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月相的变化一课的教案(精选10篇)

发布者:年长者是也 时间:2024-1-6 12:07

小学科学月相的变化一课的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月相的变化一课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科学月相的变化一课的教案(精选10篇)

小学科学月相的变化一课的教案 1

知识技能目标:

知道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历经自学、实验推理想象交流培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热爱科学主动参与培养运动观掌握规律性

教师准备:

1 、分组实验材料:电灯(100瓦的6个)、皮球6个

2 、课件:一个月的月球方位和月相变化、月球的公转、月相成因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

(1)地球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

(2)地球自转一周用多少时间?地球公转一周用多少时间?

(3)伴随地球自转发生什么现象?伴随地球公转发生什么现象?

(4)我们是根据什么推想地球运动状况的?(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情况。)

2 、谈话:

(1)月球除了像太阳一样有东升西落的现象以外,还有什么现象?

(出示课件:一个月内的月球方位和月相变化。)

(2)说一说,在一个月内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有什么变化?月球的样子有什么变化?

(3)关于月球的方位变化和月球的圆缺变化,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月球的运动和月球圆缺变化的原因。

二、探究新知

1 、指导学生认识月球的运动

(1)我们首先来研究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变化能告诉我们什么。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变化有两种,一种是在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变化,另一种是在不同日期同一时刻的变化,我们分别进行研究。

(2)讨论:

①根据你过去的观察说一说,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19时、 20时、 22时……),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是怎样的变化的?(自东向西移动)每天都这样吗?你认为这种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就像太阳东升西落一样,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

②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初3、初7、初9……的傍晚),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是怎样变化的?(自西向东移动)这说明什么?(月球在自西向东运动)这种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或公转产生的?(不是)为什么?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③农历初2、初8、15的傍晚,月球分别在天空中的哪个方位?农历16、21、27的早晨,月球分别在天空中的哪个方位?月球在天空中移动的“路线”(轨迹)是什么样的?(弧形)

④上半月,我们看到月球在地球上空沿弧线自西向东运动;下半月,我们仍然看到月球在地球上空沿弧线自西向东运动。这说明什么?(说明月球在围绕地球转动,转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⑤农历初2月球在什么方向?农历16月球在什么方向?每个月都是这样吗?这说明什么?(这也说明月球在绕地球运动,只有这样,上述现象才能循环出现。)

⑥通过以上分析,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课件:月球的公转。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月球总在围绕地球转动,月球的这种运动叫做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5)指导学生填写课本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2 、指导学生认识

(1)讲述:

下面我们来研究月球的圆缺变化。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板书:“月相”)。

(2)讨论:

①随着日期的推移,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初二是向左弯的月牙儿,初八是有半边明亮,十五是圆月,二十二是左半边明亮,二十八是向右弯的月牙儿。)每个月都是这样的吗?从月圆到再次看到月圆,中间相隔多少时间?(农历一个月)

②月相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在变化?

③月球会发光吗?为什么我们看到月球是亮的?(月球反射的太阳光)在阳光的照射下,整个月球都能被照亮吗?哪部分是亮的?(只有月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才是亮的,才能反射光由此推想月相变化可能是怎么回事?)

④月相变化是伴随月球的什么变化发生的`?伴随月球的方位变化而发生,随着日期的推移,月球逐渐向东移动,月相不断变化。)这两种变化在时间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月球的方位变化与月相变化部是循环的,周期都是农历的一个月。)由此推想月相变化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可能与月球围绕地球的转动有关系。)

(3)讲述:以上,我们做了一些推测,认为可能与月球的公转有关系。为了证明这些推测对错,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的方法是:用教室里这盏灯当作太阳,你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灯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4)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

(6)讨论:

①以上实验说明什么?

②根据以上研究,说说月相是怎样形成的?

(7)讲解:月球不会发光,朝着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暗的。月球在公转过程中,向着地球的一面有时全部是明亮的,有时明亮部分大于黑暗部分,有时明亮部分与黑暗部分各半。有时明亮部分小于黑暗部分,有时全部是黑暗的。这样,在地球上就会看到有月相变化。

(8)指导学生填写课本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9)提问: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月相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月球的运动和月相的成因。

四、布置作业:

观察月相的变化,画出其变化示意图。

小学科学月相的变化一课的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有不同的月相(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

(2)知道月相有每月经过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再到新月的变化规律。

(3)了解月相变化的成因。

2、科学探究

(1)能持续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内月相,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2)能依据模拟实验的现象推理、分析并得出月相变化的成因。

3、科学态度

具有长期坚持观察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有不同的月相,坚持持续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内的月相,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及成因。

三、教学准备

课件、月相变化动态gif、乒乓球、手电筒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生活情景:在电影院,影片中的嫌疑犯辩解道,“我昨晚借着月光,看见他从牛棚中偷走了牛”。但警察却说,“那天根本不可能有月光!”看电影的小朋友就有了疑问,“为什么那天没有月光呢?”

产生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月相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学生一般都知道有几种不同的月相,间接的会认为每天都可以看得见月亮(除了天气原因外)。而且学生不会每天去观察月亮,因此极少会有学生知道新月的存在,自然也就不了解在新月的时候是没有月光的。于是就会产生疑惑,“为什么警察这么肯定没有月光?”

驱动任务:什么时候月亮没有月光呢?

活动1:月有圆缺变化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都见过月亮哪些样子啊?

学生经过交流,他们会发现月亮有多种形状,有的时候像圆盘,有的时候像镰刀……这时,教师提出月相的概念,月相是对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的状态的称呼,并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几个典型的月相及其名称:满月、上弦月、下弦月、蛾眉月。

在认识月相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弯弯的蛾眉月怎么就变成了圆月?”引导学生思考月相是如何变化的。

活动2:月相变化有规律

月相是有变化的,经常在农历十五的时候能见到满月,月相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教科书上的表格是妍妍从满月开始,在一个月内每天观测月亮,记录下来的月相,同学们分析妍妍的月线观测记录,你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了吗?

学生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能发现,月相呈现“满月——下弦月——蛾眉月——看不见月亮——蛾眉月——上弦月——满月”的规律。此时,教师再指出“看不见月亮”的时候的月相称为新月,然后再回应驱动页的问题,学生就能明白是真的有看不见月亮的时候。

活动3:月相变化成因

月相有规律的.变化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模拟月相变化成因的实验来探究吧!

用电筒光模拟太阳光,用涂黑的乒乓球模拟月球,观测者的眼睛模拟地球上的观测点。

以观测者为中心,乒乓球分别放在八个方向,电筒光一直平行一个方向直射乒乓球,观测者观察并记录不同方向的乒乓球亮面的形状。

结论:综合模拟实验的现象,发现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导致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射到的亮面形状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月相变化。

五、课堂小结及交流分享

同学们小结出本节课了解的内容,月亮不同形状的名称,月相变化的规律及其成因。并尝试在生活中坚持长时间地观察月亮,了解其真正的月相变化。

小学科学月相的变化一课的教案 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月相变化》。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月相变化》是教科版科学课六年级(下)《宇宙》单元中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课在本单元中承接上堂课《地球的卫星——月球》的教学,更加深入地介绍月亮的奥秘;同时为后面《日食和月食》的教学做了铺垫,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本课主要传授的内容是使学生明白月相变化的原因,并且使学生初步形成的观察月相的兴趣,在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坚持记录的习惯。

2、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是有圆缺变化的,能够知道农历十五是满月,并且通过上堂课制作“我的月球卡”也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在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虽然说学生对月亮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具体月亮是如何借助太阳光而改变自身形状的还没有很清晰、完整的认识。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现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部分:

知识目标: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能力目标: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坚持记录的习惯。

2、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1、教学重、难点

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二、教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直观教学法:出示与教学有关的动画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理解,加深学生印象。

2、谈话法:运用你问我答的方法,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的状态,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3、模拟情境法:创设一个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情境中来,体验获得知识的乐趣。

三、学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四、教学设计

根据教材,我把教学过程分成以下四个环节:

1.谈话揭示新知;

2.合作探究新知;

3.操作巩固新知;

4.拓展深化新知

第一环节:谈话揭示新知

教师可以通过背诵古诗,引入月相;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月相。

设计理念:小学生对于古诗是有一定的热爱程度的,本次通过古诗背诵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新知

(1)、画月相

教师给每位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片上画月相,然后把它剪下来。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请学生观察: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为什么?并且要求学生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是否正确,说明理由。接着教师出示一个半明半暗的皮球,让它代表月球并让学生观察,从观察中再次判断黑板上的月相正确与否。

(2)、给月相排序

请每个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让学生在黑板上标有时间的圆圈内将月相贴上。同学们贴上来的月相图顺序是混乱的,让学生们再次进行观察:从黑板上的月相图你们想到了什么?月相的变化到底是怎么样的?

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组织小组交流与讨论。让各小组成员发表个人意见,派代表上来对月相进行排序。

教师小结这次活动,并指出交流活动中分歧所在。

本次活动得出月相变化规律:上半月,由亏到圆;下半月,由圆到亏,亮面向着太阳的方向。

设计理念: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比较不集中的,通过动手画月相、月相排序、交流讨论,能使学生充分融入到学习氛围中,使学生在思考和谈话讨论中形成知识,在直观中理解知识。

第三环节:操作巩固新知

月相变化模拟活动

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四组,请每组学生根据活动要求做模拟实验,并且请学生根据活动做好月相记录。

教师在模拟活动后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在不同的观察点,你画的月相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只能看到这样的月相,月相变化与什么有关。进而得出结论:每天的月相都是不一样的,月相变化与月球运动,太阳、地球、月亮所在的位置有关。

教师此时可以播放月相变化的动画,加深学生对结论的`认识。

设计理念:1)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能力。模拟月相发生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既可以巩固知识,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于实验的喜爱,学生也会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2)天文知识的学习,一般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月相变化,使抽象的东西更加形象化,加深理解。所以,我就利用动画来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的原因。这是一种直观教学的方法。

第四环节:拓展深化新知

观察白天的月相

结束了月相排序及学习了月相变化规律之后,教师向学生们指出:白天我们可以在清晨上学或者傍晚放学时发现天空中有月亮,要求学生对白天月相进行一个月的持续观察,并记录,特别注意月亮亮面的方向。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有时候我们观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又该如何做呢?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应学会用推测的方法解决。

设计理念:观察记录一月的月相,学生有亲身的体验。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中的细心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反馈所学到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进行下堂课的教学补救。

五、板书设计

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图示)——————亏→→圆→→亏

变化规律:(图示)——————月球绕地球转

本课板书主要以图画为主,直观像学生们展示月相变化及其成因示意图。

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大家。

小学科学月相的变化一课的教案 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

在模拟的过程中认识月相变化的本质。

教学准备:

圆纸片,剪刀,胶水,半明半暗(半黑半白)的球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猜谜游戏: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答:月亮(月球)

提问:从这则谜语里你得到了月亮的哪些信息?

预设:学生回答月亮的圆缺变化和位置变化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二、认识月相并给月相排序

1、出示几种不同的月相,认识一些月相的名称

2、学生能说出娥眉月与残月,上弦月与下弦月,上凸月与下凸月的区别。

3、小组(6人一小组)里每位学生在圆纸片上画一个月相(要求6位同学画的各不相同),并剪下来。

4、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5、6个同学把剪下来的月相按照自己的猜想进行时间先后的排列,并贴到黑色卡纸上。

6、黑板上展示每个小组的月相排列,全班讨论并交流:哪些大家觉得可能正确?说说原因。

三、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预设: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亮在绕地球做公转,公转的周期大致为一个月。)

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3、进行模拟实验:

(1)小组里其中5位同学围圈而坐,背靠圆心,围成一个小圆。每一个同学的所坐的位置表示月亮在公转时候的一个对应位置:这里规定,1号同学坐的正前方面向黑板,既对应的是农历三十和初一(看不到月亮);2号同学正前方为月亮在初三初四时的位置(看到的月相为娥眉月),3号同学坐的位置为农历十一十二的位置(看到上凸月),4号同学前面为农历十五十六(看到满月),5号同学为二十二和二十三(看到下弦月)。

(2)把教室里的黑板模拟成太阳,用半黑半白的球当作月球,其中黑的.部分表示暗面,白的部分表示亮面;一位同学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围绕着圆圈逆时针走一圈,5位同学把经过自己正前方的月相画到圆纸片上。

(3)每位同学将画好的月相剪下来,并按照顺序依次贴到黑色卡纸上。

(模拟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来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它的明亮一面始终向着“太阳”。)

4、看黑板上每个小组的月相变化图,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5、学生思考回答。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其他的说法也正确:1、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2、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7、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8、对于我们得出的月相变化规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有没有哪些地方是不妥的?

四、课外拓展:

1、动脑筋: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询了最有嫌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

(答: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张三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2、课外观察: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白天天空中的月相。

小学科学月相的变化一课的教案 5

教材分析:

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个月再由圆到缺。在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而月相变化跟的根本原因,日地月三者转动产生的位置关系变化,不是本课研究的内容。本课的难点在于如何推动学生持续的观察月相变化过程,收集月相变化的信息通过逻辑推理和假设构建月相模型。

教学设计:

本课我从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导入。“月球绕地球如何运动?”这个问题承接上一课中月球卡又便于我了解学生对月球知识的层次,还可以为本课中月相变化的模拟做铺垫。

第一部分:认识月相。

解决你看到过什么样的月亮。这些不同的月亮就是月相。要求学生在黑板上板画出看到的月相。纠正学生画月相中错误,认识常见的月相。

第二部分:给月相排序。

解决两个问题:

1、月相有没有规律?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确定月相变化是否具有规律。

2、月相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学生通过猜测月相的变化规律,收集大部分人的猜测,汇集各种月相的排序。得出月相变化上半个月有缺到圆下半个月由圆到缺的变化规律。

第三部分:模拟月相变化。

认识到月相的成因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通过模拟验证学生对月相排序的猜想,纠正月相排序中错误的地方。模拟实验在班上四面八方各找一个同学充当一个月中初一到十五、十五到下个月初一的八个位置。中间四个同学作为地球观察者。其他同学充当超人观察月球绕地运动。注意月球运动中被太阳照亮的区域应该永远正对这太阳。充当地球观察者的.同学要时刻记录自己的观察。

反思:

1、知识目标把握不准。本课对于月相的了解只到月球有圆缺不同的月相,至于月相的具体名称不需要过分讲解。当学生提出时可以适当讲授。月相的变化规律在小学阶段只需要了解到月相圆缺变化的规律,至于详细的怎么变化,变化的方向等问题不需要过多的涉及。

2、教学重点把握不准。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月相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个月由圆到缺的变化规律。通过给月相排序猜测月相变化规律,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月相变化规律。在上课过程中花了过多的时间在月相的讲解上,耽误了学生突破重点的时间。在设计中也没有好好的为重点突破做出合理的安排,而是将更多的去得出详细的月相变化规律。

3、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够。“六年级学生要什么?在课前知道什么?”这些问题都是课前需要好好思考的。在本节课自己太过自负,将自己对月相的理解过多的强加给学生。甚至大大超出备课的预设,过多的讲解了月相的详细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不高,但不是小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的,只能由教者生硬的给出。这样的处理很大程度伤害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难以获得主动学习的成就感。

4、课堂流程不严谨。教材中月相形成的原因在模拟月相时给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早在第一部分画月相时,为了判断月相的正确与否就需要知道月相的成因。这里可以两种思路。一种是在画完月相后,由学生判断月相的对与错,逐步引导到月相的成因。用一颗涂黑一半的球体演示月相。由学生画出自己看到的月相,还可以体验出月相的不同就是应为观察者的不同观察位置导致的。另一种是画完月相后,暂时不严格评价对错,到了模拟实验后学生看到什么就是什么,然后回头点评或不做点评。

5、三维目标浮于表面。本节课有明显的科学探究思路。学生先是根据已有现象简单逻辑推理得出月相变化的假设,然后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最后留由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根据现实有目的的观察获得正确的认知。经历了猜测——验证——证实的过程体验科学结论得出一半过程。同时在合作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但是本节课中模拟实验的设计完全是根据我自己所想所设计,学生的观点没有得到很好的肯定。科学探究过程不明显,甚至由于时间的把握不到位,验证部分被抹杀。用全班做模拟实验的目的是尽可能接近真实的月——地关系。可是实际上班上人员分布是长宽比较大的长方形月球出现的各个位置形成的不是一个椭圆。形式上是所有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可是实际上全班仅仅只有小部分学生产于进来了。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模拟的热情,实验的受益面太窄。

两点思考:

思考一:学生主体如何体现?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这是我思考良久的问题。以前较为浅显的认识是:问题由学生回答,知识由学生总结,实验由学生参与。甚至还有过学生多说,老师少说的理解。在这节课中固然有上课时思绪不清导致的课堂节奏混乱。但更多的还是自己超越了主导,将教者放置在主体地位了。以自己的思考、理解取代学生的需求和认识。在挖掘了学生前概念的情况下立马用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体验。师傅说“今天你的课堂只有自己”。回头想想的确如此,在备课的过程中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如何得出结论,如何避免知识错误,甚至做了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但严重的忽略了学生的需要。“学生要什么,你就给什么”这是师傅给出的警示。思考了几日,我又迷茫了,我如何了解学生要什么?如果学生要的不是课程标准上罗列的,该怎么办?学生差异越来越大,因材施教的跨度越来越大,如何处理学生层次不同的需求?

思考二:如何处理宇宙主题中出现的大量难以准确表达模拟实验?

小学阶段“不示范错误,不展示错误”的原则背景下。我尽力做到模拟实验能够接近现实情况。但是宇宙主题中的月相模拟、环形山模拟等实验都是难以完全模拟的。针对模拟实验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

小学科学月相的变化一课的教案 6

教材分析:

《月相变化》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本单元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月球距地球最近,是目前人们最熟悉的天体,而我们对月球最多的印象就是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各种形状的月相,所以本课在这一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画月相、给月相排序、模拟月相变化、观察白天的月相。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

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培养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重点:

知道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难点:

总结月相变化规律,即上半月月亮亮 面面积逐渐变大,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亮面面积逐渐变小,亮面在左侧。

过程:

一、引入:

1、说说兴趣爱好

2、在白板上画:月亮

首先和学生聊一聊自己的兴趣爱好,活跃一下课堂的氛围,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随即展示自己的爱好:画画,这时利用白板的钢笔工具,画下一个月亮,这样揭示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就是月亮。

3、说说你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4、讲解: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二、展开

1、画一画看到过的月相(白板上画)

接下来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自己所见到过的月亮的样子,由于电子白板继承和发展了黑板的书写功能,同时又克服了多媒体投影幕只能用于展示的缺点,把教师置于课堂注意的中心,能够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以互动方式展示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月相,知道月相就是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

2、交流:通过刚才大家画的月相你有什么发现?

所画的月相是什么时间发生的?

按照时间先后给月相排排顺序(初一到十五)

(个别同学在白板上拖拉操作)

3、提问:为什么同一时间你们画的'月相不同?

为什么有的月相是亮面在左,有的在右?

月相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接着观察白板上的各种月相,通过交流发现它们的不同,如:明亮部分面积不同,出现的时间不同,然后根据时间先后给所画的月相排一下顺序,这时候使用白板就能方便灵活地编辑组织、展示多媒体材料,解决了过去多媒体投影系统环境下,使用和幻灯讲稿教学材料结构高度固化的问题。并且让操作的同学和下面的同学同步思考,及时产生疑问:这样子排序对不对?一个月的月相到底是怎么变化的?有些什么规律?带着这些疑问进入下一个环节——模拟月相变化。

4、模拟月相变化

(1)为了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做一个模拟实验

(2)交流:

① 用什么表示月球、太阳、地球?

② 在模拟前我们先要了解月亮、地球、太阳的相对位置?

白板展示

③你们小组准备怎么做?

④要注意些什么?

今天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在太空中的月球,所以只能用相应的材料进行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学生对于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相对位置等知识还不是很熟悉,那么让他们自己来讨论怎样进行模拟就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可以通过提问交流,再让学生来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拖拉太阳、地球、月亮表现出来,有同学质疑的再次进行拖拉操作,这样来了解它们的相对位置,并能通过自己的操作直观地观察到实验成功的关键点即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明亮的一面始终向着太阳,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可以观看视频展示月球的公转,让学生更好地去思考如何进行月相变化模拟实验,为解决本课重难点打下基础。

(3)小组实验

注意:

① 观察月相亮面的大小如何变化

② 观察月相亮面的方向

(4) 交流:

① 交流你观察到的月相

② 通过这个模拟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③ 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通过模拟实验观察月相的变化,在白板上画出自己观察到的月相,在交流时互动的力度更强,而且可以随时改正错误的月相,在白板上的灵活移动,不用再象使用那样事先在后台操作好,而且学生有的想法你课前没有预设进去就不能展示出来,而白板可以随时编辑,把学生的想法表现出来,这样便于他们得出月相变化的规律,解决本课重难点。

(5)播放月相变化解释月相成因

接着再次播放月相变化解释月相成因加深对月相变化的理解

5、观察白天的月相

(1)我们从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推测了月相变化的规律,要知道规律是否正确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2)你们认为在什么时候观察月相比较合适?观察时间?如何记录?

在观察中有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

从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推测出的规律是否正确,需要进行实地观察来验证,接着和学生制定观察计划、确定观察时间和记录内容,想办法解决观察中可能遇到的难题。观察白天的月相既是一个课外观察活动,又是一个课堂延伸的实证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科学概念的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三、拓展

1、 做个小小侦探员:

2009年2月25日晚上办公室失窃,警察抓到两个嫌疑犯:A说:“我晚上一直在睡觉,没出去过。”B说:“我看到A往办公室去的。”警察问:“天黑了你怎么能确定是A?”B说:“他正好回过头来月光照在他脸上。”

到底谁说谎了呢?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搜集月相以及月球地貌特征的图片或资料。

为学习下一课做好准备

小学科学月相的变化一课的教案 7

一、教材

《月相变化》是小学科学六下《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我对这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及它与其他课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理解的(ppt展示)。

对《月相变化》这一课,教材的编排是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二、学生

学生对于月球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能获得很多关于月球的信息。在本单元的第一节课中,更是系统的了解了月球的运动、月球的一些重要数据,可以说,学生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甚至对于月相,学生也不陌生,都知道月有阴晴圆缺。但是很少有学生有指向性地、系统地观察过月球和月相的变化,因此学生其实对于月相的了解还是很少的。

此外,在五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过《运动中的地球》这个单元,对于利用模型帮助他们了解天体的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概念目标:

1、月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一半,因此正确的月相明暗交接的线始终处于圆的直径两端。

2、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形状,它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3、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过程目标:

1、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2、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有效的提问。

4、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情感目标:

1、问题意识得到提高。

2、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3、意识到持续观察的重要性。

四、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我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模拟月相变化,并对月相有规律变化的成因作出合理解释。难点是学生能解释月相有规律的变化的原因。

五、教法、学法

为了较好的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并顺利解决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对于学生不能直观感受的客观事物,采用模拟实验法,让学生能亲眼见到、亲身体验到。对于学生较难操作的模拟实验,采用演示法,这样能使学生看到更科学的现象。大量采用研讨法,让学生在教师提问、学生提问、交流、争论、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六、教学流程

我在上《月相变化》这课时,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复习导入。第二部分是认识正确的月相。第三部分是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及成因。第四部分是拓展和后续研究。

第一部分复习导入,主要是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使学生再次清晰明确月球是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只能照射到它的一半。为后面环节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在第二部分“认识正确的月相”中,先引导学生说月相,然后是自己画月相,审视大家画的月相是否符合实际,再用借助黑白小球用简单的模拟实验验证所画月相是否正确,最后去伪存真,去掉不符合实际的月相,留下正确的月相,从而掌握判断正确的月相的技能。

原教材在这个环节中,对于“怎样的月相是正确的”并没有让学生开展探究,而是教师以教授的'方法告诉了学生。而我在这里将这个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环节设置,并且以浓笔墨渲染,是有一定深意的。首先是为了让学生会判断正确的月相,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其次是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学生在自主探究正确的月相时,用各种方法转动黑白球都能看到不同的月相,如:月球自转、月球公转、公转同时又自转等。但是究竟哪种是符合实际的,就需要进一步探究了。并且这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学生探究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在第三部分“探究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中,先请学生给上个环节留下的月相进行粗略的排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发现、明确月相变化的规律,再引发学生思考月相有规律变化的原因,继而推测月相变化的成因,设计实验验证,之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一系列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演示验证。

原教材中,给月相排序是一个单独的环节,请学生分别排出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并贴在黑板上,最后进行交流分析,得出上半月月相变化规律。而我在处理教材时,弱化了的探究月相变化规律这个环节,没有花很多时间让学生排序、探究,而是改让学生大致排序,以教师呈现正确顺序来解决。这样做的原因是我觉得这样的排序比较花时间,学生也很难精确的对月相进行排序。弱化这个环节,这样就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也就是进行月相变化成因的探究。

对于月相成因的解释,由于学生在第二环节“认识正确月相”的简单实验中已经有了基础,因此很容易提出他们自己的解释。教师对于这些解释都不予否定,而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学生在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模拟实验中会逐步发下,有很多解释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会自动予以否决。教师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再帮助整理,并且采用全班演示实验的方法再次加强对月相变化成因正确解释的理解。

在第四部分中,教师呈现了更多实际生活中拍到的照片,目的是让学生产生问题,了解我们对于月相的研究只是停留在课堂上,实际月相和我们今天研究的还存在很多不同。要知道更多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际观察进行。由此引导学生进行月相的长期观察。白天观察月相最好的时段是傍晚和清晨,上半月,傍晚放学时候观察西边天空;下半月,清晨观察东面月相。

七、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比较简洁,但是从中可以体现我这节课主要的流程和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ppt展示)

八、小结本课

总体来说,我对本节课的思考和处理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处理教材方面,关注效率,注重详略得当。适当改动教学环节,弱化探究月相规律这样益处不大的的环节,强化对后续研究有益的环节。

2、在教具学具和实验教学改进方面,关注细节,注重材料的结构性。改“剪”月相为在黑纸上“画”月相,节省时间。改贴月相在黑板上为黑纸上,节省空间。改给每天的月相排序为以几天为一时段排序,降低难度。改部分学生模拟实验为教师演示实验,提高实验效率。

3、在重难点突破方面,采用学生自己先模拟实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然后师生共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培养,也有效的突破了重难点。

4、此外是我最近有点思考,也专门做了一个课题,题目是《依托科学探究过程关键节点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研究》。因此我把我最近的这一点想法也渗透到了本堂课中,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大家在有些地方或许会听到我这点思考的火花。

小学科学月相的变化一课的教案 8

一、教材分析

月相变化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先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月球以及月球的运动又有哪些知识储备?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是有圆缺变化的,能够知道农历十五是满月。在上一节课学习中也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在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又规律性的。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画出月相的变化,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对原先的月相变化规律进行一次检验。

对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要让学生真正形成,仅仅靠记忆画和模拟实验只能算是“纸上谈兵”,真实的记录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促进学生开展课后观察活动,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课后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明了做什么,怎么做。另一方面,在课堂中留下争议的问题,需要学生用事实去确定。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坚持记录的习惯。

2、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和相应的农历时间。

【教学准备】

上半月月相绘制图、模拟实验记录图、模拟月球的黑白球等。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苏轼的《水调歌头》引入,引出月相话题。(圆缺变化)

2、出示月相的若干个照片,使学生了解圆缺变化中看到的亮的部分是月球反射太阳光的结果。

3、学生画一个印象中的月相。

4、提问:所画的这些月相都真实出现过吗?

(二)月相的规律

1、提问:这些月相的出现是否存在一定的先后持续?

2、每生画一组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图。

3、在小组中先讨论交流:所画的月相规律是否都一样?有哪些不同之处?

4、全班交流,达成对月相规律的初步共识。

(由缺到圆,亮面的方向、位置,初七八后明暗交界处是凸还是凹)

5、讨论:农历下半月的月相规律

6、小结:指出学生对月相规律还存在的不同意见,并指明这些月相是大家凭平时的印象得出的结果,并不是对月相进行观察记录的结果。

(三)模拟月相变化

1、学生带着以下三组问题自学书本“模拟月相变化”P49大标题开始到P50第一自然段。

⑴用什么模拟月球、地球上观察月相的人?还要模拟什么?

⑵月球是如何运动的?

⑶进行模拟月球运动的同学在进行“运动”时要注意哪些?

2、讨论交流上述三组问题,重点强调“模拟月球运动的同学进行‘运行’时要注意什么”。

3、分小组内进行月相模拟活动,观察者记录观察到的“月相”。

4、根据模拟实验的记录结果,重新认识月相变化的规律,纠正前面所画月相规律图中存在的问题。

5、小结:月相模拟实验不能等同真实的月相。

(四)课后观察月相

1、在课堂内我们无法观察到真实的月相,只有记录下真实的月相才最具有说服力。

2、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3、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4、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5、说说在观察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问题或困难。

板书设计:

月相变化

亮面在右侧

上半月

圆 缺

下半月

亮面在左侧

小学科学月相的变化一课的教案 9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一张满月图片。

师:这节课我们从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画开始,大家看图片上是圆月,那圆月它会出现在什么时候?

生1:会出现在八月,中秋节。

师:中秋节是八月的(师生:十五)。

生2:我认为出现在每个月的十五十六号。

师:刚才第一个同学说它出现在八月十五中秋节,对的,但是一年中它只圆一次吗?

生:不是。

师:刚才第二个同学说是每月的十五十六,老师再强调一下,是农历的每月十五十六。

写板书:十五 农历。

2.师:除了圆月以外,你还见过其他的月亮吗?

生1:半月形的。

生2:像香蕉一样弯弯的。

师:对,有弯的,有半圆的,有突出来的,比半圆要大。(课件出示三种形状月亮)

师: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课件出现)。

师:这节课我们的研究主题就是“月相变化”。(课件出现题目)

板书:月相变化。(5:33)

二、月相的规律

1.讨论明暗原因。

课件出现4种形状月亮。

师:各种形状的月亮,有圆月,还有弯弯的,那弯的月亮这边明亮,另外一边黑的,你们想得出这方面的原因吗?

生1:我认为是被云挡住了。

生2:我觉得一部分反射不到。

师:就是说亮的部分(师生:反射得到),暗的部分(师生:反射不到)。

生3:我认为被某种行星挡住了。

师:弯的月亮是被圆的行星挡住了,那这个呢?(指向半圆形月亮),是被方的行星挡住了吗,有方的行星吗?

生:没有。

师:看来被行星挡住了出现月相的说法不适合。刚才大家说被云挡住了,确实,如果阴天被云挡住了,你就看不到月相,如果晴天,就没有被云挡住,对吧。至于为什么一边两一边暗,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我们来看一下。(课件出现月相成因分析)月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平常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球因为不透明,所以只有一半被太阳光照亮,向着太阳的一半是亮的,背对着太阳的一半是黑暗的。

师:就像这个球(拿起一个月球模型),这边白色代表被太阳光照(手指白色),这边表示背对太阳(手指黑色)。

师:那不同角度看(白色朝学生),这个角度看是(师生:全白的)。

师:这个角度看(明暗交界线对学生)是(师生:一半亮一半暗)。

师:如果稍微偏一点(转过一点)(师生:黑的多白的少)。

师:所以月相形成原因与月球不发光不透明,它反射太阳光这点有关。

师:正因为它是一半亮一半暗,所以大家亮的两个角的连线基本上是一条(师生:直线)(课件上连接月亮亮的两个角)所以等下我们在画月相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了。(拿出圆纸片)

我们先把它对折(示范),然后用记号笔画明暗交界线,再把暗的部分用阴影涂起来,没涂的就表示亮的`,阴影涂起来表示(生齐:暗的)。10:10

2.画月相。

师:接下来我们就研究上半月月相变化,农历十五以前我们叫上半月。

板书:(初一、初七、初五、初三、初九、十一、十三)。

师:大家想想看,农历上半月的某一天月相是怎么样的?请大家在桌上的圆纸片上画一个月相,等一下大家把它贴到黑板上来。

学生两人一组画月相,并陆续上去贴到自己认为相应的位置。

3.讨论交流。

师:请大家转过来看看这些贴的月相,你有什么问题或疑问。

生1:我觉得初一是看不到一点月光的。

师:你觉得初一看不到月光,这张放这里不合适对吧。很好。

师:那假如初一看不到月光,十五是圆的,那这个过程怎么变化?

生:我觉得初一到十五月亮是越来越大。

师:也就是说十五是圆的,板书(圆),前面是缺的,板书(缺)。也就是从缺慢慢到圆。

那这样上面贴的有问题吗?

生:有。

师:月相大小排列我们等一下再调节。还有一个问题,(指向月相图)这个月相,亮面在哪边?

生:上面。

师:这个呢?

生齐:左边。

师:这个呢?

生:下面

……

师:有问题吗?

生:有。

师:所以月相的亮面大小有规律,第二个亮面也应该有规律,不是一下子上面亮,一下子下面亮。那到底怎么变化呢?(课件出示两种可能的上半月月相变化图)从缺到圆,至于亮面在右边还是左边能不能确定?

生:不能。

师:不能,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拿下半月月相怎么变呢?

生:从圆到缺。

课件出示下半月可能的两种月相变化

师:还是一个问题,亮面在左边还是右边。18:35

三、模拟月相变化。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跑到外面看月亮,行不行?

生:不行

师:现在是白天看不到,那在教室里我们可以用模拟实验来解决大家带疑问的问题(课件出示月相模拟实验)。生齐读课件上文字。

师:月球绕地球逆时针公转,一周多少时间?

生:一个月。

师:那我们取了8个位置,分别是1号位,2号位……在这8个位置,我们地球上人看月球的角度怎么样?

生:不同。

师:那我们看到的亮面大小、方向是否有变化,这是我们要模拟的。

2.指导模拟实验方法。

课件出示模拟实验方法:黑板这一面作为太阳光的方向:白黑球当做月球,白色一面表示被太阳光照亮,要始终对着黑板这一面;观察者即是地球上的人们。

师再讲解操作分工:两个同学一组,甲同学定位置,并做到亮面始终对着黑板,乙同学画下来。明白了没有?

生:明白了。

师:那我先请两位同学上来,大家看看他们做得对不对。

老师指导:你是乙同学,你是甲同学对吧,1号位在哪里?(甲同学定1号位)好,乙同学头不要弯来弯去,看,然后画下来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亮面是在左还是右。2号位呢……

3号位呢……没问题了吗?

生:没问题。

师:没问题我抽一组,你们两个上来。

师指导:1号……2号位(学生没将亮面朝黑板)额?对一下,每个位置都要对一下,再45度转过去。

师:如果8个位置都做好了,再两个同学换过来做。东西在下面抽屉,开始做!25:24

3.学生模拟实验,老师指导。37:10

4.全班交流。师:这个实验比较难做,主要位置难放,但大家探究的精神很好

老师将记录单在展台上展示,并出现正确的记录图。

师:1号位全黑,5号位全亮,刚才说了农历十五是圆的,那相对来说几号位是十五?

生:5号。

师:从初一到十五是上半月,根据模拟实验,来说说月相怎么变化?

生:从缺到圆。

师:亮面在哪边?

生:右边。

师:那你们上来把黑板上的图位置调整一下。

师总结:上半月月相是从缺到圆,亮面在右。板书(亮面在右)

下半月,从圆到缺,亮面在左,板书(亮面在左)。

看一分钟短片。(一个月的月亮公转情况和月相变化)

四、课后观察月相

1.师:今天开始,坚持一个月观察月相,真实的月相是否和我们学得一样,除了这两条圆缺变化以外,还有其他规律吗。

2.师:今天是初十,老师建议大家晚上吃饭前后去观察,每天观察时间最好固定,如果傍晚找不到月亮,第二天早上再去观察,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记录表。

3.师:在观察中要注意安全,不要在车很多的地方观察。

预祝同学们在观察中有更多发现。

小学科学月相的变化一课的教案 10

教学目标:

了解月相的定义和形成原理。

观察月相的变化规律。

能够解释月相的变化原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实验器材:

镜子、小盆子、手电筒、月相模型。

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老师向学生们介绍月相的概念和意义,并询问学生们对月相的了解。

展示月相模型,让学生们观察模型的变化,引出本课主题。

二、新知讲解

月相的定义和形成原理:老师向学生们介绍月相的定义和形成原理,并引导学生们观察实验器材和模型。

月相的变化规律:老师向学生们介绍月相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进行说明。

三、实验操作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使用镜子和手电筒观察月相模型的变化。

老师提问学生们观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们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四、总结归纳

老师总结月相的定义和形成原理,以及月相的`变化规律。

学生们互相交流观察到的月相变化规律,进行讨论。

五、作业布置

完成月相的变化练习册。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资料。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们了解了月相的定义和形成原理,观察到了月相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解释月相的变化原理。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