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幼儿园教案(精选10篇)
陋室铭幼儿园教案(精选10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陋室铭幼儿园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4、能力目标:背诵、仿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
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为这首诗,他又被贬到连州。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这不怕惹祸老先生,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亦云。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我们一起来背诵这位老先生的诗。
1、背诵已学诗歌《秋词》。(多媒体显示)
2、请学生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多媒体显示)
3、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显示)
4、简介“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常见的铭有:座右铭、墓志铭。
5、韩愈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这篇文章也不例外,请一同学介绍背景。
(可见,此文并非作者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而是愤世嫉俗之作。)
二、初读课文。
1、欣赏课文录音。
2、洪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去掉标点)
三、译读课文。
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学生相互质疑、解答。
3、提醒学生要注意的词、句翻译。
4、翻译全文。
三、再读课文。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读课文
1、要求:注意节奏、语调与感情,读出韵味。
2、自己在书上画出朗读停顿(多媒体展示),先小声自读,再请同学朗读。
3、注意句式特点(整齐、上口,骈句,结构相似,字数相同。对偶)
4、找出韵脚。(多媒体展示)
5、齐读课文,说说对“陋室”总的印象。(陋室不陋)
6、陋室为何不陋?用文中的话回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最关键的是哪两个字?(德馨)
四、品读课文。
1、作者“德馨”表现在何处?怎样表现的?(用文中的话回答)(苔------劳形)
(分析:德在何处:中国文人中“君子”所秉持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精神。
馨在哪里: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运用比兴手法。)
2、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不多。“苔-----青”)
3、到陋室来的都是些什么人?(鸿儒)
4、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人,以显示自己的“德馨”)
5、朋友走了之后他干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
讲述:这里既有正面的描写,又有反面的描写;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正面描写的句子是: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写实,表现了从容、恬淡的生活。反面描写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虚写,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景、友、趣)
讲述:作者是怎样表现陋室不陋的呢?(多媒体展示)
五、悟读课文。
1、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
2、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
(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抱负的人)
4、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多媒体展示)
小结:作者先运用比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其意不言自明。
5、文章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照应了哪一句?
(再次证明陋室不陋,从而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同时又照应了“惟吾德馨”一句,以古代圣贤自比。)(照应“惟吾德馨”)
6、由此看来最后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
(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7、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悟出作者借这篇“铭”赞美简陋的居室,要表达什么?
(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山--仙名
何 陋 之 有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无
丝
谈 可 竹
笑 以 之
有 调 乱
鸿 素 耳
儒 琴 无 水-- 龙灵
往 , 案
来 阅 牍
无 金 之
白 经 劳
丁 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托物
言志
六、诵读全文,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七、拓展延伸:读先生美文,写我辈心声。
1、仿写:《 铭》
2、课堂交流。
陋室铭幼儿园教案 2
总体分析:
《陋室铭》是七年级下学期的一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背诵并理解性默写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与中考题目作无缝链接,正确完成相关题目;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举一反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相关文言实词,及在不同文段中的不同含义。
(2)教学难点: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分析理解。
教学过程:
一、出示复习目标:
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课文。
2.积累文言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主旨、手法。
4.反复练习,提升能力。
二、总体分析:
(1)作者回顾:刘禹锡,唐代散文家、诗人
(2)文体复习: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背诵默写
出示全文,让全班同学默念一次,然后联系初中学过的刘禹锡的其他两首诗歌,作默写拓展训练。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四、词语复习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有名灵:灵验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是: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长到,入:映入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儒:学识渊博的人。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弹奏。 金经: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低俗吵闹的音乐声,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
中考链接:
(1)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
【解析】A、判断词是/这。 B、助词,的/到。C、就。 D、可以/以为
(2)下而哪组句子中,红色词的意义相同?(B)
A、有仙则名/名之者谁? B、斯是陋室/微斯人,吾谁与归
C、苔痕上阶绿/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D、可以调素琴/吴广素爱人
【解析】A、一为“出名”一为“取名” B、“斯”都是“这”
C、“上”一为“映入”一为“上等” D、“素”一为“不加装饰”一为“平时”
五、重点句译注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里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双耳,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六、中心分析:
(1)开头以两个类比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上”“入”二字,化静为动,生动传神;“绿”“青”二字衬托出“陋室”环境的清新、优雅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交往之雅,衬托出主人才学高,品德高尚,也从日常交往方面写出“陋室不陋”。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日常生活。从正反两面写主人的情趣之雅,表明“惟吾德馨”,从侧面写“陋室”不“陋”。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古代贤人自况,表明“陋室”主人和古贤人有相同的志趣和抱负。
练习:中考默写训练: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作者用来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七、全文中心小结:
本文通过简要而生动地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并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八、中考真题分析: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2014,湖南郴州)
A.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来收束全文,突出自己就是和孔子同一类的君子。
B.作者从环境幽雅、交往高雅、生活情趣高雅三方面来表现陋室不陋。
C.“铭”是用于述功或劝勉的古代文体,作者为陋室作铭,显然是为了表述自己对那些沉迷官场者的劝勉。
D.“何陋之有”巧妙回应开头“惟吾德馨”,不将孔子原话全部引用,显得含蓄无穷,引人深思。
【解析】提示:“铭”是用于述功或警戒自己的古代文体,作者为陋室作铭,是为了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警示自己保持高尚品德。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文首以山水类比,表明陋室也有山水般的“名”与“灵”;后文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表明三者均因主人德高而显名。
B.“调素琴”与“无丝竹”,前者悦耳,暗示自得其乐的陋室生活;后者是作乐俗音,从正反两面描写的是同一情操,并不矛盾。
C.本文以两个知名历史人物的名室来类比陋室,说明陋室不陋是因为主人品德高尚,日后也能像诸葛亮一样为国效力、建功立业
D.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解析】文章没有抒发作者“日后也能像诸葛亮一样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希望。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作者用“山有仙为名山,水有龙成胜水”的观点,自然引出“陋室”,突出“惟吾德馨”这个核心。
B.本文通过对“陋室”内外情景简要而生动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C.本文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谐美,读起来抑扬顿挫,体现了一种整齐与错综相结合的和谐美。
D.全文议论起笔,推出“陋室”一语统摄全篇;次写恬静气氛、往来人物、平常生活:无一“德”字,却处处言“德”。
(2016,湖北随州市)
【解析】应是“德馨”一语统摄全篇。
九、作业:课后作业:完成《南方新中考》P80-81页相关文段
十、结尾寄语: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几簸自天涯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浪淘沙》
陋室铭幼儿园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假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还有一间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如果是你要哪个呢?
(学生回答:选择后者,因为……)
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说到刘禹锡,那我们当然就要来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资料。
1、学生自主介绍作者及作品。
点拨: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
2、解题: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二)顶针提问,研读课文
第一组提问:
1、学生齐读课文,提问: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第二组提问:
4、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
5、(讲析“苔痕”两句的环境,两个用得好的动词、写景的顺序之后)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6、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7、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士,以显现自己“德馨”)
8、朋友走了之后做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
9、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教学中顺势板书:景、友、趣)
第三组提问:
10、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
11、作者自叱“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12、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
13、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14、全文结局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
小结: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三)拓展延伸
赏析刘禹锡的另一首诗《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提示: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请你联系刘禹锡的背景来谈谈读过此诗后的感受。
点拨:夕阳斜矣,暮气逼人,在这种冷情调中,野草撒野地开花,似乎在以鲜丽的颜色和蓬勃的生机,反讽着世事的变迁。又似乎在以自由的生命,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疏,荒草没径了。诗人一点灵感,借一只燕子阅尽世事沧桑。它奇思独具地以一只燕子的飞翔,把王谢巨族聚居之处,及唐朝已变成平常百姓杂居之处,进行了双时空的叠印,从而对如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发出了充满命运感和废墟感的深长叹息。
(四)作业布置
表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文,在中国古代有许许多多。请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中注意收集,把它们抄写在本子上,比较一下看看哪一些诗文写得最精彩。
板书设计:
陋室铭刘禹锡
景:优美的自然环境“上”、“入”——以静为动
德馨友:学问渊博的来客主人:具有高雅脱俗的情怀“陋室不陋”
趣:恬然自适的生活主人:安贫乐道的情趣、 的原因
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自己不贪恋荣华富贵、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
陋室铭幼儿园教案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了解押韵及其作用,朗读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官府宅邪,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解题
1.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碑锅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2.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胜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有研究者指出:当年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受到和州知县的百般刁难,让他在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符的房子人刘禹锡因此起笔写了腼室铭》一文,并请人刻在石头上,立在门前,以此明志。
(三)整体感知——感受结构美
1.准确朗读全文,要求:
(1)读准字音,如“馨”、“牍”。
(2)结合课文注释理清思路。
2.结合课文,组织学生依次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处“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2)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索怀的心态。
(3)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明确: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采用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杨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只要我继续修身养性,我的陋室也将被后人称道,我本人也会和诸葛亮。杨子云那样被后人景仰。
(4)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作者在这里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了。文章先用山水起笔,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写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
3.学生小结本文思路,明确本文构思新颖、文意通达、句句相连、波澜起伏、耐人寻味的写作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一)
(四)品味剖析——领悟意境美
1.组织学生领悟以下语句:
(1)“苔痕上阶级,草色人帘青。”学生想象句中之景,用语言描绘,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台阶上长满青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可见环境的荒凉冷落。“上”字写出了苦舞从台阶上爬到陋室,仿佛要听听主人在说什么。“入”字则写出了青草仿佛在窗口窥视主人在干什么,这里采用拟人手法,把苔薛青草写活了,赋予它们以人的灵性。我们已忘却陋室的凄凉荒芜,而感受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同时文句也流露出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倩。
(2)鸿儒”可换成“群儒”吗?‘金经”可换为“五经”吗?
明确:“鸿儒”不可换成“群儒”,因“群儒”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金经”也不可换为“五经”,因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上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感情的折射。
2.品读以上文句,体会意境美。
(五)赏析诵读——欣赏形式美
引导学生了解:本文是一篇骈文。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骄句。骄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本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骄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2.学生有节奏地自读全文,体会韵律节奏之美。
3.引导学生明确: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是托物言志。“托”的对
象是“室”,表现的是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重视自身修养的志趣。
(六)迁移运用——体会鉴赏美
1.将《陋室铭》与《爱莲说》自读一遍,比较两者的异同。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读后心得。
明确:主题上,两支都表现作者法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爱莲说》表达的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清白节操的志向,《陋室铭》流露的则是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立意上,两文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爱莲说》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陋室铭》采用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河一面,用“不陋”来突出“德馨”。表达上,都采用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爱莲说》对“莲”进行人格化,《陋室铭》则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启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陋室铭幼儿园教案 5
教材分析:
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在积累巩固古文言文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品格上的教育。
设计理念: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作者情感倾向,结合个人的认知体验阐发阅读体悟,汲取精神营养。
知识与技能:
一、读懂课文,理解文言大意,
二、把握文章结构,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三、分析作者情操和志趣,
四、发表自己的感悟,
五、了解“铭”的特点和托物言志的特点,以及了解“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一、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了解文言大意,
二、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三、师生互动,深入分析,
四、探究讨论,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发表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试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看得出大家很开心,不光是因为这位同学读得好,也因为它的内容确实引人发笑,这首“考试铭”只是一种模仿,大家知道是模仿哪首诗的?(生答)虽然可以搏人一笑,但没有什么价值。只有刘禹锡,有真情实感,才写出流传于世的佳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那篇传诵千年而不衰的道德绝唱——《陋室铭》。
二、听录音
现在请大家先听录音,在听录音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录音里的停顿、字音。好了,来听!
听完录音,大家肯定对题目有些不解。“陋室”当然就不用说了,那“铭”呢?谁来说说什么是“铭”。(生述)
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三、录音朗读非常优美,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那我们也试着来读一下课文。(生齐读)
四、个别读
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读,在他读的时候,大家仔细听。第一要注意他的停顿、字音。第二大家要把不懂的都画出来。
(读完之后)评价赏识:他读得字音都很标准,就是停顿出了错。大家知道是哪处么?同学们来指出,总体来说,他读得很好。大家给他鼓鼓掌。
五、讨论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我相信大家一定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请大家畅所欲言,分小组讨论,疏通文意。(巡视)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一会我再考察大家讨论的结果。
在大家的合作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现在让我们共同了解并掌握它们。
第一、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苔痕上阶绿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上。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扰乱,劳,使……劳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大家解释下这句。注意丝竹,这里代指音乐。
第二、古今异义
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今常用为:样子。
惟吾德馨馨,美好。今为:芳香。
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指鸿雁,书信。
无丝竹之乱耳丝竹,指管弦乐,这里指声音。今指丝绸和竹子。
第三、宾语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其中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五、韵律
在大家的合作之下,这篇课文已经明朗化了,为了更深入得了解课文,让我们充满感情的再读一次课文。
同学们读的是越来越好了,那么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发现这篇文章在文字上有什么规律吗?
有些字很押韵。能具体找出是哪些字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稍微细心一点的学生应该还注意到,这些字都在第几句的后面?二、四、六句等。也就是说都在偶句的韵脚上押韵,这也是前面我们所讲到的“铭”这种文体的特征,一般都是要用韵的。
六、分析课文
我们再来细细分析下课文,我问大家一些问题。
大家说说,这篇铭文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
那大家可以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语言么?是怎么样引出德馨的呢?前两句是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又从哪些方面体现作者的德馨呢?
作者已经从那三方面说明了陋室不陋,又为什么写“南阳……,西蜀……”?有什么作用?
最后一句孔子的话是什么意思?会不会重复?与早自习预习过的作者情况相结合考虑。
板书(多媒体显示)
七、小结
作者先用比兴、对偶,引出“陋室不陋”,又从自然环境的优美,往来人物的不俗,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表明“惟吾德馨”,又以“诸葛庐”“子云亭”做类比,暗示陋室不陋,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
八、拓展
那么,大家是否同意作者这种独善其身、安贫乐道的做法呢?可以各抒己见,如果你是刘禹锡,你在当时被排挤的情况下会怎么做?
九、总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时代不同,处境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态度,生活态度。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都能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人生态度。
十、作业
讨论题写在日记本上。
板书设计:
台痕上……环境之雅
山仙
水龙德馨谈笑有……交往之雅南阳、西蜀
(起兴、比喻、对偶)(类比)
可以调……情趣之雅、安贫乐道、不慕荣利
(托物言志)何陋之有?
前后相呼应
陋室铭幼儿园教案 6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明志,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卡片等。
设计思路
教学本文要贯穿“以读会意”的方法。在读的方法上要灵活,可由教师范读、学生推荐朗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自学,找出生僻字,由老师帮助解决。疏通文意,然后背诵课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以通过设计巧妙的题目引导完成。
教学时数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家,你怎样设计呢?(学生自由说。)唐朝刘禹锡却喜欢鄙陋居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样。(板书课题及作者。)
2.介绍作者及文体。(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在这里是一种文体,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要求:记住作者及文体。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2。)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2.本文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4.文章结尾再一次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并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并分析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明确:(陋:不华美、狭小。馨:香气散布很远。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
牍:古时写字用的木简。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指同学解释,如有错误让其他同学纠正。)
2.统领全文的词语是哪个词?
明确:(德馨。)
3.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来写,抒发了作者高雅自适的生活情趣。)
4.文章结尾再一次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并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明确:(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勉,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结尾引用孔子的话,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研读赏析并阅读全文。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3。)
①解释下列词语。
名灵劳形
②文章点题句是什么?
③以古代圣贤自比的句子是什么?
④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什么?
⑤文中的“仙”和“龙”比喻什么样的人?能概括全文大意的词是什么?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
(①著名。灵异。使身体劳累。
②“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⑤品德高尚的人。德馨。)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没有时间可不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点题德馨
室写景状物
室内人高雅情调
言志君子
山、水——————陋室—————诸葛庐子云亭——————何陋之有
名、灵——————德馨—————环境交往情趣————陋室不陋
陋室铭幼儿园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以声入情,因声求义,以此感受作品思想内容和韵味情调
2、注意语言的音律节奏,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努力做到传情达意
3、了解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富有韵律的语言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有句俗话叫做“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尽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诗人刘禹锡也自称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们今天就来参观一下——
(二)师范读课文,并提醒学生注意读音和停顿
(三)生朗读课文
(四)介绍作者及铭(见课文)
(五)同桌间借助工具书以及课后注释翻译课文,请同学说说课文意思,老师应进行必要的指导
在(在乎)名(著名)灵(灵气,神气)
斯(这)惟(只)德(品德)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鸿(大)儒(有学问的人)白丁(原意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调(调弄)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劳(使......劳累)行(形体,身体)云(说)何(什么)
倒装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
何陋之有——有何陋
(六)再次朗读课文,并注意停顿
(七)背诵课文(可以以游戏接龙的方式进行)
(八)作者开头说自己的屋子是陋室,为什么到最后又说何陋之有呢?这不是矛盾的吗?请大家一起来讨论,到底是否矛盾?
(陋是针对房子本身的简陋讲的,而不陋是说主人的精神品质高尚的话就不觉得陋了。陋是指物质上的,而不陋是指精神上的。正如文章开头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正是文章的中心句,后面的文章都是围绕这一句话展开的。)
1、请找出表现不陋的语句
(谈笑有鸿儒,往来不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作者从交往,愉悦,学习几方面描写出主人追求之不陋,鸿,素,金三字又可以突出主人精神生活的内涵丰富,与陋无缘)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突出作者不被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所累,这不是他所追求的,可见他的志趣高雅)
2、除了这些语句表现了陋室的'不陋,其他语句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周围景色虽然不是很美丽,但可见作者安贫乐道,恬然自适的生活情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把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意在自勉,希望自己也像他们那样虽然居住的屋子简陋,但品德受人景仰) (孔子云:何陋之有?以孔子的话作结,再次表明自己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品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为全文奠定不陋基调。仙,龙是为山,水增色,他们才是最重要的,这里暗指居室的主人。)
3、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愿望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板书:安贫乐道)
4、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时是值得称道的,在当今有什么意义吗?
(学生讨论,各抒已见,教师作正确引导)
(九)归纳艺术手法,课内外相结合
文章一开头以山、水类比,引出陋室,接着描写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的特点,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作者借写陋室表达了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陋室铭幼儿园教案 8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背诵全文
2、学习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
3、感受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翻译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你心中理想的居所是怎样的?
2、刘禹锡被贬谪时,受到排挤欺压,居住于一间陋室,他的心态可能是怎样的呢?
二、朗读指导、落实字词
1、教师范读、学生朗读
2、圈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落实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整体把握
1、陋室“陋”还是”不陋”?评判的依据是什么?
物质——陋
精神——不陋
作者的态度——不陋
作者评价的依据——主人品格的高下
2、朗读课文,作者是分几个层次表现陋室因为主人品格而不陋的?
为课文划分层次
四、逐层理清
1、作者是怎样开篇的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是为了说山道水吗?
重点在于“仙”“龙”
(2)“仙”“龙”有暗指什么?体现作者怎样的心理?
暗指作者自己,对自己品德高于庸俗常人的自信
精神志向不因为现实而受局限
(3)用怎样的情绪朗读这一句?
(4)通过类比引入主题
2、作者是怎样承接主题展开表现的。
环境幽雅:
(1)展开想象,说说这是怎样的环境?
(2)“上”“入”两字是什么用法,这样用给人怎样的感受?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可能暗示什么?
交往风雅:
(1)“鸿儒”指什么?“白丁”指什么?
(2)“谈笑有鸿儒”与“苔痕上阶绿”是否矛盾?
(3)想象作者写这两句话的时候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情趣高雅:
(1)什么叫“素琴”?什么叫“金经”?
(2)“素琴”“金经”意在说明什么?
(3)“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否矛盾?
(4)“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作者追求怎样的生活状态?
3、作者宕开一笔的突转效果
(1)、写自己的陋室、表现自己心志、精神追求,作者却为何宕开一笔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是不是把话题扯远了,偏题了?
(2)写诸葛亮、扬雄的两句话删去对作者的思想的表达有没有影响?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1)引用孔子的话的作用仅仅是再次强调陋室不陋吗?
(2)“孔子云”只是一个巧合吗?
小结:
本文虽然短小,但结构层次鲜明,体现了中国写文章强调“起承转合”的特点。
用清晰的思路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追求高尚人格的精神。
五、拓展练习
这是一篇韵文,要反复朗读,感受体会音韵之美
朗读指导:找出对偶句,中国人喜爱的对称美
句式整散结合,和谐灵动
圈划押韵的字词,感受音韵美
情趣高雅、自得其乐的语调
《教学反思
刘禹锡的《陋室铭》流传了千百年,聊聊八十一字,作者用凝练工整的语言表达出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如何让八年级孩子透过文字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把握作品的情感呢?我在进行了深入的文本分析之后,将朗读作为了这节课教学的一个抓手,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并在此基础上了解作者安贫乐道的品质。
朗读是我这节课的一个重要抓手,朗读和课文理解是互为补充的,朗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课文理解之后,朗读才能更有感情。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每一次让学生朗读都必须问一个“为什么”?这次朗读是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对学生提哪些要求?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学生的朗读能力才会提高,自然也就渗入了对课文的`理解。
导入之后,我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帮助学生完成对课文的感知。首先是散读,对学生的要求是大声,意在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学习文言文的氛围。但我还是忽略了一点,应该让学生上黑板写一写“馨”、“鸿”等字,对于中学生来说,写字的基础还是很重要的。疏通字词之后我又让一个声音洪亮的学生带领全班齐读了课文,并进一步提出“整齐、准确、流利”的要求。三次朗读,三次要求,完成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在重点读析部分,我设计了一个统领全文的大问题“陋室为什么会被称为陋室?你认为它陋还是不陋?”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并在文中圈画相关词句。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这也是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在理解了文章的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读课文,并且提高了要求,要“生动,有感情”。学生的朗读较整体感知时有了提高。重点读析部分用时二十分钟左右,通过一个大问题的设计基本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全文,思路也比较清晰,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落实了“德馨”、“上”、“鸿儒”、“白丁”、“劳”等词的意思。在这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不少问题,重点字词的落实还只是浮在表面,没有反复推敲;在分析课文时虽然有朗读,但对一些重点句的朗读还缺乏细致的指导以及示范朗读。
在拓展迁移部分,我让学生谈读了此文得到的启示是什么?并写成叙议结合的,目的是想让他们将课文中学到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文以载道,对整节课的学习内容也是一个内化。
以有感情的背诵课文作为整节课的结尾,达到巩固的目的。
从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大的环节没有问题,思路比较清晰,课堂气氛也调动得不错,媒体的适时使用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了,整节课也是围绕着教学重点展开的。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重点字词的敲打落实上。
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重点的文言实词的敲打和落实,文言文要上的有味道,更要实实在在;其次是要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以及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工具书的使用,课文注释的关注等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再次要关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让学生的发言为我所用。
陋室铭幼儿园教案 9
教学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完成当堂背诵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文章精妙新颖构思的`分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2、简介作者、解题,揭示目标:铭文体的初步认识,作者介绍,找寻压韵。
二、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
3、教师范读。
4、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能粗译课文。
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论。
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3、指名粗译课文(分组译文,最后一句教师承包)
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师:陋室陋吗?生:不陋。
5、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1)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比兴引陋室—馨
对偶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对仗夸朋友——雅实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表态度——乐
(2)小结写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投影:“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3)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五、集体背诵。学生互相背诵师生竞赛学生齐背
六、总结(略)
七、赠言和练习
陋室铭幼儿园教案 10
一、引言
《陋室铭》是东汉末年嵇康所作的一篇千古名篇,以陋室之境与嵇康崇高的品质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嵇康超脱物质贪欲的精神境界。本次教案针对大班学生,旨在通过解读《陋室铭》这一文学经典,培养学生艰苦朴素、专注追求内涵的素质,并引导学生思考美与丑的观念,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活动目标
1、了解《陋室铭》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理解《陋室铭》的主题,并分析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艰苦朴素、专注追求内涵的品质;
4、引导学生思考美与丑的定义,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陋室铭》的作者嵇康和文学背景,并激发学生对于文学名篇的热情。
2、核心内容讲解(20分钟)
教师以朗读《陋室铭》的方式引入讲解,同时解读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
3、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陋室铭》中的主题是什么,并找出文中的支持材料。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角色扮演(15分钟)
将《陋室铭》中的人物形象分配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并表演相关场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5、写作活动(20分钟)
要求学生以《陋室铭》为素材,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议论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6、展示和评价(10分钟)
每个学生将自己的写作发表并展示,全班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教学手段和资源
1、课堂教具:多媒体投影仪、PPT;
2、教学资源:《陋室铭》原文和译文,学生写作评价表。
五、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对于《陋室铭》的'理解和思考;
2、通过阅读学生的写作,评估学生对于艰苦朴素、专注追求内涵的理解和价值观的塑造。
六、延伸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或模拟陋室的生活场景,让他们亲身体验并加深对于《陋室铭》的理解;
2、组织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文章,并与班级分享和交流。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我发现学生对于经典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通过讨论和写作,对于《陋室铭》中的主题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写作活动,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