游戏的照片和怀孕之后做事情的照片让幼儿观察这两个时期老师身体状态的变化,体会妈妈怀孕的辛苦,从而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出示陈老师带小朋友做操的照片并提问:怀孕之前陈老师在和小朋友做什么呢?
--师:有了小宝宝之后,陈老师的身体有什么变化?还能和小朋友一起跑、一起跳、一起做操吗?
--出示陈老师弯腰捡东西不方便,上楼梯很累的照片让幼儿观察,体会妈妈怀宝宝的辛苦。
--出示陈老师看见食物不想吃,恶心及不得不吃的照片并提问:为什么陈老师吃不下还要吃呢?因为不吃,肚子里的宝宝就缺乏营养,长不大,所以妈妈是很伟大的,我们要更加爱我们的妈妈。
3、师:小朋友都说的很好,陈老师现在怀了小宝宝上班很辛苦,常常感到很累,但是老师再累还是要带小朋友学习本领,所以小朋友要更加体谅老师,爱老师,不惹老师生气做一个听话的好宝宝。
4、师:你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你们的妈妈也付出了很多,也很辛苦,现在你们上幼儿园了,长大了应该怎样感谢妈妈呢?可以对妈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对骨骼有初步的认识,产生探索身体奧秘的兴趣。
2、小组合作制用骨架,有保护骨骼的初步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体骨架模型,废弃的X光片;
2、大白纸,双面胶,小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DODO问小朋友,它为什么东歪西倒不能站起来与你们一起玩?
二、捏捏你的骨头。
1、请你用手捏一捏自己的手臂和手指,捏到什么?
2、你们还能在身体的其它哪些地方摸到硬硬的骨头?和好朋友一起说说。
3、原来骨头支撑着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要是没有了骨骼,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呢?
三、骨头有哪些?
1、出示人体骨骼图:
师小结:人身上一共有200多块骨头,正是由于它们连接在一起,头上有头骨,我们小朋友张开嘴巴靠的是颌骨,还有手骨、腿骨,我们做事走路都要靠它们,弯弯腰,那一节一节的是脊椎,摸摸我们的胸口,那一排一排的是肋骨,脚上手上还有手骨、脚骨,正是由于这么多骨头在加上骨关节连在一起,让我们变成了一个能动、能跳、能讲话、能做许多事的本领很大的人。
2、骨头这么重要,那我们怎么保护它呀?
不能剧烈撞击,不然会骨折断裂。多吃含钙的东西,像牛奶、骨头汤……多运动,这样小朋友骨头的本领会越来越大……
四、我的骨头这模样。
1、观看X光照片,找出是人身体上啊一部位的骨头
如果不小心骨头受伤了,那我们要到医院里去X光照,看这就是骨头的照片,能找得到哪里是骨头吗?我这里有许多张骨头的照片,你们能猜猜看,这是人身上哪个地方的骨头?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猜猜看。
2、师示拍手臂的骨头照片。
我现在也来给这个娃娃的骨头拍张照,我想给他手臂的骨头照相,看我把白纸剪成一条后放在娃娃手臂上贴在胸口,哇,照片拍好了,你们想不想也给骨头拍照呀?
3、引导幼儿用剪贴并测量长短的方法,给娃娃身体上照相不过和好朋友一起给娃娃骨头拍照的时候要当心,别剪到手上噢。
4、幼儿展示自己贴出来的骨架,并讲讲贴了哪些骨头。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对于自己的身体一直充满认识的兴趣,为此我们产生了“有用的身体”这一主题活动,为幼儿创造了一个学习一情境,帮助他们了解身体。本次活动是这一主题背景下的一个子活动:骨骼啥模样。通过活动使幼儿对骨骼有初步的认识,产生探索身体奧秘的兴趣。在小组合作制用骨架中产生保护骨骼的初步意识。
那如何将内隐的骨骼以直观的方式巧妙地外显出来。首先,我请幼儿摸一摸,捏一捏自己身上的骨头,感觉到骨头是硬硬的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出示骨骼分布图,将看不见的东西更直观形象的显现在幼儿面前,并请幼儿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骨头。其次,我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看X光片,他们互相争议、探讨最后猜出这是身体上哪部分的骨头。最后,二二合作,用剪贴白纸条的方法给娃娃照张“X”光片,在照“X”光片的时候,幼儿通过在娃娃身上测量确定骨头的长度;骨头间的相互比较,确定哪块骨头是要粗一些的,并用一个圆圈作为骨关节将骨头连接起来。幼儿在剪贴中一方面获得了成功感,另一方面也激起了他们探索骨骼的兴趣。
本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一直是高涨的,但如果能在保护骨骼这一环节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将一些易使骨骼受伤的现象用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将更易激起幼儿保护骨骼的情感。
小百科:骨头骨组织由活细胞和矿物质(主要是钙和磷)混合构成,正是这些矿物质使骨头具有坚实的物性。骨头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例如臂骨是长骨,腕骨是短骨,胸骨和颅骨是扁骨,椎骨是不规则骨。成年人的骨主要由两种组织构成:坚硬的密质骨在外,多孔的松质骨又称海绵骨在内。长骨中的大腿骨,或称股骨,中间填满称为黄骨髓的脂肪。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3
一、活动目标:
1、能感知并发现往水里加的盐越多,水的密度就越大,鸡蛋受到的浮力越大。
2、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能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的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乐于探究身边事物,养成乐于提问、敢于假设、勤于实践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
食盐若干、温水一杯(用透明杯子装)、生鸡蛋一个、勺子
三、实验步骤:
1、把鸡蛋放入清水中,观察鸡蛋是否沉下去。
2、用勺子装一勺食盐放入水中
3、用勺子充分搅拌水中的食盐,使得食盐完全溶于水中。
4、观察鸡蛋是否漂浮起来,如果还没漂起来,继续重复步骤2和步骤3。
5、鸡蛋漂起来啦,实验成功!
四、实验原理:
在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向下的重力,我们可以想象成有一个重力小精灵,它把鸡蛋往地面的方向拉。
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向上的浮力,我们可以想象成水中有水精灵,它把鸡蛋往上拉。在清水中,鸡蛋受到的重力比浮力大,也就相当于重力小精灵和水精灵拔河,重力小精灵力气比较大,所以鸡蛋往下沉到水底。
往水中加盐会增加水的密度,相当于给水精灵增加能量,鸡蛋受到向上的力更大了。当加入的盐足够多,鸡蛋受到的浮力比重力大,简单地说,就是水精灵力气比重力小精灵力气大,在拔河中赢了,鸡蛋就会往上漂。
五、相关链接:
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叫做“死海”,人可以躺在水中看书,而不会沉下去。这是因为水里面的盐很多,水的密度非常大,水精灵的力气非常大,可以把人往上托。但是小朋友要注意安全,无论任何时候,都不可以自己去游泳哦!
六、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你们可以试试把实验中的鸡蛋换成其他东西,比如葡萄,比如积木,你还可以试试把食盐换成糖,换成咖啡粉,看看结果会怎样?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4
活动设计背景
物体的膨胀是指物质遇热、水或气体膨胀的性质。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孩子对物体膨胀的现象在生活中遇到过,但是对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的经验还不是很系统,很科学。因此在学前班开展“物体的膨胀”的科学探索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整合、梳理、提升这方面的知识经验,还可以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观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理念。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物体膨胀的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
3、学会比较观察的方法。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幼儿能理解“膨胀”的条件。
2、让幼儿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干的木耳、银耳、压缩海绵、气球、冷水、水杯。
教师操作材料:1、用水泡过的黄豆和干黄豆。
2、木耳、银耳、粉条、玉米若干。
3、瘪的乒乓球、透明杯若干、开水瓶、酒精灯。
教学过程
随着音乐进
一、导入活动、比较干黄豆和水发黄豆的不同。
师:昨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泡了一些黄豆,现在,我们来比一比泡过的黄豆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师:用水泡过的黄豆大了,因为黄豆遇水会变大,这种现象叫膨胀。膨胀就像变魔术一样,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体的膨胀。出示课题:物体的膨胀。学生跟读。积累词汇。
二、出示目标:
1、通过小朋友动手操作,知道物体膨胀的现象。
2、了解物体膨胀需要的条件。
3、在生活学习中学会比较观察的方法。
三、感知物体膨胀现象
学生操作
1、猜一猜
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有趣的礼物,谁来猜一猜它们怎么能膨胀
2、做一做
教师操作
学生观察比较
小结:用热水泡很快膨胀了,而小朋友泡的东西膨胀的慢一些,原来温度也能影响物体膨胀的快慢。
3、感知某些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出示玉米粒问:这是什么?请你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怎样才能使玉米变成爆米花?为什么?让学生品尝。
(2)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出示粉条让学生说是什么?老师操作。
课堂小结:象木耳、银耳、玉米、气球等有的遇热能变大,有的遇水能变大,有的遇气能变大,这些都是物体的膨胀。
四、利用物体膨胀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现在我们知道有些物体遇热能膨胀,有些物体遇水能膨胀,有些物体遇气能膨胀,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忙解答吗?
昨天老师不小心把乒乓球踩瘪了,小朋友和你的号朋友一起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它鼓起来,为什么?
师启发,学生说、教师操作、学生观察。
五、说出生活中的膨胀现象。
师:你们真聪明,物体的膨胀现象真的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生活中还有许多膨胀现象你们都见过那些?
1、学生说
2、看书本
3、看短片
六、全课总结
今天,小朋友知道了有些物体遇热能膨胀,有些物体遇水能膨胀,有些物体遇气能膨胀,生活中的膨胀现象有很多,如果小朋友还有新的发现再来告诉大家吧!
七、知识延伸
回去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放在冰箱的冷冻层里,两天后再去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结束后,总的来说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次活动的成功依赖以下几方面:
一、选材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的膨胀现象很多,幼儿一直不会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说明这个现象,幼儿总以为吸水后膨胀的物体是长大了,他们主动花钱买来遇水膨胀的球球儿告诉老师说,是球球儿长大了。这说明幼儿对物体膨胀是感兴趣的,在课堂上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再次证明选材是成功的。
二、活动目标制定科学、明确,内容紧扣目标,几个环节紧密相连,一个环节解决一个问题,教学环节清晰,探索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我始终将目标明确手心,在整个活动中,通过实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感受并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并获得相关经验,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三、教学设计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符合〈纲要〉精神,让幼儿在玩中学,这节课成功地把幼儿无疑获得的经验转为了有意的科学探索。难点突破轻松有效。
四、活动中我的教态亲切,整个活动中幼儿都是愉快的,师幼关系融洽,作为幼儿探索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最后我在活动结束后留了知识延伸作业,实验的结果让学生对冷膨胀有点认识。
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教师驾驭幼儿、驾驭语言的能力有待提高,语言不够精炼,不够艺术,不够严密。这都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提高。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能积极探索电影动画的成因。
2、参加制作简易动画,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动画制作过程的录像、两种示范用的小动画。
2、制作小动画所需的纸、小棒、水彩笔、动画书。
活动过程:
一、播放动画片《猫捉老鼠》,猜想动画片制作的原理。
二、幼儿翻看动画书,知道快速翻动一本书会产生动画的感觉。
1、请幼儿拿一本书翻翻看,说说发现了什么?
2、边演示边提问:快速地翻画面会怎样呢?
3、这些东西为什么会动起来?书上的每张画面有什么不一样?
4、这些东西动起来了,我们就象看到什么一样?动画片是怎样做出来的呢?
三、激发幼儿了解电影动画的制作过程及其产生的原理。
通过看录象了解电影动画的制作过程,并简单介绍动画的成因。
四、幼儿制作小动画
1、教师出示两种范例,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
2、幼儿讨论做法。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演示操作自制的小动画,体验成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