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精选8篇)

发布者:留在记忆中 时间:2024-9-27 08:57

六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精选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精选8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合作与交流,感受学生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

法制渗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第十九条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观察图片后,谈话引入。

1、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A、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提问: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你想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第十九条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学生再次熟悉题目后,提问: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

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D、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A、“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

B、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3)归纳比的意义。

A、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

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教学比的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比的写法。

15比10记作15∶1010比15记作10∶15

42252比90记作42252:90

比的各部分名称。

A、学生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概括知识点。

B、小组汇报并举例: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

15∶10=15÷10=1

12……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

四、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十一的第1题。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六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握一握、搭一搭等活动,感受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5、让学生了解握手的基本礼仪,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的相关条例,让学生知道我们有尊老、爱老、敬老、养老、为老人服务的义务。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宝箱;喜羊羊、美羊羊、慢羊羊的头像;两套衣服和两条裤子的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个宝箱,宝箱里有几个宝物,我们班的小朋友们想要看看是什么吗?可是宝箱被锁上了,需要小朋友们动脑才能把它打开,你们敢试一试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探究

1、2组成的两位数。

板书:第一个锁,密码是由数字卡片1和2组成的两位数中最大的一个。

师:请同学们自己摆一摆,可以边摆边记,看谁摆的最完整。

(生板演:用数字卡片1,2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师:同学们,用数字卡片1,2摆成12和21这两个两位数.秘密是这两数中最大的一个,那你们知道密码是多少吗?恭喜你们第一次打开了宝箱,(取出喜羊羊)你们还想要宝物吗?

(二)探索

3组成的两位数。师:板书:第二个锁:密码是由3这三个数字中的两个组成的两位数中最大的一个。你们能打开第二个锁吗?从3这三张数字卡片中任选两张,能组成哪些两位数?同桌合作,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先商量一下谁摆数字卡片,谁记数,比比哪桌合作得又好又快。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你们摆了那几个两位数。

生1:我们摆了13,32,21

生2:我们摆了13,12,23,31,32

生3:我们摆了13,31,23,32,12,21

3、合作探究排列

师:为什么有的摆的.数多,而有的却摆的少呢?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

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请每个小组进行讨论,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再按你们的方法,摆一摆,找一个人把他记下来!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操作)

4、汇报结果,说方法。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

生1:我摆出12,再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就是21,再摆23,交换后是32,最后摆13,交换后就是31,这样就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生汇报,师板书)

生2:我先把数字1放在十位,再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12和13,我接着把数字2放在十位,数字1和3分别放在个位,又分别组成了21和23,最后把数字3放在十位,数字1和2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了31和32,这样也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生汇报,师板书)

5、评议方法。

师:同学们都摆得很好,都动了脑筋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那么第二个锁的密码是这六个数中最大的一个,聪明的小朋友们知道这个数是谁了吗?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能一眼就看出哪一个数最大?为什么?(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第二种方法最方便、最好。)

师:要想摆得不重复又不遗漏,我们应该按一定规律和一定的顺序去摆。

板书:规律顺序

6、用最好方法再摆一摆。(学生进行第三次操作)

7、教师小结:看来,这种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再用这个数与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并且都按数的大小来排列的方法,最快最准,不容易重复,也不容易漏掉。师在黑板上演示组成过程并板书。取出第二个宝物美羊羊和慢羊羊。

(三)初步感知组合(衣服搭配和握手)

1、握手。

师:喜羊羊、美羊羊和村长慢羊羊说你们太聪明了,可为你们高兴呢,为了表示祝贺,慢羊羊、喜羊羊、美羊羊三个要互相握一次手。握手的一般顺序应该是老人、长辈、上司、女士主动伸手、客人、晚辈、下属、男士在相迎握手;握手时伸出手的人要距离另一个人约一步,上身稍向前倾,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掌心相对。握手时应伸出右手,不能用左手与人相握。带手套握手是失礼行为。师示范正确的握手礼仪。

师:你们猜一猜他们三个人一共握了几次手呢?

2、学生猜好后,教师指出可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三人模拟握手,一人数握手的次数,找出答案。最后通过模拟得出:3人一共握了3次手。

师:排数时用了3个数字,握手时是3个人,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交流后得出:两个数字可以交换组成2个两位数,而两个人握手不能交换,只能算一次。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在他们三个人中谁最大呢?(村长慢羊羊)。慢羊羊是老年人,针对老年人呢,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中第七条规定全社会应当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青少年组织、学校和幼儿园应当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敬老、养老的道德教育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提倡义务为老年人服务。你们记住了吗?

师总结:像摆数字这种与位置有关的我们叫它排列,像与灰太狼喜羊羊握手与位置没有关系我们叫它组合

板书:排列、组合。

2、衣服搭配。

喜羊羊和美羊羊又一次为我们班爱动脑的小朋友感到高兴。他们送给我们班孩子们两件衣服和两条裤子。那你们想一想两件衣服和两条裤子一共可以搭配成几套衣服呢?

师:打开书101页第一题,可以摆一摆,也可以连线来做一做。学生摆一摆、汇报。

问: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请每个小组进行讨论,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生:固定上衣、固定裤子两种不同的方法,一共有4种。教师黑板演示搭配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99页第二题买一个拼音本可以怎么付款?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你有那些收获呢?

是的,咱们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生活,仔细动脑思考,一定能愉快地解决很多数学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3

教学目标:

1、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应点。

3、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4、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5、法制教育。在练习中利用国徽是轴对称图形渗透《国徽》法第二条和第三条。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教学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笑吗?老师现在就让大家看一张人的脸,大家看完后,可不要笑得大厉害啊!

(出示一张两只眼睛都在左侧的人脸画)

2、大家都笑了,谁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笑呢?

3、那么这张画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生:画得不漂亮。)为什么觉得画不漂亮?

4、小结:正是因为这张人脸的两个眼睛都在一侧,所以我们才会觉得这幅画画得不漂亮。

二、讲授新课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只蝴蝶,大家说这只蝴蝶漂亮吗?大家说这只蝴蝶有几对翅膀。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两对翅膀在大小上有什么特点?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正是因为这只蝴蝶的两个翅膀一样大,而且在身体左右两边各一对,所以我们才会感觉到这只蝴蝶很美丽。

2、图片展示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图形都具有对称美。谁来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在几何图形中,我们经常见到的轴对称图形有很多,请同学们看下面这些图形:

三、课堂练习

1、课本的随堂练习

学生讨论,进行交流,展示自己的答案。

2、师展示我国的国徽图案,问:我国的“国徽”是轴对称图形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按照一九五零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制作说明》制作。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3、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欣赏“美“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有的是大自然中的对称现象,有的是人们受到这些对称现象的启发,设计出具有对称美的东西!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来看看人类及大自然的伟大的创作,看看你能不能从中体会到对称美呢?(多媒体播放课件)

(1)、自然中的.对称美。

(2)、欣赏建筑的对称美。

(3)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剪纸艺术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其中折叠法剪纸,就是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剪出的美丽的图案,成为民间的一门艺术。同学们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剪纸——中国剪纸。

四、课时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回去之后搜集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看谁搜集的多。

教学反思

1.本堂课一开始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和电脑动画引入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不仅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要学习的新知识,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素材具备激趣引题的兴味。

2.教学过程中,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本节课的一开始,通过出示两只眼睛都在左侧的人脸画和一只美丽的蝴蝶进行对比,让学生感悟到不对称的物体不美丽而对称的物体具有美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3.在适当的地方恰到好处地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符合“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要求。

六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4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和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

2、通过学生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突破方法:

借助常用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中认知。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教学过程:

一、列举使用人民币的例子出示购物图,让学生说说平时自己对钱的使用。

提问:到超市买过东西吗?买东西时,我们要用什么来付给售货员?(钱)。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人民币)。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同学生们喜欢吗?。(板书:认识人民币)

1、出示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课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2、小淘气很节约,把自己的零用钱都用自己的存钱罐存起来了,同学们认识他所存的钱吗?

3、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钱?(购物、坐车、储蓄、为灾区和贫困学生捐款等渗透法制教育)

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分类)教学例1:

每个同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学生学习假币),然后前后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提问: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A有的把钱币分为一类,有的把硬币分为一类。

B有的把分币分为一类,角币分为一类,元币分为一类。学生边说老师边演示板书分类的过程:以元为单位的有12种,以角为单位的有6种,以分为单位的3种,接着,让学生动手分类。

C观察上面的人民币,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渗透法制教育:每一张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国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宽代表了我们祖国的尊严!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更不能侮辱人民币。——渗透人民币管理条例

小结:为了商品交易的便利,我国制定的法定货币吕品种较多,按质地来分,有纸币和硬币;按单位来分有元、角、分

六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5

教学内容:

纳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4、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主要渗透《宪法》第5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

教学重点:

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

税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授

2)50吨的10%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1、阅读p122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宪法》第56条,《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4、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

5、看课本98页内容。读一读,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

三、练习

1、巩固练习:练习三十二第4题。(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2、依据第5题,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板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培养学生的计算方法。

5、渗透法制内容:

(1)《全民健身条例》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第二是二条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2)《城市垃圾管理办法》

【教学重点】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键】

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

(二)计算:

268÷ 4

224÷ 4

256÷ 6

345÷ 15

1、分组指定一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重点说一说224÷ 4怎样算。

3、老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

1、出示题目,创设情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暑假期间,老师也参加了清晨健身行列。在广场老师四天跑了22.4千米的路程。你能算一算老师每天跑多少远吗?

2、根据题意,渗透法制教育

(1)启发式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个题目的意思与我国的哪部法律中的规定有关吗?请给大家分享一下。

(2)学生讨论。

(3)出示:《全民健身条例》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第二十二条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4)学生读读。

(5)教师点拨。

(二)提出问题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有困难时可求助同学和老师。

(三)交流问题

1、小组内交流答案并互相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相信每一位同学所得出的答案都有自己的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吧,把不明白的弄明白,比比看,看哪个小组解决困难问题最多,要加油噢!

2、小组内交流,师收集相关信息。

(2)分小组在指定的黑板上进行板演。强调全组人员参与。在交流后,指定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板演,全组参与。

(3)全班分组展示。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适时的知识冲突,突出学习目标。

(四)算法展示

1、对每一道的算法进行展示生1: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

生2:22.4÷4=5……2.4

生3:先把22.4扩大10倍,变成224,用224÷4=56,再把商缩小10倍,得出结果是5.6。

生4:直接算出22.4÷4=5.6

生5:列竖式计

师:分别介绍你是怎样想的?听明白了吗?生5的后面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呢?

2、比较算法间的不同,择优。

问:会用竖式计算了吗?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3、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五)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

1、第一步用22除以4,商5余2。这里的24表示什么意思?第二步又怎样算?

2、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呢?观察这个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发现了什么?

3、我们今天所学的22.4÷4和我们以前学的'整数除法224÷4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4、经过上面的探讨,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除法呢?

(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列竖式计算。

25.2÷6 34.5÷15

2、

计算下列各题。

9.42÷6

94.2÷6

87.64÷7 876.4÷7

反馈后教师问:如果计算出第一题的结果是1.57,你能估计出第二题的结果吗?已知第三题的结果是12.52,你能说出第四题的结果吗?为什么?

生:看被除数的小数点。

师:看被除数的小数点想什么?

生:想商的小数点。

3、根据5823÷3=1941,口算下列各题。

58.23÷3=

5.823÷3=

582.3÷3=

四、课堂小结

(一)启发学生总结本堂课的知识。

(二)教师归纳总结。

五、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完成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2、课外作业:完成同步练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7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2、会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分数乘法的简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看看下面每组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三)那么分数混合运算如何计算呢?能否应用运算定律简算呢?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

二、探索、悟理

(一)出示例题

(二)读题之后请同学试做(板演在黑板上)

教师:这道题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强调运算顺序)

(三)做一做

教师提问:你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四)小结

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分数乘加、乘减这样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呢?

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在一个分数混合算式中,既有一级运算,又有二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一级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做括号里边的,再做括号外边的

(五)仔细观察下面两题,计算中有没有好方法使它们算得又快又准。

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提问: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依据什么?(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教师说明:由这两题可以看出,乘法运算定律同样可以应用在分数中。

(七)做一做

三、归纳、质疑

(一)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自己小结)

混合运算、分数乘法中的简算。

(二)你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吗?

四、训练、深化

(一)巩固混合运算

1、判断

(x) (x)

(√) (√)

2、计算

(二)巩固简算

1、填空

2、简算

(三)提高练习

五、课后作业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六、板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通过介绍黄金比在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应用,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如国旗、建筑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中存在的比例关系。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这些图片中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总结: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分子,比号相当于除号、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分母,比值相当于商、分数值。

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如 “:” 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举例计算比值,如 6:8 的比值是 6÷8 = 0.75。

以国旗为例,介绍国旗的长和宽的比例关系。如我国国旗长和宽的比是 3:2。

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比。

总结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认识比的意义

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渗透法制教育

介绍黄金比在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一些著名的建筑、绘画作品中都蕴含着黄金比。

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强调对于这些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我们要尊重作者的著作权,不得擅自复制、抄袭或进行其他侵权行为。

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比的例子,让学生说出比的各部分名称并求比值。

给出一些情境,让学生判断哪些可以用比来表示,并写出比。

课堂总结

总结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再次强调尊重著作权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比的相关知识,还了解了黄金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著作权法的相关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