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剪羊毛》教案(通用5篇)

发布者:海月升时 时间:2024-12-6 08:52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剪羊毛》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剪羊毛》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剪羊毛》教案(通用5篇)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剪羊毛》教案 1

教学目标:

1、准确演唱附点节奏及四分休止符。

2、感受愉快、活泼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引导学生创编伴奏,创编动作,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3、在浓郁的情境中,聆听和演唱歌曲,感受劳动的快乐,认识劳动的意义,对澳大利亚有一定了解。

教材分析: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颇广的民歌,该国以盛产羊毛而著称于世。歌曲反映了澳大利亚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生活和乐观的精神面貌。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了“剪羊毛”这一特定的劳动情景,以“白云”、“冬雪”、“丝绵”夸张的形容通过工人们劳动而剪下的遍地羊毛,以“皮袄”比作羊儿身上的绒毛,富于想象,很有童趣。附点节奏及休止符展示了剪羊毛工人熟练、轻捷的动作。劳动者有节奏的动作和乐观爽朗的性格,点出了“热爱劳动”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

以愉快而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

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生律动《春天在哪里》

2、节奏训练。(附点节奏)

3、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春天到了,你们最喜欢做什么?(生各抒已见)

师:瞧!这个来自澳大利亚的小朋友。春天到了,他正在帮助爸爸妈妈剪羊毛呢!

二、感受歌曲。学唱歌曲。

1、生谈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什么样的?)

2、师:每年的8—10月是澳大利亚农民剪羊毛的时间,恰逢春季。为什么选择这个季节剪羊毛呢?(生各抒已见)

3、师: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你们想和煎羊毛的工人一起剪羊毛吗?

生:想

师:剪羊毛时会发出什么声音?

生:咔嚓

4、再次聆听歌曲。(在每一个乐句后面休止符处加入—咔嚓)

5、师:牧场小朋友的演唱感染了我,我也想用歌声表达愉快的心情(师范唱)

生伴唱(咔嚓)

6、师伴奏。生用LA轻声模唱旋律。

分析旋律速度的变化(1、节奏紧凑2、节奏变宽,时值变长)

7、试唱乐谱

师:歌曲共有几个乐句?哪几个乐句是相同的?

生各抒已见

8、轻声填词(分析歌词。解决难点)

师:白云,雪堆,丝绵这些词语都是形容?

生:羊毛很多,遍地都是······

三、熟练歌曲

1、师生接龙演唱歌曲。

2、分组演唱歌曲。(另外一组加入称词—咔嚓)

3、全班齐唱歌曲。

四、创编歌曲伴奏

生分小组讨论设计伴奏。(师巡视指导)

生说说设计方案

歌曲演唱加入伴奏展示。

五、小结。下课

师:澳大利亚是一个热爱劳动的国家,他们劳动时那种喜悦地心情值得我们每一个小朋友学习。我希望每一个小朋友都成为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剪羊毛》教案 2

一、概述

《剪羊毛》是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歌曲。它是一首澳大利亚民歌,也是一首少儿歌曲。歌曲反映了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火热的劳动热情。歌曲为二段体结构,其旋律优美欢快,尤其是附点节奏的运用,更赋予歌曲活泼跳跃之感。我根据音乐《标准》里所提出的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歌曲,进一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附点”及“四分休止符”的音乐知识。 培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及表现力。

(二)过程与方法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它以其自身的艺术魅力,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净化着人们的心灵。作为音乐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更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执教歌曲《剪羊毛》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一些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歌曲的音响特点,指导学生于聆听中学习,于创编中发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主要是采用 “宋君五字教学法”——顺、激、起、导、思。指导学生看中听,听中辨,顺利解决教学中难点;练中听,听中做,突出学科特点显成效;听中思,思中疑,激情起疑使中之乐学;听中创,创中编,于创编中丰富情感体验,还运用了模唱法、听唱法、学唱法。整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准绳,逐步展开,环环相扣,直至完成整节课的教学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曲内容、风格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综合艺术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听中创,创中编,于创编中丰富学生在其情感体验,提高其对音乐的表现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天真活泼,非常好动,在学习知识技能时采用 打击乐器学得更有激情

2、用情景导入增加学生的学习氛围

3、模仿表演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乐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的思路,学生主要是运用了练习法、欣赏法和表演法

(一)学生在看、听、想的过程中,感受到带有附点节奏,进一步体会到附点节奏跳跃、不稳定、赋有动感等特点。此环节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心里特点。学生将视听有机结合,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既“看”到了不同节奏表现出的不同形象,又听到了不同节奏的特点,尤其是初步感受到附点节奏的特点,从而使本课的知识难点得以顺利得以解决。音乐的审美育人功能有着鲜明的科学特点,那就是必须通过艺术本身来实现这一效

(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之后,启发、鼓励学生对学习中想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

(三)深入理解,激发情感,指导演唱,启发学生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同时综合其他艺术手段进一步表现歌曲。

媒体教学法:在教学开头小练习中辅以影视媒体,激发兴趣、拓展视野。

该教学策略的关键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开心融入到音乐课。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机境。

(1)播放音乐,学生自编动作进教室。

(2)我用语言组织教学

同学们,在欢快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的音乐课又开始了。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参加一个美丽的大牧场,看一看牧场有什么?

(二)音乐小练习

教学中我运用投影机课件,播放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美丽的大牧场,首先走出一个小男孩,接着又跑出一匹大马,这时,在牧场的栅栏上出现了两条节奏不同的旋律。教师用电子琴弹奏旋律,引导听辨:哪一条旋律是表现小男孩“走”过来的?哪一条是表现大马“跑”过来的?学生在看、听、想的过程中,感受到带有附点节奏的旋律表现的是大马跑过来的,并通过模仿大马跑的动作进一步体会到附点节奏跳跃、不稳定、赋有动感等特点。此环节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心里特点。学生将视听有机结合,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既“看”到了不同节奏表现出的不同形象,又听到了不同节奏的特点,尤其是初步感受到附点节奏的特点,从而使本课的知识难点得以顺利得以解决。音乐的审美育人功能有着鲜明的科学特点,那就是必须通过艺术本身来实现这一效率。所以,在学生初步感受附点节奏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一个音乐小练习。此练习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拍击,并引导学生创编动作表现出四分休止符的时值(如:拍肩、拧指等),从而保证节奏拍得准确。第二步:于音乐声中进行节奏练习,其方法是带领学生用三种不同的形式练习、A、拍手;B、模唱;C、手势。这里要强调的是所谓“音乐声”正是歌曲的旋律,伴随着三种形式的练习,歌曲旋律也相应出现了四遍。这样将节奏练习与音乐歌曲旋律有机结合,既避免了技能练习,解决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促使学生在听中做,在做中听,为学唱歌曲作了有利的铺垫。

(三)新授歌曲《剪羊毛》

1、听歌曲录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之后,启发、鼓励学生对学习中想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如:这首歌是谁写的?是哪个国家的歌曲?人们为什么要剪羊毛?剪羊毛的时候小羊疼不疼?工人是怎样给小羊剪羊毛的?等等。在与学生共同解答的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外国民歌的'由来——在民间生活劳动中产生并广为传唱的歌曲,更可以借此契机向学生播放画面,简介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将人文地理的知识渗透于教学中,更加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2、师先范唱第一段歌词,要求学生听辨歌曲分几个乐段?

3、学生唱第一段时先指导学生用“LU”模唱旋律,再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句。然后要求学生转声唱歌词。

4、生学唱第二乐段时,师先范唱该乐段,引导学生听辨哪一个乐句是第一乐段中的重复或变化。再要带领学生视唱一、二乐句的旋律,然后要求学生完整唱歌词。

5、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6、深入理解,激发情感,指导演唱时,师先用语言启发:同学们,歌曲的名字叫《剪羊毛》,为什么歌曲当中出现了“白色、白云、雪堆、冬天、丝绵”这样一些词语?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接着师范唱带有这些词语的乐句。让学生感受到剪羊毛工人愉快的劳动心情,更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面。然后要求学生带着思想感情、用欢快的声音把歌曲再来演唱。

(四)运用综合艺术表现手法表现歌曲

1、带领学生创编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由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再分组演奏,要求集体评价,找出恰当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2、启发学生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同时综合其他艺术手段进一步表现歌曲。如:A、请1—2名学生领唱第一乐段,其他学生齐唱第二乐段;B、让学生讨论并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C、学生自选头饰——小羊、剪羊毛工人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D、学生创编图画表现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

此环节为本课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在引导学生在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曲内容、风格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综合艺术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听中创,创中编,于创编中丰富学生在其情感体验,提高其对音乐的表现力。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会到了劳动创造幸福的真谛。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自己的幸福生活。

(六)听音乐出教室。这一环节与开头听音乐进教室互相呼应,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会了歌曲,全面实现了本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剪羊毛》教案 3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剪羊毛》。

2、初步认识附点节奏并能准确的演唱。

3、通过学习歌曲《剪羊毛》,懂得了劳动能创造幸福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劳动。

教学重点:

演唱并表现歌曲《剪羊毛》

教学难点:

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运用。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若干打击乐器,钢琴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歌曲《剪羊毛》伴奏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导入情境。

1、导入澳大利亚牧场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这个图片里,你们看到了什么?请你们一起说说。(出示多媒体大草原图片)生:蓝天、白云、大草原......师:再仔细看,还有谁来到了这里?(出示动画小绵羊图片)生:小绵羊......师:让我们走进这个地方,看看这里到底是哪里?(播放澳大利亚牧场图片)

2、介绍澳大利亚,导入课题

师:噢?!原来这里是小绵羊的家乡澳大利亚牧场,美丽的大草原是天然的牧场,小绵羊想请同学们去它的家乡走一走,那里风光秀丽,你们想去看看嘛? 生:想。

(播放多媒体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首都、特有动物等)师:看着这么多的羊毛工人叔叔们情不自禁的唱起歌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歌曲剪羊毛)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剪羊毛》。

三、学习歌曲

1、节奏游戏,学习附点音符,并发声训练。

2、木头游戏,学习休止符。

3、教师范唱。

4、教师教唱(1)逐句教唱第一遍;

(2)强调附点音符和休止符并教唱第二遍。(播放多媒体《剪羊毛》视频)

5、再次跟唱

师:看完视频我们发现剪羊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工人叔叔们在剪羊毛的'时候会很辛苦,下面的时间我们一起完整的演唱一遍这首歌,就当为工人叔叔们加油好不好?

(播放音乐《剪羊毛》)

四、创造表现

1、分组比赛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那我们分组跟伴奏来比赛一下,好不好? 生:好

(播放《剪羊毛》伴奏)

2、认识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两组同学唱得都很好,并列第一!同学们,这首歌除了用歌唱的方式来表现之外,还可以用打击乐器伴奏的方式来表现,我们先来认识两种打击乐器,一会找同学到前面来表演。

五、课堂小结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剪羊毛》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剪羊毛》,掌握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八分音符等节奏型,唱出歌曲欢快、活泼的风格。

能识别并解释《剪羊毛》中出现的音乐记号,如反复记号、跳房子记号等,准确依记号进行演唱。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模仿、哼唱、跟唱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演唱技巧,提升节奏感。

借助小组合作讨论、创编舞蹈动作及歌词,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拓展音乐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歌曲描绘的丰收喜悦,感受澳大利亚牧民欢快生活场景,激发对劳动人民的敬重及对劳动成果的珍惜。

培养学生对外国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兴趣,拓宽多元音乐文化视野。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精准掌握歌曲《剪羊毛》的旋律、节奏,特别是附点及八分音符的时值,欢快演绎歌曲。

理解并遵循歌曲里的音乐记号,完整表现歌曲结构与情境。

2. 难点

唱出歌曲中蕴含的热情、欢快情感,且音色明亮圆润;把握附点音符带来的跳跃感,八分音符的轻快韵律。

引导学生大胆创编舞蹈动作、歌词,契合歌曲风格,生动展现歌曲情境。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1. 播放澳大利亚风光视频,涵盖广袤草原、成群绵羊、悠闲牧民等画面,提问:“同学们,视频里展现的`是哪个国家?看到这么多绵羊,猜猜牧民们要做什么?”引导学生答出澳大利亚及剪羊毛活动。

2. 教师身着简易“牧民装”,手持塑料剪刀道具,模拟剪羊毛动作,哼唱《剪羊毛》片段,邀请学生跟随模仿、哼唱,顺势引出课题。

(二)歌曲学习(18 分钟)

1. 初听歌曲(3 分钟)

播放《剪羊毛》音频,让学生闭眼聆听,想象画面,听完分享脑海中的情景,初步感受歌曲欢快情绪与节奏特点。

2. 节奏学习(6 分钟)

板书歌曲开头节奏型:“×.× ×× | × × × × |”,拍手示范附点音符、八分音符时值,带领学生边拍边念“哒 哒 滴滴 | 哒 哒 哒 哒 |”,由慢到快练习;再展示歌曲中其他复杂节奏片段,分组拍手接力竞赛,强化节奏感。

3. 旋律哼唱(4 分钟)

教师钢琴弹奏歌曲旋律,学生用“啦”轻声哼唱,遇音高不准处,教师单独范唱、纠正;之后分组哼唱接龙,巩固旋律记忆。

4. 歌词学习(5 分钟)

投影展示歌词,逐句教读,解释“白云”指代绵羊、“剪子咔嚓响”寓意丰收劳作,让学生体会歌词描绘的欢乐;全体朗读歌词,要求读音准确、有感情。

(三)学唱歌曲(12 分钟)

1. 跟唱练习(4 分钟)

播放歌曲音频,学生跟随轻声唱,教师巡视,纠正发声、节奏、音准问题;提醒学生用自然、明亮音色,口腔打开,像欢快诉说故事般演唱。

2. 难点突破(4 分钟)

针对附点音符、八分音符易错处,单独截出片段反复练唱;教师示范强弱处理,唱附点时稍加重、拖长,八分音符轻快带过,学生模仿,体会节奏韵律带来的活泼感。

3. 完整演唱(4 分钟)

学生随钢琴伴奏完整、流畅演唱,教师引导加入适度表情、肢体动作;之后分组演唱互评,比谁唱得准、情绪到位、动作协调。

(四)拓展与创编(8 分钟)

1. 音乐记号讲解(3 分钟)

结合歌曲乐谱,介绍反复记号、跳房子记号,解释其作用与演唱规则;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记号位置,弹奏对应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演唱变化。

2. 创编活动(5 分钟)

分组创编舞蹈动作,要求契合歌曲欢快氛围,展现剪羊毛场景;部分小组尝试改写歌词,描绘家乡丰收劳作,如“果园采摘忙”替换相关词句;各小组展示成果,其余同学欣赏、投票评选优秀创编。

(五)课堂总结(2 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收获,学生分享学会的节奏、演唱技巧、创编心得,教师补充强调重点知识与技能。

2. 再次播放《剪羊毛》,师生齐唱,教师总结: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希望同学们像牧民般热爱劳动,带着快乐心情迎接生活每一天;下课,学生有序离开教室。

五、教学资源

1. 《剪羊毛》音乐音频、视频。

2. 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塑料剪刀道具、简易“牧民装”。

3. 节奏卡片、小奖品(贴纸、书签等)用于小组竞赛奖励。

六、教学反思

整堂课学生参与热情较高,导入环节成功激起兴趣,但节奏学习部分个别学生仍掌握欠佳,后续应多设计趣味节奏练习;演唱时部分学生情感投入不足,需在示范引导上更下功夫,强化情感启发;创编环节学生创意出色,但时间把控稍紧,下次可适当延长,给予充分展示、交流时间,全方位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与综合能力。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剪羊毛》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剪羊毛》,掌握歌曲中的八分音符、附点音符,唱出节奏的韵律感;能清晰分辨歌曲的段落结构,体会不同乐段情绪变化。

认识并熟悉澳大利亚民间乐器——迪吉里杜管,了解其音色特点;能模仿其音色为歌曲创编简单伴奏节奏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哼唱、跟唱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感受歌曲,培养音乐感知与模仿能力;借助声势律动,如拍手、跺脚、捻指等,辅助学生把握复杂节奏,增强节奏感。

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创编活动,提升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维,使其学会用音乐元素创造性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澳大利亚牧民丰收喜悦,感受异国音乐风情,拓宽多元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敬重,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用欢快、活泼的情绪精准演唱《剪羊毛》,突出附点音符、八分音符带来的跳跃感;感受歌曲旋律特点,把握强弱规律,生动展现剪羊毛场景。

理解歌曲所描绘的劳动情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欢快氛围与丰收喜悦。

2. 难点

精准处理歌曲中的装饰音,如波音、滑音,唱出俏皮、灵动效果;流畅衔接不同乐段,实现情绪自然过渡。

引导学生依据歌曲情境创编新颖且契合的舞蹈动作、伴奏节奏,实现多元艺术融合。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1. 播放澳大利亚风光视频,展示广袤草原、成群绵羊及牧民劳作画面,提问:“同学们,猜猜这是哪个国家?看到画面里的人们在做什么呀?”引导学生答出澳大利亚及剪羊毛场景。

2. 教师手持迪吉里杜管(或展示图片、播放音频)介绍:“在澳大利亚,人们放牧时还有个特别的‘小伙伴’——迪吉里杜管,听它的声音多独特。”吹奏简单旋律,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其低沉、神秘音色,引出课题《剪羊毛》。

(二)歌曲聆听与感知(10 分钟)

1. 初听歌曲《剪羊毛》音频,让学生安静聆听,同时思考:“歌曲整体情绪是怎样的?仿佛看到什么画面?”听完交流,引导学生说出欢快、热闹,看到牧民忙碌剪羊毛场景。

2. 复听歌曲,教师随音乐轻拍节奏,引导学生关注并模仿,尤其留意八分音符(如“XX XX”)、附点音符(“X. X”)处节奏特点;用手势高低表示音高变化,辅助学生感知旋律起伏。

(三)歌曲学唱(15 分钟)

1. 教师范唱第一段歌词,要求学生手指歌词、轻声哼唱,观察教师口型、发声位置;随后逐句教唱,针对易错处(如附点音符“雪白云彩(. )飘(. )”)反复示范、纠正,引导学生唱出轻快跳跃感。

2. 运用接龙游戏巩固演唱:学生分组,依次接唱一句歌词,比一比哪组唱得准、情绪饱满;教唱第二段时,着重引导学生对比两段旋律异同,唱出细微变化,强调装饰音处理,如“锋利(波音)的剪子咔嚓响”,示范波音演唱技巧,让学生模仿练习。

(四)拓展与创编(10 分钟)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舞蹈创编、节奏创编小组。舞蹈创编组依据歌曲情境编排简单动作,如模拟剪羊毛、赶羊、抱羊毛动作;节奏创编组用拍手、跺脚、敲击桌面等,结合迪吉里杜管音色特点,创编伴奏节奏型(示例:跺脚 X X | 拍手 X. X | 敲桌 XX XX)。

2. 各小组展示成果,全班共同参与体验,一部分学生用创编节奏伴奏,一部分学生表演舞蹈,其余学生演唱,融合成完整表演。

(五)课堂总结(5 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包括歌曲演唱技巧、澳大利亚风情、乐器知识及创编成果;教师总结评价学生表现,表扬积极参与、创意出色小组与个人。

2. 再次强调劳动光荣,鼓励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劳动主题歌曲,下节课分享交流;在欢快歌声中下课,学生有序离开教室。

五、教学资源

1. 《剪羊毛》音乐音频、视频,澳大利亚风光视频,迪吉里杜管演奏音频及图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打击乐器若干(供创编使用)。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学生对歌曲欢快情绪把握较好,演唱热情高,但装饰音处理尚欠火候,后续需加强专项练习;创编环节学生创意十足,但小组协作初期存在分工不明问题,今后应提前细化指导规则,提升协作效率;可多引入澳大利亚文化资料,加深学生文化理解,让音乐与文化融合更紧密,全方位提升教学效果。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