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北京的金山上》(通用6篇)
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北京的金山上》(通用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北京的金山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北京的金山上》 1
【活动目标】
1、受藏族音乐,舞蹈的风格,喜爱学习民族舞蹈。
2、熟悉旋律,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弹簧步。甩袖等)
3、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感受多民族服装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日常活动中了解藏族舞蹈及服装的特点,观看过民族大联欢的录像带,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2、磁带。录音机。
3、民族的服装娃娃。图片若干。
4、安门图片。装饰画。藏族服装。蜡笔。
【活动过程】
1、组织问好。
⑴教师弹曲子,幼儿更节奏拍手。
⑵练声:《我是小小茶壶》。《山谷回音真好听》
⑶律动:《手碗转动》。《喜洋洋》
2、与幼儿谈话,引起幼儿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民族娃娃来,你们想看看她吗?想和他做好朋友吗?”(出示藏族娃娃)“看,她漂亮吗?”(漂亮)“小朋友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民族)“那知道有那些少数民族吗?”(藏族,朝鲜族蒙古族,等等```)“那你们知道老师手上这个民族娃娃是哪个民族的吗?”(知道)“她是哪个民族的呀?”(藏族)“!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她是藏族来的小朋友?”(她穿的衣服袖子很长。腰上还有五彩腰带)“哦,原来是从她的衣服上看出来的,藏族小朋友的衣服很漂亮,小朋友想和她做好朋友吗?”(想)“那我们就先来听听藏族小朋友唱的歌,看看藏族的舞蹈,下面小朋友先听听藏族的歌`````````
3、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⑴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⑵幼儿听音乐拍节奏,熟悉音乐旋律
⑶欣赏舞蹈:教师示范跳一遍完整的舞蹈,引起幼儿兴趣。
⑷小结:“刚才小朋友跟音乐拍的节奏真好,来表扬一下自己(嘿嘿。你真棒)在听完这首藏族歌曲后小朋友能告诉老师,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吗?”(北京的金山上),“这首很好听的北京的金山上。”
4、学习基本工作。
⑴“藏族有哪些基本工作?”(甩袖。弹簧步)“好。下面小朋友跟老师来学习一下藏族舞蹈。
①一脚按拍子点地,双手一上一下翻动
②双手捧哈达,从身体前方慢慢托起至头顶上方,右脚做弹簧步,当手升到头顶的时候双手左右摇摆。
③踏点步,双手一切甩袖。
④双手从下往上翻,做弹跳步。
⑤手上下甩袖,脚前后点地。
⑥“巴扎嗨”是双手在身体的右前方做献哈达壮,弯腰屈膝,右脚跟前侧点地,“嗨”时双手合拳拍击一次原地上跳。
5、学习舞蹈。
⑴幼儿完整学习舞蹈。
“小朋友跳得真好看,来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遍藏族舞蹈,好吗?”(好)
⑵幼儿随着音乐跟老师表演舞蹈。
6、小结舞蹈
今天我们班小朋友学了什么舞蹈呀?舞蹈的`名字是什么呀,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北京的金山上。藏族舞蹈)
7、总结:
⑴除了藏族以外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秋天来了,天气变冷了,那些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想叫我们大(1)班的小朋友帮他们画几件漂亮的衣服,你们愿意吗?(愿意)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各种颜色来装饰各民族服装。
8、评价幼儿作品。
来,举起你们给那些兄弟姐妹画的衣服来看看,画得真漂亮呀。我们把你们给民族娃娃画的衣服,送到天安门去给他们,好吗?
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北京的金山上》 2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能在音乐伴奏下一起跳藏舞。
2.感受藏族音乐、舞蹈的风格,喜爱学习民族舞蹈,体验民族文化的丰富和灿烂。
活动准备:
1.课件《美丽的青藏高原》
2.自制的藏族服饰:长袖(每人一对),彩色花纹围裙(女孩每人一条)
3.音乐《北京的金山上》
4.孩子对藏族的文化、风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学过藏舞的基本动作(靠步、三步一撩)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入活动主题
1.引:我们伟大的祖国妈妈有56个民族宝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群住在“世界屋脊”上的能歌善舞的人们。
2.播放课件(青藏高原的背景音乐下出现雪山、布达拉宫等西藏的标志性风景和跳舞的藏族人民)
3.提问:你们知道住在青藏高原上的是什么少数民族吗?
他们的衣服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4.幼儿回答后教师:这些有着长袖子,系着彩色花纹围裙的是藏族的人们。
二、欣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熟悉歌曲的旋律
1.引:看过了藏族人民住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听听藏族的歌,歌曲的名字叫《北京的金山上》。
2.完整欣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3.教师与幼儿共同听音乐拍节奏,感受歌曲的旋律
三、学习舞蹈
1.教师穿上自制藏族服装,示范整个舞蹈动作,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这首《北京的'金山上》这么好听,张老师忍不住要加入藏族小朋友一起跳藏舞,你们想看吗?
2.引导幼儿回忆舞蹈中的动作并模仿,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把整套舞蹈动作分解为5个动作,并示范介绍
3.幼儿跟教师练习舞蹈中的五个分解动作,练习时先将手上和脚上的动作分开练,然后手脚共跳
第一个八拍:双手放背后,含胸,左右靠步。
第二个八拍:一脚按拍子点地,双手一上一下翻动。
第三个八拍:手上左右平移袖子,左右靠步。
第四个八拍:走三个平步,手平放,第四拍左腿提膝向前,撩小腿,甩袖。
“巴扎嗨”:双手在身体的右前方做献哈达壮,弯腰屈膝,右脚跟前侧点地,“嗨”时双手合拳拍击一次原地上跳。
4.教师再次在音乐中完整地示范整个舞蹈,引导幼儿记住动作的顺序。
5.师幼一起在《北京的金山上》的音乐中完整地跳舞
四、舞蹈表演《北京的金山上》
1.幼儿穿上自制的藏服,在音乐中表演舞蹈《北京的金山上》
2.藏族大联欢:请家长与孩子一起来表演舞蹈《北京的金山上》
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北京的金山上》 3
一、教学目标
情感与兴趣目标
感受藏族音乐风格,激发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喜爱之情。
体验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认知与技能目标
熟悉歌曲旋律,能准确演唱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
了解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能随音乐节奏进行简单的舞蹈创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北京的金山上》,把握歌曲的节奏与旋律特点。
引导幼儿感受藏族音乐风格,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
准确唱出歌曲中的装饰音,让演唱更具韵味。
组织幼儿进行舞蹈创编,使其动作与音乐协调统一。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游戏法
四、教学准备
《北京的金山上》音乐音频、视频。
藏族服饰、哈达、手铃、热巴鼓等道具。
多媒体课件,展示藏族风情图片、舞蹈动作分解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播放一段藏族风光视频,画面中展现雪山、草原、牦牛等元素,提问幼儿:“小朋友们,看看这是哪里呀?你们觉得这里美不美?” 引导幼儿观察视频,自由回答问题。
教师身穿藏族服饰走进教室,向幼儿展示并介绍:“老师今天穿得漂亮吗?这是藏族人民的衣服,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藏族感受他们的音乐舞蹈。”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
(二)歌曲学习
初听歌曲
播放歌曲《北京的金山上》音频,让幼儿安静倾听,感受歌曲的整体情绪、速度和节奏,提问:“这首歌听起来怎么样?是快快的还是慢慢的,是高兴的还是难过的?”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感受。
复听歌曲
再次播放歌曲,这次教师随着音乐轻轻哼唱,同时引导幼儿用拍手、跺脚等简单动作跟随音乐节奏,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节奏。
歌词学习
教师逐句教幼儿歌词,讲解歌词含义,如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告诉幼儿北京是祖国的首都,金山代表着美好的地方,光芒照四方是说幸福、希望传遍各地。每教一句,让幼儿跟着重复,加深记忆。
学唱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幼儿跟唱,重点指导幼儿唱准装饰音,如波音、滑音,可通过夸张的示范让幼儿模仿,多遍练习后,幼儿分组演唱,互相倾听评价。
(三)舞蹈创编
教师展示藏族舞蹈基本动作,如甩袖、踏点步、翻身等,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动作分解图,向幼儿详细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让幼儿先进行模仿练习。
组织幼儿分组,给每组发放一些藏族舞蹈道具,如手铃、热巴鼓等,让幼儿根据歌曲旋律和节奏,自由创编舞蹈动作,将所学基本动作与小组创意相结合。
每组幼儿轮流上台表演创编的舞蹈,其他幼儿观看欣赏,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重点表扬动作与音乐配合默契、富有创意的.小组。
(四)拓展延伸
举办 “藏族风情小派对”,幼儿们穿上藏族服饰,戴上哈达,在教室里共同演唱《北京的金山上》,跳起藏族舞蹈,营造浓郁的藏族氛围。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展示所学的歌曲和舞蹈,介绍藏族的一些小知识,增进亲子交流与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藏族音乐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幼儿较好地掌握了歌曲演唱和舞蹈创编技能。但在舞蹈创编环节,部分幼儿创意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可多提供一些启发灵感的素材,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创造力。
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北京的金山上》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幼儿了解藏族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等基本文化知识,知道《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具有藏族风格的歌曲。
认识并能说出歌曲中的音符、节拍等音乐元素。
能力目标
能够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提高幼儿的歌唱表现力。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通过音乐活动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
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祖国多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让幼儿在合作学习与表演中,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和浓郁的藏族风情,学会准确演唱歌曲。
组织幼儿开展音乐游戏和舞蹈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难点
帮助幼儿理解藏族音乐文化内涵,将情感融入到歌唱与舞蹈表演中。
引导幼儿在舞蹈创编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个性的舞蹈动作。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有关藏族的资料图片、书籍,制作成 PPT。
歌曲《北京的金山上》的不同版本音乐,包括童声合唱、民族乐器演奏等。
藏族特色装饰物品,如经幡、唐卡、藏式面具等,用于布置教室营造氛围。
手拍、沙锤等简单乐器,供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使用。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提前将教室布置成藏族风格,悬挂经幡、张贴唐卡等。幼儿进入教室时,播放轻柔的藏族背景音乐,教师身穿藏袍,以藏族同胞的身份欢迎幼儿:“扎西德勒,小朋友们!欢迎来到我们美丽的藏族家园。” 引导幼儿感受藏族氛围,激发好奇心。
利用 PPT 展示藏族的地理位置、生活场景、传统节日等图片,向幼儿介绍藏族文化,提问:“藏族人民住在哪里?他们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有哪些有趣的节日?” 鼓励幼儿积极回答,分享自己的想法。
(二)音乐探索
播放童声合唱版的《北京的金山上》,幼儿围坐倾听,教师引导幼儿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提问:“这首歌的声音像什么?是高高低低的,还是平平缓缓的?” 让幼儿用形象的比喻描述音乐感受。
再次播放歌曲,这次教师拿出手拍、沙锤等乐器,分给幼儿,让幼儿尝试跟着音乐节奏敲击或摇晃乐器,增强对歌曲节奏的把握,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节奏错误。
教师介绍歌曲的背景知识:“这首《北京的金山上》原是一首藏族民歌,后来经过改编,表达了藏族人民对毛主席、对北京的热爱。‘金山’象征着幸福美好的地方,歌曲充满了喜悦的'情感。” 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理解。
(三)歌曲学习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用生动的表情、夸张的口型引导幼儿观察模仿,每句教唱 2 - 3 遍,重点强调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切分节奏,如 “哎 — 巴扎嘿”,让幼儿体会装饰音带来的活泼俏皮感觉。
幼儿跟唱练习,先集体跟唱,再分组跟唱,教师倾听每组幼儿的演唱,及时给予鼓励和纠正,对于唱得好的幼儿奖励小藏饰。
开展 “小小歌唱家” 比赛,幼儿个人上台演唱,其他幼儿当评委,用贴纸投票选出唱得最好的几位小朋友,给予表扬,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演欲。
(四)舞蹈与游戏
教师示范藏族舞蹈基本步伐,如退踏步、抬踏步等,邀请幼儿一起跟着练习,强调脚步动作与手臂摆动的配合,同时播放歌曲,让幼儿在音乐中熟悉舞蹈步伐。
组织幼儿进行 “音乐接龙” 游戏,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幼儿依次唱出歌曲的一句,要求不能重复,接不上的小组淘汰,最后获胜的小组奖励哈达,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幼儿自由分组进行舞蹈创编,结合所学的舞蹈步伐和动作,添加自己的创意,教师提供藏式面具、彩带等道具,供幼儿装扮。创编完成后,每组幼儿进行舞蹈展示,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五)总结与延伸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藏族文化知识、歌曲演唱和舞蹈创编内容,总结收获,鼓励幼儿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环节。
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收集更多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带到幼儿园分享交流,拓宽幼儿的音乐视野。
六、教学反思
通过营造浓郁的藏族情境,幼儿沉浸在民族文化氛围中,对歌曲学习和舞蹈创编充满热情。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个别幼儿节奏感较差,在后续教学中需加强对这部分幼儿的个别辅导,同时可进一步挖掘藏族音乐文化的深度,让幼儿有更多收获。
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北京的金山上》 5
一、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
幼儿能熟练演唱歌曲《北京的金山上》,并能用自然、明亮的声音表现歌曲欢快的情感。
掌握藏族舞蹈的典型动作,如献哈达、长袖挥舞等,并能根据歌曲节奏进行流畅的舞蹈表演。
认知目标
了解藏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包括旋律走向、节奏规律等,感知音乐与民族文化的紧密联系。
认识藏族的一些代表性文化符号,如牦牛、青稞、布达拉宫等,丰富文化知识储备。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热爱之情,激发幼儿探索多元文化的兴趣。
让幼儿在集体音乐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和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幼儿感受歌曲的韵律美,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学会富有感情地演唱。
引导幼儿学习藏族舞蹈动作,通过舞蹈展现藏族风情,提升身体协调性。
难点
引导幼儿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将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融入到音乐表现中。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舞蹈创编,使创编作品既具有藏族特色又富有创意,且团队成员配合默契。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模仿学习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视频资料,展示藏族文化图片。
藏族服装、哈达、手鼓、铃铛等道具若干套,满足幼儿表演需求。
自制教学卡片,上面有歌曲简谱、歌词、藏族文化知识要点等内容。
小奖品,如彩色贴纸、小书签等,用于鼓励幼儿。
五、教学过程
(一)热身导入
播放欢快的藏族民间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围成圈,做简单的律动,如点头、跺脚、拍手、转手腕等,活动身体各个部位,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听的音乐是哪个民族的呀?你们对藏族有什么了解呢?” 鼓励幼儿分享已知的藏族信息,引出本节课主题。
(二)文化感知
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藏族文化图片,包括雄伟的布达拉宫、广袤的草原、成群的牦牛、藏族人民的生活场景等,教师进行详细讲解,介绍藏族的地域分布、居住环境、主要产业等知识,让幼儿对藏族有全面的直观认识。
播放一段关于藏族传统节日的视频,如雪顿节、望果节等,让幼儿观看藏族人民载歌载舞庆祝节日的画面,感受藏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激发幼儿对藏族音乐舞蹈的期待。
(三)歌曲学习
教师播放歌曲《北京的金山上》,同时展示自制的歌曲简谱教学卡片,引导幼儿观察简谱上的音符高低变化,初步感知歌曲旋律走向,提问:“看看这些小音符,像不像在爬山呀,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你们跟着感觉一下。”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手持歌词卡片,用清晰、缓慢的语速朗读歌词,解释歌词含义,每句教唱后让幼儿跟唱 3 - 4 遍,重点指导幼儿唱准高音部分和装饰音,可采用对比示范的方法,让幼儿听辨不同唱法的效果。
幼儿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倾听每组幼儿的演唱,及时纠正发音、节奏等问题,鼓励幼儿互相倾听、互相学习,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幼儿给予掌声鼓励。
(四)舞蹈学习
教师邀请一位藏族舞蹈老师来到课堂,现场为幼儿表演一段正宗的藏族舞蹈,展示献哈达、颤膝、甩袖等经典动作,幼儿认真观看,教师适时讲解动作要领,如 “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捧着,微微弯腰,脸上带着微笑,表示尊敬和祝福”。
幼儿跟着藏族舞蹈老师学习基本动作,先分解练习,再连贯起来随着歌曲音乐进行练习,教师和舞蹈老师一起在旁边指导,纠正幼儿的动作姿态,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掌握基本舞蹈动作。
幼儿分组进行舞蹈创编,教师提供藏族服装、手鼓、铃铛等道具,让幼儿根据歌曲的节奏和自己对藏族文化的理解,添加创意动作,编排小组舞蹈,要求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创编任务。
(五)展示与评价
每组幼儿依次上台进行舞蹈和歌曲联合表演,展示创编成果,教师用手机或摄像机记录下每个小组的精彩瞬间。
表演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教师引导幼儿从演唱的'声音、舞蹈的动作、团队的配合等方面进行评价,如 “你们觉得这组小朋友唱得响亮吗?舞蹈动作整齐吗?哪里还可以做得更好?” 最后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肯定幼儿的努力和创意,颁发小奖品鼓励。
(六)总结与拓展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藏族文化知识、歌曲演唱和舞蹈创编要点,强调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探索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把幼儿的表演视频制作成光盘或上传到班级群,让家长也能欣赏到幼儿的学习成果,同时布置课后任务,让幼儿回家后教家人唱《北京的金山上》,分享藏族舞蹈动作,促进家园共育。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邀请藏族舞蹈老师现场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舞蹈专业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歌曲和舞蹈,还深入了解了藏族文化。但在小组创编环节,个别小组存在分工不明确、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后续需加强对幼儿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北京的金山上》 6
一、教学目标
艺术表现目标
幼儿能用甜美的嗓音、准确的节奏演唱歌曲《北京的金山上》,并能通过表情、动作等方式生动地表现歌曲情感。
学会藏族舞蹈中的几种典型步伐和手势,能够自主创编简单的舞蹈组合,展现藏族舞蹈风格。
文化理解目标
了解藏族音乐的起源、发展及其与藏族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知道《北京的金山上》所承载的历史意义。
认识藏族的传统服饰、建筑、饮食等文化特色,拓宽文化视野。
情感态度目标
激发幼儿对少数民族艺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培养幼儿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意识。
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勇于展示自我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幼儿深入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熟练演唱。
让幼儿熟悉藏族舞蹈基本元素,能够运用所学创编舞蹈,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难点
帮助幼儿体会藏族音乐中的文化底蕴,将情感与艺术表现完美融合。
组织幼儿进行高效的小组合作创编,克服幼儿在创意、协调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
歌曲《北京的金山上》的音频、视频资料,包含不同演唱风格和场景的版本。
藏族风情的教具,如缩小版的布达拉宫模型、藏式帐篷、藏族服饰人偶等,用于直观展示藏族文化。
为幼儿准备充足的舞蹈道具,如彩色哈达、长袖舞衣、热巴鼓、手铃等。
设计制作简单的音乐知识卡片,标注歌曲的节奏型、音符时值等,便于幼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